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研究稻草秸秆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化感作用时,偶然发现一株对蛋白核小球藻具有强烈的取食作用的鞭毛虫,能有效抑制小球藻的大量繁殖。经形态学观察,该种鞭毛虫具有2片淡黄色色素体,片状、周生;虫体呈球形、椭圆形或卵形,能变形,具2根不等长的鞭毛,从细胞顶部伸出;长鞭毛约为虫体的1.5倍,短鞭毛约为虫体的0.5倍;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吞噬能力极强,每个虫体可以吞噬3~4个小球藻,虫体大小因吞噬物的多少变化较大。初步确定这种鞭毛虫为棕鞭藻(Ochromonas sp.)。在SE、稻草以及麦粒3种培养基中的种群生长表明,这种棕鞭藻在麦粒培养基最易培养,生长速度最快。结果表明,这种棕鞭藻为混合营养类型,但以吞噬营养为主。  相似文献   

2.
图1-2 甲藻门 1.Gymnodinium eucyanochroum扫描电镜照片。示细胞的横沟和纵沟中各有1条鞭毛;2.角甲藻Ceratiumhirundinella背面观,示横沟、1个顶角和3个底角,淡水产。图3金藻门锥囊藻属Dinobryon树状群体,每个细胞外均有1个钟罩状的囊壳。生活于清洁的淡水中。图4-7硅藻门(细胞均经过酸化处理,示壳面花纹) 4.蛇目圆筛藻Coscinodiscus argus壳面圆形,具六角形孔纹,呈放射状和螺旋状排列。海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微体古生物学中有一门学科正在迅速发展,这就是对化石沟鞭藻及其伴侣疑源类的研究。什么叫沟鞭藻沟鞭藻是一类单细胞(个别为群体)的原生生物,是现代海洋微体浮游生物的重要成员之一,它的数量仅次于硅藻。它归属于甲藻门横裂甲藻纲。沟鞭藻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球形、卵形、菱形和鼎形。识别它们的标志有三点:(1)具有沟。一条横沟位于藻体赤道附近,一条纵沟位于腹面,与横沟大致垂直。沟中各有一根鞭毛,靠鞭毛的摆动使藻体作旋转运动。在化石状态下不见鞭毛,但沟还常能显示;(2)  相似文献   

4.
显著六鞭毛虫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对显著六鞭毛虫作了超微结构的观察。两个胞核平行,靠近或稍旋转。两根R鞭毛的外侧具有发达的粗内质网。近内质网处的胞质向体外突出成两个小突起。胞质内具线粒体,高尔基体等胞器。  相似文献   

5.
植物学家普遍地认为具双鞭毛的衣藻型或类似衣藻型的单细胞绿藻是原始型的绿藻。按照传统的观点,绿藻门基本包括三条进化路线:一条是群体的(或团藻的)路线,藻体为游动的单细胞或群体,营养时期无细胞  相似文献   

6.
夜光虫     
夜光虫[Noctiluca miliaris Suriray,N.sctnitillans(Macartney)]是原生动物的鞭毛虫纲,腰鞭毛目,夜光虫科,夜光虫属的单细胞生物。目前知道的只有一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海洋中。夜光虫是原生动物中较大的种类,成体的直径为0.2—2毫米,一般为0.6—0.7毫米,身体膨胀透明,呈球状,肉眼视之,似鱼卵;体外包着一层薄而透明的外膜,相当坚韧;在口沟的边缘附近有一根横嵌的触手,可自由伸缩;另有一根纵嵌的鞭毛,形状短小,借以扇动而自由活动。细胞中央有细胞核,其周围分布着原生貭,形成原生貭团,并向四周发射出柔软的原生貭丝,呈网状分布;并与细胞膜内的细胞貭层相联(图1)。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夜光藻(Noctilucascientillans),属于甲藻门、夜光藻科、夜光藻属(动物学中也将它归入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腰鞭毛虫目,称为夜光虫)。单细胞,球形或肾形,直径可达0.15~3mm。有眼点,没有细胞壁,它的腹面有1条纵沟,也称口沟。沟内有1条退化的鞭毛。沟的一端有口,在口旁有1条具有摄食功能的粗大触手。细胞质在细胞中央聚集成一团,并向四周成很多细条状散出。细胞核位于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性的异养生活,以捕获硅藻和桡足类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物。夜光藻具有很强的发光能力,为海洋中最普遍、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研究了1种海生4条鞭毛的单胞绿藻——广东四片藻鞭毛器的亚微结构和囊壳的形成。4条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凹陷的基部,鞭毛表面覆盖2层鳞片;基体呈纵向平行的“Z”字形排列;具纹纤维连接内外径向排列的两个基体;4个片层状的卵形盘(或称半桥粒(halfdesmosome))微管和纤维物质构成的复合体将鞭毛器和根丝体固着在质膜和囊壳上。根丝体通过两束交叉的微管带与两个邻近的外侧基体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其它已研究过的四片藻是不同的。囊壳的形成开始于内膜系统,特别是高尔基体。纤维丛和电子密集颗粒在其中合成、修饰,同时由高尔基体衍生的小泡转移到原生质体表面特定的区域,然后经若干步骤接合成完整的囊壳。这个区域与蛋白核的位置相关,表明聚合星状颗粒酶是在蛋白核位点制造或释放的,同时分泌到细胞外。囊壳沿边生长组装与细胞质发育产生特征性的前端鞭毛凹陷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9.
问一、高中生物〈甲种本〉P、80图24,衣藻的有性生殖(图解)中,为什么衣藻的一个合子能产生出四个衣藻?答:衣藻是单倍体(n)的绿藻,每个衣藻只有两根鞭毛,产生的配子必然也是单倍体(n).两个同形状,同大小的配子融合形成的合子当然是二倍体(2n),合子萌发时进行"合子减数分裂",因而产生出四个单倍体的衣藻.下附,衣藻的生活史图:  相似文献   

