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油桐黄毒蛾Euproctis latifascia 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山区县为害春玉米的黑毛虫主要种类。白毒蛾与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iens(Walker)等混合发生,数量比例占黑毛虫总数的62.2%。此虫食性较杂,田间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另外也为害荞麦、白菜、萝卜、甘蓝等作物。我们从1979—1981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81,(3):340-34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北美,传入欧洲及亚洲后,成为林木、果树、行道阔叶树的毁灭性害虫。据报道,在苏联为害230种植物,在日本为害371种植物。此种害虫的幼虫及蛹能随果品及包装材料而传播扩散,当前已列为重要的国际植物检疫对象。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为了防止该虫进一步扩散,首先要求能正确识别。由于美国白蛾与雪灯蛾属Spilosoma的星白雪灯蛾S.menthastri(Esper)及稀点雪灯蛾S.urticae(Esper)在外形上很相似,往往容易混淆,本文就三种成虫的主要区别特征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3.
灯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我省以往很少发生,未曾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改革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其发生为害逐年趋向严重,特别是1972年,中南部地区突然爆发,主要为害玉米、大豆,一般发生田虫株率达50—90%,个别地块高达100%,被害严重,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在河北省行唐县新发现的一种为害春玉米种子和幼苗根蛆的分类地位、为害特点及不同种植模式下对玉米种子和幼苗的为害情况。【方法】以从河北行唐采集的虫源进行室内饲养后,对该虫各虫态进行了形态描述,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种类鉴定;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了该害虫对河北行唐不同种植模式(施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玉米单作田、施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和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下春玉米的为害情况。【结果】待鉴定根蛆经室内饲养后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与已报道的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COⅠ基因和Cytb基因分别与GenBank的灰地种蝇COⅠ基因和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99%,从而确定其为灰地种蝇幼虫。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被灰地种蝇幼虫为害后不能萌发,幼苗被害后萎蔫枯死;在施未腐熟有机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中为害严重,种子和幼苗总被害率高达39. 33%,被害玉米苗单株最高虫量为8头。【结论】首次报道了灰地种蝇在中国为害玉米,该虫可为害玉米种子和幼苗根系,在施用未腐熟动物粪肥的白菜-玉米轮作田具有较高的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5.
猪屎豆灯蛾(Utethesia pulchela Linne)又称褐斑灯蛾、红黑斑灯蛾等,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鲜艳美丽的中型蛾子。为害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太阳麻、大眼蓝、木豆、甘蔗等作物,尤以大叶猪屎豆受害最烈,除了为害叶及花外,还会钻入果荚中吃种子。据1957年11月间在同安县后田村检查的结果,大叶猪屎豆受害果荚严重的达66%,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近日污灯蛾Spilarctia melli Daniel在甘肃省天水及陇南数县普遍发生,据1980年林木病虫资源调查,发生面积达3700多亩,最近几年又有所蔓延。主要为害核桃、泡桐等树种。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其结果如下。 一、形态特征(见图) 成虫 外形与日污灯蛾S.japonensis相似,但本种雄蛾抱器瓣前端斜切,其后端不如日  相似文献   

7.
