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膜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对文革结束以后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下称生物物理所)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领导了解到国外生物膜研究迅速发展的情况,迅即派遣以生物物理所杨福愉为组长,包括生物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等六人的代表团前往联邦德国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院领导根据多学科交叉对生物膜研究的重要作用,组织了生物物理所、植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并获得立项.与此同时,院领导建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化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共同组织生物膜学术讨论会.首次会议于1979年3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以后每3年召开1次,从未中断,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膜研究的交流与发展.2003年举行的第200届香山会议专门组织讨论21世纪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了生物膜研究的发展.本文还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生物膜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a.金属离子通过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生物膜能量转换、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b.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重要观点;c.发现溶酶体内含有为量甚微、一般认为是消化酶的胰凝乳蛋白酶,并阐明了它通过溶酶体膜外泄后参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d.确定了通过调控线粒体动态变化而干预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新靶标.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常文瑞与植物研究所匡廷云等在《自然》(Nature)发表了《菠菜中主要捕光色素复合体2.72魡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的研究论文,2005年饶子和与徐建兴等在《细胞》(Cell)发表了《猪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充分标志着我国生物膜研究已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2004年,徐涛研究员因其在囊泡转运方面的丰厚学术积淀,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一批生物膜专家承担了国内首个生物膜973项目,这标志着国内生物膜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4月21日至24日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区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八十多个单位的220名科学工作者及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会议,畅谈了我国近三年来生物膜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会议共收到322篇论文摘要,包括:1.膜超微结构、膜骨架和膜蛋白构象,2.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膜脂的多型性,3.偶联膜(线粒体、叶绿体膜等)的氧化还原链,4.光合反应中心、光驱动的质子泵,5.  相似文献   

3.
杨福愉教授与我国的生物膜研究黄有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匡廷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杨福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生于1927年10月,浙江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他长期从事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19...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奖项设置■贝时璋奖中国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奖励对生物物理  相似文献   

5.
《遗传》2007,29(5):613-613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生物膜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973项目和“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第九次全国暨2007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10月12—17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相似文献   

6.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1):46-46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生物膜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973> 项目和“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第九次全国暨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简称2007“生物膜学术研讨会”) 定于2007年10月12-1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物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两弹一星"国防建设工程迫切需要填补我国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上的空白.在贝时璋先生卓有成效的努力下,国务院于1958年9月26日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下简称生物物理所).同年,贝时璋先生还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学系.从此,生物物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物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两弹一星"国防建设工程迫切需要填补我国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上的空白.在贝时璋先生卓有成效的努力下,国务院于1958年9月26日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下简称生物物理所).同年,贝时璋先生还创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学系.从此,生物物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奖项设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生物膜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  相似文献   

14.
<正>为纪念贝时璋院士创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30周年,以及他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2009年起设立贝时璋奖。奖项设置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系由蛋白质、脂质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复杂的超分子体系,它是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生物膜研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阐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是膜研究的基础。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脂质的运动对膜蛋白  相似文献   

16.
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因此,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是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先对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膜脂和膜蛋白的概况以及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流动性作一扼要介绍,然后就膜脂对膜蛋白,膜蛋白对膜脂的影响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就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医、农方面的联系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7.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因此,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是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先对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膜脂和膜蛋白的概况以及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流动性作一扼要介绍,然后就膜脂对膜蛋白,膜蛋白对膜脂的影响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就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医、农方面的联系作些介绍。一、膜脂和膜蛋白的概述 1.膜脂 (1)膜脂的组成据估计生物膜约含100种脂质。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膜脂组成发生1—2%的变化(例如,胆固醇/磷脂的比值的改变),就足以影响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读者和作者: 《生物物理学报》从1985年创刊至今, 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的生物物理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研究生,见证了生物物理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为中国生物物理学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更新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学术平台,是国际学术界观察中国生物物理学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18年来,先后在贝时璋先生和杨福愉先生两位主编的主持下,《生物物理学报》已经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本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播生物物理学科学知识、培养生物物理学科技人才做出了巨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之间的学术交流协议,由加拿大方面具体安排,以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基金重大项目“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研究内容为主题,组成了以项目负责人杨福愉研究员为组长的四人中国生物膜研究考察组,于1989年5月28日至6月27日在加拿大作了学术考察访问。考察访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加拿大生物膜领域内有关研究的水平及现状,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于1980年5月,贝时璋先生当选为第一届学会理事长,林克椿、徐京华和程极济先生为副理事长,沈淑敏先生为秘书长,邹承鲁先生被选为常务理事。学会成立初期,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反映了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和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但是,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学会尚未成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Pure and Applied Biophysics, IUPAB)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