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2.
1975年11—12月,我们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禽类寄生蠕虫调查。共解剖野生鸟类137只,分隶于3目3科7属15种,其中有绦虫寄生的鸟类共103只,占剖检总数的75.1%;所获绦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0种,隶于膜壳科(Hymenolepididae)的7属,其中有  相似文献   

3.
1988—1990年先后对云南省易门县和玉溪市部分地方捕获的鼠类进行剖检,发现家栖鼠种感染链尾蚴(Cysticercus fasciolaris)较为普遍,现报告如下:1检查方法鉴定鼠种后解剖、取出肝脏检查,如表面有乳白色囊包则观察包内虫体形态。2结果共剖检鼠类5种205只,发现肝脏有链尾蚴寄生者60只,总感染率为29%,寄生强度为3(1—20)个。其中褐家鼠感染率为40%(39/98),黄胸鼠为38%(19/50),黑家鼠为15%(2/13),多寄生于成鼠。小家鼠41只和鼩鼱3只未检出。不同地区捕获鼠种感染率亦不同,如易门县铜厂(山区)感染率为10%(3/31),玉溪市农村(坝区)为31%(43/137),玉…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鸟类寄生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我们在江苏省太湖地区进行了以水禽为主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共剖检20种鸟181只,其中感染有线虫的18种87只,占检查总数的48.07%(表1)。发现线虫15种,分隶于7科8属,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2个新纪录;并发现10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啮齿类和食虫类的寄生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鼠类寄生线虫,过去仅有李希杰(Li,1933)和李书颖与徐锡藩(Li andHsu,1948)的零星记载,而大量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报道。 1964年和1973年,我们先后在北京附近的雾灵山、百花山和一些粮仓对鼠类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共剖检了标本567只,其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393只、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103只,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26只,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16只,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15只;以及麝鼹(Scaptochirus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貂的肾膨结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水貂(Musiela vison)的饲养,我国正在发展,其防病除病工作也需相应开展。我们于1975年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进行了水貂寄生蠕虫病的调查,共剖检136只水貂,进行全身蠕虫学的剖检法,结果全部阴性。分析其原因是该地水貂饲料以海产鱼类为主,偶尔用淡水鱼喂养,且都经煮熟后饲喂。 1976年1月浙江省镇海县后所大队送来4只水貂,经剖检于一只水貂腹腔中发现13条(5,8)肾膨结线虫[Dioctophyma renale(Goeze,1782)Stiles  相似文献   

7.
福建旋尾类线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尾类线虫亚目(Spirurata Railliet,1974)是脊椎动物寄生线虫中较大的一个类群,从鱼类到哺乳类均有寄生。作者于1963—1966年间在福建福州和一些县份剖检了一些脊椎动物,检得过去福建未经报告的旋尾类线虫计40种:寄生于鱼类的8种,爬行类的1  相似文献   

8.
1975年10—11月间,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了鸟类寄生线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135只,隶于3科5属13种,其中有线虫害生的鸟91只,占检查总数的67.4%(表1)。由于此次调查主系水禽类鸭科鸟类,寄生部位多在砂囊,故虫种比较单一。共发现线虫11种,分隶于5科6属(表2),其中包括瓣口属(Epomidiostomus)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由于新种两交合刺在形态特征上及大小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9.
链带科(Catenotaeniidae Spassky,1950)绦虫,是啮齿动物的一类专性寄生虫,主要发现于鼠体内。迄今世界从约25种鼠体内发现链带科绦虫约15种,隶属于链带属(Catenotaenia Janichi,1904)和斯带属(Skrjabinotaenia Akumyan,1946)。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北部剖检属16种的145只鼠,发现6种鼠的小肠寄生有链带科绦虫。本文报道发现于社鼠(Rattus niviventer Hodgson)、小毛脚鼠(Phodopus roborovskii Satumin)和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aeus)的四种链带属绦虫,是本科绦虫在国内的首次纪录〔注〕。根据我们的标本记述于后:一、细链带绦虫Cat…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几种鸟的寄生拉氏等孢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氏等孢虫[Isospora lacazei(Labbé,1893)]为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一些鸟类的肠上皮细胞。国内尚未报道。 1964—1966年,我们在调查广州市家禽球虫的过程中,在一个养鸡场的鸡群粪便中和两个养鸭场的鸭群粪便中,检到一种形态相同的等孢虫卵囊,卵囊数量较少。后又剖检广州市[树]麻雀(Passer montanus)26只,在其肠内含物中也发现大量等孢虫卵囊,形态与鸡、鸭粪便中的完全相同,鉴定为拉氏等孢虫。1979年8月,在调查昆明市[树]麻雀的拉氏等孢虫时,  相似文献   

