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星  何彩一  刘亮 《生命的化学》2023,(12):1927-1933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层膜囊泡,直径在30~100 nm之间。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如血液、脑脊液、尿液、胆汁、乳汁等。外泌体能够携带多种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并反映来源细胞的状态。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形成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以及促进促炎症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文综述了外泌体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包括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外泌体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期望为深入研究外泌体对肿瘤的调控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exosome)是起源于细胞内体的双层膜小泡。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介质,外泌体转运脂质、蛋白质、RNA等物质,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的形成与分泌需要经过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参与的精细调控过程。供体细胞分泌负载内含物的外泌体进入肿瘤微环境,随后受体细胞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摄取其中的内含物,引起肿瘤的侵袭转移、免疫逃逸、治疗抵抗等。近年来,外泌体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外泌体形成分泌调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直径30~100nm的囊泡小体,包含蛋白质,脂类和功能性RNA分子等。肿瘤来源的外泌体(cancer cell derived exosomes,CCE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员,可以促使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重塑细胞外基质,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引发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基于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的疗法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如干预外泌体的合成或分泌抑制肿瘤转移,作为药物载体转运各种抗癌药物(mi RNAs和si RNAs等)以及在免疫治疗中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等。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外泌体中含有蛋白质、DNA和RNA等,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调控的动态过程,而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影响肿瘤的转移。外泌体不但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力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可以决定肿瘤转移的器官趋向性,参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以及影响肿瘤转移后的增殖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并且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外泌体在影响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许多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 nm的囊泡,其主要作用是将细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排出胞外。研究表明,外泌体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免疫应答以及肿瘤微环境均具有调节作用。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外泌体数目和内容物会发生改变,且外泌体还能影响抗癌药物在胞内的运输,降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将以乳腺癌为重点,探讨外泌体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直径为40~130 nm的纳米级囊泡结构,其中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在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释放更多的外泌体,并且其中所包含的一系列蛋白质和核酸组分(包括mi RNAs)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转移侵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由外泌体所介导的整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mi RNAs等分子在细胞间的转运对于肿瘤转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展望了外泌体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通过外泌体建立有效的早期诊断体系和诊疗方案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又称外秘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nm,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的微囊泡结构。近10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富含蛋白质、DNA、R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物质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着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间有效稳定地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该文将对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微环境中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 nm^100 nm的细胞外脂质囊泡,几乎可以被所有类型的细胞释放,包括癌细胞。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宿主细胞或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介导包括miRNA、mRNA、DNA片段及蛋白质在内的多种物质参与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尤其是miRNA已经被证实是肿瘤衍生的外泌体用于实现自身功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泌体miRNA在调节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免疫应答、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耐药方面具有显著功能。本文就外泌体介导的miRNA对肿瘤的相关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的纳米级小囊泡,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内容物,不仅能够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和信息交流,还参与了人体内各种疾病的生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够参与调节肿瘤病理发展、转移、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的新焦点,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从外泌体来源、内含物以及凯杰(苏州)的研究经验等多方面内容,阐述外泌体的特点、应用及前景,并且对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侵袭以及作为液体活检的主要组成在肿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面的进展和应用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常伴有不同器官转移。外泌体由活细胞分泌,可作为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介质,参与机体病理生理过程,如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免疫抑制和逃逸、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共同促进肿瘤转移。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与NSCLC转移密切相关,尤其是外泌体在NSCLC迁移和侵袭潜力、免疫系统调节、转移前生态位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近年来外泌体在这几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外泌体在NSCLC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多种体液中,携带有大量活性物质,如mRNA、miRNA、蛋白和脂质等。其中的miRNA是一类短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个体生长发育等各生命活动。