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曹焯  刘少英 《兽类学报》1995,15(2):137-140
本文对8例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幼年、亚成年、成年和老年雄性个体的阴茎头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结果表明,阴茎头的外环层和阴茎骨近支由阴茎海绵体衍生而来;内环层、尿道小瓣、阴茎骨远支和侧支由尿道海绵体衍生而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爪沙鼠、子午沙鼠(M.meridianus)、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和甘肃绒鼠(Eothenomyseva)、黑腹绒鼠(E.melanogaster)共5种16例的阴茎头表皮棘,发现其形态、数量和分布有属、种间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沙鼠属(Meriones)3种的表皮棘均呈牛角状的圆锥体,斜向排列成行;而绒鼠属(Eothenomys)内甘肃绒鼠为球状表皮棘,黑腹绒鼠为牛角状,排列均不规则。因此,阴茎头表皮棘与阴茎骨、阴茎头软体结构均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产自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峨眉龙属一新种——焦氏峨眉龙(Omeisaurus jiaoisp.nov.)。新种为大型蜥脚类恐龙,以如下特征区别于其他蜥脚类:前、中部背椎为典型的后凹型,后部背椎为双平型,背椎神经棘呈高大棒状,不分叉;尾椎为弱双凹型,第一尾椎不具扇形尾肋;第一脉弧短小且与第一尾椎关联;锁骨长大;肱骨和股骨细长而圆实;肱骨与股骨长度之比为0.83,尺骨与肱骨长度之比为0.72,胫骨与股骨长度之比为0.63。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前列腺素(PGs)作用于下丘脑,增加LHRH释放,后者促使垂体分泌LH、FSH,从而刺激睾酮分泌。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还直接受PGs的调节,睾酮也显著影响雄性生殖道中PGs水平。PGs可增加大鼠睾丸重量,刺激生精过程,增加精子细胞数目,提高精子活力,维持生殖道中平滑肌的收缩,参与射精过程,促进精子在雌体生殖道内的运行,故利于受精。大剂量PGs抑制雄性生殖,使血中LH、FSH、睾酮水平下降,使睾丸动脉收缩,导致睾丸萎缩,减少睾丸及副性腺的重量,抑制生精作用,降低附睾精子活力,增加畸精率。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与雄性生殖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剂量前列腺素(PGs)作用于下丘脑,增加LHRH释放,后者促使垂体分泌LH、FSH,从而刺激睾酮分泌。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还直接受PGs的调节,睾酮也显著影响雄性生殖道中PGs水平。PGs可增加大鼠睾丸重量,刺激生精过程,增加精子细胞数目,提高精子活力,维持生殖道中平滑肌的收缩,参与射精过程,促进精子在雌体生殖道内的运行,故利于受精。大剂量PGs抑制雄性生殖,使血中LH、FSH、睾酮水平下降,使睾丸动脉收缩,导致睾丸萎缩,减少睾丸及副性腺的重量,抑制生精作用,降低附睾精子活力,增加畸精率。  相似文献   

5.
关于鳄鱼,你了解多少呢?有兴趣的话,做做下面的测试就知道了。1)鳄鱼性情凶猛,什么都吃,甚至还会吃人。是()不是()2)在鳄鱼出没的地方划船千万要小心,因为它们会顶翻游船,吃掉船上的人。是()不是()3)鳄鱼虽然力气大,但是不够灵活,所以被它们追赶时,只要跑Z字形就可以轻松逃脱。是()不是()4)有一种牙签鸟和鳄鱼相处得十分融洽,它从鳄鱼口中获取残羹剩饭。为了报答鳄鱼,牙签鸟常常站在鳄鱼背上对危险情况发出警报。是()不是()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许多人对于象异齿龙之类的某些早期爬行动物的适应方式感到难以解释。异齿龙生活在距今两亿八千万年至两亿二千五百万年以前的二叠纪。它具有脊椎式的长棘,而这些长棘支撑着沿着背部隆起的、薄而褶皱的皮膜,就象船帆一样,所以异齿龙又叫帆龙。英国雷丁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对异齿龙的“帆”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帆”是用来调节体温的(见图)。他们认为:在北美得克萨斯州的巨型异齿龙,能够自动地把它的体温由最小的活动量的26℃提升到可能是最大极限的32℃,它使自身朝向东方,以便帆的表面最大限度地面对太阳的光线,上述升温过程仅需80分钟。  相似文献   