10.
动物从单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最初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的;而植物却是从双鞭毛的绿藻演化而来,最初的植物都是单倍体的。二倍体的生物由于细胞内含有双份遗传物质,生活力强于单倍体的生物,所以后来的动物都继承了最初动物二倍体的优点,一直保持二倍体的身体状态。植物从单倍体开始,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亿万年的时间中通过几个步骤逐渐变为二倍体:从绿藻的单倍体生命,到苔藓植物以单倍体的配子体为主,二倍体的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到蕨类植物以二倍体孢子体为主,单倍体的配子体相对弱小的生命,再到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孢子体"收容"高度退化的配子体的生命,植物完成了遗传物质份数上的"华丽转身",在繁殖方式上几乎与动物相同,即都是二倍体的生物体产生二倍体的下一代,原来单倍体的形式几乎退化干净。植物二倍体的出现需要新的身体发展蓝图,以及"规定"二倍体细胞必须采用新的发展蓝图的控制机制,而这是由KNOX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动物从单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最初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的;而植物却是从双鞭毛的绿藻演化而来,最初的植物都是单倍体的。二倍体的生物由于细胞内含有双份遗传物质,生活力强于单倍体的生物,所以后来的动物都继承了最初动物二倍体的优点,一直保持二倍体的身体状态。植物从单倍体开始,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亿万年的时间中通过几个步骤逐渐变为二倍体:从绿藻的单倍体生命,到苔藓植物以单倍体的配子体为主,二倍体的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到蕨类植物以二倍体孢子体为主,单倍体的配子体相对弱小的生命,再到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孢子体"收容"高度退化的配子体的生命,植物完成了遗传物质份数上的"华丽转身",在繁殖方式上几乎与动物相同,即都是二倍体的生物体产生二倍体的下一代,原来单倍体的形式几乎退化干净。植物二倍体的出现需要新的身体发展蓝图,以及"规定"二倍体细胞必须采用新的发展蓝图的控制机制,而这是由KNOX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动物从单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最初的动物都是二倍体的;而植物却是从双鞭毛的绿藻演化而来,最初的植物都是单倍体的。二倍体的生物由于细胞内含有双份遗传物质,生活力强于单倍体的生物,所以后来的动物都继承了最初动物二倍体的优点,一直保持二倍体的身体状态。植物从单倍体开始,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亿万年的时间中通过几个步骤逐渐变为二倍体:从绿藻的单倍体生命,到苔藓植物以单倍体的配子体为主,二倍体的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到蕨类植物以二倍体孢子体为主,单倍体的配子体相对弱小的生命,再到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孢子体"收容"高度退化的配子体的生命,植物完成了遗传物质份数上的"华丽转身",在繁殖方式上几乎与动物相同,即都是二倍体的生物体产生二倍体的下一代,原来单倍体的形式几乎退化干净。植物二倍体的出现需要新的身体发展蓝图,以及"规定"二倍体细胞必须采用新的发展蓝图的控制机制,而这是由KNOX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蝗虫的分类     
蝗虫作为世界性农林害虫,已引起全世界各国广泛重视。我国已知蝗虫的种类约600余种,估计可达一千种。本文介绍有关蝗虫分类的基本常识,内容包括蝗虫的形态特征以及科和亚科的检索表两部分。一、蝗虫的形态特征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个部分都具附属器官,是分类的主要特征(图A)。(一)头部头部为卵圆形、三角形或圆锥形。头的前面为颜面,颜面中央的纵隆起为颜面隆起。颜面隆起有时平坦,有时凹陷形成纵沟。在颜面的两侧,触角基部外方具有细纵隆线,称颜面侧隆线。头的背面,在两复眼之前的部分为头顶,有些种类具有细纵沟,头顶之后为…  相似文献   

