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根据花序的概念要求,试制了一套花序模型。因能组装变换,故使学生对几种花序的异同点有深刻印象。花序模型分别由花、花柄、花轴组成,由于花的位置、花柄有无及花轴长短不同,组成了不同的花序。花序的制做过程如下: 花直径1.5厘米的木质小球21个,各钉去帽小钉一个,以便入花柄或花轴。花柄长3厘米,粗1厘米的木质小圆棒21根。一端的截面向内凹陷(利于接花时吻合)并钻一个钉孔,另一端的截面为内弧形(利于与花轴吻合)并钉无帽小钉一个。  相似文献   

2.
花序的概念和特点,是初中一年级生物课“花的种类”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花序的概念和特点,笔者设计制作出“可变换花序模型”,现介绍如下:该模型用颜色鲜艳的红布做成若干朵“花”,固定在短细塑料棒末端,塑料棒代表“花柄”。另用泡沫塑料整理成若干条粗细不一的园柱体,在其上粘上一层胶纸,园柱体代表“花轴”,在“花轴”上钻出一些小孔。上课时,按如下方法操作,便可表示6种花序。1)将带有细铁丝的塑料棒插在“花轴”上,则成为总状花序模型。2)将每朵花的“花柄”全部插入“花轴”内,则成…  相似文献   

3.
王永健  方兴  钟章成 《生态学报》2010,30(17):4628-4635
通过对毛竹林(Bamboo forest,BF)与林缘旷地(Open area of forest edge,OAFE)两类生境蝴蝶花自然种群花部与果实(种子)特征及降雨干扰影响的研究,探讨不同生境中蝴蝶花花部特征适应性及有性各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竹林生境相对于林缘旷地生境,蝴蝶花单花花冠的长、宽较大,子房、花部(除花柄)及单花总生物量较小,比花柄长较大;两类生境蝴蝶花花柄生物量与子房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两类生境该直线回归的总体斜率间(F=18.420,P0.001)及总体截距间(F=3791.7,P0.001)均具有显著差异,竹林生境花柄生物量随子房生物量增大而增大的程度更强。竹林生境的蝴蝶花侧花花冠长与宽最高,竹林生境顶花次之,林缘旷地顶花与林缘旷地侧花最低;花部(除花柄)与全花重都表现为林缘旷地侧花最高,林缘旷地顶花次之,竹林侧花与竹林顶花最低。比花柄长随竹林侧花与竹林顶花-林缘旷地侧花-林缘旷地顶花依次降低;竹林顶花的花柄比率最高,竹林侧花与林缘旷地侧花最低。(2)林缘旷地生境中蝴蝶花的每花序花数、花序结果百分率、单花结果百分率、每结果花序果实数、每结果花序果实重与种子重及花期内每花序掉落花数都高于竹林生境。(3)林缘旷地生境大雨干扰的4个时段花朵掉落数显著高于竹林环境(P0.01)。不同生境花部形态结构特征表明其自身的生境适应性,林缘旷地生境蝴蝶花为抵御干扰及为获得有性繁殖成功,有性组分的投入更高。  相似文献   

4.
叶上开花     
自然界中绿色开花植物有二三十万种,通常它们开花的地方是在枝上,或者植物的主干上。但也有极少数的植物在叶子表面上开花,叫“叶上花。”山茱萸科青英叶属(世界有8种,我国产5种),百部科的百部以及产于日本的筏花,都是叶上开花的著名例子。它们的花或几朵威伞形簇生在叶的中脉上或单朵生在叶子中脉上。这些植物的花为何会长在叶上呢?原来,这是它们的花序轴或花柄与叶柄及叶片的中脉愈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学标记的方法,对来源于内蒙古7个不同生态区的49份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野生材料进行了花性状变异分析。对花萼长、花萼直径等12个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扁蓿豆材料间花性状的变异系数幅度最大的为花序长,其变异系数高达79.12%,变异幅度最小的为花萼直径, 其变异系数为3.82%;主成分分析表明,花性状中前7个主成分反应了总信息量的85.465%, 花序长、花序轴长、花冠长度、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花色和小花柄长等7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花性状间多数呈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例如:花序结荚数与花序种子数差异极显著,为0.811,呈显著正相关,而花序轴长和小花柄长差异极显著,呈显著负相关,为-0.340;聚类分析将49份材料分为6类, 花性状变异性相同或地理来源相同与相近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一起。说明:扁蓿豆材料间的花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初中《植物学》教学中,结合被子植物分科的教学,组织学生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采集压制了一部分被子植物花的结构粘贴标本。它是一种比较生动的直观教具,现介绍如下: 在植物开花季节,组织学生采集植物的完整花朵(单生花或较大的花)或花序(组成花序的小型花),装入采集箱,同时给标本挂上注明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项的标签。带回来后,用尖头镊子把花的各部分分解开(离瓣花类的)或用刀片解剖开(合瓣花类的),同种花要多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形态观察对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Hemsl.)Hutch.)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的形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花芽外部形态与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香港四照花的花芽分化开始于7月上旬,到9月底完成,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8个时期: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雌蕊雄蕊形成期。与之对应的外部形态变化为:混合芽闭合,混合芽基部膨大,新叶展开露出圆形花序,花柄初现,花序膨大,花序表面小花突起,花柄伸长至4~6 mm,花序表面小花轮廓明显。香港四照花花芽外部形态能直观地反映出内部结构变化,可根据花芽外部形态特征推测花芽分化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香港四照花花期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刊1955年第6期登载了蔡以欣同志的大白菜和甘蓝的花序嫁接试验。作者於1953年春在宜兴農校二年级下学期也曾进行花序嫁接的试验,惟选用之材料及结果则不同。十字花科植物的花轴其构造和一般双子叶草本植物的茎相同,因此嫁接是完全可能的。本试验以瓢儿白作接穗,小油菜作砧木分三种方式嫁接:一种是接穗瓢儿白的花轴不带抱茎叶,嫁接後将砧木小油菜的基部的花芽随时摘去使砧木所制造的养料集中的输送给接穗;一种是接穗瓢儿白之花轴不带抱茎叶,但嫁接後並不摘除砧木之花芽;另一种是接穗瓢儿白之花轴  相似文献   

