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500MHz~1H NMR仪上对HbA,CoHb和对称与不对称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环形电流效应对蛋白Ell-Val甲基共振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1.0ppm峰归属于β(Co)的二个甲基质子,-1.55ppm和-2.35ppm的峰归属于α(Co)γ_1CH_3和γ_2CH_3,-1.15ppm与-2.05ppm的峰归属为α(Fe-Co)的γ_1CH_3与α_2CH_3共振峰,-1.52ppm与-2.15ppm的峰指定为β(Fe-Co)的γ_1CH_3与γ_2CH_3.根据归属对蛋白在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时其溶液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CO配位于β(Fe)比配位于α(Fe)使E11-Val甲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更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HbA和变异HbC(Glu6→Lys)交联制得的各种Co取代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进行血红蛋白氧合过程的模拟研究,用共振拉曼技术研究它们在载氧、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无IHP或有IHP)时的轴向共价键Fe-Nε(F8-His)伸缩振动证明,在血红蛋白配位过程中,第一个配体配位到β(Fe)亚基上所引起的构象变化比配位到α(Fe)亚基的大;因而,配位分子应首先结合在α(Fe)亚基上,血红蛋白四聚体配位过程T/R态构象根本转变发生在第二个配位之时或之前;而且,可能存在除T、R态外的其它构象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HbA和变异HbC(Glu6→Lys)交联制得的各种Co取代的Fe-Co杂化血红蛋白进行血红蛋白氧合过程的模拟研究,用共振拉曼技术研究它们在载氧、去氧和一氧化碳配位(无IHP或有IHP)时的轴向共价键Fe-Nε(F8-His)伸缩振动证明,在血红蛋白配位过程中,第一个配体配位到β(Fe)亚基上所引起的构象变化比配位到α(Fe)亚基的大;因而,配位分子应首先结合在α(Fe)亚基上,血红蛋白四聚体配位过程T/R态构象根本转变发生在第二个配位之时或之前;而且,可能存在除T、R态外的其它构象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500MHz ~1H NMR谱仪研究了β—β交联的β_1 82Lys—β_2 82Lys不对称Fe(Ⅱ)Co(Ⅱ)杂化血红蛋白在去氧状态下其四级结构与溶液 pH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证明,溶液中H~+浓度的减少,有利于血红蛋白从束缚态(T态)向松弛态(R态)方向转化.在可交换质子区(9.0—15.0PPm)由pH的改变所引起的[2(Co)β(Fe)]_A[α(Co)β(Co)]_cXL的~1H NMR谱峰的变化比[α(Fe)β(Co)]_A[α(Co)β(Co)]_cXL的~1H NMR谱峰的变化大.这为研究血红蛋白四个亚基的构象随pH改变而变化的先后次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以认为,当溶液中H~+浓度减少时,首先使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应在α—亚基上,而不在β—亚基上.此外,从它们的~1H NMR谱图随pH的变化可推测,溶液中除了 T态和R态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中间过渡态.o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假烟叶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茄科植物假烟叶树(Solanum verbascifoliumL.)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其新鲜叶片提取10 h的挥发油得率为0.0611%。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8个峰,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7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37.07%),咕巴烯(26.29%),1β-(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α,2,4a()β,5,8,8a()α-六氢萘(13.63%),石竹烯(8.03%),1-β乙烯基-1-α甲基-2,β4-β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81%),-γ榄香烯(2.16%),α-筚澄茄油烯(2.06%),异喇叭烯(0.98%)。