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典型芦苇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采集0~10cm,10~20 cm和20~30 cm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分析根际微生物与非根际微生物的数量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特点,探讨微生物数量对水热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根际微生物与非根际微生物组成,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微生物数量分布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最高比例为96.62%,放线菌最高比例为35.38%,真菌的比例较低,最高仅为0.30%。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垂直变化明显,均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不同土壤层次根际微生物与非根际微生物的季节变化一致,细菌数量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真菌数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放线菌数量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最大值分别为2.70×10~7、1.92×10~6、3.35×10~4cfu·g~-1,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呈显著正相关。芦苇植物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呈现出一定的根际效应,并与微生物数量、土壤深度、月平均降雨量和月平均气温变化等有关,而在冬季的根际效应则表现不显著。土壤养分含量是调节会仙喀斯特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特征,可为降香黄檀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比较分析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季节及垂直分布情况。【结果】(1)降香黄檀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均表现为春季细菌、真菌数量较多,冬季细菌数量较少,秋季真菌数量较少;非根际土壤放线菌冬季数量较多,秋季数量较少。(2)细菌的根际效应最为明显,其R/S为0.12~62.96;真菌次之,其R/S为0.22~2.46;放线菌的根际效应较小,其R/S为0.32~1.01。(3)降香黄檀上层土(0~20 cm)的微生物数量普遍高于其他土层;随着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表现为逐渐下降或先下降后升高2种变化趋势。【结论】降香黄檀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受季节和土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沙化对玛曲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沙化程度的加剧,玛曲高寒草甸土壤粘粒成分、含水量、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土壤细砂粒成分和pH值逐渐增大,土壤粗砂粒、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量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在发生沙化的高寒草甸土壤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组分,然后依次是放线菌和真菌;细菌百分比在中度沙化的样地土壤中达到最大值,放线菌和真菌百分比在轻度沙化的样地土壤中达到最大值。(3)在玛曲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驱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驱使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在沙化初期是土壤含水量、颗粒组成、动植物和pH,在沙化发生后是土壤微生物、颗粒组成、含水量及动植物。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伊犁贝母不同生育期(返青期、显蕾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根际、非根际可培养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探讨了根际土壤微生物与西贝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伊犁贝母的生长发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除了显蕾期非根际真菌数量大于根际以外,其他生长时期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远远大于非根际,细菌根际效益明显。盛花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达到了最多。土壤真菌与西贝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连作对大豆根部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研究了正茬与连作大豆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总数占绝对优势,连作低于正茬。放线菌数量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真菌数量有显著变化,连作明显高于正茬。连作使土壤pH、含水率和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数量明显下降,土壤肥力降低。无论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正茬及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和嫁接对重要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茄子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真菌数量呈增加趋势;根际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的活性呈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是影响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因子,蛋白酶是影响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主要因子。嫁接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缓解连作土壤带来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刘秉儒  牛宋芳  张文文 《生态学报》2019,39(24):9171-9178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荒漠草原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研究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与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粒径组成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然而土壤粒径对荒漠草原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知之甚少,探讨土壤颗粒组分与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颗粒组成对荒漠草原区固沙灌木植物柠条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揭示荒漠草原土壤退化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以宁夏荒漠草原区土壤粒径组成差异显著的灰钙土、红黏土、风沙土环境下栽植的柠条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壤颗粒组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相互关系与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非根际,且在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随着细砂粒的增多,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逐渐降低,而细菌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出灰钙土红黏土风沙土的趋势,红黏土根际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灰钙土与风沙土;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表现为根际高于非根际,在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随着细砂含量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土壤颗粒组成与微生物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土壤酶活性之间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与黏粒、粉粒呈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呈负相关关系,根际土壤中酶活性更高,能够为植物及微生物提供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花椒叶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用花椒叶浸提液浇灌盆栽花椒幼苗,研究浸提液对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椒叶浸提液使根际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根际土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呈降-升-降-升的趋势.20、60和80 g·L-1浓度的叶浸提液使非根际土中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21.59%、107.55%和8.62%,而40 g·L-1浓度的叶浸提液则使非根际土中细菌数量显著降低22.56%.叶浸提液使根际土蛋白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非根际土相应的酶活性,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土壤的蛋白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生物总数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只与蛋白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3种酶活性及真菌呈显著相关,与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以及细菌和微生物总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嫁接对铜胁迫下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嫁接(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对铜胁迫下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铜胁迫下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下降,基础呼吸和代谢熵显著上升,但嫁接黄瓜根际土壤MBC和MBN含量显著高于自根黄瓜,而基础呼吸和代谢熵则显著低于自根黄瓜.铜胁迫下,根际土壤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显著下降,真菌数量显著上升,而细菌数量变化不显著;嫁接黄瓜根系土壤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的数量显著高于自根黄瓜,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自根黄瓜.嫁接黄瓜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铜胁迫下显著高于自根黄瓜.试验结果证明嫁接使铜胁迫下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酶活性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从而提高了黄瓜植株对铜胁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强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豫麦34"、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生育中后期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小麦根际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际pH值对氮素形态的反应不同."豫麦34"施用硝态氮,对根际土壤真菌、细菌(除成熟期外)和放线菌数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豫麦49"施用铵态氮,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根际真菌数量在孕穗期和开花期以酰胺态氮处理最大,而成熟期以硝态氮处理最大;"豫麦50"施用硝态氮,对根际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专用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在酰胺态氮处理下,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在铵态氮处理下,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最高;在硝态氮处理下,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和pH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小麦残茬落叶的分解与土壤因子间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高寒地区的黑钙土土质优良肥沃 ,适合小麦、大豆和玉米等种植。近年来 ,由于人们只重视无机化肥的使用 ,忽视了地力培育 ,大量秸秆被移出田外 ,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板结 ,使原本高产的农田逐渐变成中低产田 ,甚至有的已成为撂荒地。因此 ,研究当前农田土壤对枯枝落叶的分解现状 ,对于认识现有耕种条件下 ,农田土壤亚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具有实际意义。1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1 .1 自然概况该研究是在黑龙江省克山师专农场进行的。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1 2 5°8′~ 1 2 6°8′,北纬 47°50′~ 48°33′。年均气温 1 .3℃ ,1…  相似文献   

