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最近,给本科生讲授"鸟类学"。在准备第一次课"中国鸟类学简史"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没有系统的鸟类学研究,但关于鸟类的文化却是绵延不绝,除了诸多久远的传说、著名的画作之外,诗词中也蕴含了大量的鸟类学知识。这其中,纵然有不少的谬误,但赋情于鸟,以鸟喻人,也给我诸多启发,特摘其一二例举于此。诗经春秋时代的《诗经》(距今约3000年),不仅广泛地反映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征恺  黄甘霖 《生态学报》2018,38(10):3357-3367
我国的城市鸟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市鸟类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城市\"和\"鸟类\"为主题词检索了1950—2015年间发表的文章,筛选获得128篇文章,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城市鸟类学发表文章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增加,由1981—1990的年均0.7篇跃升至2011—2015年的年均11.6篇。研究地涉及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的57个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城市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影响城市鸟类的主要环境因素和城市鸟类的保护实践。综述发现,不同城市环带位置,城市中不同生境组合会影响城市的鸟类群落结构;不同尺度上的环境因素会对鸟类的分布、繁殖、觅食和生理情况产生多种影响,而城市化是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的主要驱动力;鸟类栖息地规划以保护城市中自然栖息地,增加其景观连通性促进鸟类保护,鸟类招引技术主要通过补充巢资源和食物资源促进鸟类保护。然而,由于资源限制,有关城市鸟类的长期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已有研究中城市鸟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鲜有涉及。为此,对我国城市鸟类学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城市鸟类学研究应加强城市绿地鸟类招引措施的生态影响研究,进一步发掘城市鸟类的自然体验与环境教育价值,并促进民间爱好者参与长期系统性城市鸟类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航空鸟类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常会与生活于低空的鸟类相撞而造成飞机损伤或酿成坠机空难。这类航空事故简称“鸟撞”(Bird Strike)。这是一种灾害性事故,有时在高空飞行中也会发生,其他飞行器也曾遇到过。研究这类事故,探讨飞机与鸟类的关系,并用科学手段加以预防的工作,西方国家称之为“航空鸟撞及其预防”,苏联科学院的鸟类学家弗·埃·雅可毕则称为“航空鸟类学”。  相似文献   

4.
近代云南鸟类学简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天昊 《动物学研究》1989,10(2):163-168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其区系组成和物种分化的特异性,早就吸引着中外学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学者纷至沓来,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六十年代以前,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区系普查,七十年代起开始转为对标本、资料的整理,同时,生态等其他领域也有了新的开端。近代云南鸟类学的发展,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内容上又可分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国鸟类学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利用在线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了1991-2010年间发表的与鸟类有关的文献,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鸟类学研究论文、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中国鸟类学研究发展很快,专业研究人员数量在1991-2010年间增长了近四倍,在国际上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近几年年均增长25%;论文数量占世界的比例已经由1991-2000年的0.46%上升到了2001-2010年期间的1.53%,世界排名由第27位上升至第16位,并且研究领域更加多元化,论文水平不断提高。在鸟类系统发育与演化、合作繁殖和婚配、禽流感、巢寄生等领域的许多成果开始在国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刊物上发表,在古鸟类以及雉类和鹤类等濒危鸟类的保护研究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但从整体而言,中国鸟类学研究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对中国鸟类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需要更加关注鸟类的生活史对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鸟类的影响、鸟类迁徙、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鸟类研究及数据保存和处理的方法,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大对青年研究人员的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广泛、语言优美、表现丰富、内涵深刻,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倍受人们赞赏与喜爱。而古诗词中借用草木抒情言志的可谓比比皆是:卓然的修竹、脱俗的芙蓉、高洁的青松、芬芳的桂花……无不被诗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7.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要涉及许多植物物种,由于这些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广,所以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这些种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中国古代的诗词由于韵律优美,朗朗上口而广为传颂,其中所涉及的植物种名因而也为人们所熟悉。为了提高植物分类学理论课的教学质  相似文献   

8.
鸟类鸣声复杂,在鸟类的生活史中具有重要意义.自 19 世纪 50 年代末期基于声音回放技术开展鸟类鸣声、行为及生理等研究以来,鸟类学家取得了许多单靠鸣声声谱分析所无法取得的成果.但在中国,回放技术在鸟类学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总结了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回放技术在鸟类学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的原因;对回放技术在种间关系、种内识别、种群数量调查、行为及生理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意义进行了综述;对回放实验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假重复问题以及回放反应评估体系进行了讨论;并对回放技术在鸟类分类学及濒危鸟类监测中新的应用以及互动回放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近日出版的世界鸟类学权威杂志The Auk第125卷第2期上,我国鸟类专家周放和蒋爱伍合作发表了一个在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画眉科鸟类新种。据悉,这是迄今由中国学者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第2个鸟类新种。  相似文献   

10.
蒋德仁 《生命世界》2009,(4):99-10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编排了“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节内容。教材编写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层次为线索展开,主要内容有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的诗歌,从《诗经》与《楚辞》两大源头上说,都是对自然万物和农耕生活的记述与吟唱。孔子编纂《诗经》时,把各诸侯国的民歌收录在一起,编为《国风》。这些诗歌所表现的都是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和百姓的农耕生活片段。至今仍被传诵的《国风·豳风·七月》,反映的就是周朝早期农民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不仅具叙事兼抒情,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时间跨度上从岁寒写到春耕,  相似文献   

12.
13.
每当我们徜徉在曼妙的古诗词长河里,为那一声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心动神摇的时候,可曾注意到那诗词中的种种动物,缠绵的鸳鸯、苍莽的雄鹰、矫健的骏马、清闲的飞鸟、执着的春蚕……正是它们闪耀的光芒启迪了我们的思考,了我们美的享受。因此,了解和探讨它们也是我们深入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们徜徉在曼妙的古诗词长河里,为那一声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心动神摇的时候,可曾注意到那诗词中的种种动物,缠绵的鸳鸯、苍莽的雄鹰、矫健的骏马、清闲的飞鸟、执着的春蚕……正是它们闪耀的光芒启迪了我们的思考,了我们美的享受。因此,了解和探讨它们也是我们深入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16.
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实验教学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微生物学实验具有操作过程烦琐、耗时较长等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无法经历每一个实验步骤,系统完成全部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将本科生助教模式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让助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设计、试剂和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等工作,掌握较扎实的实验技能,然后回到课堂,充当师生沟通的桥梁,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助教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学会召开的脊椎动物(鸟、兽)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0月8日—13日在大连棒棰岛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74个单位的124名代表和列席代表。代表大多为从事鸟类学研究和兽类学研究的中年科学工作者和一些著名科学家。全国科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能巧妙、合理的应用俗语、谚语、古诗词等,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病原生物学专业在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前的生物安全教育、实验进程中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之外的管理体系建设3个方面全程监管实验室生物安全, 以保障本科生参加科研实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James E.Flinn系美国历Bio-Endeavors International公司总裁,从事生物制品咨询业务.作者Urs Gloor系瑞士Sino-Info公司总裁,专门收集有关中国科学、工业和经济信息.现征得两位作者和Bio/Technology(现为Nature Biotechnology)编者Susan同意,翻译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