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白山榛鸡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 Riley)是著名的狩猎鸟类,肉味鲜美,是野味中珍贵的佳肴;羽毛亦可利用,因此研究其生态与狩猎,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有关榛鸡的生态学及其狩猎至今研究的并不多。作者从1962年以来在长白山从事动物研究期间,对榛鸡的生态作了一些观察和研究,现整理报道出来,以供参考。 一、生态习性 1.生活环境 榛鸡是以森林为其生活环境的典型森林鸟类。在长白山主要栖居于道旁与河谷次生杨桦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杂有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及其林缘地  相似文献   

2.
<正>和莲花山结缘要从榛鸡说起,榛鸡是适宜在寒冷森林中生活的松鸡科鸟类。中国有两种榛鸡,花尾榛鸡和斑尾榛鸡,两者有着最为紧密的亲缘关系,在学术上称为姐妹种。花尾榛鸡俗称飞龙,遍布欧亚大陆北部,包括中国的东北和新疆;而斑尾榛鸡则是中国特有鸟类,属于和大熊猫同一级别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海拔2 500米至4 000米的高山针叶林中。1992年至199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即COⅠ是DNA条形编码的主要基因,是一个很好的物种鉴定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鸟类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测定花尾榛鸡和黑琴鸡COⅠ基因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松鸡科13种鸟类的同源序列,对松鸡科鸟类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松鸡科物种的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序列分歧和系统分析结果支持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归于松鸡科Tetraonidae榛鸡属Tetrastes。黑琴鸡Lyrurus tetrix与Tetrao属中其它物种的分歧小于松鸡科其它属间分歧,且黑琴鸡聚在Tetrao内,研究结果倾向支持黑琴鸡归于松鸡属Tetrao。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即CO Ⅰ是DNA条形编码的主要基因,是一个很好的物种鉴定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鸟类系统发育研究.通过测定花尾榛鸡和黑琴鸡CO Ⅰ基因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松鸡科13种鸟类的同源序列,对松鸡科鸟类进行了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松鸡科物种的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序列分歧和系统分析结果支持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归于松鸡科Tctraonidae榛鸡属Tetrastes.黑琴鸡Lyrurus tetrix与Tetrao属中其它物种的分歧小于松鸡科其它属间分歧,且黑琴鸡聚在Tetrao内,研究结果倾向支持黑琴鸡归于松鸡属Tetrao.  相似文献   

5.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为我国特有松鸡科鸟类,仅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尾榛鸡雄鸟在春季繁殖季节占据并保卫领域。2012年4~5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利用录音回放和放置标本模型模仿入侵者的方法,研究斑尾榛鸡的领域行为,重点关注斑尾榛鸡雄鸟领域行为的个体差异,以及与配对时间和领域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斑尾榛鸡的领域行为依据对入侵者驱赶程度不同分为观察确认、警告、追逐、对峙、跳起打斗5个阶段。斑尾榛鸡领域行为中会发出警告鸣叫,分析表明可分为4种类型。通过对6只无线电遥测斑尾榛鸡个体的实验研究,发现其个体间领域行为的强弱存在显著差异;配对前后领域行为的强弱也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竞争力与雄鸟领域内柳树盖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炫  孙永峰  吴伟 《生命的化学》2007,27(5):372-374
鸟类羽毛形态各异、功能多样,一直是国外研究的热点。毛囊是羽毛生长的载体,近年来,国外以鸡作为模式动物,对其毛囊生长发育规律、调控因子及其调控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中发现,很多调控因子参与了毛囊形态发生过程,构成了极其复杂的信号网络。  相似文献   

7.
莲花山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 4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观察 ,分析了斑尾榛鸡(Bonasasewerzowi)的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 ,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一般在东北坡向 ,并具有高大乔木、下层植被盖度较高、灌丛较丰富的特点 ,这与食物丰富度较高及环境隐蔽性较强有关。栖息地质量对于配对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分析表明 ,栖息地内 0 5~ 2 5m植被水平遮挡度、柳树数量、箭竹数量是影响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建议在对斑尾榛鸡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时 ,不仅要保护原生乔木 ,还要加强对灌丛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引发鸡患病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笔者在基层兽医站遇到3起由禽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病。现将该病传染、发病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1病况介绍1998年龙城区七道泉子镇某村一养殖大户鸡突然发病。其症状:鸡腿足关节呈浆液性关节炎,除鞘肿胀,滑膜变厚,腔内液体增多。病鸡精神沉郁,卧地不起,有的胸、腹下已溃烂,有深黄褐色液体流出。周围羽毛湿且脏,翅膀背侧面、尾部、头、脸有少量出血班。肠道局部有炎症。发病后2~3d死亡。2病理变化病死鸡胸部、前腹部羽毛稀少,并脱落;腹下呈紫黑色水肿,破溃,有紫黑色液体流出;胸腹…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GX0101是一株插入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LTR片段的马立克氏病毒(MDV)重组野毒株,本文将其致病性、致肿瘤性和横向传播能力与超强毒参考株(vvMd5)进行比较。【方法】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进行检测。【结果】在经抗MDV疫苗免疫的SPF鸡攻毒试验中表明,GX0101株的致死率28.6%和致肿瘤率7.1%均低于超强毒参考株Md5的致死率63.1%和致肿瘤率19.0%。但是,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检测表明,  相似文献   

10.
斑尾榛鸡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1985年在甘肃祁连山东段西营河林区对斑尾榛鸡指名亚种Tetrastes s.sewerzowi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系统观察。本文报道斑尾榛鸡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繁殖习性及天敌等。  相似文献   