11.
1973、1974年的秋、冬季,我所和上海畜产分公司在北京、山东、安徽、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黄鼬资源量的调查时,剖检黄鼬61只,感染寄生蠕虫的有22只,占总剖检数的36.06%。经鉴定,有吸虫一种及线虫三种,包括一新种。 华枝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的保虫宿主很多,过去国内仅限于猫、犬、猪等家畜的调查,对野生动物的自然疫源调查较少。此次调查发现黄鼬的感染率为24.59%,感染强度最多达321个虫体,应引起有关防疫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1984年11月1日作者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死亡的一只褐马鸡进行剖检,发现体内有30余条线虫寄生,在盲肠的表面见有大量的结节存在,病变部位肿胀充血是造成褐马鸡死亡的原因。经透明鉴定系异刺科等刺属的等长同刺线虫。根据文献记载,Самбон(1908)曾提出褐马鸡及蒙古的雉类(Phasianus chrysomelas)均为本虫的宿主。  相似文献   

13.
1987年4月初在云南省维西县捕获的四只滇金丝猴中,从剖检一只病死猴中获得一批线虫标本,经鉴定,隶属于毛首线虫科(Trichuride Raillict,1915)毛首线虫属(Trichocephalus Rocdcrcr,1761)的一新种。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4.
动物寄生线虫种类很多,有不少种类严重地危害人畜的健康,对医学和农业都有密切关系。研究寄生线虫可以帮助我們了解各种寄生线虫的种类、分布及其对人畜的危害情况,借此作出防治措施,逐漸予以消灭,以增进人畜的健康。检查动物寄生线虫的检查,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完全剖检法在准备剖检动物以前,先仔細观  相似文献   

15.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16.
我场于1977年10月13日,因顶伤致死一成年公马鹿,在剖检中发现肝脏内寄生一细颈囊尾蚴。鹿类很少发生本病,特介绍出来供参考。一.该鹿生前状况精神尚好,唯因争偶,食欲稍减,膘情稍差。可见,此虫寄生对其不呈现明显的病症,所以本病生前难以确诊,仅在剖检时发现虫体寄生,而被证实。二.感染来源细预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 lis)是寄生在狗及其他野生肉食动物小肠内的胞状絛虫(J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我场地处半山区,附近居民普遍有养狗的习惯,野狗经常在鹿柴(鹿的粗饲料)场地逗留、排粪。鹿柴场地也常见有狼粪。在喂鹿时,鹿食入了被患有胞状絛虫病的狗(或狼、狐等肉食兽)的粪便而污染的饲料,虫  相似文献   

17.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18.
横转副裸头绦虫的发育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8—11月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红原县牧区,剖检21只喜玛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Hodegson),其中7只感染一种副裸头绦虫,共得20个成虫,感染强度1—8个。成虫经形态比较研究后鉴定为横转副裸头绦虫Paranoplocephala transversaria(Krabbe)。本虫的生活史至今尚未阐明。我们用当地采集的地螨感染本虫的孕卵体节,并定期剖检,完成了本虫在其中间宿主体内各期幼虫的发育史,现把研究结果报告如次。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过3年10次调查,剖检湖北省宜都、黄冈两处江段所产72种鱼类,共计766尾。收集棘头虫10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新组合,即蛇鮈新棘吻虫(新种)Neoechinorhynchus saurogobi sp.nov.,长江丽棘虫(新种)Brentisentis yangtzensis sp.nov.(Illiosontidae),鲤丽棘虫(新组合)B.cyprini comb.nov.。对长江中游鱼类寄生棘头虫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74年剖检我国特有珍贵鸟类藏马鸡13只,在一只的肝脏内获完整虫体1个,另一只获完整虫体2个、残断虫体9个。经鉴定为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r,1911)线体吸虫属的一新种。现记述其特征如下。测量单位为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