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提取橡胶树叶中总DNA的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橡胶树叶中富含多糖和多酚类物质,严重影响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文章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改良的CTAB法.这一方法可用于DNA的大量或小量提取,小量提取的产量为50μg·g-1(FW),大量提取可达到400μg·g-1(FW);可从橡胶树古铜期、变色期、稳定期等3个生长时期的叶中提取出高质量DNA,所得DNA可用于PCR分析和酶切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良CTAB法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快速小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以微胚乳玉米幼叶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和传统CTAB法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并对所提取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所得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在1.8~1.9之间,电泳条带清晰,无蛋白质和RNA污染,DNA无明显降解,其浓度和纯度都适合基因工程实验操作的条件。改良CTAB法与传统CTAB法相比更简便快捷,可实现大批量的不同样本基因组D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有效和实用的微量提取微胚乳玉米基因组DNA方法,可满足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甘蔗基因组DNA小量提取与大量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类和RNA等物质,对甘蔗分子生物学实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改良的CTAB对甘蔗基因组DNA进行小量提取法与大量提取方法的研究,本方法操作简单,DNA完整性好、产量高、纯度高可满足大部分分子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蜘蛛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别用SDS法,SK251基因组DNA小量抽提试剂盒法,自制试剂盒法,对蜘蛛组织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经比较,自制试剂盒法对提取蜘蛛基因组DNA最简便面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从转基因作物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抗虫玉米Bt176和非转基因玉米中的DNA,使用PCR扩增大豆和玉米的内源基因(Lectin,zSSⅡb)及外源特异性序列(CaMV35S,Bt176)评价提取核酸的质量.结果 :Chelex-100法能够快速在1h之内从大豆和玉米中提取DNA,所提取的DNA可以直接用于PCR扩增反应,PCR扩增产物电泳条带清晰,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样品和转基因抗虫玉米Bt176检测均出现强阳性结果.结论 :Chelex-100法提取DNA可以作为转基因检测的模板,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于转基因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改良Chelex-100法快速提取转基因农产品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建立一种从转基因农产品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分别采用改良Chelex-100法和常规CTAB法提取转基因大豆GTS40-3-2基因组DNA,测其浓度和纯度,PCR扩增其内源基因(Lectin)、启动子(CaMV35S)和品系特异性序列,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并研究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在-20℃下保存一个月内的检测效果,以及改良Chelex-100法在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其他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改良Chelex-100法能够快速在1.5h之内从样品中提取DNA,所提取的DNA直接用于PCR扩增反应,产物电泳条带清晰明亮.两种方法提取的DNA在-20℃下保存一个月内的检测效果未见明显差别.该方法在玉米、小麦和水稻等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效果稳定.因此,改良Chelex-100法提取的DNA可以作为PCR扩增模板用于转基因农产品检测.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安全的特点,适合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筛选和鉴别.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试验对转基因植物检测中的DNA提取和PCR扩增程序作了改进。经试验,本研究建立的DNA快速提取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CTAB法相比更为简便,快速和经济,提取的DNA质量主扩增效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多种转基因植物,多种植物组织的DNA提取,利用复合PCR法可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步检测35N,NOS及CP4-EPSPS基因,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应用本试验建立的DNA快速提取-复合PCR扩增-银染检测技术可在6小时内得出结果,达到了快速,简便,灵敏,可靠的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8.
适于RAPD分析的真菌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曾大兴 《生物技术》2003,13(2):20-21
报道一种高纯度、高分子量真菌基因组DNA的快速小量提取方法。该法制备的DNA降解少,分子量均在48.5kb以上;纯度高,所有样品的A260/280都在1.7-2.0之间;产率也很高,一般从500mg干菌丝可稳定获得530μg的DNA。所获得的DNA适用于RAPD分析。  相似文献   

