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聊城市水岸带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状况, 于2015 年1 月采集了58 个水岸带土壤样品, 分析了土壤中Cr、Cu、Pb、Zn、Hg 和As 的含量以及土壤的pH 值和有机质,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水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 并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的解析。结果表明, 聊城市水岸带土壤的pH 值为7.21-9.98, 呈碱性; 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3.10 g·kg–1; Cr、Cu、Pb、Zn、Hg 和As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2 mg·kg–1、 31.6 mg·kg–1、44.2 mg·kg–1、391.9 mg·kg–1、0.162 mg·kg–1 和10.58 mg·kg–1, 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相比, 除Zn 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均可达标, Zn 平均含量约为二级标准值的1.3 倍。以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 水岸带土壤重金属总体表现为重度污染和较高的生态危害, 其中Hg 和Zn 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和生态危害因子, Hg 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平均贡献率为80.3%。源解析的结果表明, 水岸带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主要受到人为源的影响, 人为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地表径流、农药肥料、垃圾和工业废气等。  相似文献   

2.
苹果酸和草酸对两种植物吸收土壤中Cd、Zn 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受Cd、Zn 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5.51、11.0、16.5 mmol·kg–1(干土)苹果酸和草酸, 研究天然小分子有机酸对土壤Cd、Zn 的形态转化及小飞扬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积累Cd、Zn 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苹果酸、草酸处理, 土壤中酸提取态Cd、Zn 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0.13%-1.30%、4.25%-13.4%, 有机酸对土壤中Cd 和Zn 有一定的活化作用。苹果酸和草酸促进小飞扬草和三叶鬼针草对目标重金属的积累、强化效果: 苹果酸≈草酸。添加11.0 mmol·kg–1 苹果酸处理使小飞扬草对Cd+Zn 的总积累量达63.9 mg·kg–1, 添加11.0 mmol·kg–1 草酸处理使三叶鬼针草对Cd+Zn 的总积累量达128mg·kg–1。有机酸促进三叶鬼针草向地上部转运Cd 和Zn, 促进小飞扬草向地上部转运Cd, 仅添加11.0 mmol·kg–1 苹果酸、草酸和添加16.5 mmol·kg–1 草酸处理促进小飞扬草向地上部转运Zn。有机酸处理下, 小飞扬草和三叶鬼针草地上部Cd 含量与地上部Zn 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 和0.813。添加一定浓度的有机酸可以活化土壤重金属, 促进植物地上部对Cd、Zn 的富集, 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 加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施氮和冬种绿肥下稻田重金属含量的响应机制, 通过设计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量 4×4 双因素试验,研究施氮和冬种绿肥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探讨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养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稻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对照处理、单施氮肥区组、处理 M3N3(紫云英翻压 100%+施氮100%)和 M1N0(紫云英翻压 30%+不施氮)的土壤 Cd 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25 mg·kg-1), 其中处理 M0N2(紫云英不翻压+施氮 60%)达到最大值, 是背景值的 2.53 倍, 处理 M1N3(紫云英翻压 30%+施氮 100%)含量最低。 各处理的土壤 Hg 含量均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20 mg·kg-1), 处理 M0N1(紫云英不翻压+施氮 30%)达到最大, 是背景值的6.49 倍, 处理 M2N3(紫云英翻压 60%+施氮 100%)最低。 (2)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 表明土壤 Pb 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均呈正相关, 且与脲酶呈极显著相关。 Cr 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之间的相关性也呈正相关, 但相关性不显著。但 Cd、 As、 Hg 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呈负相关, 相关性表现不显著。因此, 施氮和冬种绿肥有利于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 但要注意选择绿肥翻压量和施氮量, 其中紫云英翻压 30%+施氮 100%和紫云英翻压 60%+施氮 100%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铬(0、30、50、80 mg·kg–1) 胁迫对盐肤木根长、茎长、地上及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的影响,探究了铬胁迫下盐肤木对铬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受能力,为应用盐肤木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盐肤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当铬浓度低于50 mg·kg–1 时,随浓度升高,盐肤木叶片的脯氨酸含量、SOD 和CAT 活性均升高。