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高纯度双黄酮对照品,探讨其抗氧化活性强弱。以60%乙醇-水提取的银杏叶浸膏为原料,反溶剂沉淀得到含量80.40%的双黄酮粗品,再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半制备色谱梯度洗脱。结果得到了4种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要求的高纯度双黄酮,在最佳制备条件下,4种双黄酮纯度:阿曼托黄素(98.45%)、白果素(98.66%)、银杏黄素异构体(98.87%)、金松双黄酮(99.29%),其产率(mg/kg)分别为:22.5、23.8、192.5、71.8,考察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60%乙腈和有机酸水溶液对银杏黄素异构体进行了完全分离。建立的制备方法快速简便,所得单组分双黄酮纯度、产量高。本工作为单组分银杏双黄酮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se-laginellin(1)、selaginellin A(2)、selaginellin B(3)、穗花杉双黄酮(4)、sequoiaflavone(5)、去甲银杏双黄酮(6)、银杏双黄酮(7)、异银杏双黄酮(8)、扁柏双黄酮(9)、异柳杉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8和9显示出选择性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银杏提取物在防治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鉴于肠道菌群已被认定为一个新兴的药物作用靶标,研究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为进一步理解银杏提取物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使用人体肠道菌群体外批量发酵、细菌总量测定、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检测等方法,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或复合在体外与人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单独添加对人体肠道菌群总量、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短链脂肪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有意思的是,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Coriobacteriaceae科和Cupriavidus属细菌的比例显著升高,Gemella菌细菌比例显著降低。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编码K00076、K12143、K07716和K00220的基因在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后显著富集。K00076和K00220是氧化还原酶,催化CH-OH供体基团的电子转移,可能参与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代谢和修饰。HPLC检测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体外对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脂B的降解修饰率分别为70%和35%左右。【结论】体外复合添加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可显著改变肠道某些细菌的丰度。同时,体外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具有代谢修饰银杏双黄酮和银杏内酯B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银杏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2年生实生苗和大树为试材,分析根、茎和叶中银杏黄酮苷及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银杏叶中萜类内酯含量从春季起逐渐增加,至夏末秋初达最高值,随后逐渐减少;根和茎中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叶中相类似,但在冬季休眠期维持较高含量,进入春季伴随叶的萌发生长降低到全年的最低点。银杏茎中萜类内酯含量最低,相当于叶含量的1/3和根含量的1/2。叶中白果内酯含量在总萜类内酯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在根和茎中所占比例则较低。随着树龄增加,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下降,这可能与萜类内酯合成能力下降有关。银杏黄酮苷含量在春季幼叶中最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且变化不明显;长枝叶中槲皮素较多,而短枝叶中山柰黄素较多。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的不同成分含量的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银杏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酯A(9)、银杏内酯B(10)、银杏内酯C(11)、白果内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芫花素(15)、芹菜素(16)、银杏素(17)、异银杏素(18)、金松双黄酮(19)、白果黄素(20)、芦丁(21)和甘露醇(22),其中化合物2、4~6和2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研究为银杏落叶及银杏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中主要黄酮苷元含量,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含量的因素,采用RPHPLC法对样品中黄酮苷元进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德国elementar 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碳、氮等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品种叶片中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三种主要黄酮苷元组成比例在各品种间差异更加显著,恩银15号及恩银23号具有较好苷元比例,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发展的优先考虑品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中氮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提示合理施氮有助于改善三种苷元的比例关系,从而使其比例达到最佳。通过比较鄂西南不同银杏品种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提高银杏叶质量,优化银杏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颖  曹福亮  甘习华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239-2243
通过对同一来源3种银杏愈伤组织中蛋白质、黄酮含量测定,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等研究银杏不同状态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银杏的这3种愈伤组织代表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3个阶段。绿色愈伤组织处于分生组织状态,细胞生长旺盛,蛋白质较多,蛋白质条带宽,细胞内物质丰富,但黄酮的含量并不是最高;微黄色愈伤组织细胞处于初生代谢向次生代谢转化的阶段,蛋白质含量开始减少,45.7、38.4、33.4kD的蛋白质开始减少,核膜不完整,淀粉含量较高,其黄酮含量高于绿色愈伤,属次生代谢的阶段;褐色愈伤组织蛋白质含量很低,条带数减少,有5条蛋白质条带消失,且黄酮的含量最低,细胞结构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内含物解体,细胞核解体,是衰亡的主要特征。微黄色愈伤组织是获取高黄酮含量的最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翅茎香青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翅茎香青的茎、叶和花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其黄酮粗提物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02-·)的清除能力.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翅茎香青各部位的黄酮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及黄酮粗提物对OH·及02-·的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翅茎香青花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对OH·的清除作用也较好,其叶的黄酮粗提物对O2-·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翅茎香青茎、叶和花的黄酮粗提物对OH·和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这将为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铺垫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银杏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酮浸泡、回流从银杏根中提取得到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6.93%,以HPLC法测定其中槲皮素含量为0.064%;结果表明:银杏根黄酮存在槲皮素甙,不含山奈酚、异鼠李素等物质。  相似文献   

