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东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广东松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广东曲江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广东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地理成分和种群年龄结构,为国家保护植物广东松的保育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3400 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37种,隶属于74科126属.群落中维管植物的数量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冬青科(Aquifoliaceae);优势种为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疏齿木荷(Schima remotiserrata)、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和五列木(Pentaphylax euryoides).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建群种广东松接近衰退种群阶段,而优势种疏齿木荷、猴头杜鹃和五列木等属于基本稳定种群,倒卵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obovatifolia)和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var.maki)的更新幼苗数量多,属于典型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2.
首次发现并描述了中国广东省的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常山属(Dichroa)一新种:广东常山(D.fistulosa)。该种具有空心的茎,这在常山属中是唯一的。该种与海南常山(D.mollissima)相似,但可以通过其叶上的毛被来区分。该种亦与菲律宾常山(D.philippinensis)相似,但其叶的形状及锯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广东蛇药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蛇药(湛江地区卫生局、中山医学院) [处方] 双眼龙(叶)75克鸡骨香(皮)100克田基黄(全用)120克细辛(全用)50克半边旗(全用)75克柚子叶50克坡散麻(叶或皮)50 龙胆草(根)50克独脚蓬(全枝)120克黑面神(叶)100克威灵仙(根)75克柏叶50克七星剑(叶)100克对面针(皮)120克风香叶75克大罗伞(皮及叶)50克山芝麻(叶)75克七子莲(根)115克薄荷(除根外均可用)50克半边莲(全草)75克老鸦胆(叶)50克山那檬(皮)100克  相似文献   

4.
广东已知毒蘑菇种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1种,隶属于45科16目。其中非雀形目鸟类74种(占49.01%),雀形目77种(50.99%);94种属东洋界种类(62.25%),42种属古北界种类(27.81%),15种属广布种(9.93%);留鸟88种(58.28%)、冬候鸟44种(29.14%)、夏候鸟15种(9.93%)、旅鸟和迷鸟4种(2.6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14.57%)。该保护区鸟类特色是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较大,猛禽资源和水鸟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6.
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和平县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8种植被型,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和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主要优势种为黧蒴(Castanopsis fiss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广东琼楠(Beilschmiedia fordi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铁椆(Cyclobalanopsis glauca)等。植被优势科、属的地理成分较复杂,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体现了中亚热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首次发现并描述了中国广东省的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常山属(Dichroa)一新种:广东常山(D.fistulosa)。该种具有空心的茎,这在常山属中是唯一的。该种与海南常山(D.mollissima)相似,但可以通过其叶上的毛被来区分。该种亦与菲律宾常山(D.philippinensis)相似,但其叶的形状及锯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饲养鳄蜥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半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观察及影像分析法对鳄蜥(Shinisaurss crocodilurus)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20种与鳄蜥求偶和交配有关的行为,其求偶和交配行为的一般模式为:(1)炫耀;(2)接近;(3)舔舐;(4)咬颈;(5)环抱;(6)交媾;(7)分离.该行为过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57.29±33.81)s、(15.57±1.59)8、(10.86±3.05)s、(169.28±31.99)s、(66.14±16.08)s、(2 417.14±229.30)s和(26.86±9.15)s.鳄蜥的婚配制度可能是多雄多雌的婚配制,其求偶和交配模式与其近缘类群相似.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94-698
