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景观温室评价因素与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其景观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可分为10个景观分区,从中可筛选出13个景观评价因素;其中,通用因素包含竖向设计(A)、空间趣味性(B)、景观层次性(C)、水景(D)、植物配置方式(E)、置石(I)、视域开阔度(J)、温室工程设施(K)和堆山方式(M),特色因素包含植物奇异性(F)、生态奇特性(G)、人工构筑物(H)和路面铺装(L);根据不同景观分区的情况确认各评价因素的组成并制作网络调查问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各景观分区的隶属度,并利用徐罗曹李法获得不同评价因素的权重值.结果显示:10个景观分区的隶属度为0.816 ~0.685;其中,热带水生植物区、雨林奇观区和山地雨林区的隶属度较高,景观效果较好;沙漠植物温室和高山/极地室等分区的隶属度较低,景观效果有待改善.根据权重值可将13个评价因素对景观效果的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植物奇异性、人工构筑物、水景、竖向设计和路面铺装等评价因素对各景观分区景观效果影响较大,堆山方式和温室工程设施对景观效果影响微小.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采用模糊数学法进行景观评价时应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语赋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从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区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锦海 《生态科学》2007,26(6):513-518
采用描述因子法,选择若干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肇庆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肇庆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较好,55%的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结果在Ⅱ级以上,仅有5%的道路在Ⅳ级以下。在所评价的8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观赏时序,其次是观赏特性,这与所选的树种有很大关系;得分最低的是物种多样性,这与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高度人工化有关。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植物景观要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体现它的价值、因地制宜地增加植物多样性及建立科学的绿地系统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观赏草观赏性出发,结合与适应性和生长繁殖相关的11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贵阳市引进的10个观赏草品种进行观赏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评价指标中,观赏草的株型、叶色、耐旱性所占权重均较大(>0.1),是影响其观赏适应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评分标准后,得出10个品种的观赏性排名为火焰狼尾草、花叶蒲苇、紫叶狼尾草、矮蒲苇、新西兰亚麻、金叶苔草、粉黛乱子草、蓝羊茅、红巨人朱蕉、黄金苔草;生长适应性排名为矮蒲苇、花叶蒲苇、火焰狼尾草、紫叶狼尾草、新西兰亚麻、黄金苔草、粉黛乱子草、金叶苔草、红巨人朱蕉、蓝羊茅;最终综合评分观赏适应价值极好的(Ⅰ级>4.30分)有花叶蒲苇、火焰狼尾草;观赏适应价值较好的(Ⅱ级3.56~4.30分)有矮蒲苇、紫叶狼尾草、新西兰亚麻、粉黛乱子草、金叶苔草;观赏适应价值一般的(Ⅲ级<3.56分)有蓝羊茅、红巨人朱蕉、黄金苔草。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野生观赏草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赏草是一种新型的植物造景材料,在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尚未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通过对云南省野生观赏草资源现状的调查,得出云南省观赏草共有11科77属162种,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根据调查结果,从园林应用和形态学角度出发,对云南地区观赏草种质资源进行株型、叶片、花序的观赏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宋豫秦  曹明兰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889-2895
结合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基于景观结构、功能、活力、生态敏感性和景观压力构建了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1988和2004年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程度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988-2004年,北京市生态服务价值处于较高水平,景观活力和景观压力处于较低水平,景观结构稳定性下降,生态敏感度则处于较低水平;1988和2004年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度均处于中级水平,其景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10和0.403,表明研究期间北京市景观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稳中稍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脑反应延迟信号分类诊断肝性脑病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连续反应时间原理,用检测对照组和肝性脑病脑反应时间所得的统计特征值构成岭形分布隶属度函数,并用它们构成评判矩阵,然后用已有的统计资料和专家经验对其加权,形成综合评判结果.为说明该方法的使用,文中给出了计算过程,给出的22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的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周文华  王如松 《生态学报》2005,25(12):3244-3251
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借助于相对隶属度的概念评价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间内(1996~2003年)的相对健康状态。方法避免了主观判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标准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1996~2003年,北京市相对健康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最优年为2003年,最差年为1996年;(2)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人类健康要素的最大隶属度0.967(2002),生物群落的最大隶属度1.000(2003),社会的最大隶属度1.000(2003),经济的最大隶属度0.938(2003),人工环境的最大隶属度1.000(2003),自然环境的最大隶属度0.795(1998),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的最大隶属度0.916(2002),对区域的影响的最大隶属度1.000(1996)。各评价要素的最大隶属度主要集中于2003年,其概率为37.5%。  相似文献   

9.
