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墨天牛属幼虫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天牛属(Monochamus)幼虫是木材的重要害虫,以为害针叶树木为主。黑龙江省伊春地区林业局统计1954—55年被云杉大墨天牛为害,损失达500万元;福建省三明地区各贮木场马尾松受松墨天牛为害率常年均达70%以上,造成严重损失。天牛类害虫种类多,幼虫发生为害较为混杂,因此需加正确鉴别,以利控制。 我国墨天牛属成虫陈世骧(1958)、蒲富基(1970)、Gressitt(1951,1970)先后有记  相似文献   

2.
发生消长规律 关于小地老虎的发生数量消长,在前面发生特点中已略述及,即无论它是发生几代的地区,其猖獗为害的世代均为第一世代幼虫,其后各代幼虫群体数量骤减,对作物基本不会造成生产上的损失。为什么出现这种数量骤减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杂交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逐渐由桃蔓延到高粱上危害,严重时虫穗率达60—70%,单穗有虫少的数头,多的数十头甚至百余头。幼虫吐丝缀合小穗,从中为害,造成籽粒破碎或蛀成空壳,损失很大。尤其制种高粱受害更重。过去有关此虫为害的报导尚未多见,我所从1972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4.
范滋德 《昆虫学报》1976,(2):228-232
青稞穗蝇是青海省东北部严重为害青稞(即裸大麦)的一种害虫。它的幼虫为害穗部,取食幼嫩小穗或蛀食灌浆期的籽粒,造成减产。据青海省农林科学研究所1958年调查,为害率平均20—30%,严重的达60—70%。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蛴螬类混合种群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蛴螬类混合种群,主要指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chinensisFairmaire、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的幼虫,是陇东冬麦区为害较重的一大类地下害虫。一般为害冬小麦,造成缺苗或死苗率为5%~15%,严重者达30%左右,致使冬小麦产量下降、损失较大,为了制定防治指标,1989~1991年笔者就蛴螬类混合种群(以下简称济错)为害冬小麦损失与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研究方法选择技错密度较高,为害较重的冬麦田。地点在泾川县西高寺村塬地;土壤为肥力中等均匀的黑沙土;冬…  相似文献   

6.
1965年4月,瓜种蝇(Hylemyia platura Meigen)在山西大同城区人民公社和平生产大队的11个黄瓜阳蛙普遍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 幼虫有避光性,终身栖居土中,多从瓜苗根茎部蛀入,由下向上为害,使子叶枯萎倒伏而死。随后,幼虫转株为害,造成瓜苗成片死亡。被害瓜苗一般每苗有虫一、二头。 幼虫猖獗为害与温、湿度有关。如1964年4月下  相似文献   

7.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清  孔祥波 《昆虫知识》2010,47(2):331-334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在云南省普洱市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幼虫具有转梢、转枝、转株为害习性,这与气候因素和寄主思茅松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雨季幼虫以转株危害为主,危害率为35%~40%;旱季幼虫以转梢危害为主,危害率为90%~100%。第3代微红梢斑螟发生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这为综合控制微红梢斑螟对思茅松的危害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接虫为害,获得了棉铃虫各龄期幼虫在棉花上的为害量和为害损失。并观察了不同年份棉铃虫卵和各龄幼虫的自然存活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了自然状态下第3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其值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当日百株新增卵量25粒。与用固定虫量研究方法得出的指标相比,该指标更合理、更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9.
1974年11月16日于我院农场发现台湾稻螟1、2龄幼虫侵人小麦(秋播波塔姆品种)秆内,在剑叶节上方咬断穗轴,造成白穗。侵入孔呈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一白穗有幼虫一头,也有一穗两三头的。在0.14亩麦田内调查,受蛾类幼虫为害的白穗共52穗,其中台湾稻螟为害的有48穗,大螟为害的4穗。1975年1月  相似文献   

10.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杨树死亡。查清了该类害虫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其幼虫期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成虫期树干涂沫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杂草在农业生产上造成的损失很大,不仅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而且成为多种多样病虫害的媒介。美国1930年统计,其全国每年因杂草为害平均最少损失450万美元,而根据最新的资料,其每年损失甚至超过5亿美元,这个数字比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要大许多倍。  相似文献   

12.
<正>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江汉平原棉区主要害虫,常年因幼虫钻蛀花铃,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研究棉红铃虫幼虫田间分布结构,有助于分析为害损失。对密度估值、合理田间试验设计、取样、以至做  相似文献   

