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爱达荷州国立遗传工程实验室(INEL)和蒙大拿州立大学(MSU)商定共同致力于新兴的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是针对由微生物引起的环境问题的多学利方法.当前的合作是解决腐蚀工厂热交换系统的微生物和由于毒害气体产生污染油和气体油田的微生物等类问题. 此合作实际上是美国能源部INEL的承包商EG&G Idaho和Interfacial Microbial Process Engineering的MSU中心之间的合作,INEL将向中心提供设备和大学技术,EG&G将继续委任生物技术学家James Wolfram任中心副主任,在那进行研究,还可在MSU  相似文献   

2.
对紫杉醇投资的竞争 本刊(《生物技术新闻(Bitechnology News)》)1993年5月13日首次报道:蒙大拿大学发现一种寄生于短叶紫杉树的真菌,此真菌从寄主获得了生产抗癌药紫杉醇的能力;有十几家大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竞相谋求从蒙大拿大学取得利用此发现的权利。据悉,竞争者中有ESCAgenetics公司,Lederlle Labs公司和出售天然紫衫醇治疗卵巢癌的Bristol-Meyers Squibb公司。 但出人意料,争得特许权,可以开发这种以发现人Andrea Stierle命名的安德烈亚紫杉霉(Taxomyces andreanae)的,却是一家私营小企业Cytoclonal制药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Arthur Bollon回答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奇的生物除草剂。这种经过遗传改良后的有机体具有先灭杂草,后自身消亡的特性。 蒙大拿州立大学的一组植物病理学家利用遗传手段改造了一种称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真菌,此种真菌为一种天然植物病原菌,可铲除40余种杂草,但也破坏许多农作物。上述研究人员未采用现代基因转移的方法,而是利用常规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的途径培育了上述真菌突变体的。 自1985年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以来,他们已经培育出20多种理想的突变体。其中一种为营养缺陷型,即这种突变体需要供以某种特殊营养才能存活。  相似文献   

4.
AgBiotechReporter 2 0 0 2年 2月 19卷 2期第 3页和Resource 2 0 0 2年 3月 9卷 3期第 16页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的AgraQuest公司是一家旨在开发、生产和推销农业、工业和家庭无公害天然除害产品的生物技术公司。最近 ,该公司已获准独家推出世界上第一种真菌熏蒸剂。这种真菌熏蒸剂是利用真菌Muscodoralbus及其有关种类制备的 ,可用来防治有害的真菌和其他微生物。M .albus是一种生活在植物内部的内生真菌。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教授GrayStrobel博士在中美洲热带雨林考察时发现了这种真菌。Strobel说 :“M .albus的主要生物…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4,39(11):54-54
美国蒙大拿农业研究机构的Stefan Jaronski发现,生菜籽油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会吸引蚱蜢吃下某些致命的真菌。实验中,Jaronski将这些有毒真菌的孢子与生菜籽油混合后喷  相似文献   