以上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22%。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低自旋氰配位紫色震颤菌血红蛋白 (VtHb CN)血红素及其周围质子的核磁共振谱 .通过MCOSY ,NOESY ,1DNOE和TOE ,以及SUPERWEFT实验对VtHb -CN的1H核磁共振谱进行识别 .已识别了血红素和配位组氨酸的几乎所有共振峰 ,获得了这些共振峰的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和它们的化学位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由此可分别获得这些质子到血红素Fe3+ 的距离和抗磁化学位移 .通过化学位移的pH滴定 ,得到了配位组氨酸 (His 85 )的咪唑环的电离平衡常数pKa( =4.95 ) .这一较低的pKa 值 ,归因于带正电的Fe3+ 以及His 85与血红素Fe3+   的配位 .  相似文献   

9.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是对含有抗体的三种球蛋白(γ-,β_(2A)-及β_(2M)-球蛋白)的概括语。自1937年Tiselius 提出在电泳上移动最慢的γ-球蛋白就是抗体蛋白以来,人们一直把γ-球蛋白与抗体等同起来看待。近年来由于超速离心法、层析法、凝胶扩散法、免疫电泳法等新技术的使用,发现与免疫有关的蛋白质的理化学性质及免疫学特性颇不均一(Heterogeneity)。例如,在超速离心上有7S与19S之别,在免疫电泳上亦不仅限于电泳图的末端部位,而是通过β-球蛋白一直扩展到α_2-球蛋白区域(图1)。所以正确地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匙羹藤(Gymnema yunnaflense Tsiang)中分离得到2个新C_(21)甾体甙,命名为云南匙羹藤甙A(Ⅰ)和B(Ⅱ)(gymnemaroside A, B)。据化学反应和光谱数据,推定其结构分别为:本波甙元3-氧-β-D-葡萄糖吡喃基-(1→4)-3-氧-甲基-6-去氧-β-D阿洛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甙〔penupo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4)-3-O-methyl-6-deoxy-β-D-all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ide〕和吉马甙元3-氧-β-D-葡萄糖吡喃基-(1→4)-3-氧-甲基-6-去氧-β-D-阿洛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甙〔symnemarsgenm 3-O-β-D-glucopyranosyl-(1→4)-3-O-methyl-6-deoxy-β-D-all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d)-β-D-cymar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1.
川麦冬中的新C_(27)甾体甙(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百合科植物川麦冬 (OphiopogonjaponicusKer_Gawl.)块根中分离得到 4个C2 7甾体甙类化合物 ,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 :ophiopojaponinA ( 1)和B ( 2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 :pennogenin 3_O_[2′_O_acetyl_α_L_rhamnopyranosyl ( 1→ 2 ) ]_β_D_xylopyranosyl ( 1→ 3)_β_D_glucopyranoside ( 1) ,2 6_O_β_D_glucopyranosyl_( 2 2 ξ,2 5R)_3β ,14α ,2 2 ξ ,2 6_tetrahydroxyfurost_5_ene 3_O_α_L_rhamnopyranosyl ( 1→ 2 )_β_D_glucopyranoside ( 2 ) ,diosgenin 3_O_[α_L_rhamnopyra nosyl( 1→ 2 ) ]_β_D_xylopyrano_syl ( 1→ 3)_β_D_glucopyranoside ( 3)andruscogenin 1_O_[α_L_rhamnopyranosyl( 1→ 2 ) ]_β_D_xy lopyranosyl ( 1→ 3)_β_D_fucopyranoside ( 4)。  相似文献   

12.
