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花粉通量测定新技术,于1992-1994上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传粉期间,应用库尔式收集仪收集和测定空气中的花粉,记录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小麦、主米产量与它们最大传粉期空气中花粉浓度的相对应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试图建立禹城实验区小麦和玉米产量预报图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花粉分析预报板栗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1996年河北省迁安县蔡园乡大气中板栗花粉散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年份板栗花期有早有晚,大气中的花粉浓度变化悬殊;大气中板栗花粉浓度受花期气温和盛花末期前降水影响较大,受日照影响较小;盛花期花粉浓度与板栗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98~0.999;根据两年相关关系建立的预报模式对第三年产量进行了预报,预报期比收获期提前2个月,预报结果最大误差5.7%,最小误差1.13%;多数误差均低于4%;运用花粉分析预报板栗和其它果品及农作物产量是一种投入少、预报期早、预报精度高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阴山山脉东段花粉通量及其与表土花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山山脉东段蛮汉山和大青山山顶草甸、桦木林、虎榛子灌丛、人工油松林及杂草草原5个植被类型花粉通量与表土花粉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及同一植被类型不同样点花粉通量和花粉浓度差异明显,捕捉器样品花粉源区面积小于表土样品,能较好地反映样品点周围植被组成,但受虫媒植物和局地植物花粉影响,与表土样品花粉组合差异明显;表土样品中松属、桦属、蒿属及藜科花粉含量多高于捕捉器样品,表明这些花粉不仅易于传播,而且在表土中具有较强的保存能力;禾本科花粉具低代表性,花粉保存能力较低.地层花粉分析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不同幅宽套作对种群生态关系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李萍萍陈欣(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210014)InfluenceofDiferentBedWidthonthe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andYieldinRelayCropp...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与旗叶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减数分裂是形成性细胞时所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染色体经过一次复制,细胞连续两次分裂.结果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母细胞的一半,由2n变为n。通过配子结合,染色体又恢复到2n。这样保证了有性生殖时染色体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生物上下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单倍体技术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的单倍体幼胚,经离体培养一个世代即可获得纯系。在陕西杨凌地区,1月27日-2月7日室内分期点播多类型玉米,3月1日移栽入大棚中,从4月中旬开始便可获得持续的多类型玉米花粉。小麦散粉前3-5d授粉,12h和36h后用250mg·L^-1 2,4-D处理后的得胚率最高(18.2%)。用1/2MS+0.2mg·L^-1 IAA+0.2mg·L^-1 6-BAP+2%蔗糖+7.5g·L^-1琼脂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效果最好,平均幼苗产生率为92.15%。授粉100朵小花可以获得大约16个单倍体幼苗。  相似文献   

7.
玉米花粉体外萌发方法改进及其对花粉介导转基因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发明, 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21152.9)。在该专利的基础上, 针对玉米(Zea mays)花粉取样、保存和处理条件等因素对其体外萌发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了改进玉米花粉体外萌发实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时期对开花的玉米进行花粉培养时所需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 确定了玉米花粉的保存时间、条件及其对超声波处理后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以提高该转化方法中花粉的活力, 并进一步验证了该转基因方法的可靠性; 讨论了玉米花粉体外萌发的操作技巧和各因子的参数, 对提高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江 《生命世界》1993,(3):10-11
1992年3月,北京市顺义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刘季从香港引进美国O.E.I公司生产最新有机腐殖酸液肥高美施(UA-102)1000公斤,在全县19个试点8000亩小麦田里,进行试验示范.经过2个多月的观察、考种,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小麦是须根作物.由种子根(又称初生根)和节根(又称次生根)组成.在通常情况下,种子根有3-7条.节  相似文献   

