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洞穴是地球自然景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一个单洞口的洞穴,从洞口向里一段距离内(一般10~50m),气温随着地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过渡带)。洞内深处的温度是恒定的,接近于当地地表年平均气温,一年四季仅波动1~4℃。洞内湿度变化从洞口向内同样也有一个过渡带。洞穴深处湿度一般都是恒定的,与地表的季节及晴雨天气变化联系很小,而且相对湿度高达80%RH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生活习性的观察 黄陵庙地区的褐天牛Nadezhcliella cantori Hope,一生约经过3年,计700—800余日。幼虫期约650—700余日,卵期最短需6日,最长18日,蛹期约20余日,成虫寿命1—2个月,也有活到4—5个月的。 成虫,一年羽化两次。第一次,3月中旬为初期,4月上旬为盛期,4月下旬为末期。第二次7月—9月。成虫初羽化在洞内经过一段时期,始外出活动,白天多藏匿于洞内,下午7时左右爬出活动,8—12时最活跃,其活动处所,一般在主干部分,有时在主枝上亦可见到。 春季羽化的成虫,在4月初就可见到产卵,5月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蛇毒酶类抗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近况(清栓酶的历史和现状)沈阳药学院陈建智一、清栓酶的历史和状况清栓酶是最早出现在临床观察抗血栓酶类疗效时取的名称,既有清除血栓的涵义,又有以长白山清原地区为代表的东北白眉蝮蛇毒为原料制成的抗血栓酶的意思,已为很多医务人...  相似文献   

4.
黄眉柳莺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眉柳莺(Phylloscogus i. inornatus)的繁殖国内报道甚少,我们于1980年和1983年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地区观察到二巢,现将所见报告如下: 黄眉柳莺在长白山为夏候鸟,每年约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迁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迁去。其具体时间如表1。 迁来时常结3—5只或几十只的群,活动于  相似文献   

5.
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中国蛇协蛇毒研究所邓禄延,覃公平,胡征林自本世纪八十年代起,蛇毒抗凝制剂在我国研制及应用于临床以来,相继有尖吻蝮蛇毒制剂去纤酶,长白山陆生白眉蝮蛇毒制剂清栓酶(蝮蛇抗栓酶)及江浙蝮蛇毒制剂江浙蝮蛇毒抗栓酶(...  相似文献   

6.
对于两头蛇人们的传说很多,但多将盲蛇(钝尾两头蛇)误认为两头蛇。真两头蛇为双头连体畸型,一般在颈部分叉,并列长着两个头。属于罕见,蝮蛇双头畸型未见报道,现发现一例报告如下:此蛇为东北长白山地区白眉蝮蛇,于1987年9月12日发现于辽宁省清原第二三八医院蛇园。系当年产仔蛇,体为黑褐色,  相似文献   