β-二酮亚胺配体(ArN(R)CCH(R)NAr,R=CH_3,H,Ar=2,6-二异丙基苯胺,苯胺,2,6-二甲基苯胺等等)可与不同金属配位形成多种配合物,上述配合物因其特殊的反应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环戊二烯氯代羰基铁与β-二酮亚胺配体(ArN (R)CCH(R)NAr,R=CH_3,Ar=2,6-二甲基苯胺)反应生成铁的金属配合物,并对其产物进行了IR,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色谱等手段从滇藏杜英(Elaeocarpus braceanus)分离到17个化合物,根据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质谱(MS)等波谱解鉴定分别为3-氨基4-羟基-苯甲酸-1-O-β-D-吡喃木糖甙(1)、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2)、杨梅素(3)、5-O-甲基-杨梅素(4)、4'-O-甲基-杨梅素(5)、二氢山奈酚(6)、二氢杨梅素(7)、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8)、山奈酚-3-O-α-L-鼠李糖甙(9)、4'-O甲基-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10)、7,4'-O–二甲基杨梅素3-O-α-L-鼠李糖甙(11)、4'-O–甲基杨梅素3-O-β-D-葡萄糖甙(12)、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13)、(3β,9β,10α,16α,23R)-16,23-epoxy-3-(β-D-glucopyranosyloxy)-20-hydroxy-9-methyl-19-norlanosta-5,24-dien-11-one(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甙(16)和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7),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它16个化合物是首次从滇藏杜英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由采自云南大理苍山的苍山香茶菜[Rabdosia bulleyana(Diels)Hara]叶的乙醚抽提物中,分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苍山香茶菜素(bulleya-nin)。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其化学结构被阐明为对映-12β-羟基-1α,3α,7β,14α-四乙酰氧基-16-贝壳杉烯-15-酮(Ⅰ)(ent-12β-hydroxy-1α,3α,7β,14α-tetraacetoxy-16-Kauren-15-oneⅠ)。收率为生药的0.4%,它对小鼠艾氏腹水癌ECA,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腹水均显示较强抑制。 苍山香茶菜素及其衍生物的~1H NMR数据,苍山素和脱氢苍山素的~(13)C NMR 数据已指定。~(13)C NMR的指定是结合应用质子噪声去偶,偏共振去偶和相关化合物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用α-受体激动剂新福林(5.0×10~(-6)mol/L)激动豚鼠心室乳头肌α-受体,观察乳头肌跨膜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变化,并用α_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5.0×10~(-7)mol/L)和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5.0×10~(-7)mol/L)来判别何种α-受体亚型参与。实验中,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1.0×10~(-6)mol/L)始终存在。实验结果表明心肌α_1-受体激动使(1) 豚鼠心室乳头肌收缩力增强;(2) 收缩峰时间延长;舒张期不变;(3) 快反应动作电位时程延长;(4) 慢反应动作电位零相最大除极速率增加。提示,心肌α_1-受体激动的电生理和正性变力效应的离子机制可能是促进慢内向离子流,使Ca~(2 )内流增加。  相似文献   

16.
海南捕鸟蛛毒素-Ⅰ(HNTX-Ⅰ)是从海南捕鸟蛛(Ornithoctonus hainana)的粗毒中纯化的一种新型神经毒素.应用二维1H-NMR技术研究HNTX-Ⅰ的溶液结构特点,通过分析水和重水中的DQF-COSY、TOCSY和NOESY谱,识别出HNTX-Ⅰ全部33个氨基酸残基自旋体系;通过NOESY谱中的dαN、dβN、dNN和dαδ联系完成了序列专一的谱峰归属,从而确认了HNTX-Ⅰ所有的主链质子和大于96%的侧链质子的化学位移.并通过分析3JNH-CαH耦合常数、序列间的NOE联系以及慢氢交换质子等,确定HNTX-Ⅰ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三股反平行的β-折迭组成(Lys7-Cys9,Tyr20-Asn23和Trp28-Val31),这些结构特点与已经探明结构的其它蜘蛛毒素的基本相同.这些结果为完全解析HNTX-Ⅰ的溶液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白首乌甙A,B和C的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著名中药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tatum Royle ex Wight)根中分离得到7个C_2(?)体甙。其小4个已知物——wilfosidc C3N (Ⅰ), C1N (Ⅱ), C1G (Ⅲ), K1N (Ⅴ),和另外3个新C_(21)甾体甙,命名为白首乌甙A (Ⅵ),B (Ⅶ),C(Ⅳ) (cynauricusidc A, B,C)。