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计算机叠加平均和脑干神经核团立体定位技术记录10只豚鼠耳蜗核内听觉诱发电位(CN-AEP)。对CN-AEP时域波形中主波的潜伏期、振幅进行分析,并与豚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时域波形进行比较,认为CN-AEP是BAEPⅡ波的主要成分。用自回归模型谱(AR谱)估计及数字滤波技术对CN-AEP行频域分析,发现豚鼠CN-AEP的频谱成分主要在1000Hz以下,在AR谱图上有3个峰,F0、F1和F2,谱峰分别位于180、710、1200Hz左右,略高于豚鼠BAEP的相应谱峰频率,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外向钾电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耳蜗具有超常的敏感性和频率分析能力 ,这依赖于感觉细胞基底膜的微机械反应。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底侧膜存在电压依赖性K 通道、Ca2 激活K 通道和内向钙通道等。文献报道牛蛙壶腹嵴毛细胞有瞬息K 电流 (IA) ,然而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IA,迄今未见报道。来自脑干的内侧橄榄耳蜗束传出神经纤维大量分布于外毛细胞 ,调控着外毛细胞的功能 ,一般认为乙酰胆碱是耳蜗传出神经递质 ,此外三磷酸腺苷 (ATP)对外毛细胞具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双重作用 ,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递质发挥作用呢 ?我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豚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几种耳蜗外毛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形态学观察.方法: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分离耳蜗外毛细胞,并进行了光镜下及耳蜗铺片硝酸银染色下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三种分离方法均可分离出活性良好的耳蜗外毛细胞(OHC); 耳蜗铺片硝酸银染色观察到耳蜗外毛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状况.结论:成功地分离出单离的活性良好的耳蜗外毛细胞,这对于深入研究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及某些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及形态变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个基于听神经放电时间模式的高度简化的听觉模型。该模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耳蜗模型,其中HRB和LRB粗略的模拟不同自发放电率听神经纤维的某些放电特性。第二部分是一个转换器,它产生一个频域表示:选择性同步滤波器数(Numbers of Selectively Synchronized Filters,NSSF)。这种NSSF频谱表示具有清,能强调高频域的频率分量及强调频谱的变化对比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鹌鹑耳蜗内,应用HRP在行标记方法对耳蜗核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同侧的角核和前庭外侧核发现有密集的标记终未,结果表明延髓的角核和前庭外侧是组成延髓听觉中枢--耳蜗核的两个亚核,耳蜗核是听觉上行通路中在脑内的第一级神经元的换元站。  相似文献   

6.
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的膜电位和离子电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分离的正常OHC呈术状,胞膜光滑,胞核位于底部,静纤毛由顶端表皮板伸出,4小时内形态无明显变化。(2)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结合通道阻断剂实验表明,OHC膜电流主要由电压依赖性钾离子流组成。(3)利用全细胞记录方式得到的OHC静息电位值为-26±9mV.  相似文献   

7.
传出神经递质ACh及耳蜗活性物质ATP对耳蜗外毛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耳蜗传出神经对耳蜗外毛细胞的调控作用。从解决和组织化学等形态学角度分析了传出神经纤维在耳蜗的分布特点,并从形态和生理两方面进一步证实了ACH是耳蜗传出神经递质之一。近年来,应用离体耳蜗毛细胞的膜片钳和荧光测钙技术,人们对于ACH,ATP对外毛细胞的调控作用,Ca^2+在其中的介导作用及其ACHR和P2R的药理分型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豚鼠耳蜗分离外毛细胞经fluo-3和fura-red染色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监测其胞内游离钙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以fluo-3/fura-red荧光比值大小指示游离钙浓度的高低。外毛细胞胞内游离钙呈不均匀分布,荧光比值分别为细胞质1.71±0.85,质膜1.61±0.75,表皮板1.47±0.65及胞核1.39±0.66,显示细胞质游离钙浓度最高而胞核游离钙浓度最低。静息状态下连续扫描时荧光比值变化小于0.1,而在受到机械刺激后荧光比值增加幅度达0.3—1.2。实验结果表明,fluo-3和fura-red双发射比例法能更准确反映听毛细胞胞内钙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第二信使钙可能参与了听毛细胞的机械-电换能过程,研究了换能过程中听毛细胞钙信号的时空模式。  相似文献   

