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中《生物》绪论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各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进行有机体与环境相统一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观点的教育。二、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简单介绍近年来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以及党和政府对治理环境的重视及治理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绪论教学,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为学好生物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单元教育目标 (一)情感领域 1.能集中注意听讲和看教学幻灯片和电影;对本单元的科学知识和解剖实验产生兴趣。 2.通过对文昌鱼和鱼类资源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动物资源。 3.通过对淡水养鱼和海洋捕鱼等知识的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人民。 4.通过对动物进化发展、鲫鱼内部的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生态等知识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变化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认知领域 1.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知识。识记(1)复述文昌鱼的分布和生活习性;记  相似文献   

3.
第五章蠕形动物目的:1.通过讲授蠕形动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它们对不同生活条件的适应。2.使学生了解蠕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第二十三课时一、蚯蚓的生活方式目的:1.使学生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和它的生活条件相适应的。2.使学生了解蚯蚓对土壤形成的作用。重点:1.蚯蚓的外部形态。2.通过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说明它对土壤形成的作用。3.蚯蚓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环节动物门一章主要以蚯蚓为例说明环节动物门的特征,按照常规先是在课堂上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并通过环节动物之间的比较,总结出环节动物门的特征,然后进行解剖蚯蚓的实验。这一教学过程是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初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总想亲自动动手,探讨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5.
蚯蚓运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运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安瑞永(河北教育学院生物学系050091)黄薇(石家庄市第六中学050051)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与土壤钻穴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其运动行为也很特殊。了解蚯蚓的运动行为,对环节动物的教学和实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  相似文献   

6.
关于И.Π.巴甫洛夫学说诸问题所召开的苏联科学院及苏联医学科学院联合会议指出:动物学教学不仅要在米丘林学说,而且也要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动物学的时候,学生们应该把动物有机体想像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应该理解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在动物体各个器官协调活动上和动物与外界环境发生联系上的意义。所以,整个动物学教学过程当中,我极力设法不仅给同学指出动物有机体的结构对其生活条件的适应性,同时也指出动物与这种条件相适应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新元古代奇异叠层石和凝块石中可疑的动物活动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1999,38(3):291-304
在湖北保康马桥地区,新元古代神农架群石家冲组产出一套奇异的叠层石,凝块石和叠层石-凝块石联合体。其中叠层石具类似于食草和钻孔动物破坏的疤痕,通过对上述构造形态和特征分析,这些构造可能与后生动物的活动有关,但也不排除它们是非生物成因的可能。这些后生动物似乎已显示高度发育的行为。当前的资料表明,在凝块石构造与食草和钻孔动物生态效应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在生物进化史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似乎仅是一  相似文献   

8.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涵义“基础”的概念是相对的。各門学科对打好基础都会有它不同的涵义。生物学科基础知識的內容我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基本理論它是认識客观生物界的一些基本观点,如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簡单到复杂的进化观点,結构与机能統一的观点,生物与生活条件相适应的观点,生物界发展变化規律可认識、可控制、可改造的观点等。这些观点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才能形成。当学生真正形成这些观点后,他  相似文献   

9.
这一节课是在初二动物学中,学习了蠕形动物,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两节课后,紧接着进行的。目的在使学生巩固蚯蚓的形态构造的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动物体的构造是和它的生活条件统一的,从而体现蠕形动物的构造比腔肠动物既复杂,又高等;并为以后讲节肢动物的进化作好准备。课前准备好活蚯蚓十几条,清水一杯,玻片六张,预先浸在清水内,用酒精或高粱酒慢慢麻醉,全麻醉的蚯蚓6—7条,解剖刀、剪或剃胡刀片,麻醉后用10%蟻醛固定的大蚯蚓标本6个,放大镜6个,分学生为6个组。  相似文献   