外泌体miRNA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机体耐药及免疫调控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作为肿瘤早筛早诊和预后评估标志物还是用于肿瘤治疗,外泌体miRNA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外泌体miRNA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可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信息物质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细胞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进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miRNA广泛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外泌体源性miRNA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该文综述了外泌体源性miRNA在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免疫调节、转移前微环境、耐药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失败的根本原因。肿瘤转移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还涉及其与肿瘤酸性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构成非常复杂,可促进肿瘤的增生、转移、侵袭,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和治疗耐药性。肿瘤细胞的生存依赖于在酸性微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些离子交换体维持酸性微环境,缺氧的肿瘤组织酸化可以释放蛋白酶如纤维蛋白酶及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上调VEGF基因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促进肿瘤侵袭转移。近年来,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因素已经成为癌症研究领域中的新兴话题。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是晚期内体出芽形成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纳米级胞外小泡,几乎所有细胞均可主动分泌。外泌体能够有效地将所携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脂质以及核酸运输至不同的受体细胞,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生物活动。对于外泌体在肿瘤中功能及应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多种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了肿瘤形成、肿瘤血管形成、肿瘤耐药性、肿瘤免疫逃逸以及肿瘤转移等多个肿瘤相关进程。外泌体不仅有可能作为载体安全、有效地运输药物,还可作为肿瘤的生物标记与治疗靶点参与到肿瘤的诊治中。本文对目前外泌体及其在肿瘤中的功能与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除了我们熟知的Warburg效应外,氨基酸及代谢产物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改变肿瘤微环境,在免疫应答及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参与获得性及先天性免疫调节,因此氨基酸代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免疫治疗通过靶向特定分子及异常代谢过程,改变肿瘤微环境,协助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氨基酸代谢能从信号转导、肿瘤炎性环境、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方面参与调节肿瘤微环境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因此是肿瘤免疫治疗中重要的干预靶点。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氨基酸代谢重编程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exosome)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囊泡小体,其中含有蛋白质和RNA等多种组分。这种机体内普遍存在的纳米级被膜结构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在外周血、尿液、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具有很高的丰度,而不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在组成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这种差异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微环境的动态调控。肿瘤来源或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是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对肿瘤外泌体的分析和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此外,外泌体及其修饰加工产物还可以作为基因或药物的有效载体,用于肿瘤治疗。关于外泌体的研究是肿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下,将极大推动肿瘤学研究进展,为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极差。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膜小体,包含丰富的蛋白质、microRNAs(miRNAs)等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非小细胞肺癌源性的外泌体miRNA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将系统阐述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以及外泌体miR-145和miR-21在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进展、早期诊断、治疗靶点筛选及预后中的作用,为外泌体miRNA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白血病复发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隐匿在骨髓中的肿瘤干细胞,促进了白血病的复发和向淋巴组织的转移,因此白血病的治疗、转移和复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外泌体是由绝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膜囊泡,可以调控细胞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在白血病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中都涉及到外泌体,白血病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存在于白血病患者的血浆中,能把其携带的白血病相关抗原及微小RNA呈递给靶细胞,促进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助于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避,保护白血病细胞抵抗化疗药物导致的细胞毒性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迁移。因此,外泌体与白血病的转移、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用来检测和监测白血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来源、形成与分泌机制,以及外泌体在白血病发生前、发展中、预后和免疫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目前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主要依赖影像学和相对较少的预后/预测指标(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等).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基于原发肿瘤病灶的生物学检测,可用于转移或复发的检测指标很少,尤其是在切除肿瘤原发灶后,复发监测很困难.循环cell-free microRNAs(circulating cf-miRNAs,或简称circulating miRNAs)的发现为改变现有乳腺癌临床诊疗模式提供了可能.Cell-free miRNA通过外泌体、微囊或转运蛋白的主动外泌机制,可能在循环miRNA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Cell-free miRNA特别是circulating miRNA不仅自身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影响肿瘤细胞和组织微环境,而且还可以与其他信号通路发生交互通讯来调控肿瘤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肿瘤细胞表型的上皮-间质转换,影响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了循环miRNA的特征与分泌机制,特别是乳腺癌相关的循环miRNA参与作为一种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预后评价和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30~150 nm)囊泡结构,是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外泌体中富含蛋白质、脂质和多种核酸(如miRNA、lncRNA和mtDNA等),其能将这些活性物质由供体细胞运送至靶细胞,从而调控后者的生命活动。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起病隐匿且易转移易复发等特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难以实现。外泌体与肝癌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外泌体作为肝癌微环境中活性物质的载体,在肝癌的增殖、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通讯作用。此外,血液中的外泌体是液体活检的理想材料,在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目前外泌体在肝癌微环境通讯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为后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