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城市绿地作为工业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自然成分和初级生产者,在改善环境质量、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态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研究虽然得到普遍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多倾向于一般空间格局分析,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绿地景观生态综合比较评价研究却少见报道。以武钢工业区为例,选用IKONOS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外业调查,建立工业区绿地地理信息系统,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绿地类型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等方面进行了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生态学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功能区绿地景观生态学作了综合评价,为区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中普遍运用的是抗性较强的树种,种类较丰富,其中物种数量为7~8的斑块出现频率及面积均最高。武钢绿化覆盖率为30.58%,绿地破碎,主要由中小型绿地斑块组成,附属绿地是工业区绿化主体。公园绿地物种搭配最为丰富,绿化质量较高,其它绿地空间呈团聚状态分布,防护绿地形态格局比较简单,生产绿地分离度最大(0.718)。不同区域绿地景观格局表现差异显着,生活区绿地斑块规模普遍较大,绿化覆盖率高(43.27%),景观多样性高(3.39);主厂区绿地破碎度为1.3246,物种丰富度低(0.8941);工业港绿地物种丰富多样(1.1765),各景观格局指数居中。通过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与贡献率乘积的累积值,对不同区域绿地进行景观生态学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景观格局及物种多样性2项指标,由于主厂区绿地破碎,覆盖率低,分布不合理,物种单一,生活区普遍较好,最后得出生活区绿地景观生态最优,工业港次之,主厂区最差。该方法为绿地景观生态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工业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谢花林 《生态学报》2004,24(9):1988-1993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评价 ,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 ,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内涵 ,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 3方面功能 ,初步构建了由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判模型 ,以北京市顺义区 9个乡镇作为评价对象 ,得到如下结果 :(1)龙湾屯镇和木林镇景观的社会功能较低 ,须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 ,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供求状况 ;(2 )李桥镇和南彩镇景观的生态功能较低 ,开展景观规划与设计时 ,特别注重功能组团设计 ,保留果园、林地、农田、水域等自然景观类型 ,提高景观的生态稳定性 ;(3)赵全营镇和李桥镇景观的美学功能较低 ,应注重环境保护、新旧建筑间的衔接 ,提高绿色覆盖度 ,从而使景观的有序性、环境状况和自然性得到增强 ;(4 )景观功能评价综合指数处在“较好”标准的有张镇、北务镇和高丽营镇 ,处在“一般”标准的有北小营镇、李桥镇、木林镇、赵全营镇 ,处在“较差”标准的有南彩镇、龙湾屯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 ,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情况,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开展了广州地区公园、园林苗圃、高校、城市街道、城市绿地和华南植物园等夏季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编目,记载了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约81科289种,分析和讨论了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提出了广州地区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和意见,为更好地发掘广州夏季观赏植物资源和促进夏季观赏植物的园林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网籽棕树形优美,老叶浓绿向下弯曲,新叶暗红,观赏效果颇佳。本文介绍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的白网籽棕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及观赏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藤本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确定了评价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的目标层,包括株型、叶型及叶色、攀附能力、抗逆性、资源数量、利用程度等16个标准层指标的层次分析(AHP)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引种栽培的81种藤本植物进行开发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首冠藤、蔓生金虎尾、锦屏藤、山蒟、异叶爬山虎等8种藤本植物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心叶蔓绿绒、东南爬山虎、砾叶粉藤、粉叶羊蹄甲等24种藤本植物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假蒟、樟叶木防已等19种藤本植物开发利用价值低.该评价模型及分析结果将为合理开发利用藤本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是北京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 而个体物候是植物景观季节动态的基础。该研究基于北京植物园内120种落叶树种的周年物候数据, 对北京植物景观的物候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物候观测以中国物候观测法为标准, 采用a、b、c三级物候代码进行物候记录; 数据分析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候(5日)为基本时间变量, 基于频率分布型法探究北京物候季节划分及其物候构成动态, 基于SPSS 20.0频数分布统计等探究各类物候现象发生期及持续期的时间分布特征等。物候季节划分及物候构成特征结果为: 6-19候为春, 物候期发生频数占全年总量的54.03%, 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特征, 后期有少数树种结果; 20-45候为夏, 物候量占全年的12.95%, 此期全部观测树种完成展叶, 春花树种进入结果期, 并有较少夏花开放及秋色叶出现; 46-59候为秋, 物候量占全年的27.19%, 以秋色叶及落叶物候为主并伴有较少结果和开花物候发生; 60候至次年春季起始前为冬, 其中60-72候物候量仅占全年的0.6%, 全为落叶物候。各类物候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如下: 展叶物候期分布于3-23候, 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展叶最早, 展叶期平均持续3.27候。秋色物候期分布于40-63候, 49-56候为最佳观赏期, 蒙椴(Tilia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最早显秋色; 秋色期平均持续8.2候, 卫矛(Euonymus alatu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等秋色期较长。叶幕期平均持续44.2候, 糯米条(Abelia chinensis)、旱柳、棣棠(Kerria japonica)等叶幕期最长。花物候期分布于1-53候, 始花期为1-41候, 盛花期平均发生于始花后1.81候, 8-23候为集中观赏期,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榆(Ulmus pumil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等开花最早, 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开花最晚; 花期平均持续 6.7候, 华北珍珠梅、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夏秋开花树种花期最长。果物候期分布于8-59候, 榆、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等果实成熟最早; 持果期平均持续29.0候, 果实宿存树种及黑果荚蒾(Viburnum melanocarpum)、‘金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Luteus’)等具有较长的果实观赏期。与20世纪80年代同类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北京2017年的物候季节与30年前相比, 入春提早1候, 夏季延长4候, 入秋延后3候, 秋季缩短2候, 且不同季节持续期长短的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06