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调查了广东省国兰虫害种类及其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广东为害国兰的节肢动物有:半翅目的牡蛎蚧Lepidosaphinae、褐软蜡蚧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和蚜虫Aphidae、缨翅目的兰花蓟马Dichromothrips corbetti (Priesner)、直翅目的Locustoidea、螽斯Tettigoniidae、鳞翅目的蓑蛾Psychidae以及软体动物蜗牛和蛞蝓等9种(类)有害生物,并对国兰虫害的为害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以期为国兰虫害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藤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白藜芦醇(1)、5,7-二羟基香豆素(2)、山奈酚(3)、二氢木犀草素(4)、槲皮素(5)、二氢槲皮素(6)、没食子酸(7)、杨梅素(8)、二氢杨梅素(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除化合物8和9,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云南热带、亚热带山地灌草丛植被特点及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灌草丛植被在云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广泛分布。这一植被类型主要由热带(或起源于热带)的禾草所组成,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禾草草层,其上散生少数乔、灌木。现已分出5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和17个群丛。5个植被亚型是:热性灌草丛、干热性灌草丛、暖热性灌草丛、暖温性灌草丛和温凉性灌草丛。其中干热性灌草丛可认为是“半热带草原”或“次生热带草原”。在长期演替中,5个灌草丛可分别向5个最后的气候顶极演替。在开发利用上,山地坡度大于20˚者可发展林业,小于20˚者可发展畜牧业及其他种植业。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或点)内,必须严格保护,并可开展一些重要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黄土地区不同森林植被1)类型的两组4个试验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6年(1988~1993)近70场暴雨洪水的实地观测,对次暴雨(是指一场降雨从开始到终止这一时段)产沙量同森林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含森林覆被率的5因子次暴雨产沙模型,进而对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分析。木家岭小流域和庙沟小流域相比,无林流域的产沙量比森林流域高33.4倍,森林的拦沙效益达到96.80%;木家岭流域和庙沟流域相比,少林流域比多林流域产沙量高4.3倍,森林的相对拦沙效益可达75.53%。同时通过黄土地区森林植被减沙作用的分析,提出了森林植被的拦沙量计算公式,据此可以求得不同降雨条件下,对比流域森林植被的拦沙量。  相似文献   

13.
江洪 《植物生态学报》1994,18(3):209-218
 本文应用DCA排序的方法进行了四川西北部和甘肃南部云冷杉林的梯度分析,建立了植物群落梯度环境解释的数学模型和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川西北甘南云冷杉林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生态梯度中最显著并起主导作用的是温度梯度和水分梯度。在水分梯度上,大致有这样的植被序列,由较湿的藓类和杜鹃冷杉及云杉林,中生性的箭竹冷杉林和云杉林,偏旱的高山栎冷杉林和云杉林;处于恢复中期的桦木林的生境也偏旱,但一般不如高山栎林。冷杉林比云杉林更趋于阴湿的生境。 在温度梯度上,呈现出灌木云杉林—桦木林—落阔冷杉林—高山栎云杉林—箭竹云杉林—箭竹红桦林—高山栎冷杉林—藓类红桦林—藓类云杉林—箭竹冷杉林—藓类云冷杉林—藓类冷杉林—小叶章云杉林—杜鹃冷杉林的排序。基本特征是:川西北和甘南的云杉林的温度需求高于冷杉林。川西北云冷杉林与甘南云冷杉林在DCA排序轴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川西北地区云冷杉林的海拔分布高于甘南地区,但是其纬度也低于甘南,故在温度条件上基本一致。在水分梯度上,川西北云冷杉林的湿度要稍大于甘南云冷杉林。利用植物地理分布的数学模型和有关的图、表,详细地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环境解释,并找出了主导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甘南云冷杉林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洪 《植物生态学报》1994,18(4):297-305
 本文应用DCA二维散点非等级制分类和TWINSPAN等级制分类的方法进行了四川西北部和甘肃南部云冷杉林的数量分类,共划分出15个群丛,分属于云杉、冷杉、高山栎和桦木四个群系,并分别讨论了各群丛的特征。用DCA二维散点的非等级制分类与TWINSPAN的等级制分类的方法对于云冷杉植物群落都产生了较好且一致的分类效果。通过TWINSPAN分类的研究,发现了对生境有指示意义的特征种和指示种,主要的植物种类有:圆叶菝契、网状小壁等(冷湿,指示藓类冷杉林和杜鹃冷杉林);小花拂子茅、箭炉樱等(冷旱,指示草类云杉林和箭竹云冷杉林);槭树、铁杉、沛阳花等(暖湿,指示落阔冷杉林和灌木云杉林等);罗氏异燕麦、华西矮卫茅、糙野青茅和狭叶柳兰等(暖旱,指示灌木云杉林和云冷杉疏林)。  相似文献   

15.
