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桐属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椴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椴树属Tilia是椴树科一个形态特殊且唯一的北温带分布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构成典型的北温带分布格局,三个分离的分布区之间缺乏共有种。本文对各分布区的种类进行重新评价,确认全属25种。其中东亚17种,占68%,包含了现存种类各个演化阶段的类群,是现代分布中心;欧洲-西西伯利亚6种,属于木果组及壳果组;北美2种,均为木果组成员。化石分布与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但分布纬度较现代分布偏北,达到北纬80°附近,且还出现于现今无椴树分布的亚洲大陆腹地,北美西部椴树至第三纪末完全绝迹,而东部到第四纪才有化石记录。根据现代地理分布,结合化石证据、地质历史、气候变迁及形态演化推测,椴树属可能在白垩纪晚期起源于中国东部亚热带山地,至少到始新世之前已散布至欧洲和北美西部。渐新世之后的全球降温和更新世大冰期对椴树属现代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滇桐属系统位置的分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讨论系统位置有争议的滇桐属的归属问题,尝试在植物分类学中具体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和方法的可能性。作者认为近年来分支系统学中出现的一种倾向,即不再强调祖先和直接的谱系关系,而把分支图解仅仅作为一种归类手段,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梧桐科和椴树科7个属15个性状状态的分支分析,建立了符合简约性原则的分支图解。分支图解表明,滇桐属与通常置于梧桐科的马克韦桐属具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它们与椴树科的关系比与梧桐科的关系更接近。结论支持把滇桐属作为椴树科成员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浙江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果实与种子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浙江舟山群岛朱家尖观音湾古木层中的种子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其中 1 4种已经被鉴定其属种 ,它们是南酸枣 ( Choerospondiasaxillaris)、椴树属 ( Tilia sp.)、樟 ( Cinnamomum camphora)、茄属 ( Solanumsp.)、忍冬属 ( Lonicera sp.)、山胡椒属 ( Lindera sp.)、苜蓿属 ( Medicago sp.)、荆三棱 ( Scirpusyagara)、金鱼藻属 ( Ceratophyllum sp.)、乌桕 ( Sapium sebif erum)、鹅耳枥属 ( Carpinus sp.)、野山楂 ( Crataegus cuneata)、浙江紫薇 ( Lagerstroemia chekiangensis)和朴树属 ( Celtis sp.)。根据地下古木层中的果实和种子的调查和分析 ,并参考了木材解剖和孢粉分析资料 ,我们认为这里的古木层历史植被类型曾经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所发现的椴粉属花粉特征,并与现代相关植物花粉进行了对比,发现本属不单与椴树科(Tiliaceae)而且与梧桐科(Sterculiaceae)的某些属种有关系,从而在讨论孢粉植物群的性质及其气候等方面的问题时有了可靠的对比资料,使孢粉学的植物学意义更加可信。  相似文献   

6.
花序苞片是椴树属最典型的特征,但它与其他器官的演化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华东椴(Tilia japonica Simonk.)花序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上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表面微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比较。结果显示,华东椴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相似的规律性,二者在苞片幼期阶段均生长迅速、中期阶段生长变缓、成熟阶段再有小幅生长。对苞片与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苞片长、苞片宽、叶长、叶宽的相关性均极显著。在表面微形态特征上,苞片和叶片总体上非常相似;在解剖特征上,苞片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有明显的分化。结合椴树属苞片的化石记录,我们认为椴树属苞片最早由叶片特化而来,是一种叶状结构,二者在表皮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在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自不同功能而逐渐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糠椴 (Tilia mandschurica)  别名椴树芽。椴树科落叶乔木,高达 20米,树皮灰褐色,老时纵浅裂,幼枝密被黄褐色星状毛。单叶互生,叶片圆心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芒状,背面密被黄褐色星状毛。花期 7月,果期 9月。常见于杂木林中。   采来嫩芽经开水煮后,可以做菜团及菜粥吃,经水磨,掺入苞米面、稗子面及甜菜叶做成窝窝头,粘滑,无异味,滑润适口,好吃。晒干的叶片可以代茶用。干燥花蕾有发汗解表的功能,可治感冒发热、头痛、身痛等。   刺榆 (Hemiptelea davidii)  别名刺叶子。榆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  相似文献   

8.
