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人类遗传研究部门从浦和市出土的约6千年前绳文时代前期人骨中,提取了遗传基因断片,与现代人资料对比,发现有1例与东南亚系的某人的基因断片完全相同。从骨中提取遗传基因比较困难。这项成就在世界尚属罕见。研究人员从5具人骨中提取了遗传基因,在约1克的骨片上加入盐酸,从这些骨骼样品中溶解出入的线粒体细胞内的小器官的遗传基因,并通过其他酶进  相似文献   

2.
质粒的简介     
<正> 一、细菌染色体 原核细胞如一般称为细菌的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虽然有核样物质存在,但不象真核细胞(高等生物细胞)那样,在核与细胞质之间存在着清楚的核膜。另外,真核细胞在分裂时,出现由DNA遗传基因凝缩而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染色体。而原核细胞则看不到类似结构。但在原核细胞中可以看到链状排列的基因连锁,如大肠菌、沙门氏菌、枯草菌等就存在着单一的环状连锁。近来,随着核酸技术的发展,已证明这种DNA是一个环状分子。遗传基因的排列和DNA的构造相对应。在真核细胞的形态学研究中,已经发现了遗传基因的排列与染色体横的构造相对应。因此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骨组织是一个新陈代谢很活跃的组织,它贯穿了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从儿童到发育成熟,骨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身体各部分的骨骼生长发育的速度也不相同。骨的生长发育速度取决于骨骺板软骨细胞增殖的速度,它又受原始软骨细胞的素质、遗传基因、周身营养状态、维生素、内分泌、矿物质代谢、肾功能状态、应力、血液循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十九世纪中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工作开始,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在遗传基因信息传递上,遗传学工作者只发现了3条规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和摩尔根等人发现的连锁交换律。此外,再没有人发现具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受精卵是一个胚性细胞,在这个细胞中具有一整套来自双亲的遗传基因,当受精卵进行分裂时,染色体进行复制,分成为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含有和受精卵同样的遗传基因。这样不断分裂形成了千百万个子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分裂过程不仅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且各部位的细胞进行分化,产生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最后形成完整的植物体。因此,从理论上讲,无论哪一个器官和组织的细胞,都应该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全能性,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TNF)能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作为很有希望的抗癌药,近年来开始受到注目。TNF分为巨噬细胞产生的 TNF-α和淋巴球产生的 TNF-β两种。TNF-β也曾称淋巴细胞毒素。最近,从白血病患者中观察到骨异常和血钙过多症。因此,开始注意到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因子同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联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 Bertolini 等发现,TNF-α和 TNF-β在体外实验中有抑制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通报》2013,(7):62-62
骨细胞是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骨细胞不仅形成骨骼,还控制着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骨代谢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构成了骨代谢的主要环节。在骨组织的众多生长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骨生长的诱导因子,其骨诱导能力也最强。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后,该文主要从在体运动干预和离体机械载荷两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运动和机械载荷通过作用于BMP影响骨代谢的状况,发现运动可以增强BMP的表达,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同时,也强调了运动和BMP对骨代谢影响的关系,发现有效的成骨分化高度依赖生长因子信号和机械载荷刺激。BMP在将机械载荷转换为生物化学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生物遗传基因的分子机理以来,DNA检测技术就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DNA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农业、轻工业、医药、法医、考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核基质网架蛋白可能是细胞凋亡中先于DNA的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前言细胞凋亡是一种由遗传基因编码的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 ,是由Kerr等[1] 人于 1 972年首先描述的。起初 ,人们所注重的是凋亡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改变。研究发现 ,在凋亡中染色质逐渐群集 ,进一步在广泛的区域内凝聚并显示边缘化特征。这些凝聚成分起初是贴近核膜的 ,然后在核的端部形成明显分界的杯状结构 ,并最终形成凋亡小体。长期以来这些特征性变化一直被作为细胞发生凋亡的主要指标。而随后在凋亡细胞中特征性梯形分布DNA片段的发现曾一度使人们认为找到了一种能有效鉴别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指标。这也自然而然地导致人们更多…  相似文献   