9.
通过花序标记、形态解剖及放蜂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爱玉子雌、雄花序中花的形态特征,以及花发育与小蜂传粉(或产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前期、雌花期的瘿花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变化,而雌花的花柱与柱头连成长鞭状,在雌前期呈直立管状,进入雌花期后呈弯曲的S形;在榕小蜂进入花序传粉或产卵5 d后,雌花和瘿花的柱头变黄,花柱开始脱水;在榕小蜂传粉或产卵10 d后,雌花和瘿花花梗伸长,花明显分层,胚迅速发育,子房饱满,花柱和柱头明显萎蔫。传粉小蜂在花序腔内的存活时长不超过3 d。本研究为揭示榕-蜂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为忍冬科半常绿缠绕藤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因秋末虽老叶枯落,但叶腋间又簇生新叶,隆冬不凋,故又名“忍冬”。单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全缘;花两性,总花梗单生上部叶腋;苞片叶状,花成对,花冠唇形先白色后转金黄色,故名“金银花”。花香幽雅...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8,38(8):969-972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相似文献   

12.
来源于开花植株的外植体(如花柄、花序轴等)具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直接分化花芽的能力,这一现象已在数十种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得到证实。但是,这种成花能力能否保留在由这些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之中?已有报道在风信子、布罗瓦利亚花、石龙芮、大蒜、矮通泉草等值物的愈伤组织中得到无  相似文献   

13.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4,34(2):145-147
描述了自四川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一新种,叉角翠雀花。此新种的萼片具叉状角状突起而与弯距翠雀花有亲缘关系,但其叶片3深裂,下面无毛,花3~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白色短柔毛,无腺毛,萼距稍向下弯曲,花瓣不2裂,而与弯距翠雀花相区别。  相似文献   

14.
胡杨、灰叶胡杨花空间分布及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不同居群的胡杨、灰叶胡杨花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胡杨还是灰叶胡杨,其雄树的树高、最低花位、集花区下限、集花区上限、最高花位皆低于雌树,并且雌株与雄株的花序分布范围亦有着较大的重叠区域。在树体上,雄花序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部,上部次之,下部最少;雌花序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上部,中部次之,下部最少。胡杨的单株花序量、花朵花药数、花药花粉量和花序花粉量均小于灰叶胡杨,而花序花朵数胡杨雄树的小于灰叶胡杨,雌树的大于灰叶胡杨。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居群胡杨的单株花序量、花序花朵数与花药花粉量是相对稳定的,而灰叶胡杨仅雄树的单株花序量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甜菜树属(中国山柚子科新纪录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乔木;小枝无毛。单叶互生,革质或肉质,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具乳头状小突起,微被毛;花序多着生在主干上,少数着生在小枝上或小枝上部的叶腋;花4(-5);雄花单1或3—5簇生于苞片腋;花丝短,贴生于花被片基部;花药较大;花盘肉质微裂,类似退化的子房;雌花平生于苞腋,有时3—5簇生,具短梗。核果椭圆形,长卵形或倒卵形,长2.3—4厘米,果皮薄,厚1.5  相似文献   

