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55年麦秆蝇发生及为害的情况 1.种类 根据内蒙农业干部及我们的观察,在内蒙麦秆蝇已发现的有两种,一种是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inn.),另一种经详细从形态和化蛹地位等观察与田夫所指的“小麦蝇”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麦秆蝇在内蒙西部各产麦地区,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以往为害,只是在小麦成熟期发现受害的白穗,从未有如1955年情况严重,有许多小麦,因生长衰退,根本就没有抽出穗来。据观察麦秆蝇对寄主的选择性很强,同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缘麦秆蝇Meromyza saltorix(L.)在黄河流域的晋南冬小麦地区发生历史很久,解放前没有记载。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于1955年进行调查与研究,历时三年,摸到了一些规律佳,找到了一些防治方法,通过生产实践应用证明,用改进和提高耕作栽培技术,是消灭缘麦秆蝇的好途径。害虫学名是请谢蕴贞先生鉴定,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评价的方法研究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种衣剂对麦田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 F.和麦秆蝇Meromyza saltatrix L.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麦田宽背金针虫、麦秆蝇的防虫效果分别为71.43%-86.27%、55.35%-74.65%,以每10 kg种子80 g药剂处理防效最好;处理区小麦产量明显增加,增产率最高为15.87%。该三元复合种衣剂在防治小麦病虫害中具大面积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受麦秆蝇为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麦秆蝇对产卵植株有严格的选择性。抗虫品种的主要生育和形态特性是成熟早,尤其是前期生长快以及叶片基部窄、叶面茸毛长而密。本项工作从1960年开始,在内蒙西部前国营中滩农场进行。在当地,土壤盐渍化和锈病的危害也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因此,选育新品种的目标除高产及抗麦秆蝇外,还要求能耐盐碱和抗锈。从当时掌握的品种材料中,选丰产、抗锈、不倒伏的为亲本的一方。以抗麦秆蝇、耐盐碱的为亲本的另一方,进行杂交选育。1967年从自育品种中,选出了“6407”和“6410”两个品种应用于生产。1974年又出圃5个新品种。根据联合田间小区试验及大田生产的比较,“6410”较当地主要农家品种“小洋白”及主要推广品种“白欧柔”产量都高。选育的新品种都能抗麦秆蝇、耐盐碱、耐锈,在当地盐碱化较重、较瘠薄的土地上,表现出丰产的性能,缺点是抗倒伏能力还不强。已从1974年开始与一些新引进的矮秆品种杂交,以期选育出更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麦秆蝇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陕西关中地区每年发生4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幼虫在麦苗幼茎内越冬。寄主以小麦为主,大麦为次。每年秋苗期和春季拔节至孕穗期两次为害小麦。麦收后以落粒自生麦苗为夏季寄主。成虫羽化在早晨6—8时盛;羽化后取食补充性营养;苗期产卵在芽鞘上、拔节后在顶端第2、3叶基为多。幼由在苗期和拔节期入侵率高,孕穗期为次,抽穗以后不能入侵,在不同生育期植株上,入侵后表现害状不同。麦秆蝇的为害程度与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早播小麦秋苗期受害重,晚播小麦在春季受害重;合理灌水、密植受害轻:施肥充足、土壤肥沃、生长良好的小麦受害轻。成虫发生期是药剂防治的良好时期。γ666粉剂、烟剂、液剂杀成虫均良好,E605既能杀成虫又具一定的杀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倒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是小麦高产的一个严重障碍。关于倒伏的原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一般倒伏多发生在齐穗至灌浆阶段,但在生产实践中部分田块的倒伏会于抽穗前20多天发生。倒伏时期不同,减产的程度及原因亦不尽相同。以往关于不同时期倒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小麦干物  相似文献   

8.