7.
鳄鱼给人的印象,从外貌到灵魂似乎都是丑不堪言:人们不是常用“鳄鱼的眼泪”来比喻刽子手的假慈悲吗?但在泰国的北榄鳄鱼湖动物园,鳄鱼却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明星。它的精彩表演每天都吸引着上万名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在外国旅游者眼里,不到北榄就不算去过泰国,如同不到长城就没到过北京一样。该动物园的创办人Utai Youngprapakorn先生是位华裔,中文名杨海泉。在近半个世纪与鳄鱼打交道的生涯中,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不名分文的穷汉变成亿万富翁,而且改变了鳄鱼的命运,使它们得以繁衍昌盛。没有他,暹罗鳄可能15年前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间锁骨后半部比前部要窄很多,及肠骨背突末端加宽等。头骨进一步细修表明,其中一些部位需要进行重新记述。依据头后骨骼和头骨中的新信息,对短吻贫齿龙的特征作了修订。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贫齿龙是个askeptosaurid,其下颌宽大于长的反关节突和肱骨缩小的三角-胸大肌嵴表明它与产自瑞士和意大利的Askeptosaurus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辽西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尾羽龙类—新属(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一件采自辽西热河群九佛堂组一新的窃蛋龙类:义县似尾羽龙(Similicaudipteryx yixianensis gen.et sp.nov.),并依据其和尾羽龙属的相似特征,及其匕首状的尾综骨,肠骨、踱骨和脚趾的形态等将其归入窃蛋龙类的尾羽龙科,但其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也不同于该科已建立的尾羽龙属,如尾综骨的形态和较大的个体等。该化石具有许多典型的窃蛋龙类的特征,如短尾、较短的前肢等,有别于其他窃蛋龙类的特征还包括耻骨和肠骨的长度比为1.46,背椎上发育2个大而深的椎体下突、背椎侧部具孔等。义县似尾羽龙是又一类具有真正尾综骨的恐龙,表明尾综骨这一曾经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可能是在恐龙中独自演化的。它具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具尾综骨等,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原始的特征如5个愈合的荐椎,耻骨联合长,表明在窃蛋龙类中存在着特征的镶嵌进化现象。似尾羽龙与驰龙类、其他窃蛋龙类等恐龙一样,脚趾并没有对握,已有的证据说明完全的对握目前还只是出现于鸟类中。根据其短尾、中部收缩的趾骨和灵巧的身体等都表明它是一类适于快速奔跑的动物。目前为止,已知的尾羽龙类化石均发现于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段),距今约125Ma。新标本发现于义县西二虎桥地点,属于九佛堂组,距今约120Ma,这也是迄今为止在九佛堂组发现的惟一一件尾羽龙类化石,对研究早白垩世窃蛋龙类的演化和热河生物群恐龙组合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草蛉属的研究(脉翅目:草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草蛉属(Chrysoperla)是脉翅目(Neuroptera)草蛉科(Chrysopidae)一分布很广的属。它是匈牙利Steinmann 1964年以草蛉属(Chrysopa)的一个亚属提出来的,但他依据的是头上的颜色和斑纹,因此包括了诸如C.flavifrons Brauer等其它属的种类。1966年,Tjeder主要依据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仍然把Chrysoperla作为Chrysopa的一个亚属,但此时该亚属包括的内容不同,它是以Chrysoperla carnea(Steph.)雌  相似文献   