雪灯蛾属Spilosoma Stephens(1828)幼虫多为杂食性,为害多种作物。在我国已记载8种,本文除记述一新种外,并附种检索表,以资识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杨云鹤  张海剑  石洁  刘树森  郭宁 《昆虫学报》2019,62(9):1065-1071
【目的】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与玉米被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虫口密度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被害率。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量与玉米苗被害程度之间的关系,解释田间调查遇到的幼虫即使有时大量发生玉米苗却受损轻微的现象,本研究室内检测了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玉米的影响以及昆虫自身的相关取食习性。【方法】将3龄末、4龄初二点委夜蛾幼虫分别置于下述8种温湿度和食物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低温低湿无食物(15℃, 30%RH, 饥饿)、低温干燥无食物(15℃, 0%RH, 饥饿)、低温低湿有食物[15℃, 30%RH, 饲喂人工饲料(AD)]、低温干燥有食物(15℃, 0%RH, AD)、高温高湿有食物(36℃, 90%RH, AD)、高温干燥有食物(36℃, 0%RH, AD)、高温高湿无食物(36℃, 90%RH, 饥饿)、高温干燥无食物(36℃, 0%RH, 饥饿);处理4 h后,评价其对盆栽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并测定幼虫在4个不同温度(15℃, 24℃, 28℃和33℃)下对玉米叶片的取食量。分别用8种食物(马齿苋、紫苏、甘薯、白菜、大豆、南瓜和玉米叶叶片以及麦秸)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龄后,检测经过驯化处理后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麦秸和和玉米叶片的选择性。【结果】在干燥条件下,无论是否经过饥饿处理,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均较高,尤其是高温干燥处理后,对玉米苗的平均为害级别达3.1级;低温干燥处理组和高温干燥处理组为害级别在4级以上(含4级)的幼苗数分别占幼苗总数的50%和40%。在15-33℃,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48 h校正取食量分别为12.8, 31.8, 38.0和60.0 mg。用甘薯、白菜、大豆和南瓜叶片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和麦秸的选择率;初始取食紫苏叶片的幼虫对紫苏和麦秸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的选择性,初始取食玉米叶片、麦秸的幼虫分别对玉米、麦秸的选择性更高。【结论】干燥是二点委夜蛾幼虫增加对玉米摄入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点委夜蛾适应短时高、低温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3℃),短时间内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作为干燥的一个辅助因素,温度通过影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而决定其为害玉米苗的程度;二点委夜蛾倾向于选择初孵幼虫最先接触的食物;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上的发生为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食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我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很大发展,耕作制度不断改革,相应地农田小气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田间小气候的改变,一些病虫出现了新动向,灯蛾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农业生产上一大障碍。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伟大教导,保证农业大上,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专业组织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对红缘灯蛾Amsacta lactinea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须蝽Dolycorisbaccanum (Linnaeus)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 ,主要为害棉花、烟草、大豆、绿豆、花生 ,同时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 ,并为害泡桐、苹果、梨等苗木。近年来呈加重趋势 ,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1 996年以来 ,作者对其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1 生活习性成虫具有明显的喜温性 ,在春季阳光充足、温度较高时 ,成虫活动频繁。早春在麦田内 ,成虫仅在晴天无风的中午前后活动 ,早晨或傍晚即潜藏在麦株下部。成虫有群聚性 ,在长势好或播娘蒿较多的麦田内虫量较多。成虫具弱趋光性 ,有假死性。在强的阳光下 ,成…  相似文献   

11.
在2013年5-9月,采取5点取样,对云南省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及普洱暖热玉米种植区玉米蚜种群动态进行定期、定点、定株的系统调查,明确云南省两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种植区玉米蚜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为玉米蚜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玉米蚜在玉米各生育期均有发生;玉米蚜在抽雄散粉期主要集中在雄穗为害,籽粒建成期以后转移集中在苞叶及雌穗为害;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呈聚集分布,聚集度呈聚集—扩散—聚集趋势。普洱暖热玉米种植区玉米蚜种群数量在玉米进入籽粒建成期后才有所增长;玉米蚜在籽粒建成期以后主要集中在苞叶及雌穗上为害;玉米蚜在玉米田基本呈聚集分布,聚集度始终呈扩散趋势。两地玉米蚜自然种群消长、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动态均具有一定差异,昭通温凉玉米种植区相对更适宜玉米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粉白灯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量 《昆虫学报》1976,(4):410-416
粉白灯蛾[Alphaea phasma (Leech)] 属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e)。在我国分布于华西、贵州、云南(朱弘复等,1973)。 粉白灯蛾为重要植食性害虫之一,其寄主植物种类繁杂,在幼虫期,为害粮食作物、经济林木、药用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过去对此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为害状况、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及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3.
以登海661、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田套种和麦收后接茬直播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研究了麦田套种玉米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麦田套种玉米与直播玉米相比,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麦田套种玉米耕层(0~5 cm)土壤的种际最高温度比直播玉米低4.8~5.2 ℃,最低温度相近,日平均温度低1.4~1.7 ℃,日变化较小,但均达到种子萌发要求;麦田套种玉米苗期冠层光照强度比直播显著减少,套种玉米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4%~10.6%,光照不足是玉米苗弱、迟发的主要原因.与直播相比,套种玉米种子萌发出苗速度和干物质积累速度较慢,叶龄较小,叶片瘦长,株高较矮,玉米苗健壮度下降,单株叶面积较小且叶绿素含量较低;随共生期延长,玉米苗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加.在大田生产中,直播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有利于夏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14.