9.
烟草碱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够快速高效的对大量转基因烟草样品进行DNA提取,对碱法提取烟草组织DNA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0.01mol/L的Na OH溶液为提取液,破碎转基因烟草叶片组织后无需经过加热煮沸中和等步骤,上清液可直接用作PCR反应的模板。结果表明,0.01-0.1 mol/L之间的Na OH溶液制备的DNA模板均能成功扩增,该方法制备的DNA模板不依赖特殊的反应条件,多种品牌的PCR Mix均能成功进行扩增反应。与传统SDS提取法和试剂盒提取法获得的DNA相比,PCR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此提取方法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等作物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通过本方法制备的DNA模板,其PCR扩增的产物可直接用来测序分析。该方法使用仪器少,样品消耗少,快速、简便、成本低,没有交叉污染,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样品,因此能够对大量的转基因烟草样品进行DNA的快速提取和鉴定。  相似文献   

10.
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全基因组DNA是在DNA水平上研究许多生物的分子机制的基本前提。微小昆虫由于其体型微小,单头提取DNA浓度低,无法满足部分试验所需。为寻找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全基因组提取方法,参考国内外单头微小昆虫基因组DNA提取常用方法,以烟粉虱为研究材料,选取醋酸钾(KAc)法、盐析法、氯仿-异戊醇法和苯酚提取法四种方法进行多头烟粉虱的全基因组DNA提取。通过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基因组DNA直接琼脂糖凝胶电泳、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引物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提取DNA的产量、质量,并综合分析各提取方法所需时间及所用试剂的毒性大小。结果表明,盐析法提取的DNA平均浓度为521 ng/μL,纯度能满足分子检测要求,用MSAP引物能得到较好的扩增结果,相比其它方法,盐析法更简便、快速且无毒。因此盐析法是多头烟粉虱全基因组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苗族药马蹄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苗族药马蹄金(Dichondra erpen Forst.)全草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委陵莱酸(tormentic acid,I)、尿嘧啶(uracil,2),茵芋甙(skimmin,3),甘油(glycerin,4)和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N-(N-benzoyl-L-phenylalanyl-)-O-actyl-L-phenylalanol,5),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马蹄金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旋花科植物马蹄金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性,并探索其主要用途。结果表明,马蹄金适应力强,繁殖速度快,叶形美观,绿叶期长,整体覆盖密度大,为理想的观赏草坪草种,又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马蹄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马蹄金是一种优良的地被兼观赏草坪植物。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 ,研究了四种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马蹄金子叶、叶片、叶柄和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长调节剂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 ,2 ,4 D对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显著的影响 ,适宜于马蹄金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为MS +1 .0mg/L 2 ,4 D +0 .2mg/L 6 BA +0 .2mg/LKT +1 .0mg/Lα NAA。  相似文献   

