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辽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对松辽流域重点污染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13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辽河流域有机氯农药含量为3.06~23.24 ng·g-1,松花江流域为4.26~18.45 ng·g-1.松辽流域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HCH),松花江流域和大辽河流域表现出了不同的污染趋势.松花江沉积物中也有较高的滴滴涕(DDT)残留量.整个松辽流域都有较高含量的丙体六六六(γ-HCH),超过了其初始效应浓度,可能对该地区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采用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得到的α-亚麻酸甾醇酯的理化特性、脂溶性、结晶特性、油脂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α-亚麻酸甾醇酯具有理想的理化特性,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2 mg KOH/g和0.56meq/kg,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1%,在不同植物油脂中的溶解性达到30%以上,结晶温度区间在-25.9~-29.6℃之间。α-亚麻酸甾醇酯在大豆油、油菜籽油和亚麻籽油中的浓度分别小于0.1%、0.1%和0.3%,油脂的氧化诱导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α-亚麻酸甾醇酯良好的理化特性表明其在不同形态食品、保健品和医药产品等中将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氯烃类污染物的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田秀梅  周启星  王林山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04-1210
近年来,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氯烃类有机污染物在数量和种类上迅速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效应日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有关该类污染物的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环境科学与污染生态学学科等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焦点内容。为了对氯烃类有机污染物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首先对氯脂肪烃、氯苯和氯氟烃等三大类氯烃类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憎水性、挥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对这些氯烃类有毒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和放大行为进行了基于理论的探讨;在基于其QSARs分析的基础上,就这些化合物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对视黄化合物和α-生育酚含量的影晌、可能的致畸和致突变效应以及对植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为今后氯烃类污染物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镉、汞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土壤培养试验, 研究了重金属镉(Cd)、汞(Hg)复合污染对小粉土和黄红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过程中,Cd、Hg单一及复合污染都对两种土壤中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增强而增强(浓度≤1 mg·kg-1Cd除外).与单一Cd或Hg污染相比,同剂量Cd和Hg复合污染时两种酶活性的净变化量均大于0,表明Cd和Hg复合污染在两种土壤中对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一定的协同作用.所有处理黄红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小粉土,这可能与黄红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镉污染对水稻土微生物量、酶活性及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水稻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外源Cd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土壤酶活性及部分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和N开始随Cd浓度增加而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则随Cd浓度增加而下降,其转折点因土壤性质有所差异.同时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微生物量C、N变化规律相似,但其转折点浓度因土壤类型及土壤酶种类不同而有差异.Cd污染后的变异系数依次为: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和代谢熵都随Cd浓度增大而缓慢增加.水稻叶绿素含量随Cd处理浓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其转折点受供试土壤性质不同而不同;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Cd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加.Cd污染后水稻生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黄松田水稻土中依次为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黄红壤性水稻土中依次为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种植水稻条件下Cd污染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施用后易残留于农田环境引起污染。由于土壤是一种有机无机的复合体,因此土壤中残留六六六除受自然条件中光、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外,必定与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从农业生态的角度出发,我们于1982年选择了历年农田六六六用药量较高的太湖水稻地区(吴县、吴江县、无锡县、太仓县和昆山县),在15个有代表性的定位点上采集了黄泥土、青紫泥、沙底青泥土、乌栅土、竖头乌栅土、小粉白土、白底乌黄泥、乌沙土等8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共66样次,研究土壤有  相似文献   

7.
Cd对桑叶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土壤中不同浓度的Cd对桑叶产量、品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Cd在桑叶亚细胞各组分中分布量的研究表明,当土壤Cd浓度小于22.3mg·kg-1时,桑叶产量、可溶性糖和含氯化合物含量高于或接近对照;桑叶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蛋白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促进.当土壤Cd浓度大于22.3mg·kg-1时,Cd对桑叶产量、营养物质含量、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随之明显,并表现其毒害作用.根据Cd在桑叶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说明桑树是一种具有一定耐Cd性的经济作物.因此,可利用其耐Cd性,在被Cd污染土地上种植桑树.  相似文献   

8.
