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污染,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灏 《生命世界》2009,(8):34-39
2009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四次缔约方火会上,9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的POPs被增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至此,根据公约所禁止生产和使用的POPs数量增加到21种。什么是POPs?《斯德哥尔摩公约》又是怎样与POPs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要禁止生产和使用POPs?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食物网中的传递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园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生态学报》2017,37(9):2845-2857
食物网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传递的重要途径,了解其传递行为与机制是POPs生态暴露风险评价的科学基础。从4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分析:(1)食物网主要特征(营养级和食物链长度)与POPs环境行为的关系;(2)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3)微食物网对POPs环境行为的作用;(4)食物网的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已有研究对水生生物中POPs生物放大作用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营养级越高,POPs生物富集性越强,但由于各种生态和生理性质的影响,也存在例外情况。食物链长度与POPs生物富集性呈正相关。(2)POPs通过底栖食物网将沉积物中的POPs向上传递,底栖-浮游食物网的耦合提高了高营养级消费者的暴露风险,目前就POPs在底栖食物网中的生物放大性是否大于浮游食物网存在争议。(3)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吸附POPs的重要载体。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POPs释放到水柱中。微生物降解也是环境中POPs脱离环境的重要途径。(4)在内、外压力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和效率发生改变,并与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互相耦合,影响POPs的环境行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POPs在浮游食物网,尤其是高营养级浮游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对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和微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关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物网的某个部分,时间尺度较短,缺乏对POPs环境行为动态变化的研究,未来需深入开展多尺度和多角度的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新型POPs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但有关其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相关分析还较为匮乏,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伴随着人类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合成类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长迁移性和高生物富集性等特点,POPs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一直是环境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生物降解技术修复POPs污染环境具有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快速简便等优点,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各种POPs微生物分解代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降解性微生物资源以及降解机制。此外,还讨论了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在POPs微生物降解中的潜力和应用,以期为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尽管南极被认为是远离人类污染的净土,但近年来不断发现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全/多氟化合物等传统和“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存在于南极的非生物及生物环境中,由此引发了全球各国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不断关注。POPs性质稳定,能够久存于环境中,并具有毒性,易富集于生物体内并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为了解南极和南大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南大洋典型食物链为主线并结合南极海洋生物生活习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南极海洋食物链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POPs的研究现状,并对南极海洋生态系统POPs研究前沿和热点提出了展望。研究显示,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污染程度最低的地区,但过去几十年有关南极海洋生物中POPs的类型不断增加,表明该地区受到地区内/外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加。零散的研究数据以及各异的技术方法使得目前仍无法阐析POPs沿食物链传递的机制。有关南极海洋生态系统POPs动态的长期监测与评估计划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下半期,生物学日益显示出带头学科的趋势。许多有远见的科学家都预言,下一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未来生物学向何处去?下一个发展高峰将是什么?将有哪些重大突破?对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和人类思维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本书意图对这些人们所十分关心的问题给予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正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伊始,生命徜徉于时间的洪流中,在地球广袤的天地间留下了种种印记。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不禁发问:生命自何处来?将到何处去?人类是如何从过去的蛮荒岁月步入到了如今的科技时代?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又是否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李峰  丁长青 《动物学杂志》2006,41(2):128-13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高残留物质,进入生物体后会长期存留并产生危害。近年来,有关生物体中POPs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主要类型、生态特征、来源和污染效应。介绍了POPs在鸟类体内富集的特点及其对鸟类的危害;分析了以鸟类作为环境监测指示生物时应注意的问题;对POPs的防治以及利用鹭类等水鸟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理化性质稳定、难降解、高脂溶性、高蓄积性的环境污染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OPs与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但涉及的分子机理较为复杂。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关于POPs引起1型和2型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理,旨在讨论POPs与两种糖尿病发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期,分子生物学的惊人成就,使生物学成为当代自然科学中引人注目的明星。生物学日益显示出带头学科的趋势。许多有远见的科学家甚至预言下一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而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把解决严重困扰当今人类社会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等几大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上。当21世纪日益临近的时候,关心自然科学和人类未来的人,都不禁要问,生物学果真能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吗?这些预言和期望是有科学根据的吗?未来生物学向何处去?下一个发展高峰将是什么?未来生物学将对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和思维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未来生物学预测的任务,首先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愈来愈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从生物学的角度,对POPs的特性、分布和对动物与人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对POPs污染与危害,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