7.
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采用栖息地调查法和网捕法对贵州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翼手目动物物种多样性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翼手目动物3科6属13种,包括蝙蝠科5种,菊头蝠科5种,蹄蝠科3种。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共有11种,另有2种为广布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动物》近危级(NT)7种、无危级(LC)物种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级1种,无危级(LC)12种。此次在洋溪自然保护区共调查了27个洞穴,其中20个洞穴有蝙蝠栖息。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分布最广,在10个洞穴有分布;其次是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i),在8个洞穴发现;小菊头蝠(R. pusillus)在7个洞穴有分布。对蝙蝠栖息洞穴的干扰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5%,n = 20)的洞穴存在人类干扰活动,如村民进洞游玩、在洞内饲养家畜、驱赶蝙蝠、进行祭祀活动以及破坏洞口等。建议对村民在洞内养殖家畜、游玩、驱赶蝙蝠等行为加以限制,并通过引导村民文明祭祀、对被封洞口进行疏通、对古老建筑进行修缮等方式,加强对该地区蝙蝠的保护。同时还建议对该保护区的蝙蝠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8.
蝮蛇抗栓酶是当前治疗脑血栓较理想的药物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总结我们在常规静滴抗栓酶[深圳长白山制药厂产,(88)粤上药准字第K7-007号]的过程中发现4例先感双下肢酸软,并逐渐加重致全身无力,行走困难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石组合,洞内堆积物可分为Ⅰ(中更新世晚期)、Ⅱ(晚更新世早期)、Ⅲ(晚更新世晚期)和Ⅳ(全新世)4个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10.
人纤维蛋白原经人凝血酶和浙江蝮蛇毒类凝血酶作用后,释放出血纤纤肽A和血纤肽B,二者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鉴定。人凝血酶首先释放出血纤肽A,浙江蝮蛇毒类凝血酶则先释放出血纤肽B,甚至在纤维蛋白凝聚之前,血纤肽B的释放量早已达到极值,即使凝块形成后,血纤肽A与血纤肽B之比仍为1:3。人凝血酶在钙离子存在下,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时,其凝聚时间缩短,血纤肽A释放量不变,血纤肽B释放量则增高。在同样条件下,浙江蝮蛇毒类凝血酶作用时,血纤肽A释放量无明显变化,血纤肽B释放量却降低近1/3。无论是人凝血酶还是浙江蝮蛇毒类凝血酶,当与纤维蛋白原在2M尿素存在下反应时,均无可见凝块形成,但在37℃下用350nm光吸收监测其聚合过程仍可见光吸收上升,溶液呈乳白色。本文首次报道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了人凝血酶和浙江蝮蛇毒类凝血酶作用人纤维蛋白原后所形成的凝块结构。前者形成的结构致密,纤维长而细;后者形成的结构松散,较透明,纤维短而粗,这种结构更易为体内纤溶系统所降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研究了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蝮蛇在不同季节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夏季晴天每天上午8点30分-9点30分,下午14点30分-18点30分钟分别有一活动高峰,下雨前后活动明显加强,蝮蛇的身体姿态也呈明显的节律变化;夏季上午10点以前,身体松散放置,10-18点,身体姿态多呈密缠绕或多条堆集在一起。单条蝮蛇多顺时针方向盘卷,蝮蛇受惊吓时的反应行为有收缩,歪头,摆尾,吐舌和逃跑,被捉时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的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描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刚  吴峰 《动物学杂志》2010,45(1):77-82
采用定时定点观察法,对仿生态条件下养殖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鲵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隐藏在洞穴中不活动,每天20:30时部分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00时至次日凌晨1:00时为活动高峰期,1:00时后部分大鲵开始陆续回到洞穴,3:00时后又全部隐藏在洞穴中;大鲵的夜间活动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8~9月出洞活动的大鲵数量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大鲵尤其是雄鲵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多样的繁殖行为:①推沙行为;②求偶行为,包括聚集、露头、巡视、追随、尾阴探究、亲吻、邀请和爬跨8种行为型;③冲凉行为;④护卵行为;⑤婚配行为。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宫明雪  刘筱玮  李洪瑶  王欢  何淼 《广西植物》2020,40(11):1638-1644
为探明绵枣儿(Barnardia japonica)在哈尔滨地区的年生长节律以及花芽分化进程,该文以从长白山引种至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研究所苗圃内的绵枣儿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法研究绵枣儿的年生长节律,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分化各阶段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1)绵枣儿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节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花芽分化与发育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2)绵枣儿花芽分化进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即4月中上旬,由于土壤温度较低,鳞茎仍处于未分化期; 4月下旬进入花序原基分化期; 5月上旬苞片原基分化; 5月下旬为小花原基分化期; 5月末至6月初花被片原基分化; 6月上旬进入雄蕊原基分化期; 6月下旬为雌蕊原基分化期。该研究明确了绵枣儿在哈尔滨地区的年生长节律和花芽分化各阶段的解剖学特性,为园林应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盘县十里坪喀斯特地貌的形态结构与洞穴形成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洞所在的十里坪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在形态结构上属湿热喀斯特,新第三纪是本区碳酸盐岩体一次强烈的喀斯特化和洞穴化时期,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的间歇性抬升,喀斯特垂直方向发育,外源水补给区流水喀斯特的解剖成为峰丛洼地(谷地)形成的基本动力,外源水的垂直方向渗透和侧向运移为洞穴初始形成并呈层状分布提供基本条件,干湿冷暖交替的气候变迁迁使这些峰丛洼地,谷地表现出许多残余特征和相应的洞内沉积类型,但无损于仍  相似文献   