张贵生 《四川动物》2015,(2):256-263
以吐温80和水为对照组,用5 mg·L-1、20 mg·L-1、80 mg·L-1、160 mg·L-1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鲤鱼暴露染毒20 d,用试剂盒等方法研究了DEHP对鲤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肝解毒酶、能量代谢酶和肝损伤标志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空白对照组和吐温80组相比,各浓度DEHP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表现为低促高抑,160 mg·L-1组抗羟自由基能力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在DEHP实验浓度范围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表现为低促高抑,而160 mg·L-1组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Na+K+-ATPase、单胺氧化酶(MAO)活力和各DEHP组Ca2+Mg2+-ATPase活力均受到了显著抑制,20 mg·L-1以上组肝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则显著升高。结果显示,一定浓度的DEHP能损伤肝脏组织,并对肝组织的毒理学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NAT为我们通过酰基异硫氰酸酯与胺类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合成的一种未见报道的酸基硫脲化合物。玉米(Zeamays)品种新黄单904(由新乡市农科所提供)的种子经粒选后,分别用蒸馏水(对照)和浓度为0.1mg/L的NAT浸种24h,种子萌发后,迅速移植在培养缸上的尼龙网上,于人工光照箱中进行水培(温度为25~28C;每天照光11’h,光照度工300lx人采用Hoagland完全营养液,每7d更换一次。玉米幼苗长出1片叶后,测定各种生理指标。呼吸速率用小篮子法;叶绿素含量按Arnon的方法(Plantphysiol,1949,24:l);NR活性用磺胺比色法(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
镉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2+(1.72、3.44、6.89、13.77和27.55mg·L-1)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PX)和抗氧化物质(GSH、Vc)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受低浓度Cd2+诱导和高浓度Cd2+抑制,且受抑制程度与Cd2+浓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表现为先激活后下降,且在第3天达最大值,CAT活性对低浓度Cd2+(≤6.89 mg·L-1)暴露敏感,而高浓度Cd2+对其影响较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对Cd2+浓度敏感,当Cd2+≤6.89 mg · L-1时,GSH-PX活性先升高后下降,更高浓度下GSH-PX活性在暴露后第1天即表现出抑制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Cd2+≤6.89 mg·L-1时始终被诱导,且均在第1天达最大值,而高浓度Cd2+(≥13.77 mg·L-1)对GSH含量影响不明显.维生素C(Vc)对Cd2+胁迫敏感,各处理组Vc含量在第1天均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与Cd2+浓度呈正相关,之后具有一定的合成恢复能力.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在抵御Cd2+胁迫反应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性.GSH-PX和Vc可以作为Cd2+污染的潜在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1.
仇硕  郑文俊  夏科  唐凤鸾  赵健  丁莉  赵志国 《广西植物》2019,39(11):1482-1495
为了探究细茎石斛花朵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特点,该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检测了花色为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还比较了黄绿色、白色和白色带淡紫色等三种花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花朵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总计为59种,其中盛花期最复杂(含有41种),这些成分归属于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酯类、醇类和醛酮类。在不同花期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1R)-(+)-α蒎烯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保持在27%以上;始花期和盛花期释放且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顺-芳樟醇氧化物、β-水芹烯、柠檬烯、罗勒烯、(1S-cis)-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1,2,3,5,6,8α-六氢萘和乙酸芳樟酯,相对含量均高于5%;衣兰烯于花蕾期相对含量最高,衰落期消失。这8种化合物可能是细茎石斛花香释放的主要香气成分或特征成分。在花色黄绿的细茎石斛盛开期的两个开花部位中,花瓣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蕊柱17种,其中烯类物质分别占74.16%和79.06%,花瓣可能是细茎石斛主要的释香部位。三个花色的细茎石斛盛花期挥发性化合物均在40种左右,既有成分的差异又有含量的差别,其中有25种为共同含有,三个花色均是(1R)-(+)-α蒎烯相对含量最高,含量在27%左右。这表明烯类物质是影响细茎石斛花香的重要化合物,不仅对细茎石斛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而且还为其花香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等绿色技术以其经济有效、生态友好的特性,已逐渐成为治理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利器。