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氩氦刀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PHC患者72例,将其中38例采用氩氦刀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中晚期PHC患者为观察组,34例单纯予氩氦刀治疗的中晚期PHC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组织CT值和KPS评分及AFP值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和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和76.5%(均P0.01);而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CT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FP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PHC,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水控制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控制总有效率为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达60.0%,远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以及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肝癌模型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0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E组植入0.7mCi125I粒子+TACE。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残存,B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组、E组适中。总体疗效E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70例,分为同步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组(试验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放疗第1天开始行化疗,顺铂40mg静脉滴注1d,化疗6个周期,每周重复。试验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于化疗当天行盆腹腔深部热疗(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每次热疗60min,每周1次,共4次。于热疗后1h内行放射治疗。结果两组局部肿瘤消退情况、近期疗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1年期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疗法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癌性疼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4例晚期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4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和冷冻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介质、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Ⅰ级率、CD4~+、CD4~+/CD8~+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疼痛介质及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疼痛Ⅰ级率、CD4~+、CD4+/CD8~+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疼痛介质及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氩气刀联合冷冻疗法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其可显著减轻癌性疼痛,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冬冬  曹秀峰  吕进  朱斌  李苏卿 《生物磁学》2011,(3):452-455,492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以及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有效性。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肝癌模型兔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0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E组植入0.7mCi125I粒子+TACE。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明显的肿瘤细胞残存,B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组、E组适中。总体疗效E组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案,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99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维适行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腔部位热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缓解率为53.19%,观察组总缓解率为78.8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及CD4+/CD8+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CD8+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泌尿系统反应的发生率、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相比,放疗联合热疗能有效提高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放疗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协同增敏作用。方法:68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热疗联合放疗组(实验组)。两组盆腔三维适形放疗单次剂量为200 c Gy,1次/日,5次/周。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2小时内进行热疗,2次/周,共5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均通过超声及CT检查对两组患者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中发现,实验组11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对照组3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两组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总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疗可有效的杀灭复发的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可缓解放疗副反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哈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院及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卵巢癌术后复发患者(均为术后化疗6-8个疗程盆腔复发),将其随机分为热疗联合放疗组(实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6-8个周期以上,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2小时内进行热疗,2次/周,共6-8周。通过影像学检查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缓解率(CR)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1、2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第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疗可提高晚期卵巢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98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缓解、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部分缓解的例数(百分比)及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的例数(百分比)要明显多余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例(百分比)及总的缓解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20,(1)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选择化疗联合高频热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2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选择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将选择单纯PP方案化疗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选择在PP方案化疗基础上增加靶向治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治疗的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标志物水平,1年、2年、3年复发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位PFS为11.26(2.38~24.13),对照组中位PFS为9.25(2.24~17.2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6,P=0.041)。观察组中位OS为21.23(4.84~62.73),对照组中位OS为16.52(5.27~50.2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5.262,P=0.022);两组患者治疗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因子,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FGF、VEGF血管生成因子,CA125、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远期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0~Ⅱ和Ⅲ~Ⅳ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增加靶向治疗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同时能够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标志物水平,降低远期复发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热疗,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提高率为7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呕吐13例,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8例,对照组发生呕吐12例,3例腹泻,口腔粘膜炎9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7例,对照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替吉奥及奥沙利铂治疗胃癌腹腔转移的疗效较好,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静脉化疗,观察组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腹水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腹痛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在实体瘤控制有效率上,观察组5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99Tc-MDP(云克)治疗多发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确诊为肿瘤伴骨转移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使用唑来膦酸联合99Tc-MDP治疗;对照组18例,单独使用99Tc-MDP治疗,均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的变化情况、骨转移灶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痛总有效率分另为95.5%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转移灶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6.3%和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偶见不同程度的发热,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99Tc-MDP治疗多发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及骨转移灶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99Tc-MDP治疗,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67%,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7%,P0.05)。结论: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相比,加味二妙颗粒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坤丹联合复宫宁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 ICAM-1)、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液联合定坤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宫宁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血清MCP-1、s ICAM-1、CA125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5%vs.70.83%,P<0.05),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E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CP-1、s ICAM-1、CA125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潮热、多汗、阴道出血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液联合定坤丹治疗相比,定坤丹联合复宫宁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更好,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内分泌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MCP-1、s ICAM-1、CA125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胃蛋白酶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健胃消痞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G-17、ET-1、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EGF及NO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21);两组患者血清G-17、PG I、PG II及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和EGF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结论: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CAG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G-17、ET-1、PG I、PG II、EGF及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放疗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与单纯应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2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放疗联合伊班磷酸钠(实验组)和放疗(对照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程结束后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90.32%,骨质修复情况更有效、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骨转移癌比单纯放疗对骨转移癌临床疗效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唑来膦酸对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TP方案化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痛效果、活动能力、骨转移灶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活动能力、骨转移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增强镇痛效果和活动能力,减缓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