11.
产角蛋白酶耐热金孢菌的初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羽毛粉或人头发粉作为唯一碳、氮源,对9个耐热的金孢属(Chrysosporium spp.)真菌菌株进行了产角蛋白酶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49-2对鸡羽毛的利用能力最强,而菌株H-143-1对人头发的利用能力最强。对H-49-2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产酶试验的结果表明,培养6d时酶活性最大,为9.6U/mL。  相似文献   

12.
鸡是学习鸟类基础知识、解剖鸟类和剥制标本的常用动物。由于鸽难买,鸡易购,在教学中常用鸡代鸽。现将鸡与鸽结构上主要不同之处,简述如下,供教学上参考。 1.头部外形鸡的头顶有红色肉质的鸡冠,公鸡冠直立,母鸡冠多倒向一边。喙的下方有左右各一、大小相称的、颜色鲜红的肉垂。上喙基部有圆形的外鼻孔。眼后有被羽毛遮盖的外耳孔,外耳孔的下部有椭圓形的耳。鸽的头部无冠、无肉垂、外耳孔位于眼眶下面偏后,外鼻孔紧靠蜡膜的前方呈裂隙形。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朝阳县某个体蛋鸡场饲养蛋鸡3000只,2004年10月末进入产蛋期。10月30日该鸡群不明原因5只鸡死亡,次日又有10只鸡死于笼中,后死亡陆续增多,发病高峰日死亡达20只以上。至11月10日,已有近1000只鸡发病,死亡150只,发病率30%,死亡率15%。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粪便稀薄呈淡黄色,病鸡肛门周围羽毛污秽不洁。鸡群产蛋率明显下降,并有部分鸡只产出软皮蛋、畸形蛋。鸡只脱水现象明显。鸡群不时的发出咯咯的鸣叫声。3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鸡8只,其中有5只腹腔均可以见到广泛性纤维素浆膜炎,肝脏肿大瘀血,肝脏局部有坏死灶,…  相似文献   

14.
昂头翘尾的“褐马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昂头翘尾的“褐马鸡”褐马鸡(CrossoptilonMantchuricum),古称“”,又叫“鸡”、“角鸡”、“耳鸡”、“青凤”。分类学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它头尾长830~108厘米,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深褐色,闪烁着金属色的亮光;头、颈和尾端辉黑...  相似文献   

15.
[目的]GX0101是一株插入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病毒(REV)-LTR片段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重组野毒株,本文将其致病性、致肿瘤性和横向传播能力与超强毒参考株(vvd5)进行比较.[方法]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进行检测.[结果]在经抗MDV疫苗免疫的SPF鸡攻毒试验中表明,GX0101株的致死率28.6%和致肿瘤率7.1%均低于超强毒参考株Md5的致死率63.1%和致肿瘤率19.0%.但是,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检测表明,GXO101从攻毒后第28天就有6/15的比例从羽毛囊中检出MDV,而与vvMd5接种鸡同一隔离罩的对照鸡,在35 d时才在2/14的个体中检出MDV,即GX0101的横向传播能力大于超强毒株.这一结果表明,MDV的致病性不一定与横向传播力相平行.[结论]由此推测,显著增高的横向传播能力可能就是这一整合进REV-LTR的重组病毒株能在鸡群中逐渐流行开来的选择性竞争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家禽废物消化槽中富集了一种分解羽毛的培养物,它能利用羽毛作唯一碳源生长。接着,从分解羽毛培养物中分离了一种形成羽毛水解内生抱子的运动杆菌。该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是变化的,触酶阳性,可以在高温和兼性需氧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漳州斗鸡,又称漳州咬鸡,是以观赏或角逐为目的的观赏型品种,以"乌鸡红冠"为上品,主要分布于芗城区的天宝、芝山、石亭,浦南镇和漳州市郊。漳州斗鸡外貌似鸟,身体躯干成长方形,有豆状冠,漳州本地群众又按照形状将豆状冠称为抱心、包袱、含铃冠等。眼圆,虹彩有白、灰白、桔黄等色,喙呈黄褐色,雄鸡体型比雌鸡大,胫部黄色,羽肤白皙。全身羽毛公母各异,以棕黄、红褐两色居多,雄鸡羽毛比雌鸡华丽,如同背负华丽武服,颜色以红褐色和黄褐色常见。与其他斗鸡相比,漳州斗鸡具有"肉  相似文献   

18.
《植物杂志》2010,(11):72-72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称,一个3500万年前的企鹅羽毛化石披露了某些现代羽毛特质——在鸟羽化石中发现了存在于现代鸟类的羽毛中被称为黑色素体的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19.
对7只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成体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测量。消化管总长(161±21)cm,其中小肠、盲肠分别约占消化管总长的40.2%±3.2%和44.9%±2.4%。嗉囊容量约(42±9)ml。相对于其他体重接近的松鸡科鸟类,斑尾榛鸡的盲肠与小肠之比较大,可能与适应消化高纤维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特产雉类——蓝马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 Pallas)是我国著名的特产雉类之一,现已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英文名叫Blue-eared pheasant。羽色鲜丽,通体呈蓝灰色;头侧腓红;耳羽簇白色,突出于颈项顶上,故有角鸡之俗称。因全身羽毛披散如毛发,中央两对尾羽特长,下垂似马尾,故又名马鸡。又因经常在针叶林内活动,故又有称松鸡的。此鸡分布于青海东部和东北部的玛沁、泽库、尖扎、祁连、门源、互助;甘肃西北武威、张掖和中部武山;宁夏北部贺兰山脉和四川北部的阿坝、若尔盖、南坪、松潘、平武和茂汶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