多种细菌、真菌及混合菌群可与物理化学修复手段灵活组合,针对性开展土壤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及复合污染修复。总结近5年代表性研究结果,讨论处理菌株的多来源筛选,其转化/降解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潜力,着重其在多尺度土壤治理案例中的应用,包括实验室、温室和场地条件下的修复表现。微生物修复的复杂性不仅由于菌的生理和代谢特性差异,还表现在影响因素众多,包括非生物因素,如p H、温度、土壤类型、污染物浓度、水和有机质含量,外加碳源和氮源等生物因素,如接种量,外加菌株和原地土著菌互作,接种物存活等。指出今后联合修复思路和加强分子方法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Cd胁迫和增强UV-B辐射对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镉(Cd)污染和增强紫外线-B(UV-B)辐射对大豆(Glycine max)根系分泌物变化的研究表明,Cd污染促进了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酰胺等)的分泌,但该分泌作用受增强UV-B辐射的抑制。根系有机硫分泌只受较强胁迫条件促进,较高浓度Cd和较强的UV-B辐射对大豆根系有机硫分泌有协同促进作用。氮素含量主要受Cd胁迫影响,其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 Cd胁迫下根系对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多肽、氨基酸和酰胺的分泌增加;2) Cd胁迫减少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引起根际环境中残留氮素的升高。增强UV-B辐射对根际环境中氮素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增强UV_B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d胁迫下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的分泌作用,而且可能与大豆根系对重金属毒害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洱海螺旋鱼腥藻生长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洱海正处于中营养水平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蓝藻水华也频繁发生。本文作者在洱海大规模水华暴发期间,分离、纯化了水华优势种螺旋鱼腥藻,并对其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探讨洱海鱼腥藻水华发生的环境影响因素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实验结果表明,氮含量1.5mmol/L、磷含量12µmol/L、光照强度30E/ m·s、pH值8-10及温度25℃时,螺旋鱼腥藻生长状况最好,生物量及相对生长速率较高。不同氮、磷浓度下的氮磷代谢活性表明:氮浓度在0-0.36mmol/L时,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氮浓度在0.36-6 mmol/L时,酶活性由其生长状况决定,生长越好,酶活性越高。碱性磷酸酶受磷影响较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逐渐减弱,磷充足时,氮对其活性并无显著影响。此外,洱海螺旋鱼腥藻可在低的氮、磷浓度下生长,这与其氮磷代谢活性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从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锌有较高抗性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考察该菌株去除Zn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Zn2+初始浓度为300 mg/L,温度为37℃,接种量为5%的情况下,去除Zn2+的效果最好,12 h去除率可达到94%;进一步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菌株对印度荠菜富集土壤中锌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添加量为40 m L菌液下(1×109 CFU/m L),印度芥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锌含量,相较对照组分别提高56.1%和24.3%,这说明菌株可以提高锌弱酸提取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排放源周边大气环境中NH3浓度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气是大气中重要的碱性气体和细颗粒物(如PM2.5)的重要前提物质。氨主要来自于农业源(氮肥和养殖业)的排放,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其他氨排放源如城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城郊集约化养殖场和交通源(汽车尾气)等的贡献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利用ALPHA被动采样器,研究了北京市不同排放源附近NH3浓度的时空变异及其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启示。结果表明:大气中NH3的年均浓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养殖场猪舍内(2479 μg m-3)和垃圾填埋场的原水调节池(2801 μg m-3)浓度最高;其次为养殖场粪水池边(205 μg m-3)和垃圾填埋场厌氧换热工房(198 μg m-3),而交通源附近的公路边(15.2 μg m-3)、垃圾填埋场办公区(11.1 μg m-3)和远郊农田(7.8 μg m-3)浓度相对最低。受垃圾组成,温度及降水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原水调节池的NH3浓度变化较大,最高浓度(137 μg m-3)和最低浓度(6581 μg m-3)相差达47倍以上。养殖场猪舍内NH3浓度受温度及窗户开闭的影响,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趋势,而猪舍外粪池边则相反。