13.
不同食料对亚洲玉米螟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食料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幼虫发育快、历期短,取食棉花茎秆的幼虫发育慢、历期长。无论是2代还是3代,均表现为食玉米雌穗的幼虫滞育率高.食棉铃和棉茎的滞育率低。饲以玉米雌穗的种群世代存活率最高,棉铃次之,棉茎最低;以玉米雌穗、棉铃与棉茎为食料的种群趋势指数依次为42.28、25.77和0.64。影响第三代玉米螟种群增长的主要虫期是第二代5龄幼虫的滞育或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谷斑皮蠹是一种不平常的仓库害虫,许多国家将其列入对外检疫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此虫传入美国,并且很快地传播到若干州;从1955年开展根除工作,现在已经基本消灭。 此虫为害各种谷类、豆类、油料及其加工品。幼虫贪食,把食物咬威碎末,其损失比吃掉的还多。此虫比较耐寒、耐热,耐干的能力则远远超过其他大多数仓库害虫,对许多药剂有抗性,因此防除比较困难。当环境适宜时,繁殖力非常强,造成的损失往往达谷类总储藏量的20%。当环境不适宜时,都分的幼虫离开食物,钻入缝隙,进行休眠。休眠幼虫能耐饥8年而不死;比不休眠幼虫更耐干、耐寒,对药剂的抗性也更  相似文献   

15.
颜金龙  郭兴文 《昆虫知识》1998,35(6):325-326
豆天蛾ClanisbilineatatsingtauicaMell.属鳞翅目天蛾科,以幼虫为害豆叶,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对大豆产量为害损失很大。该虫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洋槐等豆科植物。近年来,豆天蛾在河北省发生逐年加重,轻者减产l~2成,严重者达3成以上。为此,我们对豆天峨的发生与其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l生活习性此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10~15cm土中越冬,多潜伏在豆田内或豆科植物附近的土粪堆边、田埂等向阳处,第二年6月,幼虫移到地表化蛹。羽化盛期为7月中下旬。成虫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豆地附近的生长茂密的高秆作…  相似文献   

16.
棉红铃虫田间产卵规律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深甫 《昆虫学报》1959,(6):515-522
红铃虫是一种为害棉花的大害虫,不但减少棉花产量,而且降低品质。黄河流域棉区因红铃虫为害损失棉花10%左右,长江流域棉区损失20—30%。因此,消灭红铃虫的为害,实为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消灭红铃虫必须采取越冬期和田间的综合防治措施。过去指导田间药剂活期防治,主要依靠观察老熟幼虫的化蛹羽化和调查青铃的羽化孔,预测各代成虫羽化初期、盛期,以便发动群众进行田间喷药。但是  相似文献   

17.
一代区玉米螟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有许多人研究过玉米螟为害所造成的损失和测定方法,但多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加上各地区发生的世代数不同,测定方法既不完善也不统一,致使产量损失测  相似文献   

18.
王学平  曹雁萍 《昆虫知识》1996,33(3):144-146
1993年在江苏省如皋市研究了棉田三代玉米螟幼虫为害转移规律。结果表明,棉田三代玉米螟为害,因棉株生育状况而变,初龄幼虫为害表现为随机选择,在蕾、叶柄中的幼虫,2、3龄时向外转移为害。高龄幼虫绝大多数为害大铃,少量蛀杆。依据棉田发生为害规律,三代玉米螟防治时间,以卵盛期用药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 杨潜叶蜂Messa hcrticulana Kl,属膜翅目叶蜂科(Tenthredinidae)。由于幼虫为害杨树,且潜叶为害,故名杨潜叶蜂;又因为被害叶片潜痕部分充满空气,呈泡状,为与近缘种区别,所以亦称杨泡叶蜂。幼虫潜伏于杨树叶片上下表皮之间蛀食叶肉,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潜痕也日益扩大,一般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5—4/5,致使叶片失去正常营造养分的功能;更为严重的是常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此虫为害的另一个特点是为害时间早,也就是在杨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使杨树  相似文献   

20.
<正> 绝大多数摇蚊幼虫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水体里,其中湖泊、池塘和河流的底部尤多。摇蚊科(Chironomidae,属双翅目)的幼虫因个体数量众多而闻名,为经济鱼类的主要天然饵料,并可用于水体的生物监测和湖泊类型的分类等。但幼虫营巢或泥底穴居,也造成对经济作物的为害。已有为害稻秧的报道。部分种类由于潜居在高等水生植物的叶片内,造成对宿主的为害。莲窄摇蚊Stenochironomus nelumbus(Tokunaga & Kuroda)对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荷叶为害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