11.
元宇  张玲莉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7):2342-2350
骨代谢的平衡取决于骨形成及骨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广泛参与骨吸收及骨形成的调控,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也广泛参与骨代谢各阶段的调节,还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代谢平衡的调控。目前关于lncRNA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的综述报道较为鲜见。鉴于此,文中主要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概述lncRNA在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发现lncRNA能够通过靶向作用于miRNA间接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也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直接激活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其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这些发现为lncRNA调控骨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骨骼形成后会处于不断的分解与重建中。通过骨骼形成与骨骼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来维持骨量。如果二者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骨量会减少,骨骼微环境随之发生改变,脆性增加,进而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其中,骨骼形成是成骨细胞的重要功能。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分化而来,是骨组织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对维持骨骼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骨骼形成过程受到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目前已发现,Wnt/β-catenin、BMP/Smads、MAPK等通路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及骨骼形成的调节过程。此外,一些信号分子可能也有助于增加成骨细胞的数量或增加血管化,例如生长因子FGF、PDGF和VEGF等。这些通路也是重要的促进骨骼形成的靶点,了解它们潜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上述通路的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详细阐释了上述信号通路在促进骨骼形成、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等过程中的进展及临床转化应用,以期为临床上寻找新的促进骨骼形成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刀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l和ColX以及删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 X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lal、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广泛参与骨代谢的调控,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在维持骨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均与miR-214的高表达有关。miR-214通过靶向作用于Osterix、ATF-4、FGFR1、Pten以及LZTS1等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等骨组织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进而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本文主要综述了miR-214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旨在探讨miR-214对骨形成的抑制作用,为骨质疏松等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骨疾病是指机体因先天或后天性因素破坏正常骨代谢,导致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类疾病。骨主要由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和负责骨重建的成骨细胞以及骨细胞构成。正常成人的骨形成量基本等于骨吸收量,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证了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清除机制,通过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受损细胞器或蛋白质,实现细胞代谢和细胞器的更新。自噬相关基因的缺失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的骨重建,而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等能够使自噬相关基因过表达导致骨吸收异常增加,造成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引起骨代谢障碍,形成骨疾病。该文分别就自噬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骨疾病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骨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指导胚胎细胞分化的蛋白Notch对于人体骨和力量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为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提供更基础的认识。相关论文2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相似文献   

17.
1955年冬,河北昌黎泥炭中发现了两块乌鳢(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化石。在同一地层中还有四不象鹿和赤鹿等哺乳类化石。所发现的两块化石,代表两个不同个体的鳃盖骨。鳃盖骨略呈等边三角形。外侧的放射肋纹及生长线,因有原先复盖在上面的鳞片的印痕,故显示不清。内侧的关节窝较大,略呈椭圆形。鳃盖上的鳞片彼此复盖形成不规则的五边形。  相似文献   

18.
羟基磷灰石/胶原类骨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骨除了含有羟基磷灰石无机成分外,还有胶原、糖蛋白等少量的有机成分,这种混杂结构使骨具有独特性能。因此模拟天然骨的形成机制,采用仿生的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类骨材料以再生骨的生物学和力学性能势在必行。本就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类骨仿生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体外模拟天然骨生物矿化和材料自组装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及益生元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该病症的危害.肠道菌群是定殖在机体肠道内,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对宿主的免疫及代谢等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从肠道菌群与免疫、骨代谢与免疫、肠道菌群与骨代谢、益生菌及益生元调节骨代谢等几个方面阐述,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来干预肠道菌群组成,进而调节免疫系统状态,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从而降低骨吸收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植物虫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虫瘿是造瘿昆虫诱导植物组织不正常生长产生的,它们通过释放某些酶或者植物激素刺激寄主植物细胞增大或增殖产生了特异形态的虫瘿,而这种特异形态就是造瘿昆虫遗传基因的体外表达。但虫瘿产生的分子机制不是十分清楚,文章主要对目前植物虫瘿的形态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