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内蒙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区内坝王河岸的有红土坡地的红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在东方的红土坡地上,化石埋藏地带,业经挖掘完了。出土的化石之中,只保留了一只古象门齿,现存长度约1米,直径13厘米左右,断为数节。化石表面黄褐色,里层灰白色。象牙弯曲程度不大,与猛犸象门齿不大相同。它是一只幼年古象的门齿。  相似文献   

2.
1989年,美国的两位业余化石爱好者在化石资源丰富的蒙大拿东部地区一座小山边,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后来,他们又在同一地点找到了一个,英尺长韵头盖骨、有着锋利牙齿的巨大的颚骨、蛇形的脊椎骨、髋骨、前肢骨以及巨大的腿骨。这是一具迄今止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专家们准备继续发掘遗留的化石,主要是胁骨和尾骨。这具恐龙化石的出土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成果。因为这种化石极为罕见,总共只找到过6具,而且都不完整。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我国发现古脊椎动物化石较多的省区之一。但关于第四纪哺乳类化石方面,过去发现的材料很少。杨锺健教授在讨论省益都、昌乐、临朐等县新生代地质的文章内,曾对这方面的材料,作过简略的概述(Young,1936)。当时知道的全部化石只有益都境内发现的两种更新世中期的大角鹿(Megaceros pachyosteus,M.flabellatus)和一种早期的大角羊类(Ovis shantungensis),后者是在山东境内首先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第四纪早期的化石,后来在河北宣化泥河湾及山西榆社都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福建境内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发现很少,只胡步伍(1935)记述过宁化的一枚剑齿象牙、宋泰恒(1943)记述过龙岩麒麟山貘、鬣狗和鹿的几块零星标本以及徐余瑄(1959)报道过惠安的一枚印度象臼齿化石。这里记述的一批标本采自永安坑边寨岩山一石灰岩洞穴中,是永安水泥厂工人同志们在爆破时发现的。其中一部分是1965年福建省文管会采集的,也有一部分是1973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采集的。化石数量不多,保存也较差,但作为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和化石地点的报道,在福建来说还是第一次。此外,在连城、晋  相似文献   

5.
列武  吴新智  张兆群  张翼  高星 《化石》2009,(3):58-68
南非共和园位于“人类的摇篮”非洲大陆的最南部,这里不仅以盛产钻石等珍稀矿产资源而闻名于世,同时还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自1924年往塔翁地点首次发现南方古猿幼儿头骨化石(南方古猿是生活420—15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成员.迄今只在非洲发现)以来,迄今已经在南非9处地点发现了南方古猿化石。除了不同类型的南方古猿化石外.在这些地点还发现了早期人属(Homo)的化石(包括能人、匠人、直立人等)。在其它一些地点,  相似文献   

6.
记黑龙江畔一鸭嘴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9月,来自七个国家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了“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之后学者们对黑龙江沿岸中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踏勘的过程中在嘉荫县永安村之东南1.2km的黑龙江岸边发现了一滚石板,其上保存一较完整的大型恐龙足印。足印印迹在厚层钙质胶结的粗砂岩上,经查对化石产出岩层为嘉荫群永安村组(Sun et a1.,2003)。化石是一大型的三趾的足印(tridactyl),三趾短粗,中趾呈U型,趾间有蹼的痕迹,造印者应是一只鸭嘴龙(Thulbom,1990)。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第一只命名的恐龙——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化石的产出地,化石产自嘉荫群渔亮子组(Riabinin,1925,1930;Dong,1992)。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嘉荫群中发现的第一件足印化石,也是我国鸭嘴龙类足印化石的首次记录(甄朔南等,1996)。  相似文献   

7.
根茎蕨是一个形态属名,泛指蕨类植物地表或地下的根状茎印痕化石。此类化石比较少见,我国学者只报道过一次,由于标本破碎,未能提供照相图版(斯行健,1949)。国外以Nathorst(1906)的标本较佳,其后在各地所发现的材料均有缺陷。英国侏罗纪的标本叶迹清楚,可惜不完整,只保存了一个叶痕(Harris,1961)。苏联白垩纪的标本虽然比较完整,但叶迹却不够清楚(Vakharameev et ak.,1963)。一九七三年秋,笔者随新疆石油管理局107队在吐鲁番盆地发现了大量完美的根茎蕨化石。这些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清晰。现将这种根茎蕨化石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臂猿牙齿化石是罕见的,最初的记录是十九世纪末,李代克(Lydekker)曾记载在婆罗洲发现的长臂猿化石牙齿 P_4—M_3,后来何尤(Hooijer)又记述了尼亚大洞(Great Cave of Niah)发现的长臂猿牙齿;在同一文中,对李氏所述的材料订正为一种叶猴(Presbytis sp.)。我国的长臂猿化石也很少,只限于四川万县盐井沟出土的一段下颌,其上带有两个臼齿。本文记述的标本是一颗  相似文献   

