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糖代谢指标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疲乏无力、失眠口渴、多饮多尿临床症状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拟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这三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代谢,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还可增强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均接受常规治疗,有51例未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纳入A组;余61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纳入B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营养状态、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不良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Bacteroides、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Enterococcus、Parabacteroides属水平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B组治疗后各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均高于A组(均P0.05);治疗后A组Candida、Escherichia、Streptococcus属水平相对丰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B组治疗后各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AB、TRF、TSF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B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营养状态指标比较,B组血清SAB、TRF、TSF均高于A组(均P0.05)。B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营养状态,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和预后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7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7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评分评价两组认知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两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MMSE评分,并比较研究组中认知功能正常者与障碍者肠道微生物结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肠道微生物结构与认知功能障碍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0.93%,且认知功能障碍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门、科、属水平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正常者对比和上述结果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肠道拟杆菌门、子囊菌门、拟杆菌科、梭状芽胞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放线菌门、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正常者肠道未分类拟杆菌门、子囊菌门、假单胞菌属、拟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拟杆菌门、拟杆菌科、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中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科、乳杆菌科、拟杆菌科、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梭菌科、假单胞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隐球酵母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丝酵母菌属相对丰度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结构存在异常,且认知功能障碍者更加严重,认知功能与肠道微生物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早期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的作用,并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术后康复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早期CRC根治术术后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肠道微生态复杂度及属水平相对丰度、肠道菌群OTU数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提高(P0.05),观察组CD8~+T治疗前后相近(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K细胞、CD3~+T、CD4~+T、CD4~+/CD8~+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均升高(P0.05),对照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OTU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下降(P0.05),对照组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梭菌、类杆菌、链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升高(P0.05),对照组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分别为(6.94±1.23)mg/L、(3.45±0.65)U/L、(43.95±7.99)μg/L、(4.48±0.85)U/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5.59±2.79)mg/L、(7.74±1.35)U/L、(74.21±13.82)μg/L、(8.68±1.65)U/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D-乳酸、DAO、I-FABP、内毒素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早期CRC患者根治术后的细胞免疫水平,有效纠正早期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早期CRC根治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骨病科住院收治的83例老年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者的体检资料,分别记为A组、B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水平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富度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低于B组(t=23.297,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Chaol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B组(t=11.258、14.681、22.157,均P0.05);A组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B组(t=19.472、12.011、27.354、20.304、15.637、24.414,均P0.05),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低于B组(t=10.095、3.663、6.787、12.848、7.786、9.122,均P0.05);RA患者25(OH)D_3水平与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r=8.126、8.031、8.415、8.057、8.236、8.467,均P0.05),与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呈负相关(r=-7.639、-7.856、-8.135、-8.127、-7.536、-7.865,均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肠道微生物菌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戈登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老年RA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圈养状态下正常林麝和腹泻林麝粪便菌群的组成差异,找到能够影响肠道总菌群稳态的标志菌,为减少林麝腹泻提供防治新策略。方法测序分析54只健康林麝(正常组)和18只有腹泻症状的林麝(腹泻组)肠道菌群总DNA中16S rRNA基因V3-V4区,注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计算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正常组和腹泻组之间共有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2 366个,正常组特有的OTUs 409个,腹泻组特有的OTUs 150个。按组计算α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腹泻组Chao1指数(1 352.766±75.497,t=10.798 7,P0.000 1)、Ace指数(1 381.480±75.937,t=11.037 5,P0.000 1)均高于正常组(1 126.655±81.090,1 149.175±81.370),Shannon指数(6.839±0.546,t=1.810 3,P=0.053 0)、Simpson指数(0.937±0.041,t=3.644 4,P0.000 1)均低正常组(7.097±0.448,0.974±0.025)。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MRPP分析计算比较值A为0.072 4,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Significance=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门水平上比较,找到5个差异物种,分别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黑水仙菌门(Melainabacteria)。属分类水平上,找到差异物种23个,其中有代表性的物种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另枝菌属(Alistipes)、不动杆菌属(Agathobacter)、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aceae)和黄金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结论腹泻发生时,林麝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下降,菌群总量显著增加。拟杆菌门物种丰富度极显著性减少的同时,作为潜在致病菌标志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比例上升,Chryseobacterium数量极显著升高,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林麝腹泻基于肠道菌群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Japanese white rabbit,JW)兔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肠道菌群的差异性。