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姜黄植物根茎中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表面消毒法分别于春、冬季从姜黄植物根茎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分离获得51株内生真菌(春季33株、冬季18株),初步鉴定其分别归于5个纲、7个目、8个科、8个属(Fusarium,Gibberel-la,Alternaria,Phomopsis,Diaporthe,Nectria,Botryosphaeria,Mucor),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51.0%)和赤霉属(Gibberel-la,17.6%)为优势菌群;春季分离的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离率为82.5%),而冬季的内生真菌仅归入4个属(分离率为45.0%)。结论姜黄植物中内生真菌具有较丰富的物种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类群组成和分布上存在季节性差异,某些内生真菌(Fusariumsp.)具有宿主偏好性。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香果树这一濒危植物, 以香果树为材料, 运用传统组织分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 对4个居群地(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铜鼓)的香果树的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并对庐山香果树不同季节内生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从香果树1980个组织块中分离出757株内生真菌, 其中产孢菌株240株, 占总数31.70%, 不产孢菌株517株, 占总数68.3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 757菌株隶属于Arthopyrenia、Colletotrichum、Phomopsis、Penicillium等40个分类单元。在属级水平, 以Arthopyrenia(19.42%)、Colletotrichum(15.32%)和Diaporthe(9.64%)为优势菌群; 根据分离频率, 不同居群地香果树内生真菌存在差异, 分离频率顺序为: 三清山(31.18%)>井冈山(30.32%)>铜鼓(24.52%)>庐山(13.98%); 根据相似性系数, 4个居群地香果树内生真菌相似性系数在0.29-0.52之间。同时研究发现不同季节香果树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在数量、种群分布以及优势种群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其分离频率顺序为: 叶(50.99%)> 根(25.63%)>茎(23.38%), 冬季(41.74%)>秋季(40.06%)>夏季(18.21%)。形成内生真菌分布差异性可能与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宿主植物组织的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同时, 对分离获得757株香果树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溶磷、解钾、分泌IAA的功能活性筛选, 获得82株具溶磷效果, 36株具解钾活性, 13株具分泌IAA活性的菌株, 9株既有溶磷又有解钾活性, 为进一步探索香果树植物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促生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不同生境核桃内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核桃内生真菌组成、分布等多样性特性,为活性菌株筛选、作用机理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不同部位的核桃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定殖率、分离率、分离频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核桃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共分离获得核桃内生真菌1 450株,隶属于47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为优势类群,占菌株总数的20.00%,镰孢属Fusarium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相对较多,分别占菌株总数的8.34%和8.14%。核桃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都以两年生茎的最高,分别为1.15和0.36;不同生境核桃中,山阳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最高,分别为1.42和0.42;秋冬两季中,秋季的指标较高,分别为1.92和0.54。【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核桃都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且多样性存在差异;相似性系数、均匀度指数反映出,核桃内生真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张红芳  甘会云  钱旭  陈晔 《生态科学》2017,36(5):160-169
为探明不同钾矿区同种植物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分布规律, 运用传统组织分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 对3 个不同钾矿区(龙南安基山、南京小龙山、黎川龙安)的海金沙居群地采样, 进行了海金沙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生态分布分析, 同时与非钾矿区(庐山莲花洞)海金沙内生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从海金沙1200 个组织块中分离出477 株内生真菌, 其中产孢菌株229 株, 占总数48 %, 不产孢菌248 株, 占52%。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形态型菌株的rDNA 的18S 基因和ITS 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477 菌株中438 菌株鉴定隶属于Alternaria、Colletotrichum、Fusarium、Peniccillium 等75 个分类单元, 还有39 株不产孢类群无法鉴定。在真菌属的水平, 以Colletotrichum (20.96%)、Fusarium (11.32%)和Alternaria (8.81%)为优势菌群。从分离频率来看, 不同钾矿区内生真菌出现频率存在差异, 各矿区内生真菌菌群之间的相似性低, 相似性系数(Cs)在0.07-0.30 之间。钾矿区海金沙内生真菌出现频率高于非钾矿区, 非钾矿区(莲花洞)菌株分离频率为19.08%, 而在钾矿区中南京分离频率最高(33.33%)。在宿主组织中, 海金沙叶片、叶柄和根状茎等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在数量、种群分布以及优势种群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叶柄(44.44%)>叶片(39.41%)>根状茎(16.15%), 在各个组织部位的优势类群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形成内生真菌分布差异性与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宿主植物组织的生理状况以及化学组成变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老特有的野生植物青檀内生真菌的组成特征,以安徽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青檀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檀果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 从50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内生真菌428株,隶属于3目4科20属,未产孢的菌株暂归为无孢菌群(80株,18.7%).暗梗孢科和球壳孢科是青檀果内生真菌的优势科,分别占38.1%和32.9%,交链孢属和拟茎点霉属为其优势属,分别占27.1%和16.8%.青檀果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组成存在差异,以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数量最多(19属181株,占42.3%),果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最少(7属88株,占20.6%).除了交链孢属为3个不同部位的共同优势属之外,拟茎点霉属和大茎点霉属分别是果柄和果翅的优势属.果柄和果翅内生真菌菌群的组成相似性最高(CS=0.78),种子和果翅的相似性系数最低(CS=0.50).分析显示,果柄与果翅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无显著差异,而种子与果柄、种子与果翅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宁祎  李艳玲  李媛  周国英  杨路存  徐文华 《生态学报》2017,37(15):5157-5166
