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和特色果树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为探明最适宜锥栗种子萌发的条件,该研究以当年采收的锥栗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基质、基质含水量以及破壳处理等对锥栗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锥栗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锥栗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其最终萌发率为92.67%,在其他温度条件下,锥栗种子的萌发率有所下降,但与25℃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2)黑暗条件可缩短锥栗种子发芽时间,明显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但黑暗条件下的种子胚根长度显著小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胚根长度。(3)锥栗种子在泥炭土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在河沙中的萌发率和发芽势,且泥炭土中种子胚根长度显著长于河沙中的种子胚根长度。(4)基质含水量对锥栗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无显著性影响。(5)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锥栗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破壳处理后,锥栗种子的发芽势和胚根长度与未破壳相比差异显著,实际生产中剪破种壳能加快种子的萌发进程。  相似文献   

2.
种皮和播种深度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玻璃温室内遮荫条件下,研究种皮和播种深度(0、2、5、10和15 cm)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种皮对辽东栎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不同播种深度处理种子萌发率平均升高19.4%,且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增大,萌发进程加快.去皮种子和非去皮种子的萌发率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78.9%和62.2%;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2 cm播种深度下最大,而萌发速率系数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去皮处理幼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干质量与非去皮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去皮和非去皮处理幼苗株高均在5 cm播种深度下最大,分别为13.8和14.2 cm;基径随播种深度增加逐渐增大,而主根长、侧根数和最大侧根长均减小;幼苗干质量受播种深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内用自动控制装置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浸作用对老鼠簕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设淹水0、3、6、9、12、15、18、21和24h·d-1共9个淹水时间梯度,人工海水盐度为2%,测定不同淹水时间下老鼠簕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幼苗叶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长时间淹水(≥15 h·d-1)会推迟老鼠簕种子萌发的时间,并使发芽率和成苗率降低,淹水<15 h·d-1适宜老鼠簕种子的萌发.随着淹水时间的增长,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则逐渐降低.淹水≥3 h·d-1,幼苗生物量、单株叶面积、高生长和叶绿素含量与淹水时间均呈负相关.淹水0~3h·d-1,老鼠簕总叶绿素含量、根、茎、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淹水≥18 h·d-1,老鼠筋幼苗总生物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开始上升.在上述人工培养条件下,淹水0~3h·d-1是老鼠筋幼苗生长的最佳淹水时间,18h·d-1是老鼠簕幼苗生长的一个临界淹水时间,淹水≥18 h·d-1老鼠筋幼苗生长显著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杜丽思  李铷  董玉梅  黄邦成  傅杨  汤东生 《生态学报》2019,39(15):5662-5669
胜红蓟为我国南部低海拔区域农田和果园恶性杂草。为揭示胜红蓟环境适应规律、明确其危害性,评价和分析了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H、盐度、渗透势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胜红蓟种子在10—30℃内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交替温度处理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胜红蓟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无光照处理种子不萌发。土壤相对湿度在50%—100%范围内,种子出苗率均高于55%,最适相对湿度为70%。胜红蓟种子仅能在土壤表面萌发,1 cm的播种深度完全抑制种子萌发。pH值在5—10之间,种子萌发率高于85%,最适pH值为7。NaCl浓度在0—80 mmol/L以内种子萌发率超过88%,浓度为160 mmol/L时萌发率接近30%。渗透势在-0.40—0 MPa以内种子萌发率高于70%,渗透势为-0.6 MPa时种子不能萌发。由此可见,胜红蓟种子萌发具有广阔的环境适生范围,对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早期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环境对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海南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假高粱种子的萌发率较高,均在85%以上,在昼夜温度35℃/25℃下的萌发时间最短(2.64 d);浓硫酸处理可提高种子萌发率;浓硫酸处理、赤霉素浸泡和研磨均能缩短种子萌发时间;种子在土壤表层的萌发率最高,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时间增加。灾变区与非灾变区种子在不同温度、打破休眠方式、埋藏深度的萌发率和萌发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可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高温和土壤表层的种子有较高的萌发率和较快的萌发速度。海南岛的假高粱种子萌发率较高且萌发生态幅较宽,是近年来其在海南突发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假高粱花果期之前加强控制,减少种子的成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针刺种皮、酸蚀、药物、激素、低盐、变温和低温层积等不同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0 d萌发实验,低盐处理对大叶藻种子萌发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中盐度25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0.67%和0.07)的36.3倍和58.9倍,平均萌发历期降至9.3 d,且随着处理盐度的降低,种子萌发率与发芽指数逐渐增高,平均萌发历期则逐渐缩短;针刺种皮也显著促进大叶藻种子萌发,其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26.9倍和42.7倍,平均萌发历期降至12.6 d;而酸蚀、药物、激素、变温与低温层积等处理并未明显促进大叶藻种子的萌发。对萌发幼苗的培养显示,经30 d实验,低盐处理组幼苗建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低盐10~25处理组较高,但生长状况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而针刺种皮处理组无幼苗存活。综合分析可知,低盐处理可显著促进大叶藻种子的快速萌发,适宜盐度为10~25。  相似文献   

