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Charactophyllum作了全面的回顾整理,记述了本属的骨骼构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定义范围和时空分布及有关的分类问题。Charactophyllum的隔壁为板状隔壁而非包珊瑚型隔壁,由波状弯曲的单列单晶榍组成,单晶榍整体呈半扇形排列,隔壁光滑或发育微弱的榍凸(carinae)而无典型的横耙状榍凸(yardarm carinae),鳞板半扇形排列而不是扉形排列。本属分布仅限于北美和华北的晚  相似文献   

2.
Maikottia属骨骼微细构造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强 《古生物学报》1997,36(4):446-452
Maikottia Laurusevich,1967属是泡沫珊瑚目中较特殊的类型,呈多角块状复体。经电镜研究表明,其骨骼微细构造以晶片型层状骨骼为主,隔壁刺由复式杆晶榍组成,层状骨骼包绕隔壁刺,在隔壁刺内包绕和联结单杆晶榍。体壁和横板均由层状骨骼组成。本属的纤状骨骼属较原始简单类型-晶粒和短轴晶柱,它组成复式杆晶榍内单杆晶榍的轴带,并呈分散状排列。根据该属为泡沫珊瑚类型隔壁及复式杆晶榍,将其归入泡  相似文献   

3.
论四射珊瑚包珊瑚科(AmplexidaeChapman,1893)的分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讨论了包珊来龙去脉 科(AmplexidaeChapman1893)的分类。把包珊瑚型隔型限于仅在外端连续,向轴部变薄呈短而低的脊状,纵向呈下连续的着生于横板之上。包珊瑚型隔壁的微细构造以层状骨骼为主,其轴部有时可出现非晶榍型纤状之骨骼,包括晶粒和短轴晶柱。  相似文献   

4.
ShensiphyllumGeetYü,1974为丛状复体珊瑚,以发育一列马蹄型鳞板,羽榍扇形排列为主要特征,是志留纪四射珊瑚已知唯一发育马蹄型鳞板的属。该属在我国上扬子区广泛分布于上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特列奇阶(Telychian)中,主要产自川北、陕南的宁强组、云南大关的大路寨组(中、上Telychian阶))、湖北长阳的纱帽组及四川朝天的王家湾组(下特列奇阶)。文中报道和描述川北朝天王家湾组中发现的3个新种Shensiphyllumsimplexsp.nov.,S.proliferumsp.nov.,S.intermediumsp.nov.。王家湾组是已知ShensiphyllumGeetY櫣产出的最低层位。详细讨论该属的骨骼构造特征、生长繁殖方式,探讨该属起源及其演化,根据新资料修订该属的属征,赞同将该属置PhacellophyllidaeWedekind科。  相似文献   

5.
唐兰 《古生物学报》2006,45(3):374-383
Shensiphyllum Ge et Yǖ,1974为丛状复体珊瑚,以发育一列马蹄型鳞板,羽榍扇形排列为主要特征,是志留纪四射珊瑚已知唯一发育马蹄型鳞板的属。该属在我国上扬子区广泛分布于上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特列奇阶(Telychian)中,主要产自川北、陕南的宁强组、云南大关的大路寨组(中、上Telychian阶))、湖北长阳的纱帽组及四川朝天的王家湾组(下特列奇阶)。文中报道和描述川北朝天王家湾组中发现的3个新种Shensiphyllum simplex sp.nov.,S.proliferum sp.nov.,S.intermedium sp.nov.。王家湾组是已知Shensiphyllum Ge et Yǖ产出的最低层位。详细讨论该属的骨骼构造特征、生长繁殖方式,探讨该属起源及其演化,根据新资料修订该属的属征,赞同将该属置Phacellophyllidae Wedekind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异珊瑚形态构造特征分析,进一步阐明了隔壁的发生方式、隔壁发育阶段、隔壁生长的变演性、隔壁基端与外壁的关系、隔壁的微细构造及其所含的化学成份,枝体表壁和壁面上的构造物特征,横板的形态及枝体繁殖的方式.通过异珊瑚生长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结合地层资料归纳了异珊瑚的时空分布并将异珊瑚重新归纳为6科2亚科16属.  相似文献   

