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10年10月23日16:30,环志人员在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林鸟类环志站(51°08’19.9″N,125°08’36.6″E)环志到一只鸫。该鸟头顶、颈、腰淡灰蓝色,额、头顶有少许黑色纵纹,背栗褐色,翅和尾黑褐色,眉纹白色,嘴橙黄色,尖端黑色,下体白色,喉、胸锈黄色具黑褐色纵纹,两胁鳞状斑,跗蹠褐色;体重93.2g,体长270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10月15日2 0 :30至10月16日7:0 0 ,笔者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隆庆关(2 5°17′4 5″N ,10 0°2 1′14″E ,海拔2 5 80m )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捕获一只秧鸡科鸟类标本。标本经鉴定确认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花田鸡Porzanaexquisita (Cheng ,1987) ,系云南省鸟类种的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标本室。所采获的花田鸡标本形态描述如下:额部褐色;头顶黑色;上体羽褐色,背、两肩具有显著的黑色纵纹及众多白色点斑;尾羽黑色。初级飞羽黑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的外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宽而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31日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水库环志点(49°05′31″N,125°15′12″E,海拔297 m)捕到1只眉纹、颊、耳羽、喉和上胸均呈蓝灰色的鹀类小鸟,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灰眉岩鹀北方亚种(Emberiza godlewskii omissa)雄鸟。该鸟体重28.6 g,全长168 mm,头喙30 mm,嘴峰11 mm,翼长80 mm,尾长80 mm,跗跖20 mm(图1)。经查阅《黑龙江省鸟类志》、《黑龙江省脊椎动物检索》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4日6∶40,在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3号环志点(49°05′39″N,125°15′24″E,海拔298 m)捕到1只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色、贯眼纹黑色、眉纹黄色、趾下鲜黄色的柳莺,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该鸟体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两种鸟类新记录——白喉斑秧鸡和红颈瓣蹼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2日和2007年8月21日笔者在江西吉安市遂川鸟类环志站(25°28'-26°20'N,113°56'-114°13'E)进行鸟类环志和野外鸟类观测过程中,记录白喉斑秧鸡(Rallina eurizonides)和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经查阅文献后确认为江西省新记录(Zheng,200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1年2月24日,笔者在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进行鸟类调查时,在长江支流青干河大浴池村河段附近的刘家坡(30°58’22.74″N,110°30’47.58″E,海拔280m)观察到2只画眉科鸟类并拍摄到其中1只,经鉴定为黑头奇鹛Heterophasia  相似文献   

7.
梁斌  周润邦  李波  王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4):726-726
<正>2017年4月25日早晨,市民梁建美女士,在海南省海口市市区距离海岸不到1 km的路边绿篱下(20°01′43.93″N,110°18′29.70″E,海拔12 m)救助1只鸟(图1)。经作者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认为蓝翅八色鸫(Pitta moluccensis),经检查该鸟羽毛完整,几乎没有磨损,排除人为笼养逃逸的可能,判断为自然过境或者迷鸟,确认为海南鸟类新纪录(郑光美2011)。该蓝翅八色鸫,体重62.99 g,体长174.8 mm,翅长121.0 mm,尾长53.3 mm,头喙长67.13 mm,喙长39.50 mm,  相似文献   

8.
蔡益 《生物学通报》1998,33(3):37-38
环志是了解鸟类迁徙规律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环志活动可掌握鸟类迁徙时间、路线、范围及迁徙鸟的性比、种群数量、年龄等方面的情况,环志工作对保护珍稀鸟类,科学地利用鸟类资源,监测环境,降低鸟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研意义。鸟类环志于本世纪20年代初始于丹麦,目前...  相似文献   

9.
正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罗山县境内(114°18′~114°30′E,31°28′~32°09′N),2019年5月12日上午,保护区鸟类环志站技术人员在七里冲保护站进行鸟类环志时,捕获1只小型鸟类,捕获地生境为荒废农田边的灌丛林(114°14′25″E,31°02′40″N,海拔125 m)。该鸟整体呈深蓝色,头顶及背部灰蓝色,颏部和喉部蓝黑色,胸部棕黄色并向喉部形成一小的倒三角形的凸起,两胁淡橙褐色,下体整体灰白色,嘴黑色,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6月 15日笔者在河北省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38°2 3′5″~ 38°33′4 4″N ,117°18′15″~ 117°38′17″E)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 ,于下午17:4 0左右在南大港农业发展公司大院西侧的榆树 (Uimuspumila)上发现一只体长约 4 0cm的鸟 ,体似鸦 ,尾似鹊。在距其约  相似文献   

