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d)均是革兰氏阴性菌,同属根瘤菌科(Rhizobaceae)。根癌农杆菌侵染可以诱使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癌瘤(crown gall),发根农杆菌则可以使植物宿主细胞组织产生毛状根瘤(hairy roots tumors)。土壤杆菌的这一类致病特性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被观察  相似文献   

2.
马德钦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3):162-168
土壤病原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通过遗传转化植物细胞,引起许多植物(主要是双子叶)发生冠瘿病。转化实质在于农杆菌DNA中的一个特殊片段,T-DNA从大的(>200Kb)Ti质粒转移到植物细胞核  相似文献   

3.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药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药用植物产生的毛状根具有生长迅速,合成能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新的培养系统。就影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药用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转化系统的建立使植物遗传工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Ri质粒毛根转化系统的研究十分迅速,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但是,农杆菌的宿主范围一般仅限于双子叶植物和一些裸子植物,这就直接防碍着这种比较完善的基因转移技术在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转化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进展;对扩大农杆菌宿主范围、实现对单子叶植物转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转化的方法 目前建立的单子叶植物基因转移系统有:(1)农杆菌载体系统;(2)外源DNA  相似文献   

5.
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DNA转化根瘤菌,使根瘤菌能在非豆科植物上形成肿瘤,早有报道;通过接合途径使根瘤菌获得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进而在非豆科植物上形成肿瘤,近来也有报道。但一般  相似文献   

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金边狗牙根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L.)Pers.]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以葡萄糖醛酸糖苷酶(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率为指标,从愈伤组织继代时间、根癌农杆菌侵染时间、负压条件及光照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金边狗牙根最佳的转化体系是:以继代培养2周的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根癌农杆菌介导感染10 min,经负压处理(抽拉20次)并在全光条件下共培养转化.  相似文献   

7.
将编码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结瘤基因(nod)的质粒,通过接合作用转移到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richia coli)里,分别形成转移接合体。这两种转移接合体都能诱导苜蓿根毛卷曲,并形成类根瘤。在由根癌农杆菌转移接合体形成的类根瘤里,可看到典型的根瘤分  相似文献   

8.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传转化体系对其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基因工程育种有重要影响,对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影响番茄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如番茄的基因型、外植体状态、预培养和侵染过程、分化培养基中的激素和抗生...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的毛状根诱导体系,采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侵染叶片,研究了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景天叶片外植体的预培养时间为48 h、农杆菌侵染时间为6 min、共培养时间为48 h是适宜的毛状根诱导时间,毛状根的诱导率可达85%。PCR检测表明诱导的毛状根中存在rol B基因片段。这是东南景天首次建立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毛状根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 854455 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转化几种高等植物[英]/Tepfer,D.//Cell.-1984,37(3).-959~967[译自DBA,1984,3(25),84-12254]胡萝卜片、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  相似文献   

11.
西红柿(蕃茄)是茄科(非豆科)植物一类蔬菜作物。一般是不能与微生物行共生固氮作用的,但有一类细菌--根癌病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能引起西红柿形成肿瘤(冠瘿瘤),这是一种有害的寄生现象。如何消除这种有害,或变害为益、或实现非豆科经济作物有效共生固氮?这是当今国际上密切注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T—DNA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根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与发根农根菌(A.rhizogenes)同属根瘤菌科,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前者感染植物引起冠瘿病(Crop gall tumour),冠瘿病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与除菌。可无限增殖;后者感染植物诱发出许多不定根,把不定根培养在上述培养基上也可迅速生长,多次分枝成毛状称毛状根(hairy root)。农杆菌感染机理很复杂。其感染作用起始于受伤的植物细胞分泌的大量化学物质时期。受伤植物细胞分泌的酚分子诱导农杆菌怀有的Ti质粒或Ri质粒上的基因活化,尔后农杆菌紧附植物细胞并把Ti质粒或Ri质粒上一部分DNA(称作T—DNA,tranfer DNA)转移到植物染色体上。T.DNA共价整合后编译合成的新的低分量的代谢物,称为冠瘿碱。  相似文献   

13.
发根农杆菌转化龙胆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具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通过叶盘法对药用植物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awa)进行了转化实验,发根农杆菌15834感染龙胆,诱发产生毛状根,并得到再生的龙胆植株,冠瘿碱检测实验表明,再生植株显示甘露碱带(mannopine),说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转移到龙胆植物细胞中。再生的龙胆丛生苗可以在不含激素的简化培养基上快速无限繁殖,转化的龙胆植株明显具有发达的根系,且根部龙胆苦甙含量比对照高,从而为东北龙胆栽培事业的发展以及龙胆有效成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植物基因工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玉忠 《遗传》1991,13(4):45-48
70年代末,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了双子叶植物之后,能把它的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简称Ti质粒)上的一段DNA(Transfer DNA,简称 T-DNA)插入到植物染色体中,使植物产生冠瘿瘤(crown gall),T-DNA在冠瘿瘤细胞内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三、植物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关于病原土壤杆菌和双子叶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菌所携带的特殊质粒具有用作植物基因克隆载体的潜在可能,因而越来越受到科学工作者们的广泛的重视。其中有两种病原土壤杆菌,即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eciens)和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茄尼醇是合成泛醌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W.T15834感染烟草叶片诱导产生毛状根, 探讨其茄尼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获得的毛状根能在无外源生长调节剂的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 但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毛状根生长更迅速, 也不会形成愈伤组织。甘露碱检测及PCR结果证实, 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用改进的HPLC法测定烟草毛状根中的茄尼醇含量, 其结果为对照根(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根)的1.12倍, 但仍比废弃烟叶中茄尼醇含量低43.2%。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栝楼发根生产天花粉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发根农杆菌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菌株 R1 60 1 ,成功地从药用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中诱导出发根并建立了栝楼发根的离体培养系统。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对栝楼发根的天花粉蛋白进行了鉴定。利用 SDS- PAGE和 TLC扫描 ,测定出每克鲜重栝楼发根中天花粉蛋白的含量可达 8.1 6mg。  相似文献   

18.
发根农杆菌转化龙胆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伟华  徐香玲  李集临 《遗传》1992,14(5):27-29
本文利用具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通过叶盘法对药用植物龙胆(Genriana manshurics Kitagaua)进行了转化实验,发根农杆菌15834感染龙胆,诱发产生毛状根,并得到 再生的龙胆植株。冠瘦碱检测实验表明,再生植株显示甘露碱(mannopine)带,说明发根农杆菌Ri质 粒的T-DNA部分已整合到龙胆植物细胞中。再生的龙胆丛生苗可以在不含激素的简化培养基上快速 繁殖,转化的龙胆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系,根部龙胆苦贰含量比对照高,从而为东北龙胆栽培事业的发展 以及龙胆有效成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介导的紫色红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各种转化因素,建立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红曲霉(Monascus)的高效转化体系:红曲霉在PDA培养基培养21 d后收集孢子,制备红曲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6个/mL,根癌农杆菌浓度为OD600值0.5,诱导剂AS浓度为100μmol/L,农杆菌与红曲霉在25℃共培养3 d。采用此转化体系构建了含有530多个转化子的红曲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随机选取50株转化子菌株进行分子验证和稳定性检测,证明T-DNA成功插入红曲霉基因组DNA中,并能稳定遗传。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筛选出8株变异较大的菌株,为以后的红曲霉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或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nens)获得的质粒,人们把它们插入到植物根际里。用植物根进行离体组织培养,再用真菌孢子侵染,就可以提高菌根真菌对植物根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