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长柱金丝桃在黑龙江省的野生资源分布及群落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长柱金丝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长柱金丝桃的分布及群落结构类型;并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它们的单位面积蓄积量。结果:野生长柱金丝桃在黑龙江省分布广,有3种群落类型:羊胡子苔草-兴安杜鹃-蒙古栎林群落,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33.91 kg/hm~2;榛子灌木群落,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04.11 kg/hm~2;地榆+蚊子草+杂类草草甸群落,单位面积蓄积量为676.82 kg/hm~2。结论:长柱金丝桃在黑龙江省分布广,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3个产地乌腺金丝桃在不同物候期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为技术指标筛选乌腺金丝桃药材的采收期、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地。结果:以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确定的产地、采收期为:佳木斯猴石山产,花盛期采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乌腺金丝桃药材以勃利县产花盛期采收总黄酮含量最高,对乌腺金丝桃的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老鹳草属植物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鹳草属(Geranium)植物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其广布种居群所在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其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老鹳草提供资源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查阅文献、腊叶标本和实地考察.结果:记录所调查的居群中老鹳草的生长环境及主要伴生植物并测量、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结论:佳木斯地区地榆、蚊子草、杂类草草甸群落类型的鼠掌老鹤草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3.57 kg/667.7 m2,凸脉苔草、榛子灌丛群落类型的粗根老鹳草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8.24 kg/667.7 m2.  相似文献   

4.
以乌腺金丝桃新鲜叶片为材料,建立稳定的乌腺金丝桃愈伤组织的培养体系,进一步对愈伤组织总黄酮与金丝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以MS为基础培养基,考察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乌腺金丝桃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4.0 mg/L+6-BA 0.2 mg/L;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乌腺金丝桃愈伤组织中的总黄酮和金丝桃素,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乌腺金丝桃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及金丝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干燥乌腺金丝桃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为27.99 mg/g,金丝桃素的含量为0.515 mg/g。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药材老鹳草基源及苏州野老鹳草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省内药材老鹳草的基源,了解野老鹳草在江苏省的分布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及苏州地区野老鹳草的资源进行调查,为更科学地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野老鹳草提供资源学方面的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结果:记录所调查的居群中野老鹳草的生长环境及主要伴生植物并测量、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结论:苏州地区构树+毛竹+箭舌豌豆群落类型的野老鹳草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3.2 kg/hm2,香樟+杜鹃+猪殃殃群落类型的野老鹳草单位面积蓄积量为11.2 kg/hm2。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针茅草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群落类型。该文选择青海高原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元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落的数量分类。结果显示:(1)所调查的紫花针茅草原是物种组成相对较简单、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北温带分布的属为主体的草原群落。(2)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的90条样带可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紫花针茅+川青早熟禾群丛、紫花针茅+矮嵩草群丛、紫花针茅+多枝黄芪群丛、紫花针茅+高山嵩草群丛、紫花针茅+二裂委陵菜群丛、紫花针茅+沙生凤毛菊群丛、紫花针茅+弱小火绒草群丛、紫花针茅+梭罗草群丛。(3)影响青海高原紫花针茅草原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间因子(海拔、经度、纬度)和热量因子(温度),其次是湿润度、降雨量等水分因子。(4)对于紫花针茅草原群落内部的群丛划分,CCA可以补充矫正TWINSPAN等级分划,使分类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意义,更清晰地反映群丛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根据对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84个样点调查的数据,以各物种多度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关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WINSPAN数量等级分类将84个样点的植物划分为11种类型。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表现为群丛Ⅲ的多样性最大,群丛X多样性最小,且群丛Ⅲ多样性显著高于群丛X (P<0.05),群丛VⅡ均匀度最大,群丛X均匀度最小,且群丛Ⅲ均匀度显著高于群丛X(P<0.05),群丛I的丰富度最大,群丛X丰富度最小,且群丛I丰富度显著高于群丛X(P<0.05),在所有群丛中群丛Ⅲ所含有的植物种类最多,有26种;相似性特征为群丛V和群丛VⅡ的相似性最大,群丛V和群丛VⅡ物种间的竞争较小,群丛稳定性高;CCA排序结果表明,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海拔高度、多年平均温度、土壤酸碱度等因素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海拔高度,其次为多年平均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电导率,地形因子坡度对各群丛分布影响不大;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分析对于揭示北疆盐碱地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和新疆盐碱地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35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菜-伊乐藻 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 竹叶眼子菜 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随着对东太湖的不断改造和资源的不断利用,20世纪60年代东太湖人工种植沼泽植被菰群丛,20世纪80年代初环湖水陆交错带被围垦而芦苇群丛消失,微齿眼子菜替代竹叶眼子菜而占据东太湖40%的水面。