花序苞片是椴树属最典型的特征,但它与其他器官的演化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华东椴(Tilia japonica Simonk.)花序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上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表面微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比较。结果显示,华东椴苞片和叶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非常相似的规律性,二者在苞片幼期阶段均生长迅速、中期阶段生长变缓、成熟阶段再有小幅生长。对苞片与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苞片长、苞片宽、叶长、叶宽的相关性均极显著。在表面微形态特征上,苞片和叶片总体上非常相似;在解剖特征上,苞片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有明显的分化。结合椴树属苞片的化石记录,我们认为椴树属苞片最早由叶片特化而来,是一种叶状结构,二者在表皮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在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自不同功能而逐渐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黄山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据调查和统计,黄山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29科、638属、1420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科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占48.5%),其中科的热带性地理成分占59.6%;属以北温带分布最多(占23.7%),其中属的温带性地理成分占61.7%1种以中国特有分布最多,而种的温带性地理成分占33.1%。该区的优势科(含6种以上)主要有椴树科、木通科、猕猴桃科、清风藤科、忍冬科等,它们大多为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结合优势科的分析,认为黄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亚热带性质,并且温带区系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0,10(4):297-306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203科921属2255种(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含25种以上的有22科,代表成分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五加科、桑科和椴树科。区系的特点是: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交错;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珍稀种类多;喜酸成分较喜钙成分占优势;草本与木本种类近等。此外,对本区系自然条件及植物资源利用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树皮的化学成分,通过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从蒙椴树皮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计曼尼醇乙酸酯(2),羽扇豆醇(3),二十四碳酸(4),三棕榈酸甘油酯(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1-5、7均为首次从椴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四座楼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植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样地法对北京市四座楼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座楼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和植被分布规律:该保护区有北京新记录种1个:麦李(Prunus glandulosa Thunb.);国家三级保护植物3种,即: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并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林。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约869种,分别属于127科431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6科19属33种,裸子植物共有3科4属4种,被子植物共有108科408属832种,其中野生植物有772种,占北京所具有的野生植物种类的1/3以上。四座楼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共有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产杜英科3属28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5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杜英科花粉属于小型花粉,3孔沟,沟达极区,内孔横长,在光学显微镜下外壁光滑,外壁内外层分层不明显,两层近相等,3属很难区分;在扫描电镜下,杜英属花粉外壁纹饰分为颗粒状、皱网状和穴状或穴网状三种类型,猴欢喜属花粉外壁纹饰仅有皱网状一种类型,两届难以区别;而文丁果届具有明显的网状纹饰,与另外两属有明显区别。在本科中花粉演化趋势之一可能是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在花粉形态上与椴树科区别明显,支持将杜共科作为独立的科。同时,花粉形态特征还显示了与大风子科、红树科等的部分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西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 经采伐干扰或火烧破坏后形成大面积次生林。参照CTFS (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技术规范, 于2005~2007年, 在长白山地区典型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椴树红松林内各建立了5.2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 初步分析了森林监测样地的群落组成和种群结构, 并应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了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次生杨桦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2种, 20 949株活个体, 隶属于13科21属。次生针阔混交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31个种, 14 725株活个体, 隶属于12科20属。椴树红松林样地共监测木本植物20个种, 12 062株活个体, 隶属于11科13属。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及椴树红松林中胸径大于1 cm的木本植物胸高断面积之和分别为24.74、32.07和56.64 m2·hm-2。紫椴(Tilia amurensis)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的重要组成树种, 其重要值、胸高断面积在3个森林监测样地内均居于前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ana)重要值和胸高断面积在次生杨桦林内均处于优势地位, 而在椴树红松林内优势地位为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顶级树种所取代。