方法 WHBE兔和JW兔各16只,按品系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NC)组和IBS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湿热应激复合番泻叶方法建立腹泻型IBS兔模型,观察实验兔的腹围指数、粪便含水量、结肠转运功能,处死后分别取结肠组织和结肠内容物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IBS模型兔均出现腹围指数和粪便含水量增加,结肠转运时间缩短,但结肠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同时IBS模型兔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根据OTU分类分析的结果,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兔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群。与NC组比较,WHBE兔IBS模型组厚壁菌门、疣微菌门、绿弯菌门、Akk菌属、链球菌属均明显下降(P0.05,P0.01),拟杆菌门和rc4-4菌属丰度显著上升(P0.05,P0.01);而JW兔IBS模型组优杆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均显著上升(P0.05),乳酸杆菌属、粪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均显著下降(P0.05)。与JW兔NC组比,WHBE兔NC组厚壁菌门、Odoribacter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颤螺旋菌属、Pseudoflavonifractor菌属较低(P0.05,P0.01),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优杆菌属、粪杆菌属、Akk菌属较高(P0.05,P0.01)。与JW兔IBS模型组比,WHBE兔IBS模型rc4-4菌属、粪杆菌属、梭菌属的丰度较高(P0.05,P0.01),而厚壁菌门、多尔氏菌属、粪球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的丰度则较低(P0.05,P0.01)。结论 IBS模型兔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菌群多样性降低;WHBE兔和JW兔IBS模型肠道菌群变化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早产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肠道菌群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产科分娩的174例早产儿(胎龄≤34周)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40周时行颅脑MRI和早产儿肠道菌群检测,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无脑损伤组(136例)和脑损伤组(38例)。分析无脑损伤早产儿和脑损伤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菌群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及菌群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性法分析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与脑损伤程度相关性。结果 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脑组织TMS评分(13.42分±1.03分)低于无脑损伤组(17.91分±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4,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双歧杆菌属丰度比(23.63%±1.24%)、乳杆菌属丰度比(16.58%±0.94%)、乳球菌属丰度比(15.73%±0.89%)和拟杆菌属丰度比(8.78%±0.64%)均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28.43%±1.34%,22.43%±1.27%,17.81%±1.10%,9.81%±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63、16.871、20.764、26.917,均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链球菌属丰度比(13.92%±0.84%)、沙门菌属丰度比(5.74%±0.51%)、瓦氏菌属丰度比(4.86%±0.29%)、梭菌属丰度比(6.74%±0.54%)和葡萄球菌属丰度比(8.52%±0.60%)均高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5.81%±0.37%,4.28%±0.32%,3.94%±0.22%,2.18%±0.19%,1.9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61、22.914、19.084、24.807、27.043,均P<0.000 1)。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Chao1指数(281.55±17.71)和Shannon指数(2.74±0.32)均低于无脑损伤组早产儿(397.43±21.58,3.98±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12、17.949,均P<0.000 1)。脑组织TMS评分与双歧杆菌属丰度比(r=-0.843)、乳杆菌属丰度比(r=-0.782)、乳球菌属丰度比(r=-0.815)、拟杆菌属丰度比(r=-0.708)、肠道菌群Chao1指数(r=-0.742)和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r=-0.743)呈负相关,与链球菌属丰度比(r=0.871)、沙门菌属丰度比(r=0.903)、瓦氏菌属丰度比(r=0.791)、梭菌属丰度比(r=0.782)和葡萄球菌属丰度比(r=0.793)呈正相关。结论 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与早产儿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菌群物种丰富度和菌群群落多样性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肠道屏障和免疫细胞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39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样本及血液样本(研究组患者标本留取时间为使用抗生素之前),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特征并对肠道屏障及免疫细胞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特征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CD4+T及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D4+T/CD8+T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而Simpson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假丁酸弧菌属、粪球菌属、毛螺菌属、普氏菌属为优势菌;而研究组对象肠道埃希菌属、肠球菌属、梭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粪芽胞菌属为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10只、模型组(M)15只。模型组腹腔注射3%的STZ,剂量30 mg/(kg·bw),连续5 d。成模后每月测量体重、血糖等指标。模型成立4周和12周时,分别在同一时间取各组大鼠的新鲜直肠粪便。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上对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 DNA-V3区进行测序,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获得的优化序列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动物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指数(Chao1)、多样性指数Shannon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在门水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TM7、放线菌门(Actin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造模4周,模型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降低(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升高(P0.05)。造模12周,模型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升高(P0.05);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降低(P0.05)。结论 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动物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为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思连康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锌制剂,治疗组加用思连康治疗,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IL-6、IL-8、hs-CRP、NO、SOD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IL-6、IL-8、hs-CRP、NO的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血清SOD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10 d后,治疗组痊愈率70.00%、显效率21.67%、有效率6.67%、无效1.67%,对照组痊愈率50.00%、显效率35.00%、有效率10.00%、无效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连康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能显著的减轻患儿炎症反应程度、恢复内环境的稳定、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35例)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1例)。检测所有患儿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肠道菌群构成比例[门水平(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属水平(乳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Ace指数大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Shannon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厚壁菌门占比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拟杆菌门占比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变形菌门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肠道乳杆菌属占比、韦荣球菌属占比均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肠道拟杆菌属占比比较无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道Ace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肠道菌群构成及分布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为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患儿的临床获益提供依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金双歧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乳果糖联合金双歧治疗。