通过用两种传统培养基(PDA、SDA)分离方法对5个自然野生分布的桃儿七群落(分布于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茎叶组织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实验结果显示,720个茎叶组织块中共分离到141株内生真菌。依据真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初步划分为52个分类单元,经鉴定归属于19属,其中茎组织中16属叶组织中6属,桃儿七茎叶组织中的真菌优势属为拟青霉属,相对分离频率为26.34%。5个采样点间内生真菌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71—1.41,Sorenson相似性系数为0.13—0.50,定殖率为14.58%—28.47%。通过对PDA、SDA两种培养基以及茎、叶组织的定殖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PDA(17.50%)SDA(21.67%),茎(29.72%)叶(9.44%)。研究结果表明,桃儿七茎叶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低,不同采样点间宿主植物内内生真菌群落的相似性较低,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研究为进一步扩大从桃儿七中筛选产鬼臼毒素等活性物质内生真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我国重要药用植物罗汉果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罗汉果健康植株中共分离得到150株内生真菌,包括罗汉果中雌株的内生真菌96株、雄株的内生真菌54株。12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9个属,均归属为子囊菌门,包含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其中,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真菌包含3科、3属;子囊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包含6科、6属。优势属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罗汉果雌、雄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及分离率的变化规律均不相同,雌株中以根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叶片中的最低;在雄株中以叶片中的定殖率和分离率最高,根中的最低。不同菌株在雌、雄两种植株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均不同,结合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对罗汉果雌株和雄株,以及同一植株中的不同组织均具有偏好性。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在0.11~0.69的范围,其中雌株根部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以上研究结果为后期探究内生真菌与罗汉果互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红芳  黄艳  李思齐  欧阳建萍  何刚  陈晔 《菌物学报》2019,38(11):1886-1893
为探究蕨类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可培养方法分离江西龙虎山和广东丹霞山的岩壁常见蕨类植物——卷柏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研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1 08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出234株菌株,卷柏内生真菌的总定殖率为18.98%,总分离率为21.67%。根据分离频率,毛壳菌属Chaetomium(26.50%)、青霉属Penicillium(18.38%)、棒束孢属Isaria(11.97%)、曲霉属Aspergillus(9.42%)为优势属。不同居群地春季卷柏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龙虎山的分离率为34.72%,而丹霞山仅为6.39%,其优势属也不尽相同。对龙虎山不同季节的卷柏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春季的分离率为34.72%,高于冬季的23.89%,春、冬两季之间的真菌类群相似性系数仅为0.39,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内生真菌物种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贵州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采集贵阳修文、遵义播州、铜仁万山3个县区的不同季节的健康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分析分离菌ITS rDNA序列,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3个地区的不同季节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归类,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1 444个马比木组织块中分离出1 037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0个属,其中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属,分离率与分离频率分别为40.24%与57.58%;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4个季节的相似度在0.40-0.71之间,贵阳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三地的相似性指数在0.42-0.55之间,果实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相似性指数在0.00-0.54之间。表面植株生长环境及部位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北方不同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从新疆、甘肃、内蒙古3省(区)选择了6种不同草原类型(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戈壁、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进行针茅根部组织内生真菌的研究.共分离得到针茅根部内生真菌213株,根据序列的相似性(以97%为阈值),共获得51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TUs),覆盖了4门7纲23科27属.在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真菌为绝对优势菌群,占分离真菌总数的93.4%,在各草原类型中均有分布;6种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差别较大,仅子囊菌门的镰孢菌属为各草原类型共有优势属,占分离真菌总数的41.3%,亚高山草甸的微结节霉属、高山草甸的Saccharicola和短梗霉属、戈壁的弯孢属和根霉属以及草甸草原的木霉属,为各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高山草甸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群落覆盖的门和属最多,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指数仅次于荒漠草原;而荒漠草原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低,典型草原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高山草甸和荒漠草原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其他草原类型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分别为0.12~0.25和0.13~0.22,其他几种草原类型之间相似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之间相似性系数为0.60.