15.
朱砂叶螨是河南棉田严重害虫之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1~2代在平均温度16~20℃时完成一代需19~29天,其余各代在平均温度22~28℃时为10~13天。26℃左右为最适发育温度,发育起点温度10℃左右,有效积温为163.25日度。以授精雌成螨在寄主植物枯落叶下,杂草叶下及土中越冬。3月上旬开始在杂草上取食活动,5月上旬开始侵入棉田,6、7月是螨量高峰期,9月上旬在田间消失,降雨量与虫口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群落生境及栖息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我国近来逐渐被重视起来。张荣祖、朱靖(1955)首先在长白山漫江地区研究了该地区的兽类及其栖息地的关系。夏武平等(1957,1958)研究了带岭林区新采伐跡地上鼠类的区系及其数量变动,又发表了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研究了秦岭蝮蛇的活动节律和反捕行为.蝮蛇在不同季节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夏季晴天每天上午8点30分~9点30分,下午14点30分~18点30分分别有一活动高峰.下雨前后活动明显加强.蝮蛇的身体姿态也呈明显的节律变化:夏季上午10点以前,身体松散放置,10~18点,身体姿势多呈紧密缠绕或多条堆集在一起.单条蝮蛇多顺时针方向盘卷.蝮蛇受惊吓时的反应行为有收缩、歪头、摆尾、吐舌和逃跑,被捉时的反捕行为有张口、露齿、咬、挣脱,分泌粘臭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杨磊  钟读波  张永超  孟庆雄 《蛇志》2008,20(1):9-13
目的 从长白山自眉蝮蛇粗毒中分离提取了一种新的PLA2,并对其进行了性质鉴定.方法 采用DEAE Sephadex A-25、Sephadex G-75、HPLC等层析方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磷脂酶A2活性测定.结果 得到了一种新的PLA2,分子量在14 kD左右,PLA2比活力为41μmol·mg-1·min-1,最适温度50℃,最适pH8.5左右.结论 长白山白眉蝮蛇毒存在一种新的PLA2同源物,具有PLA2活性,有较好的耐热、耐酸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防治各种心、脑、周围闭塞性血管病过程中,清栓酶(蝮蛇抗栓酶)显示出良好疗效,市场需求量较大。从而自86年起,生产厂家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已有32个厂家或单位生产此类药品。随着厂家增多,其原料东北白眉蝮蛇毒(粗原毒)也相应的畅销,售价高于江浙蝮蛇毒8~10倍。由于蛇毒差价原因,给某些商贩造成可乘之机,将江浙蝮蛇毒冒充东北白眉蝮蛇毒进行兕售。据了解不少厂家或单位直接以个体养蛇户或商贩手中购买粗原毒,造成原料不纯,直接影响清栓酶药品质量。江浙蝮蛇毒以外观上与东北白眉蝮蛇毒相似,但含神经毒、出血毒素均较高,一般分离制药残留较多,临床用药容易出现其反应,并且降低血小板作用明显。而东北白眉蝮蛇毒含神经毒极微,出血毒素极低,经一般分离制药即可以除去,临床用药安全,一般不降低血小板。根据调查分析,假冒原料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疆荒漠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文报告我国新疆南部荒漠地区硕大白蛉吴氏亚种(Phlebotomus major wui)的生态习性及其防制。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是野生野栖蛉种。成蛉发生于5月初,消失于9月末,共有两个高峰期,预示一年至少繁殖两代。野外各种洞穴为其栖息场所。 该种白蛉在野外活动广泛,是贴地活动的蛉种,对人有较大的趋性,但并不善于在人房内吸血,而是典型的外嗜蛉种。主要活动时间系自黄昏开始至子夜前,最适温度在24—28℃之间。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该蛉活动迟缓,数量减少;至16℃时,出洞活动终止。此蛉有明显的趋光习性,利用光诱可设计防蛉和杀蛉的方案。开垦改变原来生境面貌可导致白蛉孳生地的破坏,种植玉米,蔬菜地内已不见白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