10.
杜仲黄酮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杜仲黄酮和银杏黄酮进行了标示,并将杜仲黄酮、银杏黄酮和沙棘黄酮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发现杜仲黄酮和银杏黄酮很相近;杜仲黄酮、银杏黄酮和沙棘黄酮三者均富含槲皮素。研究认为,杜仲黄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一种生产周期短、分离效果好、易操作的纯化黄酮的方法,本研究利用黄酮与金属能形成络合物的性质,从反应体系溶剂、金属盐、解络合剂的添加量优化了络合法纯化银杏黄酮的工艺。结果表明,pH值对络合反应的发生及最终产品的性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金属络合纯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00 mL甲醇为溶剂,黄酮浓度为2.4 mg/mL,0.20 g硫酸锌为络合剂,反应溶液pH值为9.50,0.2 g EDTA为解络合剂,可以使银杏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24%提高到55%,得率为58%。  相似文献   

12.
银杏外种皮的双黄酮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银杏外种皮的乙酸乙酯提取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经物理常数及光谱分析鉴定为金松双黄酮、银杏素、奶杏素、1-5’-甲氧基白果素及白果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银杏外种皮分离。  相似文献   

13.
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银杏内酯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银杏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银杏内酯的产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细胞生长及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对培养物中银杏内酯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测定。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银杏内酯的含量可达0.0099%。  相似文献   

14.
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一点红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一点红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02%。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黄酮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不同溶剂提取银杏(GinkgobilobaL.)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为有利。在分级沉淀中,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在乙醇提取液中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蛋白质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黄酮的溶解度。乙醇提取液用饱和(NH4)2SO4浓缩两次,可使醇相中的黄酮沉淀析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银杏叶黄酮的优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聚酰胺树脂精制青钱柳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钱柳黄酮的最佳精制工艺.通过不同条件下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的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确定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的最佳精制工艺;采用优选出的最佳精制工艺对青钱柳黄酮粗提物进行多次精制,得到高纯度青钱柳黄酮.聚酰胺树脂精制的最佳条件是:在室温和吸附液为碱性,吸附流速为2.0 mL/min时吸附能力最强;在室温和解吸流速为2.0 mL/min时,以40%乙醇洗脱效果最好;青钱柳黄酮粗提物经过聚酰胺树脂三次吸附和解吸后黄酮含量由粗品的11.40%提高到了81.34%,纯度提高了6.14倍.聚酰胺树脂对青钱柳黄酮纯化效果好,总黄酮含量高,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石油醚、80%乙醇、水为溶剂,依次对银杏外种皮中的银杏酸、黄酮以及多糖进行了联合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银杏外种皮经高速剪切破壁,石油醚提取银杏酸40 min,2次累计提取率可达98.5%,银杏酸含量可达54.6%,经硅胶柱纯化后纯度可达到97.5%;残渣用80%乙醇提取黄酮60 min,固液比1∶15,1次提取率可达94.6%,其中总黄酮含量为7.5%,经水沉、大孔树脂纯化,黄酮苷含量为24.4%;最后以水为溶剂,90℃下回流提取剩余残渣120 min,固液比为1∶10,多糖2次累计提取率可达72.7%,含量为24.3%,除去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64%。  相似文献   

18.
四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银杏、合欢、臭椿和苦楝的树皮中分离到61株内生真菌。MTT法检测显示在45.9%的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在200 μg/mL时对人食道癌细胞EC109的生长抑制率大于50%。其中6株内生真菌(YX5, YX17, YX36, KL1, CC1, CC5)在50 μg/mL时仍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活性, 且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菌株的发酵液中。合欢内生真菌中的活性菌株比例最小, 在50 μg/mL时均未显示任何对EC109细胞的抑制作用。银杏中的高活性菌株比例最大, 占银杏内生真菌的15.8%。银杏分离菌株YX5的活性最为突出, 其发酵液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EC109, HONE1和HeLa的抑制率IC50分别是18.3 μg/mL、3.6 μg/mL和6.5 μg/mL。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银杏内生真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夏蜡梅黄酮化合物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不同居群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叶、同一居群夏蜡梅不同营养器官中的黄酮化合物进行分离,并以芦丁为标准品通过双波长锯齿扫描作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夏蜡梅叶片中黄酮化合物含量以鸡窝坪居群最高,中坪居群次之,龙塘山居群最低,除双石边和白水坞两个居群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居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一居群夏蜡梅黄酮化合物在不同营养器官中含量不同,叶片中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营养器官,根、茎、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枝等4个营养器官中黄酮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薄层层析法分离黄酮化合物组分结果显示,除大明山居群叶片黄酮化合物为5种组分外,其它居群叶片均为7种组分;大明山居群夏蜡梅的根、茎、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枝等营养器官黄酮化合物均为6种组分,叶片中缺少Rf值为0.66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生态条件对银杏叶黄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千年银杏(GinkgobilobaL.)古树叶片为材料对不同生境与银杏叶黄酮积累的关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银杏叶黄酮积累的重要生境因子是纬度、日照百分率、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4因子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程对百年以上银杏叶的黄酮含量预测具良好的拟合效果。曲线回归分析表明,在纬度28°19′±2°34′N或38°6′±2°34′N,年降水量762.3±114.5mm,日照百分率35.3%±6.3%,年平均温度15.95±2.15℃的条件下,最利于银杏叶黄酮的积累。但有利于叶内黄酮积累的生态条件并非银杏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因此认为,选择有一定逆境胁迫的次适宜环境建立银杏采叶园,有利于提高叶内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