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GSH含量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随低温胁迫程度增加而递增。不同低温胁迫下酶活性和GSH含量变化与子叶电解质泄漏和MDA的增加呈负相关。幼苗用MV和MDA预处理可加剧由低温引起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GSH含量降低,而用苯甲酸钠和α-生育酚预处理则可减轻这种降低,显示出过量的活性氧及其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对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GSH均有伤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黄瓜幼苗子叶光合强度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和低温胁迫强度增加,黄瓜幼苗子叶光合速率和Chl荧光递减。高氧浓度可加剧低温下光合速率和Chl荧光的降低,相反,这种降低可被抗氧化剂抑制。低温下光合速率和Chl荧光的递减与子叶电解质泄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递增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瓜幼苗子叶SOD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部份最高(占总活性的85%左右),其次是线粒体(占10%)和叶绿体(约4%)。各细胞器的SOD同工酶酶谱均为三条同工酶活性带,迁移率较慢的一条是Mn-SOD同工酶,迁移率较快的二条为CuZn-SOD同工酶。各细胞器的SOD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部份。叶绿体和线粒体周工酶酶谱的CuZn-SOD活性带,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或接近消失。随着温度的降低,黄瓜幼苗子叶SOD活性的下降和电解质泄漏增加,幼苗逐渐呈现出伤害症状,而SOD活性的显著下降却比细胞电解质大量泄漏的出现要早。耐寒力不同的两个品种在SOD活性及电解质泄漏的变化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抗坏血酸和GSH的含量均平行地下降,抗坏血酸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之间呈负相关。增强低温胁迫程度,随着抗坏血酸含量逐渐减少,MDA含量则逐渐增加。经低温处理后在不同光强下恢复时,抗坏血酸和MDA含量的变化不同。抗氧化剂(GSH、半胱氨酸和巯基乙醇)的预处理可抑制低温引起的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光照下对黄瓜(Cucuntis sativus L.)离体子叶圆片和幼苗分别使用10~(-6)mol/l 与10~(-4)mol/l ABA 处理,有防御低温伤害的作用,表现为降低子叶圆片的电解质渗漏,阻抑幼苗子叶的谷胱甘肽含量的下降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减缓叶片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和叶绿素荧光的猝灭,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但这种作用可被黑暗和光合抑制剂(DCMU)所限制。  相似文献   

6.
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试材,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对黄瓜幼苗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MT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黄瓜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电解质漏渗率(relative electric conductivity, REC)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强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说明MT预处理能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体内ROS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及抗氧化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减少电解质的外渗,减轻高温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幼苗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镉胁迫下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的抗氧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液培养法对Cd2 胁迫下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叶组织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电解质泄漏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Cd2 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作物叶组织内的MDA含量和细胞电解质泄漏率明显增加;在胁迫期间,二者的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并在不同的时间达到高峰后再下降的趋势。与箭舌豌豆相比,Cd2 胁迫下的绿豆幼苗叶组织的MDA含量、电解质泄漏率及H2O2和O2.-的积累量较高,CAT、SOD和APX的活性较低。研究表明,Cd2 胁迫下箭舌豌豆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豆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硅对连作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津研四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Si)(0、1、2、3、4、5mmol·L-1)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1~3 mmol·L-1Si)范围内,施Si可降低幼苗叶片电解质渗漏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随施Si浓度的进一步增加(4~5 mmol·L-1),叶片中EL和MDA含量升高,但仍低于对照;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作用下降,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说明外源Si可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通过增加光合作用来提高黄瓜幼苗长势,进而增强对连作障碍的抗性.以2 mmol·L-1Si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硅对连作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津研四号’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Si)(0、1、2、3、4、5 mmol·L-1)对连作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浓度(1~3 mmol·L-1 Si)范围内,施Si可降低幼苗叶片电解质渗漏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随施Si浓度的进一步增加(4~5 mmol·L-1),叶片中EL和MDA含量升高,但仍低于对照;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作用下降,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说明外源Si可通过提高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通过增加光合作用来提高黄瓜幼苗长势,进而增强对连作障碍的抗性.以2 mmol·L-1Si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盐敏感型黄瓜品种津春4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5、1.0和1.5 mmol·L-1)氯化胆碱(CC)对NaCl胁迫(75 mmol·L-1)下黄瓜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CC处理可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O2·-产生速率,但对植株鲜重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2)NaCl胁迫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了SOD、POD和CAT活性,提高了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但同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与植株鲜重;(3)盐胁迫前CC预处理可缓解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植株鲜重的下降、以及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的上升趋势,且进一步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黄瓜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细胞膜的伤害,增强黄瓜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