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健康人、4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90例肺癌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癌胚抗原(CEA),以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健康人组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组血清NSE、pro-GRP、CYFRA21-1、SCC和CEA水平较肺癌患者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和pro-GRP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患者(P0.01),CYFRA21-1和SCC在鳞癌患者中的含量比其他类型肺癌患者高(P0.01)。联合检测此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敏感性高于单独的肿瘤标志物(P0.01)。结论联合检测NSE、pro-GRP、CYFRA21-1、SCC和CEA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温仁祝  戴磊  张亚男 《蛇志》2015,(2):118-120
目的探讨肺癌抗原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最佳组合。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测定患者血液中多种肿瘤抗原标志物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的多项肿瘤标志物中CEA、NSE、CYFRA21-1和CA125的阳性率相对较高;血清各标志物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联合检测CEA、NSE、CYFRA21-1和CA125能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2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均予以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观察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有效率为54.3%。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CEA、CA125明显比治疗前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治疗后CEA、CA125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有效与疾病稳定的患者治疗后CYFRA21.1有明显降低,但与治疗前比却无明显差异(P〉0.05);而疾病进展患者的CYFRA21—1却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中CEA、CA125比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患者明显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稳定患者的CEA、CA125与疾病进展患者的相比,治疗有效的患者CYFRA21-1与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的相比,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CEA、CA125浓度较高则治疗效果不错.治疗后效果较好则CEA、CA125浓度较低,效果不好则CYFRA21-1浓度较高。利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显著反映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判断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IMRT)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期间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适形放疗,40例)和研究组(IMRT治疗,40例)。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观察放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放疗后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组间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激素水平,疗效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患者,5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人血清中CEA、CA19-9、CA153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及3种标志物不同组合对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乳腺癌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乳腺良性肿瘤组(P〈0.01)。3项标志物不同组合对不同分期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均高于单项标志物。其中CEA+CA199+CA153组合的检出敏感性较其他组合均高,特别是对早期患者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CEA+CA199+CA153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肺癌相关肿瘤抗原基因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离肺癌肿瘤抗原 ,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血清学标志物 ,并为研制肺癌疫苗提供候选抗原 ,成功构建了库容为 0 .8× 10 6个重组子的肺癌原发病灶组织的cDNA表达文库。采用SEREX技术对该cDNA表达文库进行筛选 ,获得了 33个阳性克隆 ,包括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MAGE)、白斑相关蛋白基因、纤连蛋白基因、钠钾ATP酶基因等已知基因或EST ,另外有 18个基因或EST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同源性 ,可能是新的基因或EST。选取其中 3个克隆进行肺癌患者及正常人群血清的检测 ,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免疫平衡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P方案治疗,40例)和观察组(人参多糖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40例)。对比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Th1/Th2免疫平衡指标、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00%、85.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2.50%、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L)各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2(IL-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NSCLC在TP化疗基础上结合人参多糖注射液治疗,可更好的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控制疾病进展,同时还可调节Th1/Th2免疫平衡,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剂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放疗方案将其分为IMRT组60例与3D-CRT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毒副反应、1年内的生存率、放射剂量参数,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IMRT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3D-CRT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血小板减少、Ⅲ度放射性食管炎、Ⅲ度消化道反应、Ⅲ度放射性肺炎、Ⅲ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内的生存率90.00%,高于3D-CRT组的75.00%(P0.05)。IMRT组CI值与HI值均高于3D-CRT组(P0.05),IMRT组与3D-CRT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IMRT组低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与3D-CRT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IMRT药物毒副反应少、放射剂量低,可能通过控制肿瘤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与肺癌的相关性。方 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78 例肺癌患者、50 例肺部良性疾病及5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比 较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较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均显 著升高(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9.5 %,明显 高于CA199、CYFR21-1、CEA、NSE 任一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病情程度密 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对比两组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 21-1)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减轻免疫抑制,阻止肿瘤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迟晶  彭科  杨小敏  丁飞  宫亮 《生物磁学》2013,(25):4885-4887,4935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中肿瘤标志物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根据其是否伴有ILD,分为RA组53例和RA-ILD组35例。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百分比(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及抗环胍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值,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肿瘤标记物与肺功能指标、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RA.ILD组FVC、FEV1、MVV、DLCO均比RA组低,CEA、CA125、CA199均比RA组高,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抗CCP抗体含量相比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EA与FVC、FEV1、MVV、DLCO呈负相关(P〈0.05),而CA125、CA199却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CEA、CA125、CA199与抗CCP抗体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ILD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而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却明显增高,CEA对肺功能损害影响较大,却与关节损害的关系不大,这为临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伴间质性肺病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靳海龙  王雪玉  时广利  丁香彧  韩毅 《生物磁学》2011,(24):4873-4876,4882