当铬浓度为80 mg·kg–1 时,其含量和活性相对下降,但对其正常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说明盐肤木耐受铬的能力较强,作为重金属污染地恢复的先锋植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苗为试材,设置杜鹃花类菌根真菌混合接菌(J1)、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和马尾松外生菌混合接菌(J2)、不接菌(J3)等3种接菌组合以及不同氮磷钾施肥组合试验,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杜鹃苗根际菌根真菌侵染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菌处理土壤侵染率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不接菌处理,各接菌处理下,施用N、P、K养分为1水平(即尿素2.2 g·株-1、钙镁磷1.9 g·株-1、氯化钾1.4 g·株-1)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含量的积累,J2处理下施P、K为1/4水平及N、P、K均为1/2水平也能促进土壤中全氮、有效氮、全钾的积累。相关性分析发现,J1处理侵染率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J2处理侵染率与有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J3处理与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杜鹃苗菌根真菌侵染率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全氮、有效氮和有效钾。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铬(Cr2O72-)污染土壤中接种铬耐受细菌Alcaligenes sp. qz-1 对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以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重金属铬(Cr2O72-) 胁迫(50 mg·kg–1, 100 mg·kg–1)下,玉米生长显著受到抑制(P<0.05)。与对照相比, 株高分别减少9.92%和18.97%, 茎粗分别降低了13.36%和14.24%, 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0.46%和13.25%。接种Alcaligenes sp. qz-1, 可以显著缓解重金属胁迫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P<0.05)。铬(Cr2O72-) 胁迫(50 mg·kg–1, 100 mg·kg–1)下, 接种Alcaligenes sp. qz-1 的植株与未接种的玉米植株相比, 株高分别增加了6.36%和10.91%, 茎粗分别增加了10.17%和8.01%, 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9.16%和2.64%。同时, 接种Alcaligenes sp. qz-1, 可显著提高玉米(尤其是根系部分)对土壤铬的吸收量, 吸收总量较未接种的增加13.9%-36.9%。综上所述, 接种Alcaligenes sp. qz-1 改善了铬(Cr2O72-)胁迫下玉米生长特性, 增加了玉米根部对铬(Cr2O72-)的吸收, 降低了铬(Cr2O72-)对玉米的毒害, 为该菌株进一步应用农田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表滴灌技术,田间设计9个水氮耦合处理,以不灌溉不施肥为对照(CK),9个耦合处理由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Pa)和3个施N水平(150、300、450 g·tree-1·a-1)组合,于2012和2013年2个生长季的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后,研究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林木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的年增量及0~6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氮耦合措施可显著促进108杨林木生长并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耦合措施第一年,9个耦合处理中高水高肥处理(土壤水势-25 kPa+施N量450 g·tree-1·a-1)使108杨蓄积年增量达到11.54 m3·hm-2·a-1,相比CK的8.01 m3·hm-2·a-1提高了44.1%,耦合措施第二年,中水高肥处理(土壤水势-50 kPa+施N量450 g·tree-1·a-1)使108杨蓄积年增量达到27.85 m3·hm-2·a-1,较CK的20.48 m3·hm-2·a-1提高36.0%.连续的水氮耦合措施显著提高了林地0~20 cm土层全N含量,耦合措施第一和第二年高水高肥处理各土层全N含量分别比CK高出12.3%~59.4%和71.1%~81.1%.108杨胸径和树高增量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N水平和水氮交互作用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全N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灌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表明,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通过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尤其是浅土层全氮含量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并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柱状沉积物氮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级分离提取的方法对深圳福田红树林秋茄湿地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与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秋茄湿地柱状沉积物中总氮含量较高, 平均值达1247.28 (mg·kg–1); 有机氮平均含量为785.85 (mg·kg-1), 占比63%强。柱状沉积物中总可转化态氮的平均含量为444.00 (mg·kg–1), 其中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是可转化态氮的主要赋存形态, 平均占可转化态氮的61%强; 而离子交换态氮和弱酸可浸取态氮的含量较低, 不及总可转化态氮的1%。