12.
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青兵 《生物学杂志》2003,20(3):16-18,53
研究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生态特性。根据实测数据分别对根际、根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土壤微生物指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以此为基础对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进行预测。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水分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土壤pH值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而且土壤温度、水分对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大于对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土壤温度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下滴灌制度下黄瓜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生物培养、BIOLOG碳素利用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日光温室不同地下灌溉制度下黄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 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基础呼吸、代谢熵、AWCD值、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0.8Ep(Ep为20 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灌溉水平下,I2处理(灌水周期8 d)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基础呼吸、代谢熵、AWCD值、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高于I1处理(灌水周期4 d).0.8Ep处理下,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数量及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个灌水量处理(0.6Ep和1.0Ep);I2处理的细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I1处理,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I1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真菌数量显著低于I1处理.I 20.8Ep处理使黄瓜根际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升高,微生物区系得以改善,土壤酶活性提高,促进黄瓜生长.  相似文献   

14.
青稞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雪萍  李建宏  漆永红  郭炜  李潇  李敏权 《生态学报》2017,37(17):5640-5649
选取甘肃省卓尼县青稞种植区为研究地点,调查青稞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并分别采集其健康植株和发病株根际的土壤,对比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5种酶活性。结果发现,研究区10个采样点均有青稞根腐病的发生,发病率在5%—20%之间,不同地点发病率不同。根腐病的发生,会显著影响青稞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含量整体降低,且不同采样点微生物量不同。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呈现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趋势,但不同微生物对根腐病发病的响应不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因根腐病的发生而减少,真菌的数量则增多;不同采样点土壤微生物数量不相同,细菌和真菌呈现区域性特征,放线菌的数量不呈现地域性。根腐病的发生还造成土壤酶活性的改变,其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含量因根腐病的发生而降低,而纤维素酶则升高,过氧化氢酶的变化没有规律。总而言之,根腐病的发生会使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碳、氮、磷等物质代谢受到抑制,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因此,研究和防治青稞根腐病就必须重视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干扰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净呼吸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和人类干扰活动的加剧,草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的平衡、碳循环特征以及碳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定量区分土壤净呼吸与土壤总呼吸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定量描述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完善。以河北沽源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火烧、灌溉、施肥、刈割干扰下的天然草地土壤净呼吸变化动态及其与主要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净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火烧、灌溉和刈割处理分别比对照的土壤净呼吸通量降低了28.93%、16.25%和36.82%。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与土壤净呼吸通量呈指数相关(P0.01)。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净呼吸之间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SC)和土壤全氮含量(SN)是土壤净呼吸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Patterns of root/shoot carbon allocation within plants have been studied at length. The extent, however, to which patterns of carbon allocation from shoots to roots affect the timing and quantity of organic carbon release from roots to soil is not known. We employed a novel approach to study how natural short-term variation in the allocation of carbon to roots may affect rhizosphere soil biolog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emi-determinate phenology of young northern red oak (Quercus rubra L.), we examined how pulsed delivery of carbon from shoots to roots affected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as well as microbial biomass and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the rhizosphere. Young Q. rubra exhibit (1) clear switches in the amount of carbon allocated below-ground that are non-destructively detected simply by observing pulsed shoot growth above-ground, and (2) multiple switches in internal carbon allocation during a single growing season, ensuring our ability to detect short-term effects of plant carbon allocation on rhizosphere biology separate from longer-term seasonal effects. In both potted oaks and oaks rooted in soil, soil respiration varied inversely with shoot flush stage through several oak shoot flushes. In addition, upon destructive harvest of potted oaks,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rhizosphere of saplings with actively flushing shoots was lower than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rhizosphere of saplings with shoots that were not flushing. Given that plants have evolved with their roots in contact with soil microbes, known species-specific carbon allocation patterns within plants may provide insight into interactions among roots, symbionts, and free-living microbes in the dynamic soil arena.  相似文献   

18.
施磷对干旱胁迫下箭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箭竹及其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置2种水分处理(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和2种施磷量处理(施磷和不施磷),探究施磷对干旱胁迫下箭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箭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氮和有效磷的含量,虽对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箭竹根际土壤中总PLFA(phospholipid fatty acid contents)的含量和真菌、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含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比值,显著改变了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著降低了箭竹的生物量。(2)施磷显著增加了受旱箭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有效磷的含量,虽大体上对受旱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受旱箭竹根际土壤中总PLFA和真菌PLFA的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放线菌的PLFA含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细菌的PLFA比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受旱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受旱箭竹的生长。(3)主成分分析表明,干旱对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而施磷的影响不明显。(4)相关分析发现,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氮及箭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干旱降低了箭竹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了箭竹的生长;施磷能增加受旱箭竹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受旱箭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受旱箭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内蒙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及物种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组成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植物功能群剔除处理实验平台,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自动核糖体间隔区基因分析(automated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analysis,ARISA)技术,对不同植物功能群组成的非根际土壤和常见物种的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非根际土壤中,不同植物功能群组成对细菌数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真菌数量及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不明显;在根际土壤中,不同植物物种对细菌、真菌的数量都有显著影响。此外,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物种的根际土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也有所不同,尤其以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物种可以通过根系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