9.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毛细胞静纤毛的长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爪哇大足鼠耳蝠(Myotis adversu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山蝠(Nyctalus plancyi)和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耳蜗毛细胞静纤毛, 测量其长度, 并与五种非回声定位哺乳动物耳蜗静纤毛长度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较非回声定位哺乳动物相应位置的短;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内毛细胞静纤毛长于其外毛细胞静纤毛, 而非回声定位哺乳动物内毛细胞静纤毛长度并无此规律. 我们认为,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毛细胞静纤毛长度的特点可能是对高频声波和回声定位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运用极谱式氧电极研究了噪声暴露对耳蜗鼓阶淋巴氧分压(STPO2)的影响以及STPO2的变化与听觉电生理、毛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85dBSPL以上声刺激时STPO2迅速降低;85dBSPL窄带噪声暴露时STP02与血压一同缓慢增高;低于85dBSPL的声刺激则未能引起STP02和血压的改变。(2)STPO2降低约20%即伴随明显的听损伤;STPO2的变化程度与声暴露量(r=0.97,P<0.05)、听力损失(r=0.82,P<0.05)呈相关;与耳蜗病理改变也有一定关系,但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r=0.21,P>0.2)。(3)声暴露时,吸入碳氧混合气对听力损失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听觉系统是接受、传输、分析、处理声音信息的特殊感觉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对听觉系统的研究进展迅速。耳蜗足听觉感受器所在之处,其结构复杂,但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对耳蜗结构阐述很简单,一些中学教师对耳蜗的结构了解较少,冈此本文就耳蜗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Yu L  Tang H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1):53-56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耳蜗基底膜的外毛细胞膜上有一种新奇的蛋白质:prestin(马达蛋白),它能感受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发生构象改变,引发外毛细胞的形状和表面积的改变.Prestin作为一种独特的马达蛋白,能驱动耳蜗外毛细胞的电能动性(electromotility),产生耳蜗的放大器作用,因而使哺乳动物的听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广阔的听觉域,敏锐的频率选择性.这种蛋白质的缺失或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功能严重受损,对于prestin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哺乳动物的听觉调谐机制,通过对这种蛋白质基因的表达的调控,是否能够防治一些与之相关的疾病?这或许将是今后听觉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树qu(Tupaia belangeri chinesis)耳蜗毛细胞铺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沧人 《动物学研究》1990,11(2):155-160
我们用树qu14只,取耳蜗铺片后进行毛细胞计数和长度测量。发现树qu毛细胞数及缺失率与人、猴、豚鼠不同,树qu毛细胞失数少且稳定,蜗尖弃用部少,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差异小,利于用作生物学实验动物,可为研究耳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耳蜗滤波器组的设计方法,设计的耳蜗滤波器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模拟因输入信号电平的不同而引起的耳蜗滤波器的非线性特性,而且其特征参数能随着更新实验结果的出现灵活地加以修正。文中给出了设计细节以及具体的数字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雪松  熊鹰 《生命的化学》2004,24(4):301-303
哺乳动物耳蜗外毛细胞(out hair cell,0HC)在机械刺激引起的膜电位改变的条件下,其胞体本身能发生与声音刺激相同步的伸长与收缩反应,即膜电位去极化时收缩,超极化时伸长,称为电能动性。它能反馈能量到振动的基底膜,对声音刺激起更精细的放大作用。这一发现使耳蜗对声音放大有了主动性的一面。目前发现一种新型的马达蛋白——快蛋白(prestin)是外毛细胞电能动性的分子基础。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揭示耳蜗的主动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树鼩14只,取耳蜗铺片后进行毛细胞计数和长度测量。发现树鼩毛细胞数及缺失率与人、猴、豚鼠不同,树鼩毛细胞失数少且稳定,蜗尖弃用部少,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差异小,利于用作生物学实验动物,可为研究耳的生理、病理及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底侧膜处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离体外毛细胞悬液保存在4℃时,可延长存活时间达7h以上。(2)外毛细胞的静息电位:应用电流钳方法,在刚形成全细胞方式时其细胞内静息电位为-73.7±6.9mV,2min后为-94.8±4.1mV(x±s,n=10)。(3)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电压依赖性外向K+电流是由快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两部分组成,快钾电流的激活电位为-60~-50mV,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电位为-40~-30mV,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呈“S形上升”趋势。外向K+电流被TEA(20mmol/L)阻断后,可观察到一种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  相似文献   

18.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fura-red双重荧光标记法,研究豚鼠耳蜗分离外毛细胞钙信号转导及其与细胞能动性的关系。外毛细胞受药物或机械刺激后,其钙信号起源于一侧质膜,可形成钙波传向全细胞,对其中1个OHC测得传播速度为0.025-0.47μm/s。  相似文献   

19.
成年与老年大鼠耳蜗核胆碱乙酰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成年(2~3月龄)和老年(20~36月龄)Wistar大鼠耳蜗核组织进行ChAT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观察老年大鼠耳蜗核组织胆碱乙酰化酶(ChAT)免疫反应的变化,研究其与老年性聋的发病关系。结果发现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散在分布于背侧核(DCN)的梭型细胞层,老年大鼠耳蜗背侧核ChAT阳性细胞数目少于成年组(P<0.001)。实验结果提示,耳蜗核ChAT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eg3b在大鼠耳蜗中的分布情况及在噪声刺激前后的表达变化,为治疗噪声性聋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噪声暴露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110dBSPL宽频稳态白噪声对噪声组进行噪声暴露,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技术,观察Reg3b在正常及噪声刺激后成年sD大鼠耳蜗内的分布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接受噪声刺激前后Reg3b在耳蜗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提示,Reg3b在噪声暴露后主要表达于大鼠耳蜗的内毛细胞、外毛细胞,以及螺旋神经节处,而正常大鼠耳蜗中Reg3b表达不明显或呈阴性表达。与噪声刺激前相比,噪声刺激后,Reg3b在mRNA水平表达较噪声前明显提高。结论:Reg3b在耳蜗内的分布及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其在噪声诱导的细胞死亡及对抗噪声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可能成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