近10a来,东太湖网围养蟹迅速发展,占全湖总植被面积25.6%的沼泽植物——菰群丛及其占40%的微齿眼子菜群丛被清除,外来种伊乐藻和无根植物金鱼藻分布面积达90%的湖区。东太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原生演替到现在的次生演替,群落演变激烈,同时东太湖沼泽化进程加剧。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对山东省庙岛群岛南五岛灌木植被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TWINSPAN等级划分法和多元分析技术研究调查区域内灌木的植被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调查期间庙岛群岛南五岛共发现灌木27种,隶属于15科23属,荆条、扁担木、酸枣为优势种。(2)灌木群丛主要被划分为6个群丛,即桑群丛、刺槐-柘树群丛、酸枣群丛、扁担木群丛、荆条群丛、紫穗槐群丛。(3)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并采用向前引入法对环境因子进行逐步筛选,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乔木层盖度、土壤pH是影响庙岛群岛南五岛灌木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认为,CCA二维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庙岛群岛南五岛森林灌木群落主要分布于乔木层盖度适中、偏酸性土壤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落叶阔叶林森林植被的群落类型和组成结构,该文在桂林阳朔县和灵川县岩溶生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内设置49个20 m×20 m的随机样方,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对其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的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可划分为3个群丛组类型,即群丛组A:南酸枣-喜树+巴豆群丛组(ASS.Choerospondias axillaris-Camptotheca acuminata+Croton tiglium),群丛组B:光皮梾木-喜树群丛组(ASS. Swida wilsoniana-Camptotheca acuminata),群丛组C:麻栎-檵木群丛组(ASS. Quercus acutissima-Loropetalum chinense)。(2)不同群落类型中常绿和落叶物种的丰富度、多度、胸高断面积及重要值的变化:在乔木层中,3个群丛组均为落叶物种占优势;在灌木层中,群丛组A、B以落叶物种占优势,群丛组C以常绿物种占优势。(3)在1~5 cm和5~10 cm径级内,群丛组A、B的落叶物种在4个度量指标上均大于常绿物种,群丛组C除物种丰富度外,均为常绿物种大于落叶物种;在≥10 cm径级中,除群丛组B的物种丰富度外,3个群丛组中的各项指标均为落叶物种占主导地位。(4)岩石裸露率、海拔、坡向、土壤含水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林冠开阔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类型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鄱阳湖滩地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并将遥感(RS)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鄱阳湖滩地植被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绘制了滩地植被生物量等级分布图.结果如下1)鄱阳湖滩地分布有水生植物28科、56属、95种3变种,其中灰化苔草(Carexcineras-cens)、阿及苔草(C.argi)、草(Phalaris arundinacea)、获(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单性苔草(C.unisexualis)和针蔺(Eleochari valleculosa)7种植物为主要优势种;2)鄱阳湖滩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丛类型,其中灰化苔草群丛(C.cinerascens Ass.)和阿及苔草群丛(C.argiAss.)占优势,"荻+芦-灰化苔草群丛”(M.sacchariflorus+P.communis-C.cinerascens Ass.)次之;3)鄱阳湖滩地植被主要分布于该湖的南部和西部,2000年4月16日其总面积为1018.74km2,占鄱阳湖总面积的33.65%,其中单位面积生物量≥4000g·m-2的植被面积为444.53km2,分别占鄱阳湖总面积和滩地植被总面积的14.68%与43.63%;4)2000年4月16日全湖滩地植被总生物量为3.81×106t(鲜重),全湖滩地植被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735.93g·m-2(鲜重);5)滩地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与Landsat-ETM+4亮度值间的回归方程为y=-4897.11+87.68x(式中y为生物量g·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27个样点(20 m×20 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地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地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膜地卷(Peltigera membranacea)+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2: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群丛;群丛3:裂边地卷(Peltigera degenii)+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群丛;群丛4:喇叭石蕊(Cladonia pyxidata)+犬地卷(Peltigera canina)群丛;群丛5:盾鳞衣(Placidium squamulosum)+缠结茸枝衣(Seirophora contortuplicata)群丛。物种多样性以群丛4最大为3.427;群丛1最小为0.672;群丛1和群丛4间的相似性最高为0.889,群丛3和群丛4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607。CCA排序结果反映,该地区地面生地衣的分布受到森林植被郁闭度、人为干扰、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地表植被盖度和土壤pH等因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花马湖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境内,面积约27.5km~2。湖中分布有水生高等植物82种2变种。花马湖水生植被可分为15个群丛,其中菱群丛、竹叶眼子菜群丛、金鱼藻+狐尾藻+菹草+苦草群丛较为重要。湖中水生植波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并可划分为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4个植被带,各带均有相应的群丛分布。  相似文献   

14.
