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蚁的医疗保健价值和临床运用(摘要)重庆市大坪浮图关干休所门诊部阳金星遂宁灵广康复诊所阳灵广本文简述了蛇和蚂蚁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具体的临床运用。蛇蚁具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癌等作用。并且,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观点及用药原则,以蛇蚁为...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蛇类一新记录--绞花林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红英  罗键 《四川动物》2002,21(3):186-186,185
20 0 1年 5月 ,笔者在重庆市开县麻柳乡双河口进行两栖爬行类动物调查时 ,捕捉到一条活体蛇类标本 ,编号为CQH0 1 0 5 2 43 3 9,经鉴定为游蛇科林蛇属绞花林蛇 (BoigakraepeliniStejeger,1 90 2 ) ,是重庆市爬行动物种类的新记录 ,标本现保存于重庆中学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捕捉地麻柳乡双河口所在重庆市开县地理位置为1 0 7°5 5′~ 1 0 8°5 4′E ,3 0°5 4′~ 3 1°41′N ,属重庆市东北部大巴山脉的观而山区 ,海拔 80 0~ 2 42 5m ,主要为沉积岩类的砂岩、石灰岩、紫色页岩 ,有晋宁运动及下古生代末…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红纹滞卵蛇的再发现及分类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7月~2007年4月,在重庆市丰都县南天湖自然保护区、奉节县天坑地缝自然保护区、巴南区清华自然保护小区及沙坪坝区先后发现红纹滞卵蛇(Oocatochus rufodorsatus),扩大了该种在重庆市的分布。同时,作者就其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5.
宁陕线形蛇Stichophanes ningshaanensis Yuan,1983是游蛇科Colubridae的单型属单型种,为中国特有种,至今仅被报道分布于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模式产地)、湖北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庆市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对该物种的研究和野外采集记录甚少。2017年7月8日,在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到1号疑似宁陕线形蛇的雌性成体标本。经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宁陕线形蛇。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核基因片段cmos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城口大巴山标本嵌入宁陕线形蛇支系中,与该物种其他种群在cyt b基因上的遗传距离(0.001~0.009)远小于与其近缘种的(0.174~0.292)。本研究揭示宁陕线形蛇种群间存在形态和遗传上的分化。形态上,城口大巴山标本上唇鳞数量为5/5,而神农架和火地塘种群均为6/6,前者尾下鳞数量为61对,少于后者(64~73对)。在cyt b基因上,3个种群各自拥有1个单倍型。城口大巴山单倍型与湖北神农架单倍型之间有1个突变、与宁陕火地塘单倍型之间有9个突变,而分子系统树支持宁陕火地塘种群与湖北神农架种群关系更近。研究结果为宁陕线形蛇的地理分布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罗键  高红英  周元媛 《四川动物》2004,23(3):249-256
1996~2004年对重庆市35个县(区、市)进行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有关资料记载,重庆市共有爬行动物2目12科38属58种,其中龟鳖目4种,有鳞目蜥蜴亚目12种、蛇亚目42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3属4种)。建议加强对该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巴南区发现的钩盲蛇及其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键  高红英 《四川动物》2003,22(4):233-234
2003年3月30日,笔者在重庆市巴南区清华中学大门附近的水沟旁采得一号蛇类标本(编号CQH030330573),经鉴定为钩盲蛇Ramphotyphlops braminus(Daudin,1803)。因其形体小,圆柱形,常被误认为蚯蚓,俗称“蚯蚓蛇”,但以通身被覆大小相似的黑褐色圆鳞而无环节,可与蚯蚓区别。它是我国已知蛇类中最小的一种蛇。标本保存于重庆清华中学动物标本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志》与文献记载竹叶青蛇属分类存在矛盾,故本研究探讨了产自海南岛的竹叶青蛇的分类地位。为了研究其分类地位,理清国内外分类系统的矛盾。通过原竹叶青蛇属37个物种91个个体的ND_4基因进行测序,计算遗传距离;以瘤鼻蛇为外群,建立分子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有物种在分子树上明显分为7支;产自海南岛的竹叶青蛇属于两个物种,即白唇竹叶青蛇和福建竹叶青蛇。由此得结论为国际上将原竹叶青蛇属细分为8个属的观点比较合理;支持"福建竹叶青蛇海南亚种"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丰富了海南基于分子生物学竹叶青蛇分类研究,完善竹叶青蛇生物信息学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蛇菰属(蛇菰科)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2,12(4):379-381
本文修订了中国蛇菰属植物,新改级红烛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 Hook.f.var.mutinoides(Hayata)Xing,stat.nov.];杯茎蛇菰(Balanophora subcupularis Tam)为短穗蛇菰的异名;旋生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var.spiralis Tam)为鸟(黍离)蛇菰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所载的日本蛇菰Balaophora Japonica Makino)和海南植物志记载的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系原作者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10.
2022年9月和2023年4月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水库分别采集到1条脊蛇属(Achalinus)物种幼体尸体标本(标本编号分别为2022AZJLCN1和2023AZJLCN2)。形态上它们分别与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和云开脊蛇(A. yunkaiensis)接近。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最大似然树结果,两蛇样本序列分别与这两种脊蛇聚为一个支系;2023AZJLCN2标本与云开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10,低于中国境内分布脊蛇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0.12~0.16);2022AZJLCN1标本与黄家岭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09,在黄家岭脊蛇种内遗传距离(0.04~0.12)范围内。综上,鉴定2023AZJLCN2标本为云开脊蛇,2022AZJLCN1标本为黄家岭脊蛇。此前记录云开脊蛇分布于我国广东和广西,本次在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为浙江蛇类新分布记录种;黄家岭脊蛇分布于安徽和浙江,此次在在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是温州市首次新分布记录。这两种脊蛇的新分布记录提示它们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