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施行ESD治疗。1例发生术后出血,经积极止血补液对症治疗出血停止。其余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对该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士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MTs)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类来源于非粘膜层的肿物,有良恶性之分,良性多见。因其表面覆盖正常粘膜组织,常规的内镜下活检只取到粘膜层,难以深达粘膜下层,肿瘤性质难以判定,因此既往多随访观察,肿瘤在短时间内增大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超声胃镜(EUS)技术的发展,SMTs的诊断不仅可以定位,还可以定性。随着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经口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等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可获得足够的病理标本更加准确的诊断SMTs,还可以安全、高效的切除病变、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创伤、减轻了经济负担,本文就内镜下对于SMTs的诊断、微创切除SMTs的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在清醒镇静与深度镇静下实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诊疗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清醒镇静(咪达唑仑+芬太尼),观察组采用深度镇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丙泊酚。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治疗时患者基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手术治疗后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间、麻醉达标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患者H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T3,T4时,实验组患者MAP、H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Ramsay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5%和8.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镇静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诊疗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疗程短,见效快,恢复快,患者接受程度高,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ESD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变化,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12例和术后未出血组123例,分析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89±8.79)min,平均术后进食时间为(3.05±0.98)d,平均住院时间为(6.11±0.95)d,完整切除率为96.3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89%,术后穿孔发生率为5.1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6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ESD治疗胃间质瘤术后出血与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PL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而CD8+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以及CRP>62.19 ng/mL(P<0.05),而保护因素则为PLT>151.38×109/L(P<0.05)。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其会引起胃间质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下降。同时,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和CRP>62.19 ng/mL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接受诊治的鼓膜大穿孔患者120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研究组接受重组牛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愈合情况、听力情况[骨导听阈、气导听阈、气骨导差(A-B ga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愈合例数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骨导听阈、气导听阈、A-B ga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dTNF-α、IL-1β、IL-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牛bFGF外用凝胶联合耳内镜下软骨-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可缩短鼓膜愈合时间,改善患者听力,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OM患儿113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儿予以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中耳积液时间、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54/57),高于对照组的75.00%(42/56)(P<0.05)。两组术后3个月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 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耳积液时间短于对照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SOM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中耳积液时间及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和注射1:10 0000肾上腺素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乙氧硬化醇,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射1:10 0000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止血成功率,早期、近期、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6.55%(28/29),对照组首次止血成功率93.10%(27/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再出血率7.41%(2/28),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8/27)(P<0.05),治疗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为3.57%(1/28),对照组近期及远期再出血率3.70%(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栓塞、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注射乙氧硬化醇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优于注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8月到2019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体检的非胰腺炎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ERCP组患者都给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记录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上述指标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ERCP组和保守治疗组中,术后1 d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P<0.05),但是术后3 d、术后7 d显著高于术前1 d,且ERCP组术后术后3 d、术后7 d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 (P<0.05)。在ERC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CP组中,选取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白蛋白、降钙素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波动,白蛋白、降钙素原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整块完整切除率(63.27%)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内均未出现原发病灶转移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性较高,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保留假包膜对术后瘢痕区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在手术过程中不保留假包膜,观察组患者40例在手术过程中保留假包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瘢痕变化情况、瘢痕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瘢痕区逐渐缩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瘢痕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保留假包膜与不保留假包膜的手术效果相当,但保留假包膜可显著改善患者瘢痕区域的血流灌注,促进创面愈合,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使用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脂肪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和增生性息肉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变最大径、创面长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3.8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消化道腺瘤性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能够提高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76)和对照组(n=174)。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的变化、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BA、TBil、DBil、IBil、AST、ALT及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13.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见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SM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哈医大一院经内镜切除的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患者共49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随诊复查胃镜。统计每种肿物的患者临床症状,各种黏膜下肿物的性别分布、大小,及在消化道的分布。计算超声内镜的诊断率,总结病理结果。结果:49例患者中,间质瘤25例,类癌9例,平滑肌瘤8例,异位胰腺4例,脂肪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间质瘤分布以胃底、胃体多见。类癌以直肠最多见,胃内也可见。平滑肌瘤多分布于食管,也可见于胃。异位胰腺多分布于胃窦。通过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切除42例,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切除4例,还有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严重感染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3-2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黏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各有特点。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镜联合使SMTs的内镜下各种治疗方式(EMR、ESE、STER)更有安全保障,使患者受益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SMT患者81例,均进行EUS检查,且在院内进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将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7处病变,经EUS诊断结果显示,平滑肌瘤35处,间质瘤36处,异位胰腺6处,脂肪瘤6处,类癌1处,囊肿1处,2处未做明确的诊断。经计算,EUS诊断SMT的阳性预测值79.31%,其中平滑肌瘤阳性预测值94.29%,间质瘤阳性预测值69.44%,异位胰腺阳性预测值83.33%,脂肪瘤阳性预测值66.67%。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符的EUS诊断病变共18处,诊断错误率20.69%,食管病变7处,胃病变10处,十二指肠病变1处。结论:EUS对上消化道SMT的诊断效果总体令人满意,但需要注意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