交通源附近由于受高浓度的颗粒物含量和温度影响,NH3浓度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规律。农田受施肥和温度的影响,也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 从大气浓度推断,单位面积猪舍和填埋场原水调节池NH3排放量远高于施肥农田,均为NH3的重要排放源。另外,我们还发现交通源附近(公路边)的NH3浓度几乎为远郊农田的两倍,提醒人们在关注机动车尾气造成NOX污染的同时,也应重视其NH3排放所致的大气污染,后者与机动车普遍安装的尾气后处理装置(三元催化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海藻龙须菜生长与光合作用耐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柳丽  邹定辉  刘露  邓亚运 《生态学报》2015,35(10):3267-3277
为探讨大气CO2升高和温室效应对龙须菜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在4种条件下培养龙须菜:1)对照组(390μL/L CO2+20℃),2)CO2升高组(700μL/L CO2+20℃),3)温度升高组(390μL/L CO2+24℃),4)温室效应组(700μL/L CO2+24℃),测定藻体生长和生化组分以及高温胁迫下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能利用效率(α)、光合速率(Pn)和呼吸速率(Rd)。结果表明,CO2升高、温度升高以及温室效应均促进龙须菜的生长,温室效应下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温室效应使龙须菜具较高的Pn和Rd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C)含量。高浓度CO2对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温使其上升;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不受CO2浓度和温度的影响。龙须菜Fv/Fm、α、Pn和Rd值,在32℃处理3 h后略有上升,在36℃处理3 h后下降,而在40℃处理20 min后降到极低水平。正常温度(20℃)生长的龙须菜最高耐受温度在32—36℃之间,而较高温(24℃)生长的龙须菜在36—40℃之间;生长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耐热性能的影响比CO2浓度的影响更大;而温室效应生长条件下的龙须菜光合作用表现出更突出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人Ⅹ型磷脂酶A2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完全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用以前适用于人胰型(IB 型) 磷脂酶A2 的稀释重折叠方法,并不能使它有效重折叠. 以初步纯化的包涵体为对象,发现溶液的温度、pH 值和蛋白质浓度对Ⅹ型磷脂酶A2 体外重折叠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对Ⅹ型磷脂酶A2 ,在高蛋白质浓度(1 g/L)下重折叠的影响,发现1 mol/L 的L-精氨酸能提高其重折叠效率达6倍多. L-精氨酸的结构类似物L-瓜氨酸对Ⅹ型磷脂酶A2 的重折叠有较弱的改善,而L-赖氨酸和L-精氨酸甲基酯则降低了Ⅹ型磷脂酶A2 的活性恢复. 结果表明,L-精氨酸对蛋白质重折叠的帮助作用,可能是通过精氨酸与折叠中间物的结合产生的,精氨酸的胍基和羧基都是必需的,其侧链胍基以其特殊的带电方式阻遏了重折叠过程中的积聚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人 Ⅹ型磷脂酶 A2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完全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 用以前适用于人胰型 (IB 型 ) 磷脂酶 A2 的稀释重折叠方法,并不能使它有效重折叠 . 以初步纯化的包涵体为对象,发现溶液的温度、 pH 值和蛋白质浓度对 Ⅹ 型磷脂酶 A2 体外重折叠有很大的影响 . 研究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对 Ⅹ 型磷脂酶 A2 ,在高蛋白质浓度 (1 g/L) 下重折叠的影响,发现 1 mol/L 的 L- 精氨酸能提高其重折叠效率达 6 倍多 . L- 精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L- 瓜氨酸对 Ⅹ 型磷脂酶 A2 的重折叠有较弱的改善,而 L- 赖氨酸和 L- 精氨酸甲基酯则降低了 Ⅹ 型磷脂酶 A2 的活性恢复 . 结果表明 , L- 精氨酸对蛋白质重折叠的帮助作用,可能是通过精氨酸与折叠中间物的结合产生的,精氨酸的胍基和羧基都是必需的,其侧链胍基以其特殊的带电方式阻遏了重折叠过程中的积聚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的反应 .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4年采集了黄河干流及西纳川等支流的水系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Cu、Zn、Pb、Cd、Cr、As和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研究了各元素的赋存形态,同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分别对黄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黄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总体符合全球页岩重金属元素丰度的基本趋势,但在部分人为污染较重的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差异;从浓度水平衡量,重金属的污染较轻;黄河水系沉积物中Cu、Zn、Cr和As主要以残渣态(B4)形式存在,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而Pb、Hg和Cd以活性较大的弱吸附态存在,可能具有相对较大的环境影响;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Pb、Cd和Hg具有相对较高的生态风险指数,尤其是Pb的潜在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