11.
异齿龙之谜     
在古代生物中还存在着许多待揭之谜,例如异齿龙的帆状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异齿龙是两亿五千多万年前的一属似哺乳爬行动物,属盘龙目。它的特征是,脊椎骨的棘从颈部直到荐部都强烈伸长,在背部中央达到最大高度。这些棘上肯定蒙着一层皮膜,形成一种纵行的“船帆”。这种“船帆”是干什么用的呢?曾经有好几种推测。最早发现盘龙化石的柯普(1840—1896)认为:这种“船帆”是动物用来乘风破浪、漂洋过海的装置。这意见遭到哈佛大学罗美尔教授的坚决反对。他认为:盘龙类根本不可能有很高的智慧去操纵这种“船帆”。如果一条船从前到后装上这么一面僵硬的帆,那它就很容易向旁边漂去。这种动物即使有深入水下的“龙  相似文献   

12.
1.骨胳肌骨胳肌是进行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主要组织。一个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消耗能量约为2100—3500千卡,但若从事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则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消耗2000—3000千卡能量。这说明,肌纤维收缩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  相似文献   

13.
南充柑桔害虫以黑点蚧最普遍,着生叶片、果实上,呈现黑点,虽然它不如黄蜘蛛为害引起落叶、落果,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很大,四川其他柑桔产区也受着不同程度的为害。为了生产又多又好的果品,该虫的消灭是极待解决的问题,关于防治的适期:有的说6月下旬第1次,8月中旬第2次,喷药的,尚待进一步摸索。从它的发生情况看:春季已有卵粒,新稍抽出后,向叶片蔓延为害,4月下旬叶片上即着生白色的小点和各龄期虫态。根据这一情况看来,防治宜提早一些,应在雌虫产卵前、春初柑桔萌芽前防治;试用松脂合剂和1605的效果以松脂合剂好,经1次喷药后,从春稍叶片的检查与雌虫体死亡来看达90%以上,有效的消灭了黑点蚧。  相似文献   

14.
孟阳春 《昆虫学报》1964,(3):436-443
小村血厉螨的生活史分为5期:卵、幼虫、第一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和成虫。雌螨直接产第一期若虫最多,其次为幼虫,产卵最少。发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有关,在15-35℃间温度愈高发育愈速;在25-30℃时,卵期1-2天,幼虫1-2天,第一期若虫4-7天,第二期若虫4-10天,雌螨生殖前期7-14天,自第一期若虫到下一代第一期若虫全部生活史需15-27天。 小村血厉螨雌螨消化血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及吸血量有关。 当有足够湿度时,耐饿力与温度成反比:30-35℃平均耐饿5周,25-30℃8周,20-25℃11周,15-20℃12周,5-15℃15周。 与其他巢穴型革螨相同,小村血厉螨雌螨的寿命是较长的,当25-30℃时活4-7个月。雌螨一生都进行生殖,可产7-26个后代。在实验情况下雌雄比例是近于3:1。雌螨可以孤雌生殖方法进行繁殖,其后代全部是雄性。 本文比较了小村血厉螨与一系列现有的其他革螨资料,并论述其减少产殖量与减少成虫前期死亡机会的关系。其减少成虫前期死亡机会是以胚胎发育化和缩减摄食营养期数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在“骨胳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部分,指出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没有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那么,骨胳肌是如何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精确协调活动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动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受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对效应器活动的控制存在着一系列的精密控  相似文献   

16.
银杏的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其繁殖器官由叶原基发育而成,着生在短枝顶端的叶腋或鳞片状叶的叶腋;雌雄异株,无论是雌性或雄性器官均无花萼、花瓣、子房等构造。在植物形态学上将这类植物的雄性器官称作为小孢子叶球或雄球花;雌性器官称作大孢子囊或雌球花。 银杏种子的形成及发育过程 种子的形成包括传粉、受精以及胚、胚乳、种皮的发育成熟。 银杏的雄球花为柔荑花序状,长1.8—2.6厘米,3—8条着生于短枝顶端,每条上具雄蕊30—43个,雄蕊具一短梗,花药2枚,长椭圆形,药室纵裂,每药室(小孢子囊)具  相似文献   