6.
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将对在遗传学上已改变了的作为一种生物除草剂的核盘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m)的4株菌株进行试验。没有对这些菌进行遗传操作。这种改变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的产生。该试验目的是为了发展核盘菌菌株,因为这些菌株作为生物除草剂则更具有选择性,并在环境中持续的时间也不太长。环境保护局(EPA)认为这类试验不需要得到它的批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痛风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 II collagen,CTX-Ⅱ)的含量,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膝关节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标本46例及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标本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并研究分析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与影像学X线特征、单钠尿酸盐(MSU)晶体的相关性。结果:1痛风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膝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245.7%(21/46)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X线显示骨关节炎,与膝关节X线未显示骨关节炎的痛风性关节炎(25/46)相比较,两组CTX-Ⅱ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84);3MSU晶体阳性的痛风性关节炎(19/46,41.3%)与MSU晶体阴性的痛风性关节炎(37/46,68.7%)患者的膝关节液CTX-Ⅱ的含量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受累关节存在关节软骨的退变,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在局部沉积与否与关节软骨退变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在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与真菌有着较为专一的共生关系,为探讨这种共生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上的进化和适应,深入理解兰科植物和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该研究利用能有效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和齿瓣石斛(D.devonianum)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并具有较强专一性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SSCDO-5和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FDd1,开展真菌对铁皮石斛和D. tortile种间杂交种子萌发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真菌与种子共生培养68天时,SSCDO-5菌株和FDd1菌株都能有效地促进杂交种子形成原球茎和幼苗,两个接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来源于铁皮石斛的SSCDO-5菌株不但没有表现出优势,反而在杂交石斛幼苗形成率上低于来源于齿瓣石斛的FDd1菌株(SSCDO-5:(22.13±6.62)%; FDd1:(29.53±5.51)%); SSCDO-5菌株和铁皮石斛在幼苗形成和发育阶段的共生专一性并没有在杂交后代上得到遗传或表现,或者说是杂交打破了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使得杂交后代能够和不同的真菌建立新的共生关系。该结果不支持关于共生真菌专一性是石斛属植物杂交后代形成的重要限制因素的假设,推测石斛属植物在幼苗分化和发育阶段与真菌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是在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在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与真菌有着较为专一的共生关系, 为探讨这种共生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上的进化和适应, 深入理解兰科植物和真菌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 该研究利用能有效促进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和齿瓣石斛(D. devonianum)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并具有较强专一性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真菌SSCDO-5和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FDd1, 开展真菌对铁皮石斛和D. tortile种间杂交种子萌发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真菌与种子共生培养68天时, SSCDO-5菌株和FDd1菌株都能有效地促进杂交种子形成原球茎和幼苗, 两个接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来源于铁皮石斛的SSCDO-5菌株不但没有表现出优势, 反而在杂交石斛幼苗形成率上低于来源于齿瓣石斛的FDd1菌株(SSCDO-5: (22.13 ± 6.62)%; FDd1: (29.53 ± 5.51)%); SSCDO-5菌株和铁皮石斛在幼苗形成和发育阶段的共生专一性并没有在杂交后代上得到遗传或表现, 或者说是杂交打破了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 使得杂交后代能够和不同的真菌建立新的共生关系。该结果不支持关于共生真菌专一性是石斛属植物杂交后代形成的重要限制因素的假设, 推测石斛属植物在幼苗分化和发育阶段与真菌这种专一性的共生关系是在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0.
刘玉方  蔡金科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5):267-269
本文报道一株能积累赖氨酸的酿酒酵母S1为原始菌株,经10-3mol/L的s-(β-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SAEC)处理,选得SAEC抗性突变株。再经二次紫外诱变,选得7株SAECr突变株,其中3株具有较高积累赖氨酸能力,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突变株MSU1的游离赖氨酸含量为菌体干重的7.83%,而突变株MSU5平均赖氨酸含量可达8.91%。  相似文献   

11.
布雷费尔德(O. Brefeld)虽对真菌纯培养方法的改进和真菌发育与生理知识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他的主要贡献还是对真菌系统发育的观点。按照他的这种观点,卵菌不是真正的真菌,它应与粘菌一起排除在真菌之外,而真正的真菌应从接合菌开始。他并将子囊菌和担子菌分别分为半子囊菌和真子囊菌,半担子菌和真担子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一株能积累赖氨酸的酿酒酵母S1为原始菌株,经10-3mol/L的s-(β-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SAEC)处理,选得SAEC抗性突变株。再经二次紫外诱变,选得7株SAEC~r突变株,其中3株具有较高积累赖氨酸能力,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突变株MSU1的游离赖氨酸含量为菌体干重的7.83%,而突变株MSU5平均赖氧酸含量可达8.91%。  相似文献   