目的:研究血清P53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血清中的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以指导对临床上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分析,用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正常组30例,肺良性疾病组10例,肺癌组45例,肺癌全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10、30、60和90天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23例肺癌病例于手术后120天,15例病例于手术后180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肺良性疾病组分别于手术前1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正常组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结果:血清P53抗体、CYFRA21-1和CEA在正常人组、良性疾病组、肺癌组术前阳性率的比较三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经X2检验,在肺癌组分别与正常人组和良性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病例组和正常人组之间无显著行差异(P〉0.05)。并与手术后复发与转移相关。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角质蛋白21-1及血清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手术前后动态测定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角质蛋白21-1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疗效,监测预后和指导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1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HIF-1α和HIF-1β蛋白的表达以及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血管生成标记物CD34和VEGF的表达情况,其中包括1060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标本以及用于对照的120例肺穿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结果 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中的表达率72.50%(87/120)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表达率17.55%(186/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β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0%(93/120),而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表达率为81.42%(863/1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2%(826/1060)、82.92%(879/1060)。HIF-1α与HIF-1β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093,P=0.002),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104,P=0.001),HIF-1β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穿刺组织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胸水细胞缺氧适应性调节有关,HIF-1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胸腔积液中的肺非小细胞癌分类与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自动涂片技术方法对筛查出的胸腔积液可疑瘤细胞及瘤细胞标本1158例进行细胞包埋连续切片,分别作肺非小细胞癌(NSCLC)肿瘤细胞标记物CK7、CK5&6、TTF-1、E—Ca及恶性间皮瘤标记物MC(MesothelialCell,MC)、CR(Calfetinin,CR)、P53、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1158例胸腔积液患者确诊为肺腺癌581例,鳞癌509例,腺鳞癌48例,恶性间皮瘤20例。TTF-1在腺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2.43%;CK58L6在鳞癌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7.45%;MC、CR在恶性间皮瘤中有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0%和95.00%。结论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相结合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CK7、CK58L6、TTF-1、E—ca联合应用可用于胸腔积液中NSCLC之间的分类与诊断,CK58L6、MC、CR、P53、Vimentin联合应用可用于胸腔积液中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肺组织中Beclin1和p53表达水平,分析自噬蛋白Beclin1与凋亡蛋白P53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二者之间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56例,依据2003年UICC公布的肺癌TNM分期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胸部CT、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腹部CT或B超等将入选的50例病例进行分组:其中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ⅢA+ⅢB)26例,Ⅳ期9例,各组年龄、性别等控制情况基本匹配。组织病理学分级按2003年UICC标准:G17例,G219例,G324例。另取6例癌旁组织或者病理确诊为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不同病理分期以及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Beclin1、p53的表达水平,对该表达情况与对应的分期进行样本均数两两对比式统计学分析,并与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百分率:肿瘤患者(63.96±9.4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90±4.68)%,t=49.46,P0.05;肿瘤转移者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并且P53蛋白表达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0.05)。Beclin1蛋白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检出率的变化相反:肿瘤患者Beclin1蛋白(31.72±20.5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2.26±4.51)%,t=35.84,P0.05;该指标随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二者相关性分析,Beclin1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8,P0.05。结论 Beclin1与p53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指标,为估计肺癌的恶性度及预后提供依据。Beclin1与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自噬作用降低和抗凋亡作用增强同时并存,提高自噬能力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转移腺癌细胞在没有血供的条件下的生长特征,是否有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CD105,FⅧ,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_40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促进肺癌的脑转移及肿瘤细胞自我生存的调控。方法采集109例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脑脊液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脑转移107例(包括49例肺癌术后5年内脑转移,58例无肺癌病史直接经脑脊液穿刺发现肺癌脑转移),乳腺癌2例。以40例主要成分为炎性细胞的脑脊液及40例原发性肺腺癌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脑转移腺癌细胞及腺癌组织中CD34,CD105,FⅧ,D2_40,b-FGF,VEGF及vimentin的表达。结果 109例脑脊液标本中,CD34,CD105,FⅧ,D2_40,b-FGF及VEGF在转移癌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2%,67.9%,66.9%,63.8%,56.8%,70.6%明显高于脑脊液对照组(阳性率均为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在脑脊液转移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表达率为88.1%。在原发肺癌标本中,CD34,CD105,FⅧ和VEGF表达较弱或不表达。D2-40在癌中不表达。B-FGF与Vimentin在原发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1%和29.3%。结论在肺癌脑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能够表达不同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可能具备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和对环境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清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144例不同类型及分期的肺癌患者、9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7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EA、CA199及CA15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且TNM分期越晚,其水平越高;3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及准确性。结论:CEA、CA199及CA153联合检测可以为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