象虫科昆虫食性复杂,绝大部分是害虫,蛀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幼苗等。在广东省有不少严重为害的种类,如米象 Stiophilus oryzae(L.).玉米象 S.zeamaiz(Motschulsky)为害仓库谷类、玉米。竹直锥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b.竹横锥象 C.bugueti Guer.为害竹类,香蕉象 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及香蕉双带象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为害香蕉,甘茨长足象Alcidodes waltoni(Boheman)为害甘茨类,椰子象 Rhynchorus ferrugienus  相似文献   

15.
<正> 散纹灯蛾Argina argus Kollar是夏季绿肥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和菽麻(太阳麻)C.juncea L.的重要害虫,有时也为害三尖叶猪屎豆C.anagyroides H.B et K.和猪屎豆(三圆叶猪屎豆)C.mucronat Desv.等。 1966年我们在广西荔浦县盘瑶基点,对此虫的发生情况作了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时期和为害情况 幼虫为害期从2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冬季。大猪屎豆开花前,幼虫加害叶片,待花荚出现后,幼虫则多在花荚上为害,被害花荚,多数不结实或早落,造成种子失收。由于此虫为害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黑龙江省各甜菜产区,为害甜菜的切根虫除了白边地老虎、小地老虎及黄地老虎之外,还有黑三条地老虎Euxoa trifurca(Evers-mann)(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虫亚科)。 该虫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呼兰、双城、海伦、密山、宝清、林甸、富裕、友谊农场及九三农场等。寄主作物有甜菜、大豆、小豆、玉米、高粱、马铃薯及多种茄科作物。该虫在甜菜幼苗期与白边地老虎混同发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由于为害期长,为害性较大,因此,也是造成甜菜及其它作物缺苗断垄的地下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赣榆县不种棉花,但每年都有棉铃虫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和花生。现将调查记录整理报道于下,以便引起重视。 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 1977年在麦穗上偶尔采得幼虫,经羽化已证实为棉铃虫。本县青口地带以稻、麦两熟为主,1978年麦田第一代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与向日葵霜冻的关键温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梅  侯琼  云文丽  高飞翔  杨钦宇 《生态学报》2014,34(11):2948-2953
以玉米和向日葵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模拟自然霜冻的降温过程,通过测定幼苗叶片的温度,观测植株冻伤、死亡情况,观测河套灌区两种主要作物玉米和向日葵的过冷却点、结冰点温度,确定以上两种作物受冻的临界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5℃;向日葵幼苗全部冻死的最低温度为≤-6℃;(2)玉米幼苗的过冷却点主要分布在-3.5—-5℃之间,而向日葵幼苗的过冷却点主要分布在-4.0—-5.5℃之间;(3)玉米叶龄、高度与组织过冷能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过冷却点温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冰点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向日葵的抗寒能力比玉米强;玉米在一定叶龄范围内,苗龄越大,高度越高,其过冷却点越低,结冰点越低,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桥头堡和主要的北迁虫源地之一,明确该虫在广东省的冬季发生特征及越冬存活情况,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意义重大。为准确掌握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范围及冬季发生为害情况,2020年1-3月在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利用成虫性诱、挖土查蛹、幼虫密度及植株为害率普查等方法,分析广东省草地贪夜蛾冬前、冬后种群发生为害情况及冬季发生特征。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冬玉米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惠州等地,冬玉米种植区均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主要为害冬玉米,极少为害甘蔗;(2)不同地区冬种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差异较大,湛江、茂名、阳江发生为害较为严重,平均为害率30%左右,而珠三角及粤东地区发生较轻,为害率低于10%;较冬前调查,冬后草地贪夜蛾发生量和为害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冬种玉米田和空闲地均可持续诱捕到草地贪夜蛾成虫,而挖土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蛹密度较低。本调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冬玉米区可以周年繁殖,无明显的滞育越冬现象,粤西茂名、阳江以南至雷州半岛一带为典型冬种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较为严重,珠三角及粤东大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相对较低,调查结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在广东湛江、江门调查了玉米上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发生为害动态,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玉米上该虫发生为害差异规律。发现各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的虫口数量与玉米受害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不均衡性;该虫对玉米苗期为害最严重,其次为大喇叭口期;建立了2个地区玉米6个生育期受害率与虫口数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