林下和林窗内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克隆生长和克隆形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绢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var. sericophylla)林窗和林下种群间的行为差异是完全由表型可塑性引起,还是局部分化的结果,将生长在北京东灵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窗和林下的绢毛匍匐委陵菜,进行生境间的交互移植-重植野外生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植物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和匍匐茎节间长度等克隆形态特征在两生境间无差异。两个来源的植株,其基株生物量、基株分株数和基株匍匐茎总长度等克隆生长特征在林下生境中都比在林窗生境中小,表现出显著的可塑性。所研究的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不同生境来源的实验植物间没有差异。绢毛匍匐委陵菜克隆形态特征和克隆生长特征及其可塑性在林下和林窗生境间没有发生局部分化,林窗为其较适生境,克隆生长特征的可塑性对绢毛匍匐委陵菜利用生境异质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测定分析了祁连山高寒草甸、山地森林和干草原土壤中微生物活性、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显示: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分别高60%和120%以上,干草原比高寒草甸中高40%以上(p<0.05)。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0~5 cm土层,森林比高寒草甸和干草原中分别高64%和111%以上,高寒草甸比干草原中高29%;5~15 cm土层,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分别高7%和191%以上,干草原比高寒草甸中高171% 以上(p<0.05)。森林和干草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比高寒草甸中高32%以上,0~5和5~15 cm土层,森林和干草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比例比高寒草甸中高150%以上(p<0.05)。就土壤微生物活性,0~5和5~15 cm土层,森林和高寒草甸比干草原中高26%以上;15~35 cm土层,森林比干草原和高寒草甸中高28%以上 (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比例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比例呈现正相关(r2>0.30,p<0.000 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比例、微生物活性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比例、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湿度呈正相关。说明祁连山3种生态系统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受气候要素、植被、有机碳、pH值和湿度等因素 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红油漆标记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壤塘林业局二林场亚高山采伐迹地和云杉(Picea)原始林中的6种藓类近一个生长季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结合原地同时进行的微气候观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藓类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度。这6种藓类中,有5种在原始林和采伐迹地都出现,只有绢藓(Entodon conncinus)仅在采伐迹地出现。不同物种和不同生境条件下藓类的生长速率都不相同。塔藓(Hylocomium splendens)的茎生长速率最大,而阿萨姆曲尾藓(Dicranum assamicum)生长速率最小。生境对塔藓、阿萨姆曲尾藓和细叶羽藓(Thuidium lepidoziaceum)的生长速率影响很大,它们在林内比在采伐迹地生长快。锦丝藓(Actinothuidium hookeri)和垂枝藓(Rhytidiadelphus triquetrus)的生长速率中等并且对生境不敏感。据此可以将藓类分成生境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微气候5~7月分析显示林内比采伐迹地的辐射通量低,并且更为干燥。但是早上林内的蒸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一直比采伐迹地低。林内较低的蒸汽压亏缺和较低的辐射通量使其成为更有利于藓类的生长场所。对于那些生境类型不敏感的藓类,微地形的效应也许抵消了这种大生境的效应。藓类的生理生态特征如变水(Poikilohydry)特征等对其在严酷气候条件下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同积温一样,藓类的生长速率同样可以指示生境的适宜度, 因为其生长和蒸汽压亏缺紧密相关,是温度和湿度的函数,而这两个因素对于川西亚高山地区森林人工更新时幼苗的建植极为关键。因此藓类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指示适宜植树生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云南若干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 X.滇东南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文山、红河等地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用不同方法分离高温、中温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的方法进行鉴定。滇东南地区的土壤放线菌种类丰富,分离到了13个菌属,稀有放线菌的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原始森林中的放线菌种属最丰富。本文对该地区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利  周光达  张艳秋 《植物研究》2003,23(3):353-355
运用景观生态学格局的分析方法,对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带典型的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关系,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Pith to bark specific gravity (SG) trends were investigated in 18 tropical dry forest and six montane rain forest tree species of Costa Rica. Eleven dry forest speci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SG with distance from pith. The increases ranged from 20–80%; the greatest changes were exhibited by species which are known to occur in tropical wet as well as tropical dry forests. The other seven species showed no change in SG with distance from pith. Of the montane forest species, one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20%, and three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ranging from 20–40%. Two species exhibited no change in SG. Comparison of these changes with trends found in tropical wet forest and temperate forest suggests that the increase in SG with size is most common in tropical wet forest, least common in temperate forest, and intermediate in tropical dry and montane fo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