季节性是北京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 而个体物候是植物景观季节动态的基础。该研究基于北京植物园内120种落叶树种的周年物候数据, 对北京植物景观的物候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物候观测以中国物候观测法为标准, 采用a、b、c三级物候代码进行物候记录; 数据分析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候(5日)为基本时间变量, 基于频率分布型法探究北京物候季节划分及其物候构成动态, 基于SPSS 20.0频数分布统计等探究各类物候现象发生期及持续期的时间分布特征等。物候季节划分及物候构成特征结果为: 6-19候为春, 物候期发生频数占全年总量的54.03%, 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特征, 后期有少数树种结果; 20-45候为夏, 物候量占全年的12.95%, 此期全部观测树种完成展叶, 春花树种进入结果期, 并有较少夏花开放及秋色叶出现; 46-59候为秋, 物候量占全年的27.19%, 以秋色叶及落叶物候为主并伴有较少结果和开花物候发生; 60候至次年春季起始前为冬, 其中60-72候物候量仅占全年的0.6%, 全为落叶物候。各类物候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如下: 展叶物候期分布于3-23候, 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展叶最早, 展叶期平均持续3.27候。秋色物候期分布于40-63候, 49-56候为最佳观赏期, 蒙椴(Tilia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最早显秋色; 秋色期平均持续8.2候, 卫矛(Euonymus alatu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等秋色期较长。叶幕期平均持续44.2候, 糯米条(Abelia chinensis)、旱柳、棣棠(Kerria japonica)等叶幕期最长。花物候期分布于1-53候, 始花期为1-41候, 盛花期平均发生于始花后1.81候, 8-23候为集中观赏期,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榆(Ulmus pumil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等开花最早, 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开花最晚; 花期平均持续 6.7候, 华北珍珠梅、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夏秋开花树种花期最长。果物候期分布于8-59候, 榆、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等果实成熟最早; 持果期平均持续29.0候, 果实宿存树种及黑果荚蒾(Viburnum melanocarpum)、‘金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 ‘Luteus’)等具有较长的果实观赏期。与20世纪80年代同类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北京2017年的物候季节与30年前相比, 入春提早1候, 夏季延长4候, 入秋延后3候, 秋季缩短2候, 且不同季节持续期长短的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居住区绿地景观重要的组成要素,公共活动空间是居民最为频繁使用的空间,对提高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感知,探讨居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生态学效应,揭示多功能绿地景观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景感营造的影响,可为居住区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郑州市26个居住小区80个公共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景感生态学理念,基于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特征(植被覆盖、基础设施、遮荫率、管理水平、公共活动空间面积与类型)以及内部居民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特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城市居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的景感效应对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区绿地不同类型公共活动空间提供的景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水体的自然属性使其景感效应更丰富,文化服务价值最高。(2)小区绿地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越大,居民的心理感知越强,景感体验越丰富,文化服务价值越高,增加公共活动空间面积是构建多功能绿地景观的直接通道。(3)公共活动空间的植被覆盖营造的视感与遮荫率营造的风感生态学效应较为显著,而基础设施的触感与清洁度的视感并未存在显著影响。(4)结合小区社会经济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由公共活动空间面积营造的多样化景感对居民活动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公共活动空间的类型与小区户数。运用景感生态学理论和景感营造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景观设计实现了景感载体化,改善和增加了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够缓解城市绿地的不公平性。未来城市居住区特别是高密度居住区应尽可能设置大面积的具有多功能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而低密度居住区在绿地面积充足的前提下,可设置大面积自然水体和增设多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以提高景感效应。  相似文献   

17.
蜡梅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特产我国且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贵花木,在我国栽培广泛。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对蜡梅的名称溯源、文化内涵、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等进行了分析。阐述其色、香、姿、韵的园林美学价值和不畏严寒的文化价值以及蜡梅属植物的药用、食用、工业用等经济价值。并且对蜡梅这一重要的绿化树种在我国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原则以及蜡梅专类园栽植和混植、群植、盆景等多种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8.
贺赫  陈进 《生物多样性》2011,19(5):589-596
植物园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是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了解游客参观植物园的动机以及游览后的满意度,对植物园的运营及科普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作者选择厦门园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北京市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个植物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向游览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棕榈科观赏植物的原产地、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方式等,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膨胀和快速城市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美学观和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限制了生态景观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归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70余份有效问卷,据此分析公众对城市生态景观的理解和需求.可以依据该结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提供初步的权重值,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