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对8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的护理,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及硅油注入的特殊要求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控制血糖、保持特殊体位、预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使许多糖尿病病人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手术效果的临床效应,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术后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对8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后的护理,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及硅油注入的特殊要求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控制血糖、保持特殊体位、预防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使许多糖尿病病人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手术效果的临床效应,提高生存质量。结论:针对糖尿病病人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周密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者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方法:重型颅脑外伤共112例,糖尿病患者31例,非糖尿病患者81例,糖尿病患者按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16.0)和血糖控制不良组(>16.0),分别为13例、1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减压,术后早期行脱水治疗,糖尿病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术后1天、3天、7天复查CT.结果:糖尿病组患者15例(48.4%)出现脑梗死,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分别为3例(23.1%)、12例(66.7%),非糖尿病组患者9例(13.2%)出现脑梗死.结论:通过术后早期控制血糖水平于合适状态(<16.0),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发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期患者并发脑梗死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以指导普外科医生在术前和术中有效评估病人发生手术后期脑梗死的风险,并做到积极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4年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手术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按手术方式进行1:2配比,从相同手术方式且未发生脑梗死的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术中低灌注均可能是普外科手术后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术中低灌注仍最容易发生脑梗死,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结论:普外科术中应注意血压的监测和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低灌注;术前良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助于降低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普外科医生应根据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尤其对于高龄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可能归避手术后期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加强术前的各项准备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术中的密切观察、术后的精心护理等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结果 34例患者中,28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4例术后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无其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阴道残端愈合良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只要重视和加强围术期管理,就能规避手术风险,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经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每组各45例,分别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相对于PN组,EN组患者术后营养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恢复相对较快,免疫功能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EN比PN更能改善肝癌病人术后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牙周重度破坏后不同血糖水平对于牙齿种植术后炎症指标、种植体稳定性及菌斑指数的影响,探讨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种植牙术后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40例在牙周重度破坏后行种植体置入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术后8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7.5%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常规,对比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同时于术后第4、8、12周检测其种植体稳定参数(ISQ);术后3个月、6个月检测其菌斑指数(PLI)。结果:术后24小时,实验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4、8、12周的ISQ值,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6个月的菌斑指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牙周重度破坏后不同血糖水平与其炎症反应、种植体稳定性及细菌繁殖情况密切相关,控制术前及术后血糖,有利于提高种植体稳定性并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减少细菌繁殖,促进尽早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方法:观察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100例(100眼),于术前1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记录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PH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和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在术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ECD, PHC在两组均下降,CV升高(P0.05),CCT出现明显波动,糖尿病组在术后一周达到峰值。ECD,CV和PHC在术后各时间点出现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远期内,糖尿病组的角膜内细胞和中央角膜厚度较非糖尿病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刘丽清 《蛇志》2015,(2):155-156
目的观察优质低蛋白饮食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期与治疗后期营养状况及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期摄入量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轻度增加,膳食纤维增加,符合优质低蛋白饮食设计要求。经营养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值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增高,血红蛋白和尿素氮指标值轻度增加,肌酐和尿酸指标值显著降低。结论低蛋白饮食对血糖控制良好,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尿素氮,对肌酐和尿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优质低蛋白饮食营养治疗可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对115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注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糖控制及血糖监测,强化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调理结合药物控制,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重视心理护理,深化术前指导,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除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其余病人均顺利康复。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血糖控制及血糖监测,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是糖尿病病人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将9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50例(血糖控制在4.4-6.1mol/L)和对照组46例(血糖控制在6.1~11.1mol/L)。监测患者术后1、3、7天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天,强化血糖控制组FBG、lnHOMA-IR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间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49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控制血糖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治疗;选取49例同期非糖尿病食管癌患者做参比.手术前后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率为100%,无围手术期死亡.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组术后并发症7例,包括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单纯脓胸1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同期非糖尿病食管癌组手术并发症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消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得到明显的缓解,对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效果总满意度达95%.结论:糖尿病引起代谢紊乱易发生愈合不良及各种感染,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外科治疗中,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74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w营养状况、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将9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50例(血糖控制在4.4-6.1mol/L)和对照组46例(血糖控制在6.1~11.1mol/L)。监测患者术后1、3、7天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天,强化血糖控制组FBG、lnHOMA-IR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间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陈燕冲  唐莉  陈菊花 《蛇志》2009,21(3):233-233
骨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后伤口愈合与感染的几率与血糖的高低密切相关,故围手术期血糖的监测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愈合情况。我科2008年8月~2009年1月收治骨折伴糖尿病手术患者20例.通过加强血糖的控制,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6例Ⅱ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测量比较术前、术后的探诊出血,探诊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龈沟出血指数由3.60±0.51降至1.67±0.62,探诊深度由(5.72±1.15)mm降至(2.60±0.82)mm,糖化血红蛋白由(9.87±1.49)%降至(8.41±0.82)%,P<0.01.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腹部外科病人血气和酸碱平衡、肠道菌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检测100例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气分析.同时对术后发生腹泻的13例患者行粪便菌群分析.结果:手术后低血氧27例,而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肝叶切除等大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酸碱失衡,且发生酸碱失衡者中9例合并菌群失调.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检测血气,监测肺功能及酸碱平衡,并积极诊治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实施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69例均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实验A组术前及术后均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实验B组术后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实验C组术后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1、9天分别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实验A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CD4+、CD4/CD8明显高于实验B组和实验C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实验B组和实验C组.术后第9天,实验A组血清白蛋白(ALB)仍然显著高于实验B组和实验C组;A组、B组的转铁蛋白(TRF)、CD4+与CD4/CD8明显高于C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C组.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围手术期实施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手术创伤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肝胆病区收治的9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和分析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第5d、10d肝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后5d、10d,两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1.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术前1d显著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上指标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d,两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后第5d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5、10d,两组组间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能促进黄疸消退,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 年8 月至2012年7 月我院肝 胆病区收治的90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 腺苷蛋氨酸治疗组(48 例)和对照组(42 例),比较和分析静脉滴注 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第5 d、10 d肝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后5 d、10 d,两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 红素、谷丙转氨酶、酌-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术前1d 显著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上指 标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d,两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后 第5 d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5、10 d,两组组间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 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能促进黄疸消退,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