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北省贫困农村地区中抽取8个县(市)32所中小学校,共5 580名学生(男生2 847名、女生2 733名)。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结果:调查学生除6岁年龄组身高、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低于2010年全国农村同年龄段学生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为16.0%,其中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4.2%、12.6%,男生(18.7%)高于女生(13.2%);小学生(17.5%)高于初中生(12.9%);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9.1%、16.8%、11.2%。超重/肥胖率为9.1%,男生(10.5%)高于女生(7.5%),小学生(9.5%)高于初中生(8.0%);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8%、6.9%、11.1%。结论: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普遍低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问题堪忧;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亟需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湖北省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简称“计划”) 重点监测地区实施5年后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现场干预试验方法,比较2012年和2016年湖北省重点监测地区恩施市重点监测学生的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状况。结果 :2016年学生营养正常、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73.9%、9.0%、17.1%。与2012年相比,2016年学生营养状况构成有显著性改变,其中营养不良、营养正常检出率分别下降了0.5、7.3个百分点,超重/肥胖上升了7.3个百分点。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2016年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缺乏率分别为27.8%、2.2%,相对于2012年分别下降了23.9、5.9个百分点;2016年维生素D亚临床缺乏率、缺乏率分别为61.5%、2.8%,相对于2012年分别下降了13.4、3.9个百分点,缺乏状况构成改变均有显著性(P<0.01)。2016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贫血检出情况与2012年相比无显著性改变。结论:“计划”实施 5年后,湖北省重点监测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但学生营养问题存在双重负担,超重/肥胖构成比例上升幅度较大;维生素A 、维生素D缺乏率大幅度下降,但仍有相当比例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南省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地区的18岁以上成人的体质指数水平。方法:以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河南省监测点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体质指数数据经加权处理后分析BMI 值水平及低体重率、超重率、肥胖率。结果:河南省城乡居民体质指数平均值为24.74±3.63kg/m2且无论城乡高BMI值均出现在低龄男性和高龄女性。低体重率、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67%、39.80%和16.74%。年轻人低体重情况较为普遍;超重率表现为农村显著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女性肥胖率高发。结论:河南省成人居民低体重年轻化、BMI指数增长迅速、农村地区超重与肥胖高发的形势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黔北3所高校393人,其中男生117人(29.8%)、女生276人(70.2%),进行问卷调查,以BMI来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每月饮食费<500元占64.6%;大部分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营养不良筛检率28.8%、营养过剩6.4%,女生(34.8%)营养不良筛检率明显高于男生(1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大学生高于营养正常及过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与挑食/偏食不良饮食行为及经济水平有限有关。应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学校餐饮质量,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为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7-12周岁小学生4140名,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出超重和肥胖.结果:长沙市开福区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6%和7.39%.其中,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31%和6.8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37%和5.1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结论: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高水平,男童肥胖的发展趋势较为突出,提示及早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描述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及特征。方法:数据来自2013年中国0~5岁儿童和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中国30个省55个监测点6岁以下留守儿童共4 576人。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判定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进行事后加权计算,利用Rao-Scott修饰权重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结果:2013年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率为6.9%,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7.7%和5.6%,男童、女童超重率分别为7.7%和6.0%。农村留守儿童超重率在性别(P=0.0123)、月龄组(P<0.000 1)、三类地区(P=0.010 8)存在差异;6岁以下留守儿童肥胖率为2.3%,普通农村、贫困农村分别为2.2%和2.5%,男童、女童的肥胖率分别为2.6%和2.0%,农村留守儿童肥胖率在月龄组(P<0.000 1)、父母外出类型(P=0.000 9)存在差异。结论:中国农村6岁以下留守儿童超重肥胖需要关注,加强留守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学学生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方法:2013年4月对丰台区某小学1~6年级208名学生进行3d膳食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作出评价。将身高、体重指标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城市儿童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 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算出超重、肥胖率。结果:该小学学生身高、体重较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有所增长,各年龄组的男女生超重、肥胖现象均很普遍;随年龄增加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有所增加,维生素A、C摄入不足现象严重;膳食结构不合理,豆类、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鱼、虾、肉、禽类输入超过推荐值。结论:该人群超重与肥胖率较高、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尽快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庆阳市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和健康知识行为现状进行分析,为防控学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健康知识宣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行为现状,为采用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某高校共415名学生,使用“BMI和减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BMI在地区和性别上分布存在差异(P<0.01);39.51%的城市男生和60.98%的城市女生认为自己需要减肥,分别高于农村男生(P<0.01)和女生(P>0.05);男女生减肥比例分别为22.32%和50.79%,女生减肥比例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减肥比例分别为44.79%和29.37%,城市学生减肥比例高于农村(P<0.01)。调查人群中77.56%的减肥者BMI为正常;42.18%的减肥者是为了提高自信和形象而减肥,73.46%的减肥者的减肥时间不超过1个月,有氧运动减肥为大学生减肥的首选方法,89.12%的减肥者有吃早餐的习惯;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减肥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认为自己有减肥需要(P<0.01)和性别(P<0.05)。结论:男生体格好于女生,城市学生体格好于农村学生。城市大学生的减肥比例大于农村,女生减肥比例大于男生。减肥人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体重正常人群上,存在盲目减肥和减肥方式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青岛市幼儿园招募年龄在3-6 岁儿童参与本调查,通过健 康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进行。其中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相关变量以及儿童个人饮 食行为等因素。其中1080 份为完整有效数据。