11.
嫩江高峰林区白腰朱顶雀的环志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地处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河谷东岸,松嫩平原北麓。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候鸟经松嫩平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自1998年开展环志以来,截止2005年12月末,在该地区发现鸟类210种,隶属15目36科,环志鸟类163种163305只,其中,白腰朱顶雀(Carduelis flammea)环志26157只,是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数量最多的种类。2003年2月10日挪威回收到由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环志的一只白腰朱顶雀,成为中国开展鸟类环志20多年来,欧洲国家回收到的第一只中国环志鸟。之后,在俄罗斯、荷兰也相继回收到高峰环志的鸟类,使高峰鸟类保护环志工作再度引起鸟类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疆鸟类环志与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鸣  Pau J.LEADER  Geoff J.CAREY  Barry WILLIAMS 《动物学研究》2002,23(2):105-105,106,112,135
2001年8月与14-26日在新疆阿勒泰,吐鲁番的8个环志地点进行了秋际鸟类环志工作。环志鸟类233只,约33种,多以莺亚科(Sylviinae)和鸫亚科(Turdinae)的种类为主。其中的新疆歌鸲(Luscinia sp.)等17种鸟类均属于中国首次环志种类,占环志种数的53%。  相似文献   

13.
中国鸟类环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鸟类环志的意义鸟类环志是根据标记个体研究鸟类生活史、种群动态,特别是研究鸟类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在鸟类集中的地点(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中途停歇地)捕捉鸟类,将带有国家环志中心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特殊金属环或彩色塑料环固定在鸟的小腿或跗跖上,然后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23日下午4时许,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冲保护站(114°17'E,32°06'N)进行鸟类环志时,捕获到一只小型莺类.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5日,笔者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下村电站水库(30°02’59″N,100°45’54″E,海拔749m)发现并拍摄涉禽一只。经鉴定,确定为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us,属于四川省鸟类一新纪录。发现时该鸟距路边极近,且忙于在水面游  相似文献   

16.
北戴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成为众多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北京绿家园志愿者从2000年开始,利用节假日赶赴秦皇岛鸟类环志中心,支援和协助环志站开展鸟类环志与保护工作。2002年“十一”旅游黄金周的第一天,当人们纷纷赶往各个景点观光游览的时候,我们如期到达北戴河,开始了绿家园第八期鸟类环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14日,作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诺尔湖(43°28’02″N,115°00’25″E,海拔1016m)进行鸟类调查时观察到一只中大型涉禽在沼泽地内觅食,并拍到照片。根据野外3天的现场观察并对照片进行仔细辨认,鉴定该涉禽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12日,笔者在成都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出口处附近河道(30°34’42.7″N,104°04’25.0″E,海拔482m)进行鸟类观察时,发现了3只涉禽,其中一只当时与一只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在污水出口处的近岸浅水滩涂活动。经过仔细观察和鉴定,核准该涉禽为  相似文献   

19.
笔者2012年3月15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沙坝村二组(30°03’417″N,100°45’117″E,海拔738m)发现并拍摄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的漠鵖Oenanthe deserti,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全身沙黄色,下体较淡,脸侧、喉、两翼及尾上覆羽黑色,喙、虹膜、跗蹠均为黑褐色。发现时,该鸟正在菜地活动,并观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17日,笔者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药用植物园(30°38″24’N,104°03″59’E)进行成都春季林地迁徙野鸟调查时,观察到一只与白眉鸫Turdus obscurus结伴觅食,但形态存在明显差异的鸫属鸟类,经拍摄图片鉴定确认,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褐头鸫Turdus feae。野外观察该鸟体型、白色眉纹和眼下白斑、飞行时发出嘶声等均与白眉鸫近似,但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