16.
Wang ZJ  Li GC  Peng YQ  Yang DR 《动物学研究》2012,33(2):182-186
在雌雄同株榕树榕果内,除传粉榕小蜂外,还寄生着很多种类的非传粉榕小蜂。为弄清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在榕果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西双版纳地区的垂叶榕和高榕及与之相关的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种类小蜂所在瘿花花梗长度差异。结果表明:(1)在高榕中,Eupristinasp.所在瘿花花梗平均长度最长,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altissima所在瘿花花梗长度次之。Micranisa ralianga、Sycobiasp.和Sycoscaptersp.2所在瘿花花梗长度无显著差异。Sycobiasp.、M.ralianga以及Sycoscaptersp.2所在瘿花花梗长度范围要窄于传粉榕小蜂所在瘿花花梗长度范围。这都说明这三种果外产卵非传粉榕小蜂与传粉榕在空间生态位上存在部分的分离。(2)在垂叶榕中,Eupristina koningsbergeri可以分布在从最外层到内层的瘿花,而大多数Walkerellasp.都集中在靠近果壁的瘿花内,表明两者也存在部分空间生态位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花的向日性是一种花部运动的行为,通过花梗的弯曲或转动使花冠或花序能够追踪太阳,从而有效改善花内或花序温度,有利于吸引传粉者和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花的向日性是高山植物热量适应行为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花的向日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花部运动对植物雌雄功能的影响.而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运动机制和进化过程的认识仍存在着许多疑问,如植物是如何平衡向日增温和蒸腾失水,花的哪些部位对追踪太阳起主导作用等.主要概述了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的花向日性生物学特性、运动行为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并结合作者已开展的工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花的向日运动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庙台械的花序为有限花序,由一顶花和6—9枝侧花枝组成,属圆锥状聚伞花序。一个花序共有14—29朵花,包括两性花、雄花和无性花三类花。根据花在花序上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三级。7月初,花序原基形成,在花序轴伸长的同时,侧面形成侧花枝轴原基。花序的顶花最早进行个体发育,随后是侧花枝顶花;侧花枝上同一级花的发育顺序则是从花序的下面向上进行。花器官发生时,花萼原基最先形成,然后是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兰科羊耳蒜属一新记录种——秀雅羊耳蒜(Liparis elegans Lindl.),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本种与近缘种细茎羊耳蒜(L.condylobulbon Rchb.f.)和L.parviflora(Blume)Lindley的区别是:卵状假鳞茎较短,花序直立,花不倒置,花梗和子房较短等。  相似文献   

20.
被子植物最原始的花序类型,认为是具叶的聚伞花序。在木兰科 Magnoliaceae,Winteraceae,香荔枝科 Annonac-eae,五桠果科 Dilleniaceae,毛莨科 Ranunculaceae,罂粟科 Papaveraceae 和 (?)薇科 Rosaceae 等一些较原始科中例子可以说明,甚至它们的单生花也属一种衍生状况。从毛茛科 Ranuncula(?),罂粟科,蔷薇科,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夹竹桃科 Apocynaceae,桔梗科 Campanulales 和(?)科 Violaceae 的实例证明,有限花序比无限花序愿始。从实例中可看到花序减化和扩大的两种趋势。在菊科和禾本科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形式和互交错发生,形成复合花序的复杂类型。花序的个体发育,与枝顶端从营养状态特有的组织学和生理学性质,转变到生殖校顶端有的不同性质有关。如果这种转变与花附属器官原基的分化同时发生或紧跟在其后发生,那就形成一朵单花,或一个简单的具叶的聚(?)花序。在具有非常复杂花序的植物中,如菊科的头状花序和禾本科的圆锥花序,是在各花原基分化之前转变的。此外,形成复杂花序(包括与营养叶强烈地分化的苞片)的生殖顶端,比形成较简单、分化程度较小的花序的营养顶端,其分化更为强烈。与营养枝有关的花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枝顶端从营养状态到生殖状态转变的缓急度。花序的形状与生殖顶端原基中有丝分裂的方向有关。无限花序起源于有限花序,常分两步进行,即减化继之以扩大。这些步骤受交替选择的支配:第一,由于对较短的生长期的反应,生殖周期就缩短;第二,由于对选择更适宜环境的反应,使种子的产量增加。当生殖周期较长时,能伸长的总状花序就富有适应性,不过生长条件不是最好的,如低光照,缺少矿物质或其他限制。具重复合(?)分枝的花序,对于外界环境的反应,有高度的灵活性,故能很好地适应于那些逐年生长季节波动很大的区域。花序的演化很好地说明了演化趋势的两个普遍特性,即结构的保守性以及沿最小阻力线发生的适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