贯叶连翘的分泌结构及其与金丝桃素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贯叶连翘(HypericumperforatumL.)地上器官分布着分泌细胞球(黑色腺点)、分泌囊(半透明腺点)和分泌道(半透明腺条)3类内部分泌结构。分泌细胞球在茎、叶和花器官中均有分布,由2层鞘细胞包围多个分泌细胞构成实心的分泌细胞团。分泌囊主要分布于叶片中,分泌道则分布于花器官中,它们都是由1~2层切向扁平细胞围绕圆形或长形腔道构成,腔道的贮存物为精油。利用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金丝桃素类物质是由分泌细胞球(黑色腺点)所合成和积累的。通过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样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金丝桃素类物质积累在成熟腺体分泌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中,细胞周围浓厚的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小液泡和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在此基础上对金丝桃素类物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加深对喀斯特顶极群落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群落分布的认识可以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地形、土壤和物种组成数据, 采用多元回归树对该群落进行群丛分类, 并分析各群丛多样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 群落可分为6个群丛, 分别为群丛I: 长序厚壳桂+栀子皮+香叶树群丛(Ass. Cryptocarya microcarpa + Itoa orientalis + Lindera communis), 群丛II: 长序厚壳桂+灰岩棒柄花+罗伞群丛(Ass. Cryptocarya microcarpa + Cleidion bracteosum + 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群丛III: 圆果化香树+密花树+齿叶黄皮群丛(Ass. Platycarya longipes + Rapanea neriifolia + Clausena dunniana), 群丛IV: 圆果化香树+滇丁香+齿叶黄皮群丛(Ass. Platycarya longipes + Luculia intermedia + Clausena dunniana), 群丛V: 长序厚壳桂+罗伞+伞花木群丛(Ass. Cryptocarya microcarpa + 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 Eurycorymbus cavaleriei), 群丛VI: 小叶栾树+长管越南茜+圆果化香树群丛(Ass. Boniodendron minus + Rubovietnamia aristate + Platycarya longipes)。除群丛I外, 各群丛总体的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群丛VI > 群丛V > 群丛IV > 群丛III > 群丛II > 群丛I, 而丰富度则为群丛VI > 群丛IV > 群丛V > 群丛I > 群丛III > 群丛II, 物种多样性在中海拔群丛最高。中上坡部位群丛稳定性最高, 洼地群丛稳定性最低。海拔在群落结构及组成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是影响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20个样点(20m×20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岩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斑纹网衣(Lecidea tessellate Florke)+粉芽盾衣(Peltula euploca(Ach.)Poelt)+杜瑞氏黄梅(Xanthoparmelia durietzii Hale)群丛,有25个种,总覆盖度为30.145%,多样性为4.025;群丛2:袋衣(Hypogymnia physodes(L.)Nyl.)+白边平茶渍(Aspicilia sublaqueata(H.Magn.)J.C.Wei)+砖孢胶衣(Collema subconveniens Nyl.)群丛,有17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5.885%,多样性为3.196;群丛3:聚茶渍(Lecanora accumulate H.Magn.)+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Th.Fr.)+亚洲平茶渍(Aspicilia asiatica(H.Magn.)Yoshim.)群丛,有30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7.87%,多样性为4.357;群丛4: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 H.Magn.)+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Ach.)Poelt.)+垫脐鳞衣(Rhizoplaca melanophthalma(DC.)LeuckertPoelt)群丛,有24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0.458%,多样性为3.912;群丛5:石胶衣(Collema flaccidum(Ach.)Ach.)+短绒皮果衣(Dermatocarpon vellereum Zschacke)+绿黑地图衣(Rhizocarpon viridiatrum(Wulfen)Korber.)群丛,有18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9.331%,多样性为3.515。CCA排序结果反映,该地区岩面生地衣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光照强度、岩石pH和人为干扰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拔高度,其次为光照强度和干扰。坡向和岩石大小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太湖水生植被及其沼泽化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挺水植被及浮叶植被面积分别为73.8、45.5和6.7km2。有9个群丛,其中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群丛、菰(Zizanialatifolia)群丛、伊乐藻微齿眼子菜(ElodeanutaliPotamogetonmaackianus)群丛和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群丛分布面积较大,分别占东太湖总面积的3939%、2827%、1120%和640%。与1960年相比,水生植被变化极为明显,突出表现为环湖水陆交错带的芦苇群丛严重退化和消失,菰群丛发展迅速并向湖心蔓延占据了东太湖总面积的2827%;微齿眼子菜取代了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黑藻(Hydrilaverticilata)及苦草(Valisnerianatans),成为沉水植被的优势种,占据了东太湖整个湖心区;外来种伊乐藻(Elodeanutali)侵入,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丛。综观该湖区水生植被演化过程,可知东太湖已经出现沼泽化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法瑞植物社会学学派的方法,并经主分量分析验证,对元谋干热河谷的植被进行了重点在群丛及其以下单位的系统分类研究。结果得到9个群丛以及各群丛之下的6个亚群丛、3个群丛变型和两个群丛相的一套系统单位。  相似文献   

19.
汾河河口湿地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汾河入河口湿地植被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将78个样方分为18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水分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蓝靛果忍冬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蓝靛果忍冬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其居群所在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为黑龙江省蓝靛果忍冬的开发提供资源学依据。方法 :查阅资料和实地调察。结果 :记录所调查的居群中蓝靛果忍冬的生长环境及主要伴生植物。结论 :蓝靛果忍冬在黑龙江省主要存在毛果苔草 小叶樟—丛桦—红松和苔草—柴桦 沼柳—赤杨 兴安落叶松两种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