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3,(26):I0002-I0003
吸毒会使人精神亢奋。因为毒品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英国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吸食大麻会逐渐降低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影响大脑的”奖赏机制”。这一发现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瘾君子会缺乏上进心,除了毒品外对其他许多东西都无欲无求。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Dopamine,DA)是脑内重要的调质,参与大脑活动的各个方面。多巴胺系统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多年来的研究使我们对于多巴胺所参与的生理过程和作用方式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然而,多巴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释放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本文关注于多巴胺的一种特殊的释放模式,即多巴胺的胞体树突释放,通过回顾多巴胺释放研究的一些经典工作、近来进展和该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力图使读者对于多巴胺胞体树突释放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有一个最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影响运动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征在于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渐进性丧失。尽管当前的疗法旨在补充多巴胺水平,但是没有一种疗法能够恢复这些丢失的细胞。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奥地利、西班牙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将神经胶质细胞(glial cell)转化为活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所产生的多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09,(21):I0003-I000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服用药物可增强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快乐预期。  相似文献   

5.
Liu XF  Yang G  Yang R  Jia Q  Guan SD 《动物学研究》2012,33(2):165-169
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模型研究气味线索对吗啡依赖及渴求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单一嗅觉条件刺激使小鼠建立条件化位置偏好,形成吗啡依赖。当改变外界环境,动物进入完全新异的环境后依然寻求与吗啡相关的气味线索,说明吗啡相关气味条件线索诱发了小鼠对吗啡的渴求。多巴胺D1或D2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小鼠对气味线索的寻求。该结果表明嗅觉系统在药物成瘾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突触前释放的多巴胺以容积式释放(volume transmission)来传递多巴胺信号,而碳纤电极(carbon fiber electrode,CFE)所记录的胞外电化学信号是大量多巴胺分子氧化电流的平均统计结果。这些特征为使用Monte Carlo方法来直观而细致地描述多巴胺在胞外“自由行走”的行为提供了可能。作者尝试使用Monte Carlo建模的方法来研究动作电位(AP)刺激的频率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浓度([DA])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实验记录多巴胺信号相比,在生理强度(低频≤20 Hz,或≤12个 APs高频 80 Hz)刺激模式下,基于单一囊泡库的突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验结果。此外,作者还分析了大脑神经网络结构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研究说明,Monte Carlo模拟为研究大脑内多巴胺信号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0,(8):I0002-I0002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原先估计的要长。这一成果将修改科学界对大脑临界期的定义,而且为研究婴幼儿早教提供了重要线索。日本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8.
腹侧被盖区(VTA)在大脑奖赏环路中起到核心调控作用。抑郁症中VTA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电活动发生异常改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来自缰核的输入能够负调控VTA多巴胺神经元的电活动。在抑郁动物模型中,由于βCaMKII表达水平异常增加所引起的被过度活化的外侧缰核神经元,可以通过降低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单胺水平,最终导致多种核心抑郁表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09,(7):1402-1402
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称,阿尔茨海默症(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大脑内的淀粉斑让朊蛋白变形。导致大脑的星形胶质细胞变得过度活化,使大脑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造成了阿尔茨海默症。这个发现对阿尔茨海默症背后的大脑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为研发新药物提供了线索,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PD病人的增加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P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异常聚集的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形成病理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研究发现路易小体不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同样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肠道内丰富的肠神经系统被称为“第二大脑”。肠脑轴的发现也证明α-Syn能在大脑和肠道进行双向传输。肠道中也存在着庞大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参与病理性α-Syn的形成和传输。因此文中基于肠脑轴探讨α-Syn在大脑和肠道的双向传输关系,尝试探索肠道微生物群对α-Syn异常聚集的影响。结合目前PD病人的研究和动物模型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实验的研究,希望为PD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巴胺Ⅱ型受体在大脑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区域表达丰富,可反馈性调节突触前多巴胺合成并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纹状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受多巴胺Ⅱ型受体介导的cAMP/PKA和PLC信号通路调节,也是自主运动控制的神经基础。在运动性疲劳及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疾病中,多巴胺Ⅱ型受体通过平衡基底神经节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多巴胺Ⅱ型受体在纹状体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运动功能障碍中枢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疾病的靶向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rebral Cortex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和记忆相关的100多个关键基因,相关研究或为后期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人类大脑记忆加工过程提供新的线索和希望。文章中研究者对特殊大脑过程背后的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疗法治疗记忆损伤的患者。Genevieve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京都大学最近发现,将由猴子胚胎干细胞衍生的产多巴胺神经元(DA神经元)植入帕金森症猴模型的大脑中神经元发生退化的部位能够治疗帕金森症。  相似文献   