冗余分析(RDA)表明,海拔和纬度是影响6种草原类型中针茅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late Eocene anthropoids Catopithecus browni and Proteopithecus sylviae are currently a matter of debate, with opinion divided as to whether these taxa are stem or crown anthropoids.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Catopithecus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unlike the highly generalized genus Proteopithecus, this taxon shares apomorphic dental and postcranial features with more derived undoubted catarrhines that appear in the same region 1-2 Ma later. If these apomorphies are homologous and Catopithecus is a stem catarrhine,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plesiomorphic and apomorphic features preserved in this anthropoid would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rown anthropoid morphotype and the patter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 transformation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phases of stem catarrhine evolution.Well-preserved astragali referrable to Proteopithecus, Catopithecus, and the undoubted early Oligocene stem catarrhine Aegyptopithecus have provided additional morphological evidence that allows us to further evaluate competing hypotheses of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Eocene-Oligocene Afro-Arabian anthropoids.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and multivariate morphometric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astragalar morphology of Proteopithecus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early Oligocene parapithecids and living and extinct small-bodied platyrrhines, and strengthen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orphological pattern shared by these taxa is primitive within crown Anthropoidea. In contrast, Catopithecus departs markedly from the predicted crown anthropoid astragalar morphotype and shares a number of apomorphic features (e.g., deep cotylar fossa, laterally projecting fibular facet, trochlear asymmetry, mediolaterally wide astragalar head) with Aegyptopithecus and Miocene-Recent catarrhines. The evidence from the astragalus complements other independent data from the dentition, humerus and femur of Catopithecus that support this taxon's stem catarrhine status, and we continue to maintain that oligopithecines are stem catarrhines that constitute the sister group of a clade containing propliopithecines and Miocene-Recent catarrhines.  相似文献   

12.
The role of scabrous (sca) in the evenly spaced bristle pattern of Drosophila is explored. Loss-of-function of sca results in development of an excess of bristles. Segregation of alternately spaced bristle precursors and epidermal cells from a group of equipotential cells relies on lateral inhibition mediated by Notch and Delta (Dl). In this process, presumptive bristle precursors inhibit the neural fate of neighbouring cells, causing them to adopt the epidermal fate. We show that Dl, a membrane-bound ligand for Notch, can inhibit adjacent cell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precursor, in the absence of Sca. In contrast, inhibition of cells not adjacent to the precursor requires, in addition, Sca, a secreted molecule with a fibrinogen-related domain. Over-expression of Sca in a wild-type background, leads to increased spacing between bristles, suggesting that the range of signalling has been increased. scabrous acts nonautonomously, and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during bristle precursor segregation, Sca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normal adhesive properties of epithelial cell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uch changes on the range of signalling are discussed. We also show that the sensory organ precursors extend numerous fine cytoplasmic extensions bearing Dl molecules, and speculate on a possible role for these structures during signalling.  相似文献   

13.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7,37(5):541-546
该文描述了荨麻科三新种:(1)自中国重庆市发现的荨麻科荨麻属一新种,城口荨麻。此种与异株荨麻有亲缘关系,区别特征为此种的茎被少数刺毛,叶片多为心形,雄、雌花序均不分枝,瘦果在中央稍凹陷。(2)自中国广西发现的荨麻科赤车属一新种,来宾赤车。此种与特产云南东南部的富宁赤车相近缘,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茎的毛开展或向上弯曲,叶片长椭圆形,基部斜楔形,雌花具3~4枚花被片,其中1~2枚较大花被片在背面顶端具一长筒状突起。(3)自缅甸北部发现的荨麻科楼梯草属一新种,克钦楼梯草。此种在体态上与骤尖楼梯草甚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的每一茎节具正常叶和一退化叶,托叶狭披针状条形和无脉,雌总苞苞片无角状突起,雌小苞片较大,呈楔状长圆形,雌花具一小花被片,以及雌蕊具一宽倒卵球形柱头。  相似文献   

14.