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8.80%和8.98%。男孩的超重和 肥胖率(31.8%)高于女生(23.8%)。父亲和母亲的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超重和肥胖存在关联性(P<0.05)。较长屏幕时间、快速进食 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而增加体力活动时间为保护因素(P<0.05)。偏爱肉类也是与超重/ 肥胖相关的因素(P<0.05)。 结论:孩子个性习惯和父母均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相关,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在近10年有了显著的提高,身高体重不断增加,体质水平得到改善,营养不良率和贫血率也显著下降,但是超重肥胖率、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视力不良及龋齿检出率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都与中小学生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要改善城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需要从学校抓起,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措施,从而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发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在校午餐中各类食物剩余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的小学,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3个月的营养知识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相同方法记录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剩余率。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主食、肉菜、素菜和总剩余率分别为6.3%、6.3%、14.1%和6.4%;女生午餐剩余率高于男生、高年级剩余率高于低年级(P<0.05)。干预后,男生干预组的肉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女生、低年级组各类食物的剩余率均显著下降(P<0.05);高年级组干预组总剩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仅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结论:营养宣教可显著降低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各类食物的剩余率,明显改善男生对肉菜和素菜的剩余情况,尚不能证明对高年级学生各类食物剩余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体力活动的情况,探讨中学生超重肥胖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9所中学59个班级1 930名在校生使用“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过去7d中,有74.8%和59.1%中学生分别参加体育锻炼和中等强度运动;平均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超过2h的报告率分别为24.9%,11.9%和31.9%.参加体育锻炼、中等强度运动、玩电子游戏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职高学生、自感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运动行为报告率较低,静态行为报告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类型为核心或大家庭中学生运动行为报告率越高,静态行为报告率越低.男生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是女生的3.207倍;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h的中学生患超重肥胖的危险是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足1h中学生的1.755倍.结论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中学生健康理念,引导科学运动,控制看电视、上网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可以减少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青岛市幼儿园招募年龄在3-6岁儿童参与本调查,通过健康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进行。其中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的测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相关变量以及儿童个人饮食行为等因素。其中1080份为完整有效数据。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8.80%和8.98%。男孩的超重和肥胖率(31.8%)高于女生(23.8%)。父亲和母亲的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超重和肥胖存在关联性(P0.05)。较长屏幕时间、快速进食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而增加体力活动时间为保护因素(P0.05)。偏爱肉类也是与超重/肥胖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孩子个性习惯和父母均与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相关,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中小学生谷类食物摄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效评价和指导谷类食物的摄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密云区农村4所小学、4所中学的一、三、五、七年级577名学生,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共完成558名学生和家长,有效应答率为96.71%。结果:1周7天均食用早餐的学生比例为72%;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偏食率均在50%以上;在学生身高和BMI指标上,学生和家长存在认知偏差,有统计学差别(P<0.01);5.2%的学生消瘦,17.4%的学生超重、20.4%的学生肥胖,只有57.0%的学生BMI正常,主要受到性别和谷类食物摄入量的影响。不同年级谷类食物摄入量不同,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加强对每日按时、按量食用早餐的宣传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共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以正确的食育知识进行引导、纠正偏食,做到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42例3~5岁健康查体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向儿童主要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母亲孕期、儿童早期喂养、身体活动和行为习惯、家庭情况和膳食情况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2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0.69%、肥胖率为1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出生6月内喂养方式、屏幕暴露时长、谷薯类食物食用频率4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出生6月内人工喂养、每日屏幕暴露时长≥1 h、每周食用谷薯类食物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迎修 《人类学学报》2008,27(2):167-173
利用山东省1995年和2005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了7-12岁城乡儿童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变化趋势.10年间,7-12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皮褶厚度分别平均增长7.97mm、4.54mm、11.42mm、9.48mm,体脂比平均增长3.42%、2.07%、4.92%、4.35%,体脂肪平均增长2.34kg、1.27kg、2.82kg、2.30kg,瘦体重平均增长1.96kg、1.42kg、1.78kg、0.96kg.体脂比和体脂肪的增长表现为乡村大于城市,男生大于女生.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迅速增长,城男、城女、乡男、乡女超重检出率分别由1995年的11.78%、6.22%、2.78%和1.89%上升到2005年的17.86%、10.02%、12.03%和6.46%,肥胖检出率分别由5.00%、3.67%、0.56%和0.33%上升到16.57%、8.16%、9.62%和6.56%,控制儿童肥胖率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的驻某地武警机关干部体质指数(BMI)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的1920名驻某地武警机关干部和270名地方机关干部的体质指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军人组超重率及肥胖率均低于地方组(P<0.01)。2.<50岁人群组随年龄增加,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P<0.01),40~49岁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最高;50~65岁人群超重与肥胖率最低。3.两组机关干部随BMI升高,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增高(P<0.01);军人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地方组(P<0.05);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与地方超重组比较,军人超重组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4.在30~50岁的军人中,随着年龄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军人组超重与肥胖率均低于地方,但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肪肝发病率升高,故建议有代谢性疾病的军人限制饮酒可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