9.
峡东区上震旦统宏体化石藻类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峡东地区的震旦系剖面,是南方震旦系层型剖面,过去只报道过“Collenia”型藻叠层石。近年来,陆续发现大量微体植物化石、宏体植物化石及后生动物化石,其中带藻类极为丰富,遍及灯影组中段。1978年陈孟莪和马国干为追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在从野猫面(秭归县龙江公社前进四队)下到庙河的半山坡的大路旁,在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发现了宏体化石藻类和可能是属于浮游生物的印痕化石。  相似文献   

10.
1972年末,在河南栾川县秋扒公社发掘出大型食肉类恐龙——霸王龙类的牙齿化石,这类化石我国只在内蒙、新疆发现过。这次的发现不但扩大了霸王龙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而且对秋扒-潭头山间构造盆地的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根据。过去地质工作者一般都认为该盆地是新生代早第三纪的沉积,现在可以认为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至少一部分是中生代晚白垩世的。现借栾川霸王龙类化石发现的机会,简单介绍一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朐县文化馆在中新世硅藻土页岩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犀牛骨架和保存完好的两只鸟化石。这只生活在大约一千七百万年以前的犀牛,属于近无角犀,它的头、尾、四肢及整个躯体都十分完  相似文献   

12.
高渭清 《化石》2007,(2):13-16
时至今日,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已有147年了,1859年当他第一次提到“自然选择”这一进化观点时,化石能够为其提供的佐证微乎其微,从而使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不得不投入完整的两个章节,对不完整的地质记录进行详细阐述。1861年,人们首次发现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时,只比达尔  相似文献   

13.
<正> 济南市高尔公社西沟大队翟鸿太同志1979年10月挖地瓜窖时,在距地表3米深处的黄土层中发现一只象牙化石,把它捐献给了山东省博物馆。这只象牙化石强烈弯卷,前端略向左侧扭曲,全长244厘米,两端直线距离110厘米。局部保留有珐琅质层。缺牙根,呈偏圆形,长径19厘米,短径14厘米。经初步鉴定,认为这是猛犸象属Mammuthus  相似文献   

14.
记辽宁早第三纪一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是辽宁首次发现的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于辽宁沈阳以西大约37.5公里的大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94,(1)
朝鲜发现始祖鸟化石朝鲜的考古学者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了1.5亿年前的始祖鸟化石。朝鲜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有两块,是1989年3月5日在与中国接壤的新义州市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被一名女中学生发现的。朝鲜一些考古学家最近在平壤的金日成综合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宣布...  相似文献   

16.
更古老的蘑菇化石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迄今世界上更古老的两颗蘑菇化石,其生存年代距今已有9000万年的历史。这两颗蘑菇化石被包裹在一块琥珀中,形状与现在的蘑菇十分相似。它们是在新泽西州被发现的。这两颗蘑菇化石是生长在一种古松树上,被古松树分泌的松香包裹后...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兽头类是二叠、三叠纪的一类兽孔类,与我们哺乳动物所在的犬齿兽类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在地球上只生存了不到三千万年,虽然躲过了二叠纪末期(大约2.5亿年前)那次大浩劫,却在三叠纪中期灭绝了。这类动物的化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南非发现了,它们与二齿兽类、犬齿兽类等化石共同产出。目前这类化石种类、数量最丰富的也是在南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裂齿目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齿目(Tillodontia)是一类绝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地貭历史很短,最老的化石发现于晚古新世,始新世后的地层中即无发现。它们在系统发生上的来源还不清楚,可能起源于第三纪开始时的某种肉齿类。过去许多年来,这一目的化石,除了欧洲早始新世的一个种外,只限于北美洲的上古新统至中始新统。1937年,杨锺健教授研究李悦言先生在山西垣曲河堤村垣曲统中采集  相似文献   

19.
1975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大湾国立公园,德克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森在晚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翼龙翅骨残片。之后,劳森经过4年的连续工作,挖掘出大量破碎的化石,确认这是三只同种翼龙的骨骼碎片。在研究这些化石时,这位古生物学家灵光一现,想起了墨西哥原住土著,哥阿兹特克人与托尔特克人崇奉的重要神祗——风神科沙寇克阿特(Quetzalcoatl),一位长着羽毛的蛇神,于是将其命名为  相似文献   

20.
云南禄丰是久已闻名于世的化石产地。1975—1976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同当地贫下中农一道,在禄丰约一千万年前的上新世褐煤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古猿化石(有二具较完整的下颌骨及百余枚牙齿)和其他哺乳动物化石。古猿化石可分两种:一种属森林古猿类型,可能是现代猩猩的祖先;另一种则与腊玛古猿相接近,是向人类方向发展的过渡类型。这批珍贵的古猿化石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