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的院内感染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院内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抗生素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院内感染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合理使用G—CSF及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在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研究认为,中性粒细胞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产生活性氧等物质杀伤肿瘤.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对肿瘤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浸润性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能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炎症细胞的招募和激活,为肿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免疫抑制微环境,调控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还在肿瘤患者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们医院做化疗的癌症患者,可靠的数据。把接受化疗的测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和干预组患者,对照组30例,干预组60例(其中30例出现粒细胞减少疾病组,另外30例为以前有粒细胞减少症病史,本次化疗后24 h内入组)。对照组予利血生、鲨肝醇、Vit B4、碳酸锂等一般性治疗;干预组予一般性治疗+rh GCSF治疗。评估粒细胞缺乏时各组间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轻、中、重度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恢复的更快、更好。结论: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纠正粒细胞缺乏症,化疗后24 h内即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是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白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包括肿瘤的发生、增殖和转移.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群体表现出异质性表型和功能多样性,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促瘤或抑瘤双重角色.本综述重点阐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募集、异质性和极化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及其在临...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除了吞噬清除病原体外,还可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NET),这些纤维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装饰有抗菌蛋白以捕获和杀死真菌这类难以吞噬的大型病原体。大量研究表明这种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控制多种真菌感染有显著相关性。本文介绍了NET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固有免疫防御的一部分在真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重症患者的真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的495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81/495)的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其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66/212)、0.0%(0/19)、31.2%(5/16)、4.8%(10/207)和0.0%(0/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值≤1.0E+9/L、粒细胞缺少时间≥8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是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5.830、41.667、3.745、8.264及39.085,P值分别为0.000、0.011、0.035、0.007及0.000)。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在粒细胞缺少时间较长病例中及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或重建微生态是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肿瘤浸润性髓系细胞,在肿瘤生长和恶性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证明,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通过促进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及免疫抑制等途径影响肿瘤发展,并且细胞因子在其中各个阶段均发挥了关键作用。现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对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作用途径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肿瘤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后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移植后受体发生真菌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月实施的195例肝移植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 195例肝移植患者,有25例发生真菌感染,共分离出40株真菌,感染率为12.8%。其中25株为白假丝酵母(62.5%),9株为光滑假丝酵母(22.5%),5株为热带假丝酵母(12.5%),1株为曲霉(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9.0%)。真菌感染与移植前后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总天数、静脉导管使用天数、术后24h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术后24h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输血量有明显相关性(P<0.05)。肝移植真菌感染死亡3例,病死率12%。结论 多种临床易感因素均可导致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尽量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严格掌握静脉穿刺的适应证、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时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控制并发症,是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为早期发现和治疗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真菌感染患者(共434例,年龄均大于16岁,均为院内感染,不含真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4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病例中,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占78.81%。易感病区主要为呼吸内科、血液科、重症监护室,分别占21.89%、9.45%和8.76%。易感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74.66%。在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中,性别(男)、年龄、肿瘤、呼吸衰竭、心脏疾病和免疫抑制剂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比(OR)大小依次为使用免疫抑制剂呼吸衰竭性别(男)肿瘤年龄心脏疾病。结论真菌感染主要由白假丝酵母引起,好发于下呼吸道;患者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血液科和重症监护室等。年龄较大的男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不及一般患者,当伴有肿瘤、呼吸衰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预后因素时,预后会更差。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并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探讨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与相关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菌血症患者的实验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研究血培养细菌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患者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共有468例菌血症患者纳入本研究。264例细菌生长快速组(TTP≤11.5 h)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1.82%、血糖升高发生率38.64%、原发性菌血症发生率72.73%、产ESBL菌株的发生率31.82%、均明显高于204例细菌生长缓慢组(TTP>11.5 h)组(均P<0.05)。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TP≤11.5 h、产ESBL菌株及原发性菌血症为影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培养细菌生长速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糖升高、原发性菌血症及产ESBL菌株相关,TTP≤11.5 h、原发性菌血症及产ESBL菌株是影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