14.
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入理解运动的奖赏效应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将为改善身体活动不足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靶点。本文指出运动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奖赏行为。大脑奖赏相关的腹侧背盖区-伏隔核的多巴胺能神经环路、前额叶皮质-伏隔核的谷氨酸能神经投射、红核-腹侧背盖区的谷氨酸能神经投射是调控运动奖赏效应的关键神经环路机制。此外,多巴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内源性阿片肽等多种神经分子参与了运动奖赏效应的调控。然而,大脑奖赏系统的过度激活将会导致运动成瘾。  相似文献   

15.
P物质既存在于消化道又存在于神经系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双重分布的脑肠肽。已经证明,P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有营养作用,但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瑞典学者Jonsson等报道:P物质可以抵抗6-羟多巴胺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他们发现,给新生鼠皮下注射6-羟多巴胺,可使大脑额叶、枕叶皮质和脊髓中的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荧光组织化学方  相似文献   

16.
P物质既存在于消化道又存在于神经系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双重分布的脑肠肽。已经证明,P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有营养作用,但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瑞典学者Jonsson等报道:P物质可以抵抗6-羟多巴胺对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他们发现,给新生鼠皮下注射6-羟多巴胺,可使大脑额叶、枕叶皮质和脊髓中的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降低。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查发现这些区域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减少。但若在注射6-羟多巴胺之后4~6小时向小脑延髓池内注射P物质,明显地阻止6-羟多巴胺的上述影响,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为了进一步证实,他们用含有~3H-去甲肾上腺素的培养液对额叶的组织薄片进行孵育。单纯向培养液中加入6-羟多巴胺减少了组织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量。但若在加入6-羟多巴胺之后再加P物质,则阻止了  相似文献   

17.
<正>精神科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是来自Oregon健康与科学大学Vollum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发现,可卡因和安非他明是如何扰乱多巴胺转运蛋白在大脑中的正常功能的。这项发现为减轻可卡因和安非他明在成瘾患者身上的作用,研发新的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目前,对于滥用安非他明,并没有认证的药物治疗方案,而且可卡因和安非他明成瘾的人群的复发率是很高的。研究人员的这项工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一项由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表明 ,人大脑的衰老是老年人感觉系统异常 ,患上语言能力、视力及身体灵活性下降等老年疾病的重要原因 ,有可能在于其大脑无法得到足够量的化学物伽马氨基丁酸(GABA)。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 5月 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上。短尾猴的视觉功能同人类相似 ,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恶化。科学家通过短尾猴实验发现部分老年疾病缘于大脑缺少伽马氨基丁酸。这一研究成果 ,为开展人类脑衰老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课题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目前 ,中国…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人类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D以运动减少、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障碍为主要症状,其病理特征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多巴胺是纹状体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而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两种神经递质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多巴胺减少时,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继而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引起临床症状。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多巴胺代谢酶基因研究。多巴胺代谢系统基因包括单胺氧化酶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多巴胺突触前膜转运体、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β羟化酶、酪氨酸羟化酶。近年来,多巴胺代谢系统基因多态性与PD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明确PD的病因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未能得到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伦理道德问题和不能获取足量的供体组织等。因此,尝试基因工程化干细胞使之成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释放多巴胺递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1,Nurr1)基因与多巴胺能表型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Nurr1基因使干细胞向多巴胺能表型神经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