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用噻二唑类化合物对哺乳动物进行试验已有报道,但对生物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实验昆虫果蝇尚未见有报道,故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以探索果蝇在药物胚胎毒性研究上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培养温度是花药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但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报道是不多的。特别是早期的一些报道,不但内容比较简单,而且试验的温度范围都在28℃以下。近年来甘肃农科院等一些单位开始试验用高温培  相似文献   

3.
1952年曾以贵州出产的有毒植物为主,配制毒饵作菸青虫药剂防治试验。今将初步试验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文报道了AS 1.998直接发酵生产L-异白氨酸的试验。本文总结了利用AS 1.998菌以糖质原料发酵生产L-异白氨酸扩大试验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洋参试管苗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洋参(Panox quinquefolium L.)为五加科人参植物,主产美国、加拿大,是名贵的强壮滋补药。西洋参愈伤组织诱导已有报道,本文报道试管植株诱导和胚状体形成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赞琼  李锋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3,13(1):84-86
报道绞股监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试验结果,为绞股蓝人工培提供繁殖技木。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萝卜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霄  李锋  甘赞琼  许成琼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3,13(4):380-384
本文报道日本大萝卜引种栽培的试验结果,并为推广这一蔬菜新品种提供了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热带经济植物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的成熟花萼为原料提制而成的玫瑰茄红色素,是一种新的食用天然色素[3,10,11,18,19]。我们已经简要报道过这种色素的提制工艺、理化性质、安全性和着色试验的研究结果[2],尔后又详细报道了玫瑰茄红色素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4]和热效应试验[5]。本文拟报道玫瑰茄红色素对三种金属离子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组织培养报道的品种很多,但植物组织培养成苗并在瓶内开花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笔者就黄瓜在瓶内离体培养并开花进行小试验,这种方法对黄瓜的开花生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是提高花药培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自1986年开始以 N_6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原的各个组分进行全面的变量分析和主次因子的研究。我们已报道1987、1988年二个试验周期的结果.本文报道1989、1990年第三、四周期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蝉蜕制备盐酸氨基葡萄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从蝉蜕提取甲壳素,经降解制备盐酸氨基葡萄糖。经理化试验和TR、FAB-MS分析确证盐酸氨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粳稻花药培养基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是提高花药培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自1986年开始以 N_6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的各个组分进行全面的变量分析和主次因子的研究。我们已报道1987、1988年二个试验周期的结果。本文报道1989、1990年第三、四周期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黄惠坤  侯正生  唐润琴  宁世江   《广西植物》1989,9(4):365-366
<正> 目前大面积营造的乌桕林产量较低,因此,为了寻找提高乌桕林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途径,从198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多种试验。本文就一般抚育试验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4.
蝮蛇抗拴酶(清栓酶)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病,特别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等。它对细菌的作用未见有报道。本文总结了不同浓度的清栓酶的抗菌试验。其结果均不敏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人体对白喉毒素的免疫状况,过去一直延用锡克氏试验。由于锡克氏试验灵敏度较低、周期太长,又有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用于人体白喉毒素抗体水平的测定,以期替代锡克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杆状病毒杀虫剂安全性评价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70年代以来学者们用各种杆状病毒做了大量的针对各类生物甚至人类的安全性试验,几乎所有试验都证明杆状病毒是安全的,但也有个别试验得到不同结论,在这些试验的论文发表后曾引起学术界两次大的争论,这些不同结果后来均被其他学者甚至作者本人用实验否定。90年代以来杆状病毒大量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其中有些论文报道了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引起对杆状病毒安全性的怀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还利用自己研制的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安全性试验对鲜有报道的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安全性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杆状病毒杀虫剂包括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都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17.
古河祥  叶明彬  周婷 《四川动物》2006,25(2):393-394
本文报道了2001年10月至2004年4月间,2只丽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观察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惠坤   《广西植物》1988,(4):371-374
本文报道在乌柏林下套种作物的试验结果,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套种春花生最好。作物配置方式为春花生——茹菜,所得的产量最高,乌柏林经济效益最佳。本文报道在乌柏林下套种作物的试验结果,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套种春花生最好。作物配置方式为春花生——茹菜,所得的产量最高,乌柏林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蚀斑形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已有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能在Vero-E6细胞上形成蚀斑。由于蚀斑试验和蚀斑减少试验用于测定病毒滴度及中和抗体效价较其它方法准确,且特异性高,适用于测定出血热病毒间抗原性差异,感染或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但由于EHFV在细胞内繁殖培养时间较长,蚀斑形成的细胞培养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尚未见成功的报道。我们基本  相似文献   

20.
大苇莺雏鸟的耐寒性及体温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 orientalis)在北京地区,于6—8月间繁殖。繁殖期间成鸟与雏鸟都是以昆虫为食,对农业有一定的益处。我们在对大苇莺的生物学研究时,曾做过一些雏鸟的耐寒试验。关于大苇莺雏鸟的体温调节及耐寒性等问题,至今尚未见有报道。故将我们进行的试验结果加以整理,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