13.
布雷费尔德(O. Brefeld)虽对真菌纯培养方法的改进和真菌发育与生理知识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他的主要贡献还是对真菌系统发育的观点。按照他的这种观点,卵菌不是真正的真菌,它应与粘菌一起排除在真菌之外,而真正的真菌应从接合菌开始。他并将子囊菌和担子菌分别分为半子囊菌和真子囊菌,半担子菌和真担子菌。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态学报》2021,44(11):1095
菌根真菌共生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一个重要策略。外来植物可以干扰本地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从而抑制本地植物生长, 这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重要入侵机制, 在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综述这种入侵机制: 1)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响, 包括菌根真菌侵染率、菌根内部结构、根外菌丝的量、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非菌根真菌的影响及网络结构; 2)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上述影响的机制, 包括资源竞争、化感作用和土壤肥力等生态机制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3)上述两个方面随入侵时间的变化格局。尽管干扰本地植物菌根真菌是一种重要的入侵机制, 但相对其他的入侵机制(例如天敌逃逸、新武器假说等)来说, 这类机制的研究目前仍很匮乏。鉴于此, 该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背景下, 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响如何变化; 2)包括这种菌根机制在内的多种入侵机制之间的关系; 3)深入探究入侵的这种菌根机制在大的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菌根真菌共生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一个重要策略。外来植物可以干扰本地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从而抑制本地植物生长, 这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重要入侵机制, 在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综述这种入侵机制: 1)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响, 包括菌根真菌侵染率、菌根内部结构、根外菌丝的量、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非菌根真菌的影响及网络结构; 2)外来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上述影响的机制, 包括资源竞争、化感作用和土壤肥力等生态机制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3)上述两个方面随入侵时间的变化格局。尽管干扰本地植物菌根真菌是一种重要的入侵机制, 但相对其他的入侵机制(例如天敌逃逸、新武器假说等)来说, 这类机制的研究目前仍很匮乏。鉴于此, 该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背景下, 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菌根真菌的影响如何变化; 2)包括这种菌根机制在内的多种入侵机制之间的关系; 3)深入探究入侵的这种菌根机制在大的时空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植物与内生真菌互作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袁志林  章初龙  林福呈 《生态学报》2008,28(9):4430-4439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组织可作为许多微生物定居的生态位.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与宿主建立复杂的相互作用(互惠、拮抗和中性之间的相互转化),并且存在不同的传播方式(垂直和水平传播).内生真菌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增强植物体的营养生理和抗性机能.但这种生理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双方精细的调控机制,表明宿主和真菌双方都进化形成特有的分子调控机制来维持这种互惠共生关系.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性质等)、宿主种类和生理状态、真菌基因型的变化都将改变互作结果.此外,菌根真菌和真菌病毒等也可能普遍参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形成三重互作体系,最终影响宿主的表型.研究试图从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阐述内生真菌与植物互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和蒙大拿州立大学生物膜工程中心(Center for Biofilm Engineering)共同主办的2003年美国微生物学会生物膜大会(ASM Conference on Biofflm 2003)于2003年11月1~6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举行。本次大会共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610人参加。大会中作口头报告的共有65人,以海报形式展出的内容共369份。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环境变化,微生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导致其菌体形态、生物被膜的形成、毒素分泌等生理生化特征发生变化,这种细胞间交流的现象称为群体感应现象。最初在细菌中发现这种复杂的交流方式,后来,在真核生物(真菌)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白色念珠菌是较早被报道具有群体感应系统的真菌之一。目前,已经在各种真菌中鉴定出了许多群体感应分子,其中,围绕白色念珠菌的群体感应现象及机制研究报道较多,发现了其主要的群体感应分子及其调控作用机制。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白色念珠菌群体感应分子的挖掘及其生理效应进行系统综述,此外,还对其他真菌群体感应现象及群体感应分子进行概述。最后,笔者预测不同真菌群体感应研究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至今为止,已在20多种植物体内发现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这类蛋白质主要集中于细胞壁和内膜系统,但在不同生长时间、不同品种及不同器官中其含量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与植物的抗性强弱有着密切关系。PGIP是病原真菌分泌的endo_PG的抑制剂,因此能延缓病原真菌对植物细胞壁的降解。来自菜豆和小麦的实验证据表明病原真菌侵染植株能诱导pgip基因高水平转录、表达,但pgip基因家族对这种诱导信号应答的分子机制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金属尾矿废水中含有重金属以及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然而在该极端生境中仍然有大量微生物存在。为了揭示碱性尾矿废水中真菌群落的组成模式和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 本文利用ITS1区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qPCR技术对山西中条山十八河尾矿库废水中5个不同采样点真菌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比较不同采样点间群落结构的差异性; 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水体理化因子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通过零模型分析了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通过网络图分析了真菌类群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布勒掷孢酵母属(Bullera)、Schizangiella、支顶孢属(Acremonium)和亚罗酵母属(Yarrowia)是主要的优势属, 真菌群落在不同采样地点从门到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均有明显变化。真菌群落丰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加且与有机碳(TOC)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与pH、重金属(As和Cu)、无机碳(IC)和铵态氮(NH4+)浓度显著相关。真菌群落的空间结构在不同采样点具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性与理化因子没有显著关系; 不同采样点真菌群落的零偏差值均大于零, 且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说明, 在尾矿废水中环境因子只对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而群落的β-多样性主要受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表明在碱性铜尾矿废水中存在比较复杂的真菌群落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