7.
湖南异珊瑚目的新材料——兼论异珊瑚目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湖南渣渡早石炭世维宪期异珊瑚6属: Hexaphyllia, Pentaphyllia, Haptaphyllia, Heterophyllia, Nodohexaphyllia gen. nov. 及 Nodopentaphyllia gen. nov..根据这些珊瑚的内部构造形态,特别从出芽繁殖幼体的构造形态,对异珊瑚轴管的形成、横板的生长形态、隔壁的生长起点及体壁组成的因素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长期以来,对四射珊瑚骨骼微细构造(尤其是有无片状骨素)的认识及其分类学的意义都存在分歧意见。近年来,国际上扫描电镜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大有进展,但仅限于泥盆纪和二叠纪的少数属。作者在参加有关珊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在系统整理石炭纪四射珊瑚资料的基础上,对Caniniidae等14科的代表属采用了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小娟 《古生物学报》2022,61(3):494-505
Ipciphyllum是中国中晚二叠世地层中最常见的块状复体四射珊瑚, Ipciphyllum naoticum是该属中唯一发育喷口构造的种。通过对采自西藏札达姜叶玛剖面上二叠统姜叶玛组的Ipciphyllum naoticum进行连续切片, 研究其鳞板特征, 发现横切面上鳞板形态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变化明显, 包括喷口(庙宇状)鳞板、弧形板片状鳞板和偶现的侧鳞板等, 表明同一种内鳞板的形态多变, 以某一特殊形态的鳞板作为种一级甚至更高级的分类标准值得商榷。结合前人对喷口鳞板的发育可能与相对高能的水环境有关, 分类意义不应超过种级的研究结论等, 建议废除以喷口鳞板(构造)作为重要分类特征的Protonaoticophylidae科和Protonaoticophylinae亚目。  相似文献   

10.
论实轴型中柱皱纹珊瑚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实轴型中柱的皱纹珊瑚的分类位置至今尚未取得统一。这类珊瑚的轴部由纤状组织构成,它不同于复中柱或皱形复中柱,它的形成与主隔壁,对隔壁或一级隔壁内端没有关系,是皱纹珊瑚中一类独立发育的轴部构造。具实轴型中柱的珊瑚可以独立建立新目,称Cyathaxoniida ord.nov.。按照组成实轴的纤状组织类型和实轴形态,可以划分为3科,即Cyathax-oniidae edwards et Haime,1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古生代珊瑚动物群的分类、演化及生物古地理是一个涉及古生物学的许多基础理论的问题。以往关于古生代珊瑚的研究中,从骨骼的基本结构到分类演化诸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鸿祯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和研究生们对该项工作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该书在学术上有两方面的突破: 首先是在研究工作中运用电镜扫描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对珊瑚骨骼的基本构成及组成单元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珊瑚的骨骼构造为基础,微细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分类系统,并对一些类别的归属作了新的调整。根据新的分类体系、地层分布及一些科属的出现与灭绝,对演化阶段和生物古地理进  相似文献   

12.
贵州珊瑚是一种个体大,隔壁多而长,鳞板带宽,构造较特征的双带型珊瑚。俞建章(1931)创立该属时仅描述了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一种,产于下石炭统大塘阶上司组,视为Yuanophyllum带下亚带的带化石。俞建章(1933)研究我国南方下石炭统珊瑚化石,又描述了该属另一新种和一新亚种Kueichouphyllum heishihkuanense Y(?), K.sinense gracile Y(?),其层位仍为大塘阶上司组。杨敬之、盛金章、吴望始等(1962)总结中国的石炭系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大塘早期地层里产有许多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与Thysanophyllum共生,主张以Thysanophyllum-Kueichouphyllum sinense共同作  相似文献   

13.
王向东 《古生物学报》1994,33(1):118-129
运用分支系统学方法,考察有可能归入Antiphyllinae亚科的各属。根据个体发育极向标准对选取的7个性状进行分析,这7个性状为:主隔壁的长短,主内沟的形状和大小,对隔壁的长短和加厚程度,侧隔壁的长度,一级隔壁的排列,一级隔壁从轴部退缩程度,轴部构造等。据以上各性状在每个属中的表现编制出性状极向数据矩阵,输入计算机运算,得到分支图。并得到以下结果:AntiphyllinaeIlina应包括下列10属:ActinophrentisIvanowski,1967;FalsiamplexusFedorowski,1987;LongiclavaEaston,1962;LytvolasmaSoshkina,1925:NeozaphrenlisGrove,1935;MonophyllumFomichev,1953:FasciculophyllumThomson.1883:BradyphyllumGrabau.1928:RotiphyllumHudson,1942;ClaviphyllumHudson,1942。  相似文献   