在空间分布上, 0-60 cm 层多数形态的氮含量随样品深度的增加而缓慢下降; 但60 cm 层之后, 氮含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网格法(5 m×5 m)采样,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火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下表层(0~20 cm)土壤肥力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典范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研究区6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呈微碱性,pH 7.83~7.9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分别为有机碳76.78~116.05 g·kg-1、全氮4.29~6.23 g·kg-1、全磷1.15~1.47 g·kg-1、全钾3.59~6.05 g·kg-1、碱解氮331.49~505.49 mg·kg-1、有效磷3.92~10.91 mg·kg-1、有效钾136.28~198.10 mg·kg-1,除pH呈弱变异外,其他指标均呈中等至强度变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受影响最大,沿封育、火烧、刈割、刈割除根、种植牧草、种植玉米的人为干扰增加梯度而减少;其次是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放线菌;典范相关分析表明,火烧迹地的全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与放线菌的相互影响最大,刈割、刈割除根、封育、种植玉米、种植牧草土壤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磷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pH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真菌,全氮、全钾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pH与真菌、放线菌相互之间的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喀斯特峰丛坡地土壤肥力特征.在喀斯特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时,应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0.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陈敏  王丹  姚天月  刘鑫  周柳 《生态科学》2017,36(4):58-63
研究植物对的铀耐受性及其富集特性对修复铀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外源施加铀浓度150 mg·kg–1 土壤环境中, 研究5 种十字花科(芥菜、小白菜、红油菜、花菜、白萝卜)植物在高浓度铀胁迫下的耐受性, 对铀的富集及提取特性, 并采用赋值法比较各植物的综合富集能力。结果表明: 高浓度铀条件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 其中白萝卜的耐受性最好;红油菜的地上部、地下部和单株铀含量最高分别为126.65 mg·kg–1(干重)、770.84 mg·kg–1(干重)、241.9 mg·kg–1(干重)。红油菜的单株富集系数最大为1.61, 白萝卜的铀积累量最大为0.24 mg, 且转运系数都小于0.5, 最大的白萝卜也只有0.42。通过综合评价分析, 红油菜的综合评价值最高, 在修复土壤铀污染方面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法展  李保杰 《生态科学》2006,25(5):454-458
以徐州市三环路内4个城区的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化学性质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为(1.05±0.41)%、全氮含量(0.071±0.045)%、全磷含量(0.053±0.051)%、全钾含量(1.860±1.449)%、碱解氮(47.7±29.9)mg·kg-1、速效磷(3.5±0.9)mg·kg-1、速效钾(121.7±53.5)mg·kg-1、PH值(8.31±1.55)。有机质及全量养分低于该地区自然褐土的平均值,有效养分不均衡,PH值有升高的趋势;有机质与全氮、全氮与碱解氮、PH值与速效钾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它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开始于1982年的湖南祁阳官山坪水稻长期(1982-2010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设置NPK、NPKM(M为牛粪)、 NPM、NKM、PKM、M和CK等7个处理.28年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和水稻产量.氮、磷、钾化肥+有机肥(NPKM)处理的水稻产量一直保持最高水平,氮、磷、钾化肥(NPK)处理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其水稻产量逐渐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6年有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之后略有下降,然后仍保持增长趋势;NPK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仅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增加较快,之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各施肥处理在试验开始后的前8年内土壤全氮含量均呈快速积累趋势,以NPKM处理增幅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试验开始后的前12年增加较慢,平均每年增加0.66~2.25 mg·kg-1,1994-1998年增加较快,平均每年增加6.45~32.45 mg·kg-1;1998年之后,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略有下降,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增加较快,单施化肥处理增加较慢.表明有机肥的施用是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稳定提升的关键措施,是红壤稻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模拟放牧干扰半年和一年后生物结皮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累积的变化,以期揭示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对干扰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对干扰响应敏感,短期干扰可导致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降低.干扰半年后,生物结皮层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不干扰分别下降0.17~0.39 g·kg-1、1.78~5.65 mg·kg-1;干扰一年后,分别下降0.13~0.40 g·kg-1、11.45~32.68mg·kg-1,生物结皮层微生物生物量氮下降69.99~330.97 mg·kg-1,0~2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25.51~352.17 mg·kg-1.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与干扰强度有关,20%和30%干扰强度下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变化不显著,40%和50%干扰强度下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显著降低.短期干扰降低了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但表层5 cm土壤氮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晶  张杨珠  高菊生  张文菊  刘淑军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73-3380
