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8月24日6∶40,在黑龙江省高峰鸟类保护环志站3号环志点(49°05′39″N,125°15′24″E,海拔298 m)捕到1只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色、贯眼纹黑色、眉纹黄色、趾下鲜黄色的柳莺,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黄腹柳莺Phylloscopus affinis。该鸟体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3日傍晚在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核心区青年坝附近(44°59′51.5″N,122°17′52.1″E,海拔168 m)使用NIKON-D4相机800 mm定焦镜头拍摄到1只黑白相间雁类,拍摄距离约120 m。经查阅相关文献(段文科等2017)确定本次发现的鸟类为白颊黑雁(Branta leucopsis)。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23日,作者在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东经115°27′45″~115°42′6″、北纬37°31′39″~7°42′18″)滩涂和浅水地带的芦苇丛边际拍摄到1只鹮科鸟类,经查阅资料(Zheng,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24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岛(120°23′45.69″E,31°59′30.50″N,海拔2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在林间活动的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并拍到其停歇在树枝的清晰照片(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等资料,确定该物种为铜蓝鹟 Eumyias thalassinus,为江苏省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宋要强  刘平 《动物学杂志》2016,51(2):260-260
正2015年12月30日,在镇坪县境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河口(32°04′38″N,109°29′35″E,海拔813 m)发现并拍摄到2只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图1)正在河道乱石滩上觅食。经查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于晓平等2013)、《中国陕西鸟类图志》(孙承骞2007)、《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和相关文献资料(巩会生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进行环保部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项目的鸟类野外调查期间,曾分别于2016年4月14日和27日在山西省夏县太宽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王家河管护站附近林区(35°6′20.48″N,111°29′59.14″E,海拔1 163 m),4月15日、25日和26日以及5月25日在山西省沁水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川保护站附近林区(35°26′31.28″N,112°1′46.25″E,海拔1 633 m)多次观察并拍摄到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经查阅相关文献(郑作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9.
红颈苇鹀被IUCN列为全球近危物种,在中国南方比较罕见。2014年3月15日,笔者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档镇 (30°22′55″N,112°21′27″E,海拔30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3-5只红颈苇鹀在油菜从中活动,拍到一组照片,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湖北新纪录,并结合前人的观察,确定为冬候鸟。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3月23日,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母坪(30°53′45.59″N,102°58′52.10″E,海拔3 330 m)的灌木丛中发现2只麻雀,并拍摄到其中1只。经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郑光美2017),确认该鸟种为黑胸麻雀(Passer hispaniolensis),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雀科(Passeridae),  相似文献   

11.
梁斌  周润邦  李波  王宁 《动物学杂志》2017,52(4):726-726
<正>2017年4月25日早晨,市民梁建美女士,在海南省海口市市区距离海岸不到1 km的路边绿篱下(20°01′43.93″N,110°18′29.70″E,海拔12 m)救助1只鸟(图1)。经作者查阅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确认为蓝翅八色鸫(Pitta moluccensis),经检查该鸟羽毛完整,几乎没有磨损,排除人为笼养逃逸的可能,判断为自然过境或者迷鸟,确认为海南鸟类新纪录(郑光美2011)。该蓝翅八色鸫,体重62.99 g,体长174.8 mm,翅长121.0 mm,尾长53.3 mm,头喙长67.13 mm,喙长39.50 mm,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17日和18日,在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先后观察并拍摄到了棕腹大仙鹟(Niltava davidi)和冕雀(Melanochlora sultanea),经查阅《浙江动物志》(诸葛阳199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7)、《浙江鸟类名录更新》(陈水华等2012)等著作及相关网络数据库,确认为浙江省首次发现此二鸟种。2017年6月17日16时,在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海拔1 500 m处(27°53′50.82″N,119°09′6.53″E)观察并拍  相似文献   

13.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3日,在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的营盘圩(113°59′9.00″N,29°0′23.91″E,海拔1 076 m)环志站附近记录到了白尾蓝地鸲(Myiomela leucurum),此地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该鸟确认为雌性,全身黄褐色,两翅羽缘红褐色,尾羽基部两侧具白斑,眼圈淡黄色,上喙黑色、下喙肉色。经作者查阅相关文献(黄族豪等2010,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2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附近(27°52′42.07″N,117°43′25.24″E,海拔963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鉴定为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经查阅文献,为江西省首次发现该物种(钟昌富2004,赵尔宓2006,程松林等2009),距离本发现地最近的该物种分布地位于福建省邵武县(赵尔宓1998)。标本保存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编号:WYS2014072501)。该标本为幼体,体长255 mm,尾长50 mm,头宽5.5 mm。头顶有两条黑色横纹,中间有1道相当于顶鳞长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2月11日14∶45,在江苏省无锡市梅园(120°12′10.16″E,31°34′51.13″N,海拔16 m)进行鸟类观测时,发现2只体型略大的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雌鸟在树林间活动,并拍摄到其中1只的清晰照片(图1)。该雌鸟背部多灰色,胸、腹部、腰、尾羽羽缘及翼上的2道斑纹为黄色,且黄色延至喉、颏、耳羽及额头。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鉴定该个体为赤红山椒鸟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5月12日,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岭曹家垭(29°58′48.43″N,110°52′42.30″E,海拔661 m)拍摄到一只低空盘旋体型较大的猛禽。该鸟翅形圆,飞羽上具暗灰色和黑色横带,余部红褐色横纹与腹部相连,尾羽具3道宽阔的暗色横斑,经鉴定为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图1)。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郑光美2011),确定为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 ) ,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 )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 )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2月14日,在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的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2°39′38″E,34°50′35″N,海拔116 m)使用单筒望远镜(Swarovski ATS 80HD+20-60X目镜)观察到1只体色黑白相间雁类个体,使用相机(佳能EOS 7DⅡ+EF 300 mm f/2.8 ISⅡ)拍摄到照片(图1),拍摄距离约180 m。其为中等体型的深色雁,头、颈、胸黑褐色,背和两翅灰褐色,颈的两侧各有一白色横斑,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褐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查阅相关文献(赵正阶1995,约翰·马敬能等2000),鉴定为黑雁(Branta bernicla)。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0月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内(26°32′30″N,106°48′11″E,海拔1132m,挂网高度0.5 m)网捕到一只夜鹰科(Caprimulgidae)鸟类,受条件限制未进行鸟体测量及DNA测序等工作,拍照后立即放飞。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7),贵州仅有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