14.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5.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6.
动物是从单细胞生物中带鞭毛的领鞭毛虫演化而来的,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普遍认为动物身体内的多数细胞是不带鞭毛的,只有精子、呼吸道和输卵管的上皮细胞有能够摆动的鞭毛(称动纤毛)。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发现动物细胞上不能摆动的鞭毛(称静纤毛),但是由于不知其生理功能而不被重视。在21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多囊肾其实是与纤毛有关的疾病,随后对纤毛的研究才进入热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脑脊液的流动和动物内脏位置左右不对称分布上动纤毛发挥关键作用。而静纤毛存在于动物的许多细胞上,含有各种感觉受体,成为动物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它们能够感知动物体内多种液体的流动情况,被动物用于监测血压、眼压、胆汁流动、尿液流动和感知骨骼负荷;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自体感觉、细胞运动也是通过静纤毛接收信号的。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静纤毛也负责细胞的信息接收,是Hedgehog(刺猬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的起始处。由于纤毛在动物体内的多种功能,纤毛功能障碍会导致全身性疾病,统称纤毛病(ciliopathy),包括嗅觉丧失、听觉丧失、视网膜退化、雄性不育、脑室积水、脑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多指、多囊肾、多囊肝、内脏位置左右颠倒等多种症状。领鞭毛虫的另一个线状结构——领毛,演变成为动物细胞上的微绒毛,像静纤毛一样,成为细胞接收信号的"天线",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自体感觉中发挥作用。因此鞭毛、纤毛和微绒毛一起,被认为是动物细胞上的多功能细胞器。  相似文献   

17.
一、根瘤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员根瘤菌与其近似的农杆菌以及近缘的固氮菌和假单孢菌同是土壤中的好气性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具端生单鞭毛或少量周生鞭毛,属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发酵性类型。当土壤中加进易分解的能源物质时,或有根系分泌物和脱落残片供为营养物质时,它们迅速增殖大量发育,成为土壤中或根际的优势类群。当营养条件不适合时,数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鱼类寄生六鞭毛虫五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鞭毛科(Hexamitidae)属动鞭纲(Zoomastigophorea)、双体目(Diplomonadida).自Moore首次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始,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共计30余种,分别隶属于六鞭毛虫属(Hexamit a)和旋核鞭毛虫属(Spironucleus).作者发现五新种,它们是寄生于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 Bleeker)的关桥六鞭毛虫(Hexamit a guanqiaoensis sp. nov.)、寄生于黄尾鲴(Xenocypris dividi Bleeker)的梁子湖六鞭毛虫(Hexamita liangzihuensis sp. nov.)和微小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mi nutus sp. nov.)、寄生于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的多形六鞭毛虫(He xamita varformis sp. nov.)和粒状旋核鞭毛虫(Spironucleus granularis sp. nov.).采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对寄生于鱼类的六鞭毛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4,(2):189-196
在整理广西和甘肃地区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蝗虫四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大明山板突蝗Tauchira damingshana新种(图1一10) 雄性体中型,匀称。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狭,侧缘近平行,具中纵沟;颜面侧隆线直。头顶狭三角形,突出,宽略大于长,具中隆线,在复眼前缘处具深横沟;眼间距为触角基节宽的2倍。触角细长,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8倍。复眼长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缘弧  相似文献   

20.
报道分别从湖北省武汉市内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小水池中分离培养的两株绿藻,对其进行了形态和18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编号分别为FACHB-1783和FACHB-1784。这两株绿藻具独特的四边形群体形态,通常为4或16个细胞,细胞为宽椭圆形至不规则卵圆形、细胞壁两端无增厚,叶绿体多数、片状,具蛋白核。结合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两株绿藻为我国1种淡水共球藻纲新记录属种——土佐牧野藻(Makinoella tosaensis Okada)。基于18S r DNA基因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这两株绿藻与分离自韩国的土佐牧野藻基因序列相似度可达99.6%~99.9%,并且以较高的支持值与土佐牧野藻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