7.
论文研究了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特性。通过室内萌发实验初步检测了香果树种子的休眠, 采用靛蓝检验法检测了生活力, 通过室内室外条件的贮藏检验了种子寿命, 通过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萌发对温度、光强条件(9—24 ℃, 500—9000 lx交互)的响应。结果表明: 香果树果实成熟后, 种子无明显的休眠, 有生活力种子75.3%±7.9%, 无生活力10.9%±9.2%, 空粒6.5%±1.8%, 涩粒7.4%±6.4%; 贮藏四个月, 室内外贮藏种子萌发率高于78.6%±6.5%, 贮藏八个月, 室外贮藏种子全部失去活力, 贮藏一年, 室内贮藏种子萌发率20.2%±8.3%。无光照时香果树种子不萌发; 在500—9000 lx处理下, 12—24 ℃香果树种子最终萌发率均高于90%, 9 ℃下均低于80%。9 ℃时, 光强显著影响最终萌发率, 500 lx下为33.3%±6.9%, 3000 lx下为70.3%±4.2%。温度升高, 香果树种子平均萌发周期缩短, 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上升。在12℃、15 ℃下的2000 lx、3000 lx下平均萌发周期显著低其他光强处理下, 萌发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总体上, 12 ℃、15 ℃时, 光强增强, 活力指数在500—3000 lx上升, 在3000—9000 lx间下降。在温度较高的18 ℃、21 ℃、24 ℃下, 平均萌发周期, 萌发指数, 活力指数受光强的影响明显弱于12 ℃、15 ℃下。野外香果树种子萌发期间, 野外环境温度在12—18 ℃之间,光照强度对香果树种子萌发有重要影响。合适的光照环境(1000—3000 lx)可能是野外香果树种子萌发、幼苗建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第三纪孑遗植物, 存在严重的幼苗更新限制。为验证生活史早期(种子萌发)限制中国分布区北缘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 并探讨其主要成因, 本研究在秦岭和太行山脉采集不同种源地的种子, 测定其形态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和质量、不同贮存时间的活力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性状, 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种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其种子长度(P < 0.001)、萌发率(P < 0.001)、平均萌发时间(P < 0.001)、氮(P < 0.05)和磷含量(P < 0.001)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区域尺度上(秦岭与太行山), 仅种子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1)。天水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最高(21.77%), 平均萌发时间最长(11.12 d); 栾川的萌发率最低(1.38%), 平均萌发时间最短(3.47 d)。在25℃条件下, 济源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10℃、15℃和20℃条件下(P < 0.05), 而其他种源地的萌发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4个温度条件下, 栾川种群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无显著差异, 而其他4个种源地的初始萌发时间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而种子活力与种子质量、种子的氮和磷含量显著相关。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连香树种子的自身属性(质量、氮和磷含量)通过影响种子活力间接影响萌发率; 且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主要表现在萌发时间上。本研究证实种子萌发是限制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的关键阶段, 主要原因如下: (1)连香树种子在9月成熟后, 10月的温度仍适宜种子萌发, 但较短生长期的幼苗在冬季低温下不能存活; (2)连香树种子萌发率低(14.4%); (3)第二年春天种子活力骤降。  相似文献   

9.
温带半干旱地区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国温带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的23种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新采集种子、冷藏和干藏种子).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新种子萌发率达90%左右,11种植物新种子萌发率均低于70%,说明这些植物的新种子具有或多或少的休眠属性.经过150d的冷干藏后,大籽蒿、虎尾草萌发率保持在90%以上,说明这两种植物完全没有休眠机制;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种子萌发率下降较多,可能是储藏的环境条件导致的2次休眠现象;冷藏和干藏处理均能使绿珠藜、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雾冰藜、金狗尾草、苋菜、马齿苋、碱地肤和水稗草的种子在生长季开始时完成生理后熟,萌发率达到80%以上;干藏有利于促进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马齿苋和鹤虱的种子成熟,冷藏有利于促进绿珠藜和金狗尾草的种子成熟;黄蒿、灰绿藜、画眉草和烛台虫实在不同处理下的萌发率都比较低,说明种子内在生理休眠作用较强,具有减少种子一次性萌发数量的风险分摊策略.大多数1年生植物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终萌发率的90%,表现出迅速萌发的特性;黄蒿、灰绿藜、碱地肤和沙蓬种子则在不同处理中表现出延长萌发时间的策略来适应半干旱地区不确定的环境条件.最后,探讨了几种主要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策与其对环境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陕西羽叶报春(Primulafilchnerae)是百年绝迹、曾被植物界视为可能绝灭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萌发和成苗是其种群续存的前提,也是其园林开发时繁育工作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发现,陕西羽叶报春种子细小,25℃、低光(2700Ix)和当年采集种子是其萌发的最适条件。然而,该条件的成苗率仅25%左右,成苗/萌发比也比其它处理低。29℃高温下陕西羽叶报春种子存在一定程度的休眠,赤霉素(GA。)处理后萌发率虽显著增加,始萌发时间缩短,但高浓度(200mg/L)GA。处理使种子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显著降低。经过2个多月的高温高湿(29℃下萌发)处理后,将未萌发的种子重新在最适温度25℃下萌发,发现它们的萌发率不受影响,但始萌发时间显著缩短。以上结果说明陕西羽叶报春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并适当让其高温休眠一段时间,萌发时先用低浓度(20mg/L)GA。处理,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萌发率,而且可提高成苗率和成苗/萌发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