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对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润楠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罗浮栲与赤楠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既有稳定型或增长型,也有衰退波动型,如木荷、润楠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拟赤杨、枫香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丝线吊芙蓉、罗浮槭、鹿角栲等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应用聚集度指标、方差和均值比率、负二项式分布等方法研究各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为构成群落乔木层的12个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属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相似文献   

2.
甄江红  刘果厚 《生态学报》2008,28(4):1829-1841
对天然分布区及不同生境内四合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冠幅结构、高度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静态生命表描述了四合木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应用Clark-Evans的 R值法计算出四合木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径级、龄级与高度级结构均基本呈正态分布,冠幅级结构呈现出近乎指数型的衰减趋势;但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因所处微环境各异,在径级、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上表现出一定差异.四合木种群的存活率随龄级的增大而降低,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的增大而升高,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Ⅰ型,表明该种群为下降种群.不同生境的四合木种群个体分布均不均匀,其空间分布为随机型.  相似文献   

3.
根据四个代表性样地的典型取样资料,运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桂东北山地五列木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五列木的重要值远高于群落中其它种类,优势度十分突出,为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成因主要是由环境因子的影响所决定的;幼树数量大,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发展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路  席琳乔  王家强  王海珍  宇振荣 《生态学报》2013,33(19):6181-6190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湘鄂皖连香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与规模已非常有限.在全面踏查湖北后河、湖南壶瓶山、湖北木林子和安徽老山共4个连香树分布地的基础上,对选定区域内的连香树进行每木调查,记录株高、胸径等指标,采用高度级和径级代替年龄的方法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对全部连香树植株进行定位,并绘制分布点图,利用Programita软件对各种群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中,后河种群的年龄结构连续且呈明显的纺锤型,种群处于衰退之中,而其它3个种群无完整的年龄结构,已完全衰退.后河种群在16m以下尺度呈随机分布,16m以上各尺度下均为集群分布.其它种群在个别尺度下呈集群分布,绝大多数尺度下呈随机分布.分析认为,生境异质性是导致后河种群在大尺度上呈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而环境条件相似、种子均匀散布等原因造就了后河种群在小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其它3个种群衰退程度加剧,使得连香树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度,其成因可能是萌发对于环境要求的极端苛刻、有限的林窗、种间竞争以及生境条件的恶化等.最后对连香树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沙地云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本文用种群大小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研究了沙地云杉种群的大小结构、分布格局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样地1、2、3、5的沙地云杉种群属于增长型,样地4的沙地云杉种群为稳定型,将样地1、2、3作为一块样地,其分布格局为集群型,但从幼树到大树,则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优势种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重要值、分布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曲线等方法研究了连古城自然保护区5种群落优势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荒漠群落中,优势种群或共优种群的重要值远远大于亚优势种群,在维持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除红砂群落外,其它类型的群落中,都具有相同的亚优势种群,即泡泡刺种群,表明泡泡刺种群具有较宽的生态幅是比较古老的种群,其它类型的种群是在这一种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由种群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子共同决定,膜果麻黄和绵刺种群呈集群分布,而其它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曲线均呈现多样化,膜果麻黄、猫头刺和甘蒙锦鸡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凹型下降,均为稳定种群;绵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为反对角线型上升,但其营养繁殖策略决定了绵刺种群为稳定种群;珍珠猪毛菜种群年龄结构在整体上为稳定型锥体,但局部表现为下降型锥体,种群开始衰败,静态生命曲线为正态分布型;红砂种群的年龄结构为下降型锥体,静态生命曲线残缺并有许多空白区,种群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受研究尺度和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其种群生态特征等方面仍不清楚。以云南高黎贡山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Ripley的L函数分析了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反"J"型,属稳定型种群。(2)长蕊木兰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关系密切,空间尺度小于75 m时为聚集分布,大于75 m时为随机分布。生境异质性在长蕊木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中树和小树阶段的分布格局在中、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在整个空间尺度上均呈现随机分布。(4)长蕊木兰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为中、小尺度上的负相关,在较大尺度上则趋向于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5个聚集强度指标,研究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绿阔叶林多脉青冈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多脉青冈种群结构呈基部和中部宽、顶部窄的形状,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但存在波动性;从整个种群和不同发育阶段来看,多脉青冈的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且随年龄增长,聚集度逐渐降低,呈现扩散趋势,到大树期为随机分布。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种群生境以及环境资源等综合因素影响多脉青冈的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浙江仙居俞坑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各优势种群中常绿阔叶树种的大小级分布图的形状基本相似,种群存活曲线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地树种拟赤杨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甜槠、青冈栎、红楠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木荷、虎皮楠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随机分布,拟赤杨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种群的幼苗、幼树的  相似文献   

