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到达平台期,研发更为有效、易耐受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肿瘤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孕育了分子靶向治疗.VEGF、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分子靶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多种抗-VEGF和抗-EGFR新药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维维  唐敏  费玲 《生物磁学》2011,(Z1):4796-4800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化疗.研究表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标准一线系统化疗联合贝伐单抗能一定程度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另有一些研究对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西地尼布,凡德他尼等)联合标准化疗的疗效进行了评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以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的作用。方法:运用xCELLigence系统检验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盐酸埃克替尼单药作用于PC-9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的不同组合方式对PC-9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影响及凋亡。结果:1埃克替尼对PC-9细胞作用60 h后的IC50值为5.3μM;多西他赛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21.5 mg·m L-1;培美曲塞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30μM。2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观察到化疗药先于埃克替尼应用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先用多西他赛组细胞凋亡率为(23±0.2)%,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0.2±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15.8±0.4)%;先用培美曲塞组细胞凋亡率为(36.3±0.03)%,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4.7±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3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先于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用药或两药同时应用时PC-9细胞G0/G1期比例比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用药组高。结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应用方案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优于晚用埃克替尼或同时应用埃克替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经化疗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且为EGFR突变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各61例。观察两组疗效、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PFS、OS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序贯吉非替尼。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结果:两组有效率(RR)为36.1%VS14.3%(P=0.0362);疾病控制率(DCR)比较x2=14.782,P<0.001;中位生存期(MST)为12.1月VS10.8月(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除了皮疹、腹泻毒副反应较大外,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序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扩大样本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和卡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Ⅲb或Ⅳ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多烯紫杉醇(100mg/m3)+卡铂(AUC 5.5,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5.5)治疗2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和厄洛替尼治疗组(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每组各46例,厄洛替尼组给予口服厄洛替尼150mg/dl/天剂量治疗。两组均继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患者中位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对照治疗组为26.1%,厄洛替尼治疗组为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与对照治疗组相比,厄洛替尼治疗组中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能增强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选择化疗联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分析其对microRNA-21与SIRT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紫杉醇加顺铂化疗,观察组采用斑蝥酸钠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microRNA-21与SIRT1表达量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7.4%,显著高于对照组(44.2%)(字2=4.71,p=0.0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microRNA-21表达量为(4.67±1.2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表达量为(2.45±1.08)(t=8.81,p=0.0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SIRT1表达阳性率为62.8%(39.5%~7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为42.5%(25.1%~54.1%)(t=10.9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量和SIRT1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率和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13.9%和9.3%,对照组分别为39.5%和30.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斑蝥酸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有效抑制microRNA-21和SIRT1的表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p53和ERCC1表达状态与基于顺铂为主的姑息化疗近期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对经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既往免疫组化资料,观察基于顺铂为主的方案近期有效率(RR)的影响因素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8例患者均完成至少两周期化疗,并行疗效评价。该组患者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28例(58.3%),RR与不同的转移病灶部位(P=0.042)及病灶数目(P=0.034)有显著差异。该类方案的近期有效率与ERCC1状态(P=0.012)密切相关,而与p53表达状态(P=0.401)无关。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脱发及消化道反应等。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阴性患者较ERCC1阳性患者运用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的近期有效率较高。ERCC1可能是顺铂疗效预测的敏感因子。p53的表达状态可能不是该类方案的疗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bryonic antigen,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6.67%,对照组为74.5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SCC、NSE和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两组治疗后FACT-L各项评分包括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性模块和功能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GP化疗方案相比,吉非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可更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EA、SCC、NSE和CYFRA21-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埃克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采用埃克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21-1(Cyfre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DF)、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yfre21-1、SCCA、CD8~+、LI-8、TNF-α、MMP-2及MMP-9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K、CD4~+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下调血清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给予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鸦胆子油乳联合TP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0.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5%,生活质量改善率为67.5%,经统计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优于单纯TP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组比较传统CAV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和金喜素和顺铂方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分组对比分析16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连续三次应用传统CAV(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硷)方案和连续三次应用金喜素联合顺铂方案化疗,检测肿块横径与直径缩小程度。比较两个方案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结果:金喜素联合顺铂方案对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达56.5%,传统CAV方案总有效率41.8%,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x^2=18.4〉16.27,v=3,p〈0.001),两组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5.62〈9.49,v=4,p〉0.05)。结论:金喜素联合顺铂方案对小细胞肺癌较传统CAV方案有更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厄洛替尼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4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总结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到75%,咳嗽、气短症状缓解最为明显,中位时间15 d。19例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CEA数值下降,其中4例患者自行缓解,7例患者CEA持续增长。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患者分别有6例、9例和8例,治疗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09%和65.21%,患者中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7周和47周;治疗期间出现的皮疹、腹泻、口干、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11例(47.83%)、6例(26.09%)、2例(8.70%)、2例(8.70%)和2例(8.70%),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或者退出本次研究。皮疹患者给予皮肤消毒、松软膏等后逐渐好转,不影响继续治疗。腹泻症状出现在服药后1周后,口服止泻药物后得到好转,多为Ⅰ度和Ⅱ度,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厄洛替尼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较轻微,可以作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及个体对药物特异性不同,因此在采用厄洛替尼治疗中,需要个性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中药复方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及Embase数据库检索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5月31日,同时查阅该文献的参考文献。制定检索策略以及纳入和排除文献的标准,根据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研究结果表明,共纳入文献8篇,均为RCT,涉及患者1 261名。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部分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项研究的同质性结果为卡方Ch^i2=5.98,自由度是7 (p=0.54),8项研究统计量均为二分类变量,故采取Z检验;M-H=1.96,95%可信区间为(1.52, 2.54),合并效应检验Z=5.13,p<0.001,表明芪明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4项研究的同质性结果为卡方Ch^i2=0.41,自由度是3 (p=0.94),同属二分类变量,采取Z检验,M-H=0.15,95%可信区间为(0.05, 0.39),合并效应检验Z=3.82,p<0.001,表明芪明颗粒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初步表明,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因不良反应原始研究的质量偏低,样本量小,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6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P组(50例)及GP组(46例),TP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TP方案)进行化疗,GP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P方案)进行化疗,另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以及大体积血小板比率(P-LCR)及TP组和GP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TP组和GP组患者化疗前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P组与GP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TP组和GP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PLT、PCT、MPV、PDW以及P-LC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GP组TT明显长于TP组(P0.05),PLT、PCT明显低于TP组(P0.05)。结论:凝血纤溶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对于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不同化疗方案选择对于患者凝血系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