9.
玉米花粉肌动蛋白与兔骨骼肌肌动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倍性小麦和玉米不同群体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Zenkteler等[1]首先报道了小麦×玉米受精现象以来,许多学者对六倍体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单倍体的普通小麦,并筛选到一些杂交亲和性较高的亲本材料[2]。但四倍体小麦与玉米杂交研究报道较少。ODonoughue等用四倍体小麦与玉米杂交获得单倍体胚[3]。随后,Amrani等[4]和孙敬三等[5]利用这一方法相继获得四倍体小麦的单倍体苗。本文报道了不同倍性的小麦基因型与玉米不同群体杂交对诱导小麦单倍体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亲本材料用作母本的二倍体小麦有一粒小麦(…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粉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小麦花粉无性系,已继代培养了两年零一个月共27代,目前仍具有分化能力。继代分化固体培养基以:MS附加NAA0.6毫升/升+KT0.2毫克/升为最好。较好的恢复再生培养基为MS液体培养基附加2.4-D 0.6毫克/升+NAA0.2毫克/升+6-BA 2毫克/升+CH500毫克/升予处理三天后转入附加2.4—D0.6毫克/升+KT 2毫克/升+CH 500毫克/升的MS固体培养基,培养十八天后,丧失分化能力已达八个月之久的愈伤组织又恢复了再生能力,分化出植株。通过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小麦花粉愈伤组织无性系,分化成小植株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胚状体长成小植株;二是由特化的表层细胞经多次分裂后发育成芽苗。胚性细胞发生于愈伤组织的表皮层和表皮附近的细胞层,有的也可在内层已衰老的细胞中产生。胚状体与芽的区别特征是:胚状体具有两极性,两极间有维管组织相连接;芽具有单极性,芽端的维管组织与愈伤组织内维管组织相连接。  相似文献   

13.
玉米幼胚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长期继代能力和再生植株能力,常被用于构建转基因受体系统。然而基因型是制约玉米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幼胚培养能力关系到其遗传转化研究的结果[1]。  相似文献   

14.
样本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样本容量和样本的数据结构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样本容量较小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为不相关;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有由不相关,到Y=axe~bx(a>0,b<0),Y=ax~be~cx(a、b>0,c<0)相关的变化趋势.(2)当样本的数据结构较差时,需较大样本容量,才能真实反映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K-77(2)不育花粉内壁比保持系厚将近一倍。在保持系花粉内壁中,有径向排列的、断断续续的、着色深的管状结构。而不育花粉内壁中则没有管状结构,且在不育花粉内壁中形成许多小泡。在花粉粒后期,往往在Z层与内壁连接处断开。推测,由于花粉内壁结构被破坏,影响了正常的营养运输和萌发所需酶的合成而抑制花粉发育。  相似文献   

16.
鹅掌楸属花粉的超微结构研究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相似文献   

17.
汞对玉米、小麦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ppm Hg~#对玉米、小麦幼苗生长具一定的刺激作用,而10ppm Hg~#则抑制幼苗生长。Hg~#对两种作物根系生长有不同的生理效应,而对玉米、小麦根系过氧化物酶影响表现为谱带减少或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18.
山茶科花粉超微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分布于亚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山茶科17属约50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本科花粉为3孔沟或3孔沟,近扁球至近球形,少数近长球形。大小从13 ̄50μm×55.3μm。表面纹饰可分为皱波状,颗粒状,疣状,钝刺状,网状,穴网状及近乎光滑等类型。在皱波状纹饰中,其皱脊的组成分子可分为颗粒,念珠状结构。外臂为具复盖-柱状层结构,复盖层-穿孔或不穿孔。其复盖层、柱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岩梧桐属Wightia Wall.花粉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与紫葳科和玄参科部分属种作了详尽的比较。结果认为,从花粉的大小等级、萌发孔特征、外壁内外层比例等看,岩梧桐属花粉与玄参科的花粉更类似,而与紫葳科的相距较大。孢粉学支持把岩梧桐属置于玄参科。该属的国产种,根据花粉的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的差异划分为两个种较为合理和自然,不该合并为一个种。  相似文献   

20.
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叶片的渗透调节与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渗透势与水势为线性关系,水势每变动一个单位,渗透势变动0.71—0.93个单位;渗透势与相对含水量的对数化关系为两条直线组成的一条折线,第一条直线渗透势的下降完全由渗透调节引起;第二条直线渗透势下降主要是细胞失水浓缩的结果。渗透调节能力为:秦麦3号>昌乐5号>山农587>济南13>烟农15>鲁麦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