经光谱数据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分别为:开德甙元 3-氧-β D-葡萄糖吡喃基-(1→4)-α-L-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α-L-迪吉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甙(kidjoranin 3-O-β-D-glucopyranosyl-(1→4)-α-L-cymaropyranosy-(1→4)-β-D-cymaropyranosyl-(1→4)-α-L-digin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ide, Ⅵ);萝藦甙元 3-氧-α-L-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α-L-迪吉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甙(metaplexigenin -O-α-L-cymaropyranosyl-(1→4)-β-D-cymaropyranosyl-(1→4)-α-L-diginopyranosyl-(1→4)-β-cymaropyranoside,Ⅶ);告达庭 3-氧-β-D-葡萄糖吡喃基-(1→4)-β-L-葡萄糖吡喃基-(1→4)-α-L-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1→4-α-L-迪吉糖吡喃基-(1→4)-β-D-加拿大麻糖吡喃基(caudatin 3-O-β-D-glucopyranosy-(1→4)-β-D-glucopyr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一种制备甲基乙烯基醚(MVE)的简易方法,其合成反应途径是:(1) CH_3CHO+CH_3OH+HCl -20℃→CH_3OCH(Cl)CH_3+H_2O(2) CH_3OCH(Cl)CH_3+C_5H_5N -20°→[CH_3OCH(Cl)CH_3·C_5H_5N](3) [CH_3OCH(Cl)CH_9·C_5H_5N] -120°→CH_3OCH=CH_2+C_5H_5N·HCl 在三氟乙酸催化作用下,MVE与各种5’-核苷二磷酸(ppN)反应,用纤维素柱层析方法分离反应产物,制备了五种2’(3’)-O-甲氧乙基-5’-核苷二磷酸(ppN-2’(3’)-O-ME):ppA-2’(3’)-O-ME,ppG-2’(3’)-O-ME,ppC-2’(3’)-O-ME,ppU-2’(3’)-O-ME,以及ppΨ-2’(3’)-O-ME,产率一般为50~70%。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氧代丙酸化合物中筛选出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良好引诱效果的化合物,采用陷阱诱捕法分别测定了丙酮酸(α-氧代丙酸)、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和3-氨基-3-氧代丙酸4种氧代丙酸化合物及丙酸对白纹伊蚊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化合物中,α-氧代丙酸、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和3-(苄氧基)-3-氧代丙酸3种氧代丙酸化合物及丙酸的诱捕效果显著,同剂量的各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诱蚊效果依次是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α-氧代丙酸=丙酸。相同质量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1∶1至1∶2的配方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平均累计诱捕量均显著优于单组分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和对照纯水(P<0.05)。其中最优配方比是α-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1∶2,平均累计诱捕量比单组分α-氧代丙酸增加45.45%,比单组分3-(苄氧基)-3-氧代丙酸增加32.33%和比对照纯水增加73.11%(P<0.05)。现场诱蚊试验结果表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将液体的氧代丙酸(α-氧代丙酸、3-甲氧基-2-甲基-3-氧代丙酸)分别与固体的氧代丙酸(3-(苄氧基)-3-氧代丙酸)混配并结合陷阱诱捕器,能够显著提高对白纹伊蚊的持效性及诱捕数量(混合物60 d的累计诱蚊总数量是单组分的1.28~2.15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适用于家居办公环境中使用的诱蚊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等实验方法考察Aβ_(1-42)寡聚体通过AKT信号通路对人源胶质母细胞瘤A172和鼠源胶质母细胞瘤D1A细胞中TNF-α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荧光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检测Aβ_(1-42)寡聚体诱导TNF-α表达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发现,A172和D1A细胞经Aβ_(1-42)寡聚体处理后,Aβ_(1-42)寡聚体可上调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并且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此诱导作用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基于本实验研究,说明Aβ_(1-42)寡聚体参与AD患者脑内炎症反应的发生,提示抗炎及抗Aβ形成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