研究了1982—2012年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固碳趋势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 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连续30年不同施肥后,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02~21.24 g·kg-1,增加速率为0.41~0.59 g·kg-1·a-1,单施化肥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48 g·kg-1.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储量为43.61~48.43 t C·hm-2,历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大于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与年均投入碳量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每年需要增加外源有机碳为0.12 t C·hm-2才能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临安市典型板栗林样地布置施肥试验,研究板栗林土壤CO2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施无机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混合肥(1/2无机肥 + 1/2有机肥)4个处理.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以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 板栗林中土壤CO2排放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均出现在2月,最大值均出现在7、8月.施用无机肥、有机肥和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土壤年累积CO2通量比对照分别增加29.5%、47.0% 和50.7%.施用无机肥的土壤WSOC含量(105.1 mg·kg-1)显著高于对照(76.6 mg·kg-1),但明显低于有机肥(133.0 mg·kg-1)和混合肥处理(121.17 mg·kg-1).无机肥、有机肥和混合肥处理的土壤呼吸Q10值(1.75、1.49和1.57)均高于对照(1.47).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WSOC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施肥导致土壤WSOC含量增加可能是板栗林地土壤CO2排放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陕西洛川旱塬苹果园地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陕西洛川旱塬11、15、20、25和43龄苹果园地0~1500 cm土层土壤湿度和0~3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了测定深度范围内土壤干燥化情况、各养分指标丰缺状况及其随种植年限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1、15、20、25和43龄苹果园地0~1500 cm土层土壤湿度依次为18.6%、13.7%、170%、11.5%和13.1%,随树龄增加果园土壤湿度总体呈降低趋势,有补灌果园土壤尚未发生干燥化,而旱作果园均发生了轻度或中度干燥化,0~300 cm土层土壤湿度高于麦田.0~3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小于10 g·kg-1、0.75 g·kg-1和50 mg·kg-1,均处于亏缺状态;速效磷含量介于3.30~6.42 mg·kg-1,总体表现为浅层适宜、深层亏缺状态,速效钾含量介于78.09~98.31 mg·kg-1,尚未亏缺.果园0~100 cm土层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100~300 cm土层.随果树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土壤养分指数(SNI)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除全钾外,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养分含量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快速降低,之后维持相对稳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钾与其他6个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固碳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种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集中在0~0.4 g·kg-1·a-1,两熟制和三熟制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均增量分别为0.20和0.26 g·kg-1·a-1;有机肥处理(O和OF)比无机肥处理(N、NP和NPK)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增量更高,其中,OF处理最高,为0.32 g·kg-1·a-1;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逐渐降低,N、NP、NPK、O和OF处理下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2、28、38、57和54年.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我国南方稻田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固碳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种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集中在0~0.4 g·kg-1·a-1,两熟制和三熟制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均增量分别为0.20和0.26 g·kg-1·a-1;有机肥处理(O和OF)比无机肥处理(N、NP和NPK)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增量更高,其中,OF处理最高,为0.32 g·kg-1·a-1;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逐渐降低,N、NP、NPK、O和OF处理下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2、28、38、57和54年.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我国南方稻田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