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香兰 《蛇志》2010,22(1):75-76
目的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并落实各项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感染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创造合格的手术环境。结果制定有效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感染监测制度,并通过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创造合格的手术室环境,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至0.25%,特殊手术无医院感染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方法:通过查找最近5年的相关资料及工作实践,总结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结果: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实验室设置不合理、空气污染严重、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到位、交叉感染控制不严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均是造成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基层医院检验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建立健全检验科消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以及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防护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监督管理等。检验科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加强管理并做好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时期提升传染病区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方法:通过对传染病区医院感染因素进行探究,制定出适用于医院实际的感染预防策略。结果:制定和落实医院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实施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完善传染病区医院管理的诸项策略,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传染病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地带,加强对传染病区的规范化管理,能起到良好的传染病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性质量管理前后,无菌检验合格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后,无菌检验合格率明显提高(99.8%vs 97.1%),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1.03%vs 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有效、规范的质量管理,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唐炎  李玉荣  郭晓东  李庆虹  李进 《生物磁学》2012,(28):5571-5573
目的:探讨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对控制和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起实施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将该年度病例列入研究组,取2010年1月至12月间病例列入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传染病发生情况和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研究组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发生抗生素滥用的科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染病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院内传染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临床滥用事件发生,从而提高了医疗工作的安全性,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萍  周晓春  范淑华 《蛇志》2012,24(2):144-146
目的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有关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进行监测我院ICU住院患者。结果 290例在ICU住院时间〉48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28%,日感染发病率为22.18‰,调整感染发病率为4.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居首位,为29.47‰,留置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88‰,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8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占72.41%)和大肠埃希菌,其次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86%)、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分别占37.18%、23.08%、10.26%、8.97%、6.41%、6.41%和2.56%。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通过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方便、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综合性医院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及时采取医院感染防控的各项措施,对控制疾病播散、保障患者就诊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部门联防联控、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软硬件建设、重点人群的监测与管理、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重视人员防护和手卫生、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的院内管理为对照组;以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间的院内管理措施为研究组,采用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结果:两组管理方法传染病患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传染病预防管理措施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管理方法下患者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染病预防管理措施有利于有效阻断院内感染源的传播,进而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的飞速发展,在医疗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医院感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仅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我们认为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加强护理管理是核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前提,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护理管理加强组织管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为此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山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评审标准》等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和监控网络,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  相似文献   

10.
唐彦  李玉荣  郭晓东  李庆虹  李进 《生物磁学》2013,(3):546-548,557
目的:对传染病医院住院部感染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患者进行调查统计,重点对2009、2010、2011年的住院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感染部位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0、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07%、2.94%、3.05%。且这三年中,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与腹腔为主。结论:通过切实加强传染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的管理、监督以及控制,有效阻断了医院的院内所存在与潜在的传染源,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因医源性感染而患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李进  王菲  吕宏宇 《生物磁学》2012,(28):5583-5585
目的:总结解放军第302医院在防控传染病方面所践采取的措施,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工作。方法:完善传染病管理组织,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提高能动性、自觉性。总结分析以上相关措施实施后,2005年-2010年期间传染病报告情况。结果:2005年-2010年每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逐渐提高,医院传染病报告漏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两年呈现填写完整无漏报的情况。结论:提高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相关措施的实施,使医护人员对的传染病防控意识有所提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有效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2.
岑沅萍  陈惠 《蛇志》2010,22(3):314-316
目的分析护理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护理管理的对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总结院内感染的预防、监测,加强护理环节质控,及时反馈、总结管理的对策、方法、体会,防止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果因认识不足,手卫生、医疗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医院感染链的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环境因素等引起院内感染。结论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科室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做好护理管理"五到位",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提高防护意识和进一步完善防护体系实现对传染病医院的全面管理.方法:随机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的两个病区患者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所有患者发放调查表对政策调整前后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通过针对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强化教育和医院设施及防护体系的调整与完善以评估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应与影响.结果:全院上下的积极防护意识普遍增强并完善健全了防护体系,从而显著降低了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反馈良好.结论:通过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和健全医院防护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院内感染,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2012)、EMBASE(1949~2012)、Pubmed(1946~2012)、Current Contents Connect(1998~2012)和Google Scholar(1992~2012)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与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按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 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 项研究,共计6945 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的存在而增加(anti-TPO OR 2.51,95%CI: 1.94-3.25;anti-TG 2.67, 95%CI: 1.65-4.33)。结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240例住院患者痰液分离菌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痰液分离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5年1~12月住院患者所发生的240例住院感染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液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除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3.94%)较高外,真菌也有较高的检出率(22.54%);真菌已成为基层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高度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基层医院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