次生杨桦林和次生针阔混交林中, 红松、色木槭(Acer mono)、臭松(Abies nephrolepis)、鱼鳞松(Picea jezoensis)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 而椴树红松林内, 红松和紫椴的径级结构则呈单峰分布, 色木槭、臭松和鱼鳞松呈倒J型分布。g(r)分析表明长白山森林监测样地内5个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 聚集强度在同种个体周围(r≤4 m)达到最大, 随着距离增加, 聚集强度逐渐减小。次生林中树种空间格局的环境解释量较高, 而椴树红松林中环境因子对树种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对合肥大蜀山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和科属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进行了R/T比值的比较。统计共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15属、508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10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7科、19属、47种,被子植物103科、283属、447种。壳斗科、松科、榆科、槭树科、椴树科和豆科等是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构成了其各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属的水平上可划分为14个类型,温带成分占有较高比例,热带种类丰富,北温带分布最多(23·81%),其次为泛热带分布(18·52%),表现出向北亚热带植物区系明显过渡的特征。中国特有成分较为缺乏。落叶阔叶林仍是该区相对稳定的森林植被类型。与其他山地植物区系R/T比值的比较表明,其热带性质大于安徽鹞落坪和皇藏峪,小于南京幕府山和滁州琅琊山,与南京紫金山和牛首山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27属1139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6科66属119种,裸子植物7科8属9种,被子植物150科528属1011种(双子叶植物130科417属838种,单子叶植物20科111属173种)。(2)该区种子植物科、属优势现象明显,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及茜草科Rubiaceae为主。在科属的组成上较为分散,主要以少寡种的科、属为主,分别占67.88%、91.7%。(3)该区蕨类植物在属的组成上也较为分散,以5个种以下的属为主,占比为93.94%。(4)该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8个分布区类型及5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80个科,占总科数的50.96%,而蕨类植物有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成分的科有23个,占蕨类总科数的63.89%;在属级水平上,种子植物有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热带成分有365属,占总属数的68.10%,而蕨类植物有7个类型及1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成分有40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60.61%。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花地湾市场宠物两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州市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两栖类宠物贸易进行为期3年27次调查,共记录贸易两栖类类44种,隶属2目16科35属。有尾目(Caudata)2科7属8种,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1属2种,蝾螈科(Salamandridae)6属6种;无尾目(Anura)14科28属36种,铃蟾科(Bombinatoridae)1属1种,蟾蜍科(Bufonidae)3属3种,角花蟾科(Ceratophryidae)2属5种,其中1种为杂交种,丛蛙科(Dendrobatidae)2属4种,雨蛙科(Hylidae)3属5种,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1属1种,角蟾科(Megophryidae)2属2种,姬蛙科(Microhylidae)5属6种,澳雨蛙科(Pelodryadidae)1属1种,叶泡蛙科(Phyllomedusidae)1属1种,负子蟾科(Pipidae)1属1种,箱头蛙科(Pyxicephalidae)1属1种,蛙科(Ranidae)2属2种,树蛙科(Rhacophoridae)3属3种。分布于国内的两栖类16种,外来物种共28种。受保护种类26种,所占比例达59.09%。讨论了两栖类宠物贸易对国内外珍稀濒危种类保护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对两爬类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兴安岭森林演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肖侠  延晓冬 《生态学杂志》2007,26(8):1277-1284
应用森林生长演替动态模型-FAREAST,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大兴安岭漠河林区森林的演替动态进行了模拟。模拟选择了目前气候情景、增暖情景、温度和降水都增加情景3种气候情景,并考虑了气候变化引起的火干扰变化对森林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维持目前气候不变,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将继续作为绝对优势树种,樟子松(Pinussylvestris var.mongolica)、桦树(Betula)、杨树(Populus)伴生其中;气候发生变化,东北森林带将有北移的趋势,大兴安岭将可能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森林群落中出现红松(P.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椴树(Tilia)等树种;火干扰影响森林生物量及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广西岩溶植被植物区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数十年来广西植物研究所对广西岩溶植被全面调查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 1 )广西岩溶植被的植物区系成分有 1 75科 662属 1 5 0 0种 ,其中 6科 1 71属 83 4种为岩溶植被专有 ;( 2 )广西岩溶植被的区系成分以番荔枝科、椴树科、大戟科、苏木科、榆科、鼠李科、楝科、无患子科、漆树科等为主 ,与岩溶植被区系关系密切的科或乔木层优势科一般是落叶种类多或藤本种类多的科 ,如果优势科多数种类或优势种类是常绿的 ,这些种类不是热带植物区系成分 ,就是一类硬叶阔叶或针叶的亚热带种类 ;( 3 )岩溶植被植物区系组成为地域性但带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 ;( 4 )广西岩溶植被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 ,温带成分为辅 ,62 2属种子植物 ,热带分布占 76.2 1 % ,温带分布占 2 1 .1 3 % ,中国特有占 2 .66% ;( 5 )组成山顶矮林的区系成分比较固定 ,乔木种类主要有 :乌冈栎、铁屎米、山胶木 (假水石梓 )、圆叶乌桕、铜钱树、化香树、广东松、翠柏等 ;( 6)与广西酸性土植被比较 ,岩溶植被植物区系中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以及单子叶植物 ,无论是科属组成 ,还是种的组成 ,均没有酸性土植被植物区系占的比例高 ,另外 ,与组成酸性土植被乔木层优势科的关系也很疏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