采集两组患者粪便样本,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并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相对量;采用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LAC)、甘露醇(MAN)法评估治疗前后两组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Chao)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Shannon和Chao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Shannon指数、Chao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常规组无变化(均P0.05)。治疗前2组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相对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双歧杆菌相对数量高于常规组(P0.05),肠杆菌相对数量低于常规组(P0.05),乳杆菌相对数量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联合组双歧杆菌相对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减少(P0.05),乳杆菌无变化(P0.05);治疗前后常规组肠道优势菌群数量均无变化(均P0.05)。治疗前两组LAC、MAN排泄率及LAC/MA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LAC排泄率、LAC/MAN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MAN排泄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AC排泄率、LAC/MAN均降低(均P0.05),联合组MAN排泄率升高(P0.05),常规组MAN排泄率无变化(P0.05)。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肝硬化合并SBP,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热量饮食对食积大鼠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KM小鼠和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KM小鼠和SD大鼠均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食积组(每组10只)。每天固定时间称量小鼠体质量,处死后进行胃排空、肠推进和D-木糖试验;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检查;大鼠盲肠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食积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胃肠动力显著下降;高热量饮食并未造成大鼠病理性改变;但食积大鼠Observed-species、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均P0.05),PCoA和LEfSe分析结果显示食积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食积组布劳特菌属、脱硫弧菌属、真杆菌属、红蝽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Akkermansia和醋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高热量饮食诱导食积大鼠胃肠动力下降和肠道菌群失衡,为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Lynch组,并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菌属拷贝数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Lynch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HbA1c、TC、TG、LDL-C、FP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粪便中以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埃希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Lynch组患者TG水平与乳杆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均P<0.05);FPG水平与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1配对原则(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等)在长治某医院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分别选取尚未进行过治疗的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面对面调查填写基本信息表,留取粪便样本,采用微生物16S rDNA扩增子测定技术检测粪便菌群,使用QIIME2(2019.4)、R脚本等软件分析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Faith′s PD指数、Pielou′s evenness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Good′s coverag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显示2组菌群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2组粪便菌群都集中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四类菌门上,胃癌组的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互养菌门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属水平上,胃癌组的乳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脱硫弧菌属、瘤胃球菌属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瘤胃球菌科、Gemmiger和毛螺菌属的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和属的丰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聚果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和低聚果糖(FOS)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制作UC小鼠模型。造模7d同时给予干预治疗,停用造模药物并后续治疗7d。采用细菌定量测定法检测肠道菌群,放射免疫法检测肠黏膜sIgA,ELISA法检测小鼠肠黏膜IL-10、TNF-α和IL-6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存在肠道菌群失调(t=2.088,2.036,2.203,2.109,P0.05),其TNF-α、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1.734,1.801,P0.05),肠黏膜sIgA、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t=1.820,1.806,P0.05);低聚果糖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其TNF-α、IL-6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1.980,1.816,1.936,1.920,1.969,1.893,P0.05),肠黏膜sIgA、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t=1.801,1.796,P0.05)。结论低聚果糖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屏障功能,可以提高肠黏膜sIgA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并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通过调节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使免疫屏障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失调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及三联活菌胶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肝硬化伴SBP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50例健康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B组及A组,B组采用三联活菌胶囊治疗,A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和多样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诺卡氏菌科、盐单胞菌科、肠杆菌科、链球菌科、韦荣球菌科丰度均高于对照组,拟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菌科均低于对照组,OTUs、Chao、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道菌群种类、OTUs、Chao、Shannon指数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上差异均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Chao和Shanno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影响肝硬化伴SBP患者疾病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三联活菌胶囊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血清IL-2、IL-10、TGF-β1水平及阴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8月于本院接受TP化疗的8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T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TGF-β1水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致病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两组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治疗后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升高(均P0.05),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棒状杆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上升而对照组下降(均P0.05);观察组白假丝酵母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加德纳菌、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下降而对照组上升(均P0.05);两组致病微生物阳性率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TP化疗患者临床疗效,调节患者免疫应答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阴道菌群平衡,降低患者阴道致病微生物阳性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阴道微生态、胎儿宫内感染率和分娩方式、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优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常规组,表皮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奈瑟氏菌属、支原体属、加德纳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母体早产、产褥期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相较于常规治疗可改善阴道微生态,还可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减少母体和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