10.
一.蚯蚓在生物学教学上的重要性蚯蚓属於环节动物(包括在蠕形动物之内)的寡毛目,可说是从低等动物进化到较高等的一类动物,有明显体节和体腔,成节排列的排泄器和集中的神经系统,与多毛目如沙(?)、水蛭纲如蚂蟥,同属这一门中等类型的动物。不过沙(?)较小,器官系统不全备,蚂蟥的有机结构较复杂化,都不适一般初中教学上的应用。蚯蚓却具备了很多的优点,体大而容易采集,器官系统既完备,又明晰,发生情况又跡近高等动物,自从达尔文倡导了与解释它在生物学上重要性,大家都已採用蚯蚓为中学重要教材,并作为一种模式的动物教学或研究。  相似文献   

11.
1对教材的分析1.1教学目的通过这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关系,培养学生会观察会分析,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及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 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 又是调节者,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 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2)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蚯蚓活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受蚯蚓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间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蚯蚓外来种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土壤本身的复杂性, 蚯蚓自然历史和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缺乏, 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滞后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态学的发展。其他新技术如研究养分循环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揭示土壤微结构的图像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是蚯蚓生态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序言人和动物主要区别之一,是他们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动物的生活,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它们用自己的身体,来适应自然环境。当然事物是互相作用的,经过动物的活动,也能改变自然,但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它们。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天的地球上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菌藻树草到鱼虫鸟兽以致人类,到处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觉察到生命活动,真是一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据统计现有生物,其中动物近一百五十万种,植物近三十万种,微生物也有近廿万种,生物的种类如此繁多,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功能、营养类型、繁殖方式及生活习性又是千差万别,它们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伟大导师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总结了当时科学成就,对生命的本质作出了科学论断,指出了\"生命是蛋白  相似文献   

15.
神经系统一章的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各种功能的主要结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才能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协调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而实现的。此外,还要掌握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以指导生活实际。 (一)神经系统一章的知识结构本章教材是全书中内容最多也最复杂的篇章,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应该首先通览教材全貌,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掌握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有  相似文献   

16.
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是植被,例如森林,草原等。动物在林中栖息、取食及繁衍后代。保护和发展森林能使动物繁荣,反之,则使动物遭受灾难,因此认为动物依附于植物而生存是有道理的。但这只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因为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同无机环境相结合的统一整体,在生物群落内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并以正常生命活动共同维持  相似文献   

17.
张娴  罗振革 《生命科学》2007,19(5):480-481
神经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呼吸控制、运动协调和感觉传递,到与高等智慧相关的抽象能力,如情感、思考、学习和记忆等,莫不依赖于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复杂而精确的联系。神经元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形态干差万别,而联系方式更有无穷的变化。尽管如此,它们的形态和联系仍有普遍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8.
按初中《动物学》课本对蚯蚓实验要求是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状况,后用浸制标本进行解剖。这样安排的缺点是:(1)需要活和死蚯蚓各一条;(2)浸制标本的甲醛气味,会使一些学生头昏;(3)解剖的是死材料。如果改用酒精麻醉则只需一条活蚯蚓,避免了强烈刺激性气味,还能观察蚯蚓在麻醉状况下的一些生命现象:如在剪开蚯蚓体壁,观察内部器官的构造时,  相似文献   

19.
冬眠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份。冬眠季节,冬眠动物免疫系统的结构退化、机能抑制,与动物整体的活动相适应,春季恢复。综述民哺乳动物中枢与外周淋巴器官和免疫反应的季节性变化。对调控免疫系统变化的环境因素和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内源性生理节律对免疫系统冬眠季节的抑制机理作了介绍,更从冬眠对免疫的抑制联系到冬眠净化机体内外环境、冬眠与肿瘤、冬眠与辐射乃至冬眠与长寿等临床关心的实验研究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生物科技活动一例--研究蚯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生物学通报》2003,38(9):56-57
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如何结合生物学教学和当地的自然实际 ,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 ,我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以蚯蚓为例 ,浅谈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方法。1 活动目的蚯蚓是腐食性动物 ,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因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大量养殖蚯蚓 ,用来消除城市垃圾和工厂废渣。那么 ,蚯蚓怎样消除垃圾 ?怎样让蚯蚓消除更多的垃圾呢 ?围绕这一主题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工作方法 ,增加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