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因此研究多刺绿绒蒿种子的萌发特性对其种子育苗及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多刺绿绒蒿的种子发芽率,该研究以多刺绿绒蒿的种子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消毒剂、浸种时间、温度和外源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适消毒方法为75%乙醇1 min+3%H2O25 min,最适浸种时间为24 h,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为20℃/10℃(光照12 h/黑暗12 h),用无菌水浸种后的种子发芽率为49.67%。(2) GA_3100~600 mg·L~(-1)和NAA 5~30 mg·L~(-1)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缩短发芽启动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3) 6-BA 5 mg·L~(-1)和10 mg·L~(-1)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6-BA浓度≥15 mg·L~(-1)则抑制种子的萌发。(4)用GA3500 mg·L~(-1)浸种后的种子发芽指标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69.67%、33.00%、4.51,种子的发芽起始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分别为10.67 d、11.67 d。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婷  占卓  马健  陈艺群  李阳 《广西植物》2021,41(4):584-590
白及的自然繁殖率极低,组培育苗是其种苗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探索提高白及组培育苗质量及缩短育苗周期的高效人工光环境,该文以紫花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红蓝光组合中的蓝光占比,有利于促进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白及的球茎大小与红光的占比呈正相关;在红蓝组光合中增加25%的绿光(2R1B1G),可显著提高白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组培苗根系和叶片的生长。综上结果表明,2R1B1G处理下的白及组培苗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根系发育均表现出最佳优势,2R1B1G处理的LED光谱可推荐作为白及组培育苗的光质配方。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光学显微镜,首次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的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进行了解剖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在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基本组织和中柱以及营养叶羽片的表皮、叶肉和主脉等结构特征是相似的,如叶柄中部横切面的表皮不被毛或是鳞片,表皮细胞形状呈类圆形,具有厚壁组织,中柱为周韧型维管束;营养叶羽片横切面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表皮细胞形状呈扁平状,主脉的结构类型属于周韧型维管束。在系统的演化中,瘤足蕨与桫椤科植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两者既有相似的特征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支持瘤足蕨属是一个自然分类的观点。九种瘤足蕨属植物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有梯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叶柄中部横切面维管束的形状成"U"字形、"V"字形或"品"字形;维管束数目1个或3个;维管束结构中的木质部成"八"字形、"U"字形或"一"字形;羽片主脉下侧形成了以三角形、弧形或梯形的突起;叶柄中的木质部形态有两种,即典型的海马形状以及非典型的海马形状,其中典型的海马形状的特点为叶柄的木质部两侧都呈现弯曲成钩的形态,非典型的海马形状特点为2个木质部束的两侧都未出现弯曲成钩的形态或者是其中的一个木质部一端无弯曲成钩的形态,这些形态解剖特征稳定且具类群特异性,为瘤足蕨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依据其叶柄和羽片横切面解剖叶柄学特征列出了瘤足蕨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该文利用Codon W 1.4.2和在线软件CUSP对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组中的52条基因编码序列密码子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3个位置上GC含量依次为GC1(46.01%)GC2(38.98%)GC3(27.80%)。有效密码子数(ENC)范围为37.66~54.43,及ENC值45的有37个; RSCU1的密码子有29个,其中16个以U结尾、12个以A结尾。这些说明其偏好以A和U结尾,且偏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显示GC12与GC3的相关系数为0.250,相关性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394; ENC-plot分析显示ENC比值位于-0.05~0.05区间外的基因有38个; PR2-plot分析说明在碱基的使用频率方面,UA、GC,说明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选择的影响; 19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最优密码子。该研究为降香黄檀叶绿体基因工程、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系统的基本元件之一,是大部分生物学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丰度与其生物学功能息息相关,其丰度受基因表达过程中各环节严格精密的调控。