14.
以马蹄金叶为研究对象,利用遮荫网设置光照梯度(透光率分别为:对照100%、76.19%、59.27%、38.09%),对其形态特征及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马蹄金叶片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6.19%透光率下达到最大值;叶柄长度随着光强的减弱而增长,叶片的形态并未发生显著变化.(2)光照强度对马蹄金叶片总黄酮含量有影响,透光率为76.19%时,马蹄金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分析表明76.19%的透光率有利于马蹄金的生长并能提高马蹄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野生和栽培马蹄金抗旱性比较及其抗旱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鉴别野生和栽培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的抗旱性,探讨其抗旱适应性的生理机制,对野生和栽培马蹄金进行了土壤水分胁迫处理,系统测定了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NO2- /NO3-含量以及总DNA片断化程度。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在抗旱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野生马蹄金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升高幅度,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量及积累速度均高于栽培马蹄金,而叶片含水量下降的程度、DNA片断化程度低于栽培马蹄金,其中野生和栽培马蹄金叶片内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差异尤其显著,野生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栽培马蹄金,二者最大含量分别相差10和2.2倍。研究结果说明了野生马蹄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栽培品种;在干旱逆境下马蹄金叶片内的NO2 /NO3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内源NO的变化,内源NO浓度的高低可能是野生和栽培马蹄金不同抗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许丽娟  马骁  王洋阳  王静  潘晴  刘梅 《生物磁学》2011,(20):3946-3950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快速且高质量提取人体外周凝血DNA的方法。方法:摸索最佳的匀浆条件,对外周凝血块进行匀浆,采用Ⅺ法对匀浆液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通过凝胶电泳、单重PCR和多重PCR检测凝血基因组DNA的提取产量和质量。并分别与常规的凝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即蛋白酶K消化法,以及提取抗凝血基因组DNA的Ⅺ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佳的匀浆条件为:39000map,15秒。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基因组DNA完整性好,纯度和产量与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凝血DNA和KI法提取抗凝血DNA的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单重PCR和多重PCR也获得了理想的扩增结果。结论:与常规的外周凝血提取方法相比(蛋白酶K消化法),本方法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能快速、经济、有效地提取外周凝血基因组DNA,可用于后续的科研和临床诊断需要,解决了部分科研机构血液基因组DNA的样本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基质上草坪草苗期生长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未施肥的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对粉煤灰、粉煤灰 泥炭土、粉煤灰 黄砂土、泥炭土、黄砂土5种基质上8种草坪草的苗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红三叶、黑麦草、高羊茅和马蹄金种子在粉煤灰基质上出苗快,其出苗率、苗高、分蘖数均高于粉煤灰 泥炭土和粉煤灰 黄砂土基质;但在后期出现叶片纤细、叶绿色浅淡。剪股颖在粉煤灰基质上出苗率低,结缕草和紫羊茅在粉煤灰基质上不出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群落分析的基础是提取纯度高、损失少的基因组DN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较常用的DNA提取方法,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寻找一种灵敏、快速、经济实用的制备浸矿细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提取6种浸矿菌的基因组DNA,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回收率和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不同浓度梯度的一种菌,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结果:相同处理量(108个)的革兰氏阳性菌(1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古菌(1株)经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差异较大,煮沸裂解法所得的6组基因组DNA更纯,其OD260/OD280的值更接近1.8-2.0(纯DNA的OD260/OD280在1.8-2.0之间),前者所提DNA回收率最大可达后者的16.7倍;煮沸裂解法只需较少菌(102个)便能让实时定量PCR检测到所提DNA模板浓度,比试剂盒法灵敏。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此外,前者提取的DNA浓度随细菌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而后者随菌浓度增大,所提DNA量增加有限,因此,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可直接采用简单快速的煮沸提取法,为实验节约成本和时间。  相似文献   

19.
The genome constitution of Icelandic Elymus caninus, E. alaskanus, and Elytrigia repens was examin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using genomic DNA and selected cloned sequences as probe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of Hordeum brachyantherum ssp. californicum (diploid, H genome) probe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an H genome in the two tetraploid Elymus species and identified its presence in the hexaploid Elytrigia repens. The H chromosomes were painted uniformly except for some chromosomes of Elytrigia repens which showed extended unlabelled pericentromeric and subterminal regions. A mixture of genomic DNA from H. marinum ssp. marinum (diploid, Xa genome) and H. murinum ssp. leporinum (tetraploid, Xu genome) did not hybridize to chromosomes of the Elymus species or Elytrigia repens, confirming that these genome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H genome. The St genomic probe from Pseudoroegneria spicata (diploid) did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genomes of the Elymus species, whereas it produced dispersed and spotty hybridization signals most likely on the two St genomes of Elytrigia repens. Chromosomes of the two genera Elymus and Elytrigia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of hybridization with clones pTa71 and pAes41, while clones pTa1 and pSc119.2 hybridized only to Elytrigia chromosomes. Based on FISH with these genomic and cloned probes, the two Elymus species are genomically similar, but they are evidently different from Elytrigia repens. Therefore the genomes of Icelandic Elymus caninus and E. alaskanus remain as StH, whereas the genomes of Elytrigia repens are proposed as XXH.  相似文献   

20.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 Lepturus repens (G. Forst.) R. Br. is a perennial grass that grows on coral reef outcrops and sandy beaches and has drought tolerance 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