杨益众 《昆虫知识》1992,29(2):73-75
<正>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一般发生年份损失产量5~10%,大发生年份可超过30%。1984年全国农作物病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小麦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在黑龙江省31个县、市进行的多年小麦农业生态联合试验,并运用双重组合设计〔1〕原理进行模型挂接,建立了黑龙江省小麦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降水、土壤肥力及农肥、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模型对小麦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植物的碳氮代谢过程,从而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综述了小麦光合产物形成、叶片蔗糖合成、茎鞘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合成与降解、籽粒淀粉合成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指出了小麦灌浆期温度超过30 ℃后粒重和产量将会降低。小麦品质主要由胚乳中面筋蛋白的特性决定,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含量、组分等方面分析了其与灌浆期温度的关系,根据面筋蛋白特性的变化,认为高温胁迫对小麦烘烤品质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加重小麦灌浆期的高温危害,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中将要出现的3个热点问题:1)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协同作用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小麦耐热性的生理机制及其栽培调控措施,3)筛选小麦耐热基因及选育耐热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倒春寒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小麦低温灾害事件频发,尤其是拔节-孕穗期的倒春寒灾害已成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小麦倒春寒灾害的发生特点(鉴定与分级、时空特征),倒春寒对小麦生理特性(叶片、茎秆、穗部、根系)和产量、质量的影响,总结了抗倒春寒小麦育种、倒春寒危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灾害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小麦抗倒春寒遗传基础、倒春寒危害小麦评价体系和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抗倒春寒小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栽培调控新措施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高籽粒品质和产量是当前国内小麦生产的核心。小麦品质和产量取决于基因型、生态环境 (如土壤肥力等 )和栽培技术(尤其是养分管理技术 )。长期肥料试验是研究养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有效手段 ,迄今 ,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报道很多 ,但对籽粒品质的影响报道很少。在 2 0 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肥主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显著作用 ,而对大部分品质指标无影响 ;无机肥处理主效应及有机无机肥交互效应对籽粒产量和大部分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提高了小麦大部分品质性状 ,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 ,但不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改善。进一步分析了土壤肥力及磷钾肥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2年在麦红吸浆虫发生田对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套袋保护,明确了小麦抽穗期为麦红吸浆虫侵害的敏感期。采用生态位重叠率的计算方法,统计2012—2013年不同品种的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发生期的同步性,结果表明,同步性越高,产量损失越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品种抽穗期的成虫累计发生量与产量损失有显著的相关性。成虫发生期与抽穗期同步或吻合导致小麦受害而不是扬花期,所以在缺乏抗虫品种的情况下,应采取抽穗期化学保护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提升小麦总产量是保证民生问题的关键。如何能增加小麦高产、超高产的收获产量,这需要在小麦栽培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本文便针对于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小麦的耗水特性与抗旱增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根据1981—1982年,作者在陕西省蒲城县建立了33个试验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整个生活期的耗水量界于303—476mm之间,每亩产量约为45—333公斤,水分利用效率为0.38—1.15。说明了小麦产量与耗水量或水分利用效率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这又和小麦早春再生长以前的幼苗生长率之间成正相关。在非灌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与产量显著地依赖于雨季保存在根层的土壤有效水。为了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提高旱地小麦生产力,本文介绍了能够促使小麦的根茎向较深的土层发展的措施,以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花粉通量测定新技术,于1992~1994年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传粉期间,应用库尔式收集仪收集和测定空气中的花粉,记录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小麦、玉米产量与它们最大传粉期空气中花粉浓度的相对应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试图建立禹城实验区小麦和玉米产量预报图式。  相似文献   

17.
高产小麦旗叶细胞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小麦旗叶结构与产量的关系.通过时四个品种小麦旗叶进行离析、显微观察、拍照、数据统计,并计算出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分别作了同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气孔面积、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环数的期望同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并建立了同产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小麦叶片光捕获效率的高低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改善小麦叶片光捕获效率的一些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提升粮食总产量就成为基础中的基础问题。小麦产量占有粮食总产量的重要比例,保证小麦产量,也就成为粮食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小麦生长期中,病虫害往往是威胁小麦生长,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如何防治病虫害是保证粮食产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花粉通量测定新技术,于1992-1994上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传粉期间,应用库尔式收集仪收集和测定空气中的花粉,记录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小麦、主米产量与它们最大传粉期空气中花粉浓度的相对应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试图建立禹城实验区小麦和玉米产量预报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