其中,蛋白质丰度与其相应mRNA丰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蛋白质丰度差异的40%可由mRNA丰度来解释。茉莉酸信号途径调节巴西橡胶树中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但相关基因彼此间的表达丰度差异尚待阐明。该文比较了S/2D d3割胶制度下,15个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相关基因COI1、JAZ1、JAZ2、JAZ3、MYC1、MYC2、MYC3、MYC4、MYC5、GAPDH、HMGR1、SRPP、REF、HRT1、HRT2以及2个常用内参基因18S、ACTIN1在10个橡胶树种质胶乳中的表达丰度差异;将ACTIN1的表达丰度设定为1,以此为标准计算出样品中其他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相同个体中不同基因的转录丰度差异明显,不同个体中相同基因集的丰度大小排序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转录丰度差异明显,这16个基因的最大丰度分别是最低丰度的9.43、6.04、10.02、12.29、18.82、9.22、38.46、112.83、121.36、15.34、19.09、13.54、10.05、19.80、24.83、11.82倍,他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3.05%、55.19%、69.09%、67.37%、66.59%、53.87%、83.25%、122.02%、166.34%、59.89%、70.59%、75.67%、74.20%、68.34%、84.23%、78.59%;总的来说,在群体水平上,16个基因的转录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8S SRPPHMGR1REFMYC2/HRT1COI1MYC1/MYC4GAPDH/JAZ1/MYC5JAZ2HRT2/MYC3/JAZ3,他们的群体平均丰度依次为ACTIN1的28 382.26、43.64、11.39、7.16、5.47、5.10、1.07、0.75、0.74、0.45、0.42、0.33、0.12、0.06、0.06、0.04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个体水平还是群体水平上,18S的丰度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在mRNA中,SRPP的丰度最大,JAZ1大于JAZ2和JAZ3,MYC2大于MYC1、MYC3、MYC4、MYC5,HRT1大于HRT2。综上结果表明,结构基因和功能基因的丰度高于调控基因。在基因相对表达分析中,常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作均一化处理,从而掩盖了不同基因间的真实丰度差异,因此,在基因表达分析中,既要关注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要关注基因间的丰度差异,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模式标本是发表新种的依据,对稳定物种学名至关重要。紫堇属(Corydalis DC.)隶属于罂粟科(Papaveraceae)荷包牡丹亚科(Fumarioideae)紫堇族(Corydaleae),是分类学研究的困难属之一。该研究首先基于《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以及全球物种名录查询获得被认可的526个紫堇属物种,然后通过检索全球数字化植物标本数据库(JSTOR)、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数据库(GBIF)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获得了其中395个物种1 894份模式标本,最后对获得的标本信息进行核实、整理和归纳,提取模式类型、馆藏地、采集人、模式产地和采集时间等关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紫堇属每个物种平均仅有约5份模式标本; 该属模式标本散落在全球80个标本馆中,其中超过85%为国外采集者采集。未来应当结合文献,加强对该属模式标本的信息考证和规范化整理。  相似文献   

20.
分析外源性茉莉酸甲酯对广藿香JA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JAZ2、MYC2、COI1及倍半萜合成途径关键基因PTS、FPPS、SQLE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茉莉酸甲酯调控广藿香JA信号转导途径及倍半萜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该文分别用0.10和0.25 mmol·L~(-1)的MeJA喷施广藿香叶片,于处理后的0、2、6、12、24、48、72 h摘取叶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JAZ2、MYC2、COI1、PTS、FPPS、SQLE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0.10和0.25 mmol·L~(-1)的MeJA对广藿香JA信号转导途径JAZ2、MYC2、COI1及倍半萜合成途径PTS、FPPS、SQLE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JAZ2基因表达影响最显著。0.10mmol·L~(-1)MeJA溶液处理2 h时,JAZ2表达量上调13.52倍; 0.25 mmol·L~(-1)MeJA溶液处理48 h时,JAZ2表达量上调19.09倍。JA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JAZ2与倍半萜合成途径关键基因FPPS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结果表明MeJA溶液可诱导广藿香JAZ2、MYC2、COI1、PTS、FPPS、SQLE基因的表达,且不同浓度MeJA对基因表达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JAZ2是JA信号转导途径里响应MeJA诱导的主要基因,其可激活倍半萜合成途径FPPS基因的协同表达,进而影响广藿香醇等倍半萜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