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穴鱼类:概念、多样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洞穴鱼类是淡水鱼类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类群,其生活史的自然完成离不开洞穴或地下水环境。洞穴鱼类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类型,前者具有易辨识的特殊适应性形态结构(如眼消失、身体透明等),后者此类特征不明显。目前世界典型洞穴鱼类共记录有107种,其中鲤形目和鲇形目的种类最多,分别占49.5%和24.3%;在科级水平上以鲤科和爬鳅科最为丰富。东南亚和中南美是洞穴鱼类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有着世界上75.0%的典型洞穴鱼类。中国的洞穴鱼类具有物种多样性高、但集中出现在个别类群(如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和高原鳅属(Triplophysa))、物种分化强烈、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小等特点。洞穴鱼类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研究涉及系统学、生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但目前研究仍多围绕演化问题展开。中国洞穴鱼类研究还处于系统分类和区系研究水平,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2.
洞穴鱼类眼部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娴  宁眺  肖蘅 《动物学研究》2012,33(4):409-415
黑暗环境中的洞穴鱼类眼部结构发生了退化,但不同洞穴鱼物种眼部退化程度存在差异,从眼部结构的部分缺失到完全消失的情况均存在。目前研究表明,不论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是木村资生的中性进化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洞穴鱼类眼部退化的产生机制。洞穴鱼类眼部退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要揭示其机制需汇集多个学科的研究优势。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洞穴鱼类眼部退化研究领域的形态解剖学、发育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并对洞穴鱼眼部退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令人感兴趣的事物之一,是外星究竟有没有生物存在?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模样?迄今仍有许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神秘的外星生物。有趣的是不少国内外同行在参观我们收藏的洞穴鱼类标本后,不约而同地戏称:“这是来自另一个星球上的鱼类”。的确,它从形到色,与地表鱼类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对黑暗的洞穴实在太陌生了,直至近20年来,它被纳入鱼类学和洞穴学的  相似文献   

4.
穴居盲副鳅及其性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由G.Aljancic先生在贵州荔波溶洞采到3尾体呈半透明、无眼睛的全穴居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副鳅属中的1新种,依特征命名为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 sp.nov.。形态特征的分析表明:洞穴鱼类的性状演化,反映了物种对黑暗环境的适应性变异,同时也表达了物种适应辐射的结果,体现了性状在演化中趋同和趋异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东  王亚丽  杨旭  肖宁 《动物学杂志》2021,56(6):882-890
洞鳅属(Troglonectes Zhang, Zhao & Tang 2016)鱼类为中国特有的小型洞穴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贵州和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河流中。2018至2019年在贵州省荔波县境内进行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时采集到4号洞鳅属标本,经过形态比较,与弱须洞鳅(Troglonectes barbatus)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Cyt b重建的系统发育树及遗传距离分析显示,4号洞鳅属标本与来自模式产地的弱须洞鳅高度支持聚为一支;利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基于16S rRNA和Cyt b的遗传距离,这些标本与弱须洞鳅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4%和0.2%,小于洞鳅属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16S rRNA遗传距离为2.4%,Cyt b遗传距离为6.1%)。本次研究使用16S rRNA和Cyt b分子标记研究洞鳅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距离。综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采集自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景区的4号标本为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洞鳅属的弱须洞鳅,系贵州省洞穴鱼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线ba一新种及其性状的适应性:(鲤形目:鲁科)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透明金线ba,新种Sinocyclocheilus hyalinus Chen et Yang,sp.nov。生活于云南阿庐古洞的暗河中,就其性状的适应性演变序列而言,应是迄今发现的5种洞穴定居性金线ba种类中特化程度最高者。在洞穴鱼类中,类似金线ba种类普遍存在于头部的感觉突是罕见的,据此推测具2行咽齿的驼背ba属是源于金线ba的一个特化分支。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线鲃一新种及其性状的适应性(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金线,新种SinoryclocheilushyalinusChenetYang,sp.nov.生活于云南阿庐古洞的暗河中,就其性状的适应性演变序列而言,应是迄今发现的5种洞穴定居性金线种类中特化程度最高者.在洞穴鱼类中,类似金线种类普遍存在于头部的感觉突是罕见的,据此推测具2行咽齿的驼背属是源于金线的一个特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广西洞穴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鳅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采自广西河池地区的洞穴鱼类一新种,并讨论了其分类地位。透明间条鳅,新种Heminoemacheilus hyalimus sp.nov.与同属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尾鳍分枝鳍条数目较少、须较短、眼睛完全退化、头较大和尾柄较细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洞穴蜘蛛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洞穴蜘蛛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闸述.初步探讨了洞穴蜘蛛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及其进化机制.我国洞穴蜘蛛目前已知16科27属80种,其巾暗蛛科、弱蛛科、泰莱蛛科和巨蟹蛛科物种最多;在属级阶元上,以弱蛛属Leptoneta14种、泰莱蛛属Telema lO种、龙角蛛属Draamar如和巾遁蛛属Sinopoda各9种,宽隙蛛属Platocoelotes 8种居多.我国洞穴蜘蛛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卅、海南、云南、北京、浙江、广西等喀斯特洞穴较为密集地区,在河北、河南、湖北和湖南也有部分报道.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洞穴蜘蛛类群或优势类群及区系成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洞穴蜘蛛中约有20%~30%的种类凶为长期生活在黑暗无光、食物匮乏以及缺乏温度和光周期的季节调节等特殊环境,出现了一些地表生境蜘蛛类群中所没有的刘洞穴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如缺乏体色素、眼退化共至无眼、附肢延长、全身牛有很多具较敏锐触觉和嗅觉功能的感觉毛、繁殖无季节性、耗氧量降低而新陈代谢缓慢、代谢率降低、产牛的后代少、单个卵粒包含更多的营养等.  相似文献   

10.
洞穴鱼类的研究是洞穴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10余年中已记述的洞穴盲鱼种数约为世界已知盲鱼种数的1/3,研究内容以形态、分类为主,也涉及生态、起源、演化及环境等。洞穴鱼类的基本特征洞穴鱼类以其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适应该环境的独特构造,而成为鱼类辐射进化中的一个分支。无论它们亲缘关系如何(不同的种、属、科、目),也无论它们地理隔离的远近,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眼睛缩小或缺如;体无色素,呈半透明状,隐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