14.
Rugosa、Tabulata和Scleractinia是显生宙3个主要的珊瑚化石类群, 它们的中文译名曾繁杂不一, 至今未有一致意见。本文在追溯这些类群(及其同名)译名沿革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它们的出处、准确性和接受度等因素, 提出使用建议。Rugosa应译作目前广泛使用的“皱纹珊瑚”, 而非少见的“皱珊瑚”、“皱壁珊瑚”等, 亦不宜译为意思不对应的“四射珊瑚”(因后者对应的是Tetracoralla、Tetracorallia或Tetraseptata, 均属Rugosa的晚出同名, 已被国际学界长期弃用)。Tabulata应译为由来已久(19世纪末)且影响广泛的“床板珊瑚”, 而非出现较晚(20世纪60年代)、使用相对较少的“横板珊瑚”, 更非鲜为人知的“牀板珊瑚”和“板珊瑚”等。Scleractinia应译作使用早、接受度极高的“石珊瑚”, 而非不常见的“硬珊瑚”。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惠水县王佑镇至翁赖村一带出露中泥盆统上部浅海底栖相翁赖组(新名),该组以陆源碎屑沉积居多、沉积厚度较大、群体珊瑚很少而单体珊瑚却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其中,翁赖组上部层位与贵州独山剖面独山组鸡窝寨段相当,时代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的晚期(late Givetian)。翁赖组上部之底非常特征的中华海绵珊瑚化石(Sinospongophyllum)与中泥盆统上部吉维特阶标准的腕足类化石鸮头贝(Stringocephalus)共栖。该属与华南地区中泥盆世晚期标准的内板珊瑚(Endophyllum)的内部骨骼构造非常相似,仅外部形态不同。在华南地区,内板珊瑚和中华海绵珊瑚的层位非常稳定,大致相当于吉维特阶的下varcus带。文中描述翁赖组上部四射珊瑚8属13种,包括Calceola intermediata inflata Yoh,,Cystiphylloides kwangsiense Yoh,C.secundus (Goldfuss),C.sp.,Paramixogonaria wangyouensis sp.nov.,Grypophyllum? sp.,Mictophyllum shawoziense He,M.sp.,Sinospongophyllum planotabulatum Yoh,Temnophyllum waltheri Yoh,T.poshiense Wang,T.complicatum Wang和Thamnophyllum crassum (Kong)等。它们与华南其他地区以及亚洲、欧洲、北非、澳大利亚和北美西部的同期分子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属于老世界生物地理大区(Old World Realm)。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惠水县王佑至翁赖一带出露的中泥盆世晚期浅海底栖相地层翁赖组(新名)陆源碎屑发育,沉积厚度巨大,单体珊瑚居多。由于受到当地穹窿地质构造的影响,只出露了中泥盆统的最上部,即相当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和宋家桥段这二段地层,而相当于鸡泡段及其以下的地层都被掩埋在地下。根据岩性和珊瑚群组合面貌,翁赖组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下部砂岩比较多,也有少许灰岩和泥质砂岩,大致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宋家桥段相当;上部虽然也有砂岩和泥质砂岩,但灰岩和泥质灰岩明显增加,最富有生物地层学意义的是在上部之底发现了中泥盆世晚期的标准珊瑚化石Sinospongophyllum,表明它可与独山剖面的独山组鸡窝寨段进行对比。无独有偶,独山县的泥盆系剖面是以群体的内板珊瑚(Endophyllum)层作为鸡窝寨段的底界的,Endophyllum层之上是鸡窝寨段(灰岩);Endophyllum层之下则是宋家桥段(砂岩)。Sinospongophyllum(单体珊瑚)与Endophyllum(群体珊瑚),虽然它们外部形态不同,但它们的骨骼内部构造基本上是相同的或者是非常相似的,而它们外形的差异主要是受不同海洋生态环境(如海浪的强弱和陆源碎屑物的多少)影响的结果。文中描述了翁赖组下部的四射珊瑚,共有6属7种,含2个新种,分别是:Grypophyllum cf.primum Wedekind,Grypophyllum wangyouense(Li in Kong and Huang),Cyathophyllum wenglaiense sp. nov.,Sinodisphyllum litvinovitshae(Soshkina),Temnophyllum majus Walther,Argutastrea quadrigemina(Goldfuss)和Ceratophyllum simplex sp. nov.。它们都是华南以及亚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西部等地中泥盆世晚期常见的一些珊瑚属种。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