17.
支持细胞在生精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子的生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周期性的过程,这包括二倍体的精原细胞进行一系列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最后分化成为成熟的单倍体精子的过程。支持细胞(Sertoli cell)是生精上皮的一种大细胞,它从管周肌样细胞所处的基底膜延伸出去,直到生精小管的管腔内。它的底部与精原细胞相连,胞质的侧面则形成许多突起将互相联系的生精细胞包围起来,成熟的精子就从这儿释放出去。在复杂的动态生精过程中,支持细胞作为精曲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挥着生精细胞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以后的分化。支持细胞通过给生精细胞提供激素、营养以及生理支持来完成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Nephaspisoculatus (Blatchley)属毛瓢虫亚科的小毛瓢虫族 ,专食粉虱。它源于中美洲 ,自七十年代初就在美国佛州被发现 ,是柑橘和蔬菜上白粉虱的重要天敌。本研究确定了该瓢虫各幼虫龄期和雌雄成虫在青菜 (col lard)叶上捕食银叶白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Bellows&Perring卵在 6个密度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对 5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结果表明 ,该瓢虫捕食率与白粉虱卵的密度呈线性相关。除第四龄幼虫其相关系数 (r2 )仅为0 .6 33外 ,其它各虫态的相关系数高达 0 .82 7~ 0 .94 4。根据该瓢虫各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量和白粉虱卵密度的关系 ,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的第二种反应模式。随着龄期的增加 ,幼虫捕食白粉虱卵的量也随之增加。第四龄幼虫捕食白粉虱卵量最多可达 312粒 ,其次为第三龄幼虫 2 2 9粒 ,第二龄幼虫 73粒 ,而第一龄幼虫捕食量仅为 34粒。雌成虫捕食白粉虱卵量 (32 1粒 )明显高于雄成虫 (2 37粒 )。雌成虫特别喜欢在青菜上活动、取食和产卵 ,而不喜欢番茄 ,大豆 ,茄子和甘薯。有 4 4 .9%的雌成虫在青菜上活动 ,只有 9.9% - 17.1%的雌成虫在其它植物上活动。雌成虫在青菜 ,甘薯和茄子上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比率依次为 95 .8% ,2 .8%和 1.4 % ,而无任何卵产在番茄和大豆上。  相似文献   

19.
芙蓉龙     
在古脊椎动物标本室里,各种奇奇怪怪的古代动物化石标本已是琳琅满目,在这个化石“动物园”内新近又增添了一名新客——芙蓉龙。它不像马门溪龙那样身躯庞大,使人望而生畏,但它却以自己怪异的形象而耐人寻味。只要谁一见到它,立刻就会被它那触目称奇的“帆”状装置所吸引,这个“帆”是由脊梁骨的背棘极度拉长成条板状骨片,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脊背上方而构成的,外观上好像它的背上张着一个帆似的。熟习古脊椎动物的人,见到这样的特征,就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盘龙,难怪长时期内这类动  相似文献   

20.
一、“因子”遗传发展到“基因”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鼠生鼠”,这是自然界中的遗传现象和客观规律。关于这个遗传方面的问题,历来就有不少科学家研究过,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达尔文和他以前的一些生物学家,对于遗传的理论都认为遗传不过是一个雌体和一个雄体受精之后,把两者亲体的血液和物质混合起来而已,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亦无规律可循。当时,孟德尔根据他八年的科学实验,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概念,认为遗传的性状是由它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他用豌豆做实验,使高株豌豆跟矮株豌豆杂交,结果产生的杂种第一代(或称z_1)全部是高株豌豆。然后把z_1,即第一代的z代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