11.
湖南八大公山黄杉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样方法对湖南八大公山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黄杉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群落内共有维管植物132种,隶属于48科89属。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黄杉是乔木层的优势种,另有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R.Br.)Olive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 Shaw)等主要伴生种,檵木为灌木层优势种,两色鳞毛蕨(Dryopteris setosa(Thunb.)Akasawa)为草本层优势种。群落区系组成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稳定型向衰退型过渡和衰退型2个类型,样方中幼苗和幼树极度缺失,中龄和老龄个体居多。黄杉、钩栲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黄杉纯林,其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冠层郁闭度高造成的幼苗缺失可能是影响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人为干扰创造林窗、加快繁殖技术研究等措施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红花檵木与檵木花数性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花木与木花的数性结构有很大差异 ,木 4数性花占 96 2 %(花瓣、雄蕊、退化雄蕊、萼片均为 4数 ) ;野生红花木 4数性花约占 5 0 %;红花木栽培类型以 5数性花居多 ,不同类型品种花的数性结构亦有差异 ,总体变异规律为 :近期栽培品种双面红类 5数性花 >中期栽培品种透骨红类 >早期栽培品种嫩叶红类。利用花的数性表型变异探讨了品种的演化历史和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7个不同地点的野生檵木、野生红花檵木、栽培红花檵木花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浏阳大围山野生檵木花的数性遗传结构与其它地区的野生檵木有较大差异,4数性花和5~6数性花各占50%;红花檵木野生和栽培类型均以5数性花数量居多,不同于文献记载的檵木属植物4数性花的分类属征(每朵花花瓣、雄蕊、退化雄蕊及萼片均为4数).利用花的结构遗传变异探讨了红花檵木的起源和品种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基于零模型的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多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明确植物优势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成机制有助于认识种群生态适应对策与群落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群蒙古冰草、短花针茅、牛枝子和牛心朴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分析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并通过异质泊松零模型与泊松聚块零模型探讨生境异质性、扩散限制等因子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下,4个物种在4 m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2)在排除生境异质性的异质泊松零模型下,蒙古冰草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牛枝子、短花针茅和牛心朴子种群仅分别在0—0.2、0.1—0.4 m与0—0.2 m尺度范围内发生偏离,表现为均匀分布与聚集分布,其他尺度均为随机分布。(3)在排除扩散限制的泊松聚块零模型下,所研究种群均表现为随机分布。综上,荒漠草原优势种群在小尺度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生境异质性与扩散限制均是驱动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而言,小尺度空间范围内扩散限制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永瓣藤的地理分布及其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reig-Smith邻接格子取样法,研究了我国珍稀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nchinenseRehd),的地理分布和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其克隆生长格局和生态适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永瓣藤的分布区域狭窄,其种群空间格局为集群型,克隆生长格避为游击式稀疏形式样式,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和种群生态适应的对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11种常绿乔灌木叶片虫食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昆虫对植物叶片的取食行为和伤害方式,作者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的11种常绿乔灌木为对象,对叶片虫食状类型和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共发现16种虫食状类型,每种植物叶片虫食状类型数在10–13种之间,每种虫食状出现频率在0.5–28.7%之间。缘食状出现频率最高(28.7%),虫瘿和泡状出现频率最低(0.5%)。(2)叶片虫食状分布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一种虫食状占绝对优势的单优格局,如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和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两种虫食状(缘食状和顶食状)共占优势的双优格局,仅有木荷(Schimasu-perba);3种及3种以上虫食状占优势的多优格局(其余8种植物)。(3)叶片虫食状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57–2.23之间,最高为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最低为马银花;乔木的多样性指数(2.040)高于灌木(1.882),优势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种,但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反映了虫食状类型和出现频率的综合差异。(4)16种虫食状类型中有8对显著正相关,4对显著负相关,可能反映出不同类型昆虫取食植物的趋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以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典型的芨芨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C ass ie指标(CA);丛生指标(I)和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比较了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围栏内芨芨草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除多裂蒲公英为随机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围栏外除西伯利亚蓼外,其余种群也全部为聚集分布,而且围栏外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围栏内。物种的这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格局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应用立木大小级对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中水丝梨和曼青冈两优势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Morisita指数Iq的F检验法、丛生指数I、负二项式指数k、平均拥挤系数m^*和聚块性指数m^*/m判定并检验了两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按径级分样地进行了格局类型及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水丝梨种群Ⅳ级占绝对优势,分别达到79.4%(Q1)和87.4%(Q2),I、Ⅱ级极少甚至缺乏,更新困难,为衰退成熟型;曼青冈种群在两样地中均为I级>Ⅱ级>Ⅲ级>Ⅳ级>V级,为增长型.群落中两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但按径级结构分析两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有所区别:随径级的增大,水丝梨种群由随机分布到集聚程度逐渐增强的集群分布,而曼青冈种群的集聚程度逐渐下降直至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以与旅游路径相邻的鼎湖山针阔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垂直路径和平行路径两种样带取样方法,探讨旅游路径影响下不同取样尺度群落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旅游路径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群落生物量在各取样尺度上均未检测到显著变化(P>0.05),群落个体数在远离旅游路径方向各取样尺度上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优势物种20 m取样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不同种群对旅游路径干扰的不同响应